母親為黃頭鮮卑人的晉明帝司馬紹,
叛將王敦曾稱其『黃鬚鮮卑奴』
世說新語夙慧篇:晉明帝數歲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譯文:晉明帝才幾歲時,坐在父親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他洛陽那裡的消息,聽後流下了眼淚。明帝問父親因為什麼哭泣,元帝把自己東渡長江的緣由詳細告訴了他,於是問他:「你認為長安比起太陽來哪一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太陽遠。」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異。第二天元帝召集許多臣僚舉行宴會,告訴他們上面這些意思,再次重新問明帝。明帝竟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說:「你為什麼不同於昨天說的話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見太陽,不見長安。」
故事解讀
我們由時代背景談起。晉明帝名司馬紹,西元299年出生。父親司馬睿是皇族,被封為琅邪王(今山東臨沂)。在八王之亂時被後期主宰局勢的東海王司馬越封為平東將軍。後來朋友兼幕僚王導勸司馬睿移鎮建康(今南京市)。
當時,歷經八王之亂的西晉帝國已經千瘡百孔。由於八王的軍隊自相殘殺,北方漢族軍人的數量已經銳減,因此給了從東漢開始陸續內遷的少數民族崛起的機會。這些少數民族領袖在內戰時受到八王的拉攏而進入中原,占有許多根據地。在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其中的一支由匈奴族建立,根據地在山西的漢國(後改名趙,史稱前趙)攻入首都洛陽,劫走了晉懷帝與許多皇族,史稱永嘉之亂。九月,匈奴漢軍攻陷長安。晉明帝司馬紹的父親司馬睿此時鎮守建康(南京),聽到由長安來使告知京師淪陷的消息,自然非常難過。司馬紹詢問原因,司馬睿也透過此機會,跟兒子解釋自己在四年前的307年由京師洛陽東遷到建康鎮守的原因,是為了一旦天下大亂,晉朝仍有根據地可以東山再起。
司馬睿說完後,第一次詢問司馬紹長安或太陽哪個遠?這個情境是親子對話,因此司馬紹就按照正常邏輯回答「日遠」(長安近),因為不曾見人從太陽來。司馬紹能迅速給出理由,已經讓司馬睿非常驚豔。為了在家臣面前展現司馬紹的才智,於是在眾人面前時,重新問了兒子同樣問題。為何司馬紹此時卻出乎父親意料,給了不同的答案「日近」呢?因為此時情境是在討論大事,司馬紹要提醒眾人:洛陽長安已淪陷,國家狀態已改變,因此想見長安比見日還難了。「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這句話也成了千古名言。316年,接替晉懷帝的晉愍帝被俘。於是司馬睿在建康即位,史稱晉元帝。
晉明帝,這位11歲就說出這句話的天才黃髮帥哥,後來25歲時即位(西元323年),御駕親征平定了勢力龐大的王敦將軍的造反,並且仍舊保持王敦的堂弟王導與整個王氏家族對東晉偏安小朝廷的效忠,展現了一代英主文武全才的風範。可惜,老天總是不願見到天才一展抱負,2年後明帝就病逝了,年僅27歲。司馬紹,就像一顆閃亮的彗星,在發出耀眼的光芒後匆匆消失在人間。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的現代意義
其實,生活中不也有很多表面上近,其實見也見不著,說也說不上話的例子?社交網路如臉書起來以後,更有很多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一發臉文他們就會響應。反而,周邊的人,卻跟自己非常生疏;可以天天由直播中看到官員訴說著他的執政,卻不知道自己選區的民代到底做了什麼?這些賦予了「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更多的現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