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荷大社所在的「稻荷山全境」,被美國旅遊網站TripAdvisor評選為日本第一景,緊追在後的是吃下原爆的廣島和平紀念館、憑藉巨大鳥居(日本神社入口,註1)矗立海上而聞名的嚴島神社。如今稻荷山的觀光客的累積數逐漸和其它景點拉開差距,成為外國人最喜愛的日本人氣景點。
同樣身為外國人的我,最近一次尋訪稻荷山,是和弟弟一起去的。為了參拜洛陽三十三觀音,在京都待了十多天,東擠西湊也要挖出一點空檔,再去感受一下稻荷山的靈氣。日本神道教相信,山岳、巨磐,和海上的峰石,都是神明降臨的居所,或甚至是神明化現於人間的「御神體」(註2)。有了這樣的體認,每當走過千本鳥居,往稻荷山深處攀登的時候,總覺得山林間彷彿真有靈狐奔竄,正在替稻荷大社的神明忙進忙出接待遊客。在這個距離市中心不過半小時車程的地方,稻荷山為城市提供了山林綠地,以及運動量十足的本格健行路徑(註3);除了觀光客參詣稻荷,專程為了山徑而來的登山者倒也不少。
矗立嚴島神社前的大型鳥居。Photo Credit:wikipedia
稻荷大社是稻荷山的門面,大社後方的千本鳥居是最知名的景點;過了千本鳥居,雜沓漸稀的石階沿著山路而上,才是稻荷「山」的部分。數以千計的朱紅色鳥居蜿蜒了數百公尺的魔幻寫實,搭成一個幽邃小口,神國就在鳥居門內閃耀光芒;如在夢中,又像是掉進了動漫或電玩的場景,是每個觀光客必定會駐足留影的地方,拍得滿足了,瀟灑離開伏見。專程下車拍照的遊覽方式,是來這裡的固定行程;鄰近的兩座車站,平均一天都有7000多人進出,也就是一年有200多萬人來稻荷大社觀光,差不多是一整個京都府的人口了。
在稻荷山境內,最值得觀察的就是鳥居。鳥居是神道教的門,大都以木石鐵等堅固材質打造,呈「开」(開)字型,其下穿人,代表神國之門;出入鳥居內外,即是穿越人神空間之分際。
走在稻荷山的鳥居底下,不由得感佩日本人發展出這種與環境和諧共存的宗教信仰,竟能帶出這麼大的觀光商機。鳥居通常是由個人、家族或企業所捐贈的,每一座朱紅色鳥居的背面,皆以工整的墨字寫上某某人、某某氏於吉年祥月所立。有點像台灣民間信仰的捐龍柱,但不一樣的是,木質鳥居的費用比龍柱便宜許多,奉獻神明的心意就更能普及至一般民眾;鳥居也不像龍柱是宮廟限量版,稻荷大社有提供迷你鳥居,三五千塊台幣就有一座,可以隨處掛在繩索或放置在神龕的石臺上,裝飾了神龕還兼具保佑的功能。
稻荷山的千本鳥居。Photo Credit:Frank Monnerjahn@flickr CC BY-SA 2.0
稻荷山鳥居所在的位置,涵蓋了整片山地,聽一位負責修築新鳥居的巡山工人說,總數在一萬座以上,而且從他的祖父輩以前,稻荷山就是這個樣子了。也就是說,蓋鳥居獻給神明的熱潮起源得早,更意外地成了保護原始林地的環保運動;而原始的生態環境,又成全了神道教崇敬自然山林的特質。每座鳥居,都來自於眾人的贊助,也因為有了這些贊助,才得以造就稻荷山聲名遠播的觀光效益;而觀光客的消費,最後又會落入當地居民的口袋裡,成為一筆可觀的貿易順差。一來一往,稻荷大社有了威望,旅客們帶走更多千本鳥居的寫真,替京都留下了這個365天,天天客滿的觀光勝地。
都說自由行才是促進觀光業成長的推手,我和弟弟走到半山腰,累了就尋一間有座位的蕎麥麵店隨意吃點東西,稍作休息。蕎麥麵店的老闆娘看我一身巡禮參拜的裝束,穿著稱為笈摺的無袖純白背心、脖子上一領日本佛教徒專用的半袈裟,迎面喊我一聲「遍路桑」。宗教巡禮也是觀光日本的一種管道,譬如愈來愈多台灣人熱衷投入的四國遍路,即是以徒步或搭車的方式,環島四國一周,參拜88間諸尊寺院,以追尋弘法大師空海的修行歷程為目的;這樣的環島活動或是各種靈場參拜,稱為「遍路」,從事的行者則被稱為「遍路桑」。
弟弟則是一身慢跑用的運動輕裝,開口剪裁幾乎露出了半邊側腹的無袖背心;我倆形成強烈對比,一前一後地穿梭在稻荷山境,特別引人注目。蕎麥麵店老闆娘也因此與我們聊了起來,才知道,她也到過台灣。
「貓空(ねこぞら)?」她用日文音讀漢字的方式,念出她曾品數盞好茶的地方。她說,貓空跟這裡很像,有山,而且還有神明。
是啊,呂洞賓遺留在台灣的足跡,出奇地多。似乎是八仙真的過了海,就在這蓬萊島上。像稻荷山這樣的寶地,台北南邊的仙跡岩尤其神似,蜿蜒的山路和親人的自然環境,海拔也差不多在200公尺上下,天氣好的時候,視野都一樣地開闊。
遍路桑。Photo Credit:wikipedia
何不在單調平凡的山路上,打造和呂洞賓或八仙過海有關的意象,把仙跡岩包裝成八仙聚首的蓬萊?當然可以發賣八仙公仔,把八仙手裡的法寶當成景美地區的限定紀念品;像日本隨處可見的七福神一樣,八仙過海也具備賣萌的潛力,尤其藍采和;只要主事的宮廟願意嘗試,燒金銀紙錢的環保爭議暫置一旁,新穎的文創事業卻可以拓展出更多觀光客源,何愁信徒不夠呢!
鳥居是宗教信仰的符碼,不忌諱成為被文創的對象,更撐起日本觀光的半邊天;就算是不同信仰的外國人,也願意從文化的角度去體驗這些地景空間,其它如嚴島鳥居、四天王寺石鳥居、金峯山寺銅鳥居等日本三大鳥居,都是觀光客的口袋名單。那麼,同樣以信仰為根柢的仙跡岩,以及更多宗教人文與自然景觀結合的景點,像觀音山、芝山岩、寶藏巖等等,應當也可以比照辦理才是。
稻荷山作為學習對象,究竟什麼才是台灣或台北的招牌?是北門嗎,還是101?八仙過海和七福神,能否有交流的空間?我想這些問題一時是答不出來的,畢竟我們還是這麼年輕的國家,這麼青春的城市,對於文化與觀光,還沒人能想到最深遠的問題吧。
註1:鳥居是一道隔開人類世界和神明領域的門,因為這等同於進入神明的世界,所以在穿越鳥居的時候要記得行禮。
註2:在神社裡有供奉著有神明存在的御神體。御神體大多寄宿於大自然的巨石、木頭,或是鏡子、劍等物體上,各家神社也都供奉著不同的御神體。由於御神體多半安靜地供奉於神社的深處,一般的參拜者是看不到。
註3:本格(ほんかく),意思為正式的、真正的、最初最原味的。
▲唐墨的計畫「京都千面向」正式上線,歡迎對京都感興趣的你一同支持!
延伸閱讀:
封面圖片來源:Alpha 2008@flickr CC BY-NC-ND 2.0
編輯:葉菀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