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資金氾濫、但沒有目標可以去花,幾乎是每一個財金專家琅琅上口的「金句」。近幾年,由於聲稱沒有「標的物」,幾乎有閒錢的人,都把資金放在房地產、餐廳等無法被貿易的區域性產業、不能在國際市場自由貿易的「非貿易品」。
至於富二代們,大該可以分兩種。一種就是拿著大把鈔票,購買高級地段房產、別墅,進出高級酒店開各種趴,進出皆是高級進口轎車、旁邊的妹都是穿著PRADA的惡魔,惡魔們佩戴著各種外國品牌商精品。這種花錢的方式,就是將資金消費在「非貿易品」以及購買外國進口商品及服務。
結果就是,由於對非貿易品的服務需求升高,這些非貿易品的薪資、價格都一併提高:酒店需要更多從業人員、進口車品牌需要更多銷售人員、國外知名品牌需要更多管理經理、行銷人員,而由於需求提高薪資,許多原本在其他產業,如工業、農業、甚至新創產業的可能人力,皆轉移到上述的非貿易型產品/服務業。長此以往,國家可以出口的產業、服務下降,導致我們整天說的「產業升級」難度增高,下一個產業,新創產業,產業多樣性受到影響。
另一種富二代,就是上進、具備社會責任的富二代。但是因為近年台灣經濟景氣不好,媒體們動不動就找幾個富少開刀,用力酸他們的身世。他們被劣質的富二代連累,不但不敢花錢,還跑去跟著人家打工、端盤子,想要從基層爬起。但是何必這麼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呢? 過去90年代的台灣,台灣像是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只要肯努力都有錢賺,那個時候,大家誰還管你過得如何,自己過得好就好。
所以,我們必須對這種具備社會責任的富二代喊話,各位必須成為社會的動力,富二代就是該花錢,花在能夠自由貿的貿易商品及服務,而這些商品不一定是要「高科技」,如手機平板之流。比方說,葛瑪蘭威士忌、台灣紡織精品,這些東西不是高科技,但是需要高技術,高品位。台灣需要有社會責任、具備前進思想的企業第二代、第三代,這些既富且貴的企業家,更應該利用媒體的鎂光燈,消費具備高單價、高品位的台灣品牌。
只要投資時間,資源以及心思在具有生產性,並且可貿易性的商品或服務,每一個產業都可能是明星產業,在這種供給與需求互利互惠的狀況下,歷史、社會,必然會還這些企業家公道。
對了,還有最差勁的第三種富二代,貌似企業家,但是靠著特許行業刨山毀林的那種,這種不但沒有增加任何價值,還毀掉國家資源,這種最不可取,不列入此篇討論。
最後,真誠的希望財富流動,台灣不需要假裝省錢的富豪,而是要創造讓富豪能夠回饋社會,增加影響力的方式。美國的許多企業家,包含伊隆馬斯克、馬克佐克伯、巴菲特、比爾蓋茲,都是投資在具有生產性的產業。這絕對是雙贏,讓富二代真正成為企業家,具備社會精神,大膽投資,也讓台灣的中產階級人數能夠增加,穩定社會,增進效益。
OnInnovation@flickr CC BY-ND 2.0
所以,企業家第二代,不要怕被酸,勇敢消費、投資在有生產性、未來性的項目,就不會被酸。我想再重申一次,歷史、社會,必會給這些具備創造性、生產性的企業家正面的評價!
延伸閱讀:費德智庫共同創辦人杜弘毅:為什麼錢沒有拯救貧窮?──淺談非洲的援助困境
封面圖片來源 : Pictures of Money@flick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