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介紹了MU:CON和Zandari Festa的不同,這篇則是要聚焦在Zandari Festa和Zandari Festival的差別。為什麼一口氣會冒出2個名字那麼類似的音樂祭呢?時間回到2017年7月初,韓國文化部先是中斷原本支援弘大周邊音樂發展的補助計劃,同時卻宣布砸了5億韓元(約合台幣1300萬)舉辦大型的音樂祭和徵件活動。
此舉引發民間相關產業的極大不滿,音樂場館經營者、音樂人自治團體、文化團體發表共同聲明,批評此舉是疊床架屋、浪費稅金。而且7月公告10月就要看到成果,時間過於倉促,恐令品質大打折扣。除此之外,一次性的燒錢活動也忽略了這個產業也需要安定性的支持。
這筆5億元的經費一開始先撥給地方政府,所以辦出來的Zandari文化慶典各方面都有點怪。它包括傳統文化體驗、攝影展、畫展、西橋洞文化探訪,獨立樂團的徵選甚至還限定主題──麻浦區回憶,獨立音樂的次序變成排在振興地方文化之後。這樣的活動雖然不能算錯,但這筆經費名稱是「弘大前獨立音樂場景活化」,而且光這個文化祭典就要燒掉所有的經費實在太說不過去。
經過協調後,當初發表共同聲明的團體,將剩餘的經費舉辦Zandari Festival。從爭議爆發的7月初,到9月下旬弄出一個音樂祭,並保留部分經費,資援其它的小型公演,不得不佩服這群人的企劃和執行能力。
Zandari Festival雖然只有一天,但時間上從下午2點就開始,並分成4個戶外免費舞台及6個付費的Live Club舞台。為了找回「弘大前」的獨立音樂榮景,戶外舞台就設在弘大想像花園前最熱鬧的停車場路。在Line Up安排上,也將較具大眾知名度的表演者擺在戶外舞台,例如以故歌手金光石曾參加的樂團「動物園」,或是元老級的創作歌手崔白虎。付費舞台的陣容與Zandari Festival相去不遠,短短的3小時內塞了17場表演,CP值相當高。
或許是今年正好有一部關於金光石的紀錄片上映,當天動物園的表演完全塞爆,而且不乏有40~50歲的樂迷。如果說Zandari Festa是辦給外國獨立音樂業內人士的音樂祭,Zandari Festival旨在擴大本國獨立音樂的聆聽人口。音樂祭結束後,他們更提供Zandari Club Tour演出補助,讓這筆經費能夠提供持續性支持。但也因為目標族群不是外國人,所以如果要參加Zandari Festival門檻相對較高,因為預售票只能透過銀行匯款付費(需要韓國帳戶),而且也不像Zandari Festival提供英語翻譯。
Zandari Festival中動物園(동물원)的表演
很多人都知道弘大是韓國獨立音樂的重鎮,然而隨著這一帶日趨商業化,一般遊客大概只會對美食、流行服飾、夜店留下印象,而Live Club則退到一個個不起眼的地下室,與周圍的地景越來越脫節。Zandari Festival的企劃有考慮到和Zandari Festa做出區隔,並考慮到怎麼樣讓路過的遊客停下腳步。這次只是在免費舞台區觀看表演,下次說不定就有機會付費進Live Club消費,讓整個獨立音樂的場域發展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