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到T市拜訪朋友。因為身負細軟,我們只能搭乘最平民的交通工具:公車。在正午的烈日中,我們移動到公車的起點站,恰好看見要搭的那一路公車,停在站牌附近的路邊。我們敲了敲車門,司機才從手機前移開視線,向我們比了「二」「三」的手勢。我們意會許久才弄懂這是指二十三分發車的意思,現在還有五分鐘。反正不是太久,我們便走到站牌附近的遮陽棚稍候。五分鐘後,那班車拋下了在站牌等候的我們直接離開了。
被遺忘的我們只好詢問還在起點站的兩部車,而他們分別是後二和三班次,下一班車還沒到站。這次我們學乖了,時間沒到就在站牌前站好,沒想到本應在總站停靠的公車,五分鐘後又直接從我們面前飛嘯而過。無奈之下,我們直接敲下一班車的門,百般不情願下司機才讓我們上車。這台有著十年前遊覽車風格(以及味道)的公車,一路橫衝直撞,即使老人或小孩上車,司機也未曾等他們坐定便速速駛起,歷經一番驚魂才抵達目的地。
我問起好友,這種服務品質你們還真能忍受啊。朋友答道,沒辦法,這地方的客運就只有兩家在辦,而且兩家的老闆都是前市長家族。聽到這裡,整個故事就串起來了:這是在缺乏競爭的市場中經常有的現象。在獨佔市場中,獨佔的生產者可以依照市場的需求,選擇使其利潤最高的定價策略,例如對消費者收取極高的金額,或提供讓其定價顯得匪夷所思的服務。不難想見,獨佔就是拿大刀割下消費者的肉來餵養獨佔廠商。
不只如此,大部分的狀況下,獨佔對社會來說還會造成資源分配效率的損失。我們只要想像有第二家廠商加入競爭,並且選取了一個比獨佔廠商略低的定價。這時,原本買不起的消費者便會轉向第二家廠商,使得總交易量提升,原先閒置的資源得到利用。如果廠商之間沒有互相勾結,那麼原則上社會總利益會因為獨佔的消失而提升。
然而,獨佔廠商卻會因為開放市場而損失原有的超額利益。為此,獨佔廠商就會想用各種手段製造進入障礙,維持自己的獨佔優勢。我們將這種追尋並保護超額利益(經濟租)的行為,稱之為「尋租」(rent-seeking)。顯然地,尋租通常會損害社會的利益。
在T市的例子中,前市長家族有足夠的權力,讓轄下只有這兩家近乎獨佔的客運,使得公車不只貴,服務品質又差。同時,T市幅員並不小,卻沒有其他替代的大眾運輸工具,使得這兩家業者更沒有長進的誘因。
不過,據說因為改朝換代,T市多了第三家業者,並且也開闢了不少新路線。雖然只增加一家廠商,為整個社會也許不能帶來很多額外的效益,但至少我們更有機會脫離T市僅有的一家客運的宰制──再怎麼樣也先讓顧客能上車吧。
※本文原刊載於週刊編集 The Affairs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