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MOD看了一部原本以為只是B級片恐怖片,卻意外好看的青春電影《姊姊妹妹殺起來》(Tragedy Girls),推薦給大家。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兩個畢業在即的女高中生、賽蒂和安琪拉,經營一個名為「悲劇女孩」的粉絲專頁,探討鎮上發生的悲慘事件。但粉專按讚人氣實在低落,慘到貼文只有一則分享(還是安琪拉的老媽)。此時她們所在的美國中南部鄉村小鎮、竟發生連續殺人事件,兩個女高中生於是見獵心喜,希望能藉著探討殺人魔一夕成名,邁向網紅之路…… 誰料這議題一關注下去不得了。兩姊妹發現殺人魔根本超弱,乾脆越俎代庖,把殺人魔囚禁密室,兩人親手幹一票大的。先從同校的風雲人物殺起,騎重機潮男、啦啦隊隊長……接著在追思會演很大,和全體鎮民一起同仇敵愾公審警長,藉此替自己粉專騙讚洗人氣。 . 眾所周知,美式青春電影(俗稱YA片)自有其套路,與日本的學園祭、社團活動或祭典告白等截然不同。瘋狂開趴、畢業舞會、倚著置物櫃霸凌或戀愛的大男孩大女孩,囂張又狂放。而在《姊》的設定裡,美國小鎮沉悶又黏稠的氣氛,啦啦隊女王蜂,見色忘友的姊妹淘情結,加上畢業舞會最後高潮的國王皇后選舉……一點也沒少。但在滿滿的YA片設定裡,《姊》卻又別開生面,融合了B級片Cult片的特質,《尖聲尖叫》+《Who’s Nest》的懸疑,再加絕命終結站的老梗,替這部青春放肆的校園電影外掛了血腥虐殺與黑色幽默。 在被當成幌子的殺人魔銷聲匿跡後,小鎮看似恢復和平,但賽蒂和安琪拉卻漸行漸遠,賽蒂變成再正常不過的女高中生,申請了大學獎學金,和同學一起佈置畢業舞會上的星星;然而安琪拉依舊活在她的殺人魔幻想裡,無法理原本的好姊妹為何一聲不響就過了叛逆期,循規蹈矩的長大成人。於是安琪拉竟找來了殺人魔結盟,籌劃在畢業舞會的恐怖大秀…… 要說《姊》探討的課題,除了追逐推特臉書等社群人氣的荒謬,網紅界獵巫嗜血,青少年不發文不打卡無寧死的反諷,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畢業舞會上,男主角告訴賽蒂,「我們真的很幸運,能從殺人魔與高中生活裡逃過一劫。」可不是嗎?說到底,所謂「殺人魔」就是成長的隱喻,是青春的具象化。這可是每個青少年都必須經歷過一輪的流血與疼痛。而誰又能確保自己已順利從青春浩劫裡生還,且安然無恙,一夜長大? 這樣的青春辯證,讓我想起在史蒂分金的《牠》(It),孩童要戰勝恐懼,放棄純真到足以漂浮的幻想,「留下什麼,然後變成怎樣的大人」。但誰規定的?明明是純真無邪花樣少年少女,為什麼非得放棄猶如青春電影又如B級片的戀愛、幻想與殘忍?為什麼非得按部就班變成無聊的大人?我覺得這是《姊》最邪惡最走鐘、卻又最可愛無敵的隱喻。 (圖片轉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