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行程我們遠離臺南市西邊的五條港區,以考據篇介紹過的女鬼傳說中的林投姊、陳守娘,以及女神信仰裡的五妃廟為目標。在前一天因為五條港區的範圍較集中,加上港道到了現代都成為街道巷弄,所以試著以散策的方式安排行程。但是五妃廟、孔廟節孝祠以及台南火車站這些點分散得較遠,因此第二天便改以機車作為交通工具。 從民宿出發大約十分鐘的車程,我們便到了五妃廟所在的五妃廟街。 有意思的是,雖然五妃廟是為了祭祀為寧靖王自刎的五位妃子所建設的廟宇,但從清領時期的地圖上來看,過去的五妃塚其實是位於臺南府城的城門外的山上,在過去,這裡曾被稱為魁斗山,同時也有桂子山的稱呼。一直到了1920年日本時期的臺南市區改正圖,五妃廟才被畫進臺南市區的範圍當中。 現在雖然臺南市的市區範圍擴大了不少,五妃廟前的五妃街也已經是寬敞的柏油路,但從市區內一路往五妃街騎的時候,還是經過了幾個上坡,而五妃廟的建築本身,不只高出地面好幾階,廟宇範圍內也還有著小小的丘陵。 可惜的是,朋友和我走進廟的園區範圍後,才發現碰上五妃廟的整修,而且還是從四月開始預計一路關閉到七月底才重新開放。我們倆不得已只能在園區內隨意走著,五妃廟的廟宇構造與一般我們熟悉的廟不太一樣,整個廟的園區範圍相當大,但廟宇建築本身相對於那樣廣大的佔地卻顯得有些小,剩下的空間便是綠地、步道等,或許因為廟宇性質的關係,似乎也沒看見供人燒金紙的香爐。 廟園內除了五妃的廟之外,廟宇後方還有著五位妃子的墓塚,而在墓塚後方,還有一間相當不起眼的小廟:義靈君祠。據說這是當時侍奉在五妃身邊的兩位太監,在寧靖王與五妃相繼自縊後,就是由他們負責處理後事,待一切辦妥後,他們便也懸樑而亡。後人為了感念他們,便將他們合葬在五妃廟旁。只是因為其太監的身份較為低落,故僅有一座位於五妃廟後方的小廟。 或許是因為平日早上的關係,廟區內沒看見什麼人,我們離開五妃廟,驅車前往位在附近的南門公園碑林。根據資料在這個地方有著許多從清朝時期便留下來的石碑,西元1748年,當時的巡臺滿御史六十七及漢御史范咸下令修築五妃墓並建廟祭祀後,也在南門外提字立了「五妃墓道碑」作為紀念,而這塊具有歷史價值的紀念碑,現在就收在南門公園的碑林裡。在這座碑林中,除了五妃墓道碑以外,還有許多清朝時期留下來的公告碑文,其中不乏五條港時期針對貿易糾紛、港道規矩訂下的規範。 想著既然都來了,不如就看看還有哪些碑文吧,沒想到卻因此看到許多相當有意思的紀錄,諸如禁止無賴假借無主屍體向無知路人詐騙錢財的碑文,或直接將風神廟接官亭前的地圖刻上去的石碑等,不禁令人對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過去人們運用石碑記事的風氣感到新奇和有趣。 離開南門園區,我們順著南門路騎往林投姐祠的舊址。關於林投姐上吊並後人建廟祭祀的位置現今有許多種說法,常見的兩類其中之一是位於東亞樓所在的路口轉角,另一個說法則認為在火車站前新光三越百貨後方的空地,此外也有在臺南高等法院後方的傳聞。不過,從目前已知最早的文獻,片岡巖先生撰寫的《臺灣風俗誌》中,關於林投姐祠有這麼一段敘述:「……這座小祠在現今台南火車站附近里見醫院一帶凹地。去年開拓這帶時,林投樹被砍伐……」 在上面這段紀錄中,明確地提到林投姐祠就位在台南火車站附近一處叫「里見醫院」的附近。可惜的是,片岡巖先生著作臺灣風俗誌是在1921年,但翻閱與該時代接近的歷史地圖,火車站前方雖然的確有一處廣闊為開墾的空地,但在那附近只有臺南署立醫院,而未能找到里見醫院的標記。儘管在日日新報的紀錄中,可以看到里見醫院應該就是當時署立醫院的院長,里見四郎於晚年開設的私人醫院,也多次在報紙上刊載徵才訊息,因此里見醫院是確實存在於當時,並且規模恐怕不小的醫院才是,但這條線索最終仍舊以地圖上沒有更進一步的資訊宣告中斷。 現今的臺南火車站前都市化的程度已經相當高,即使去到現地幾乎也看不出過去曾經有林投樹的痕跡,甚至東亞樓前方的路口也早就成為車水馬龍的交通要道了。但實際走訪之後,我們還是發現了有趣的線索。 根據臺灣風俗誌裡的記載,林投姐祠是位於里見醫院附近一帶的「凹地」內。當我們將車停在西華南街,走到新光三越百貨後方的空地時,發現以那個空地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方的道路的確都是稍微較高的,換言之,從地勢上來看,新光百貨後方的空地的確位於地勢相對低窪的凹地處,並且是無論從哪個方向走來,都能明確感受到下坡的低處。儘管無法當作是明確的解答,但這樣保存下來的地形,仍舊提供了不少想像依據。 行程的最後一站是陳守娘的考察。相對於林投姐傳說較多模糊的地方,陳守娘在歷史文獻上的記述就明確許多。除了陳守娘出生於辜婦媽廟附近以外,根據《海音詩序》與《臺灣通史》的記載,陳守娘死後葬於「昭忠祠後山仔尾」的地方。從地圖上來看,其差不多是位在現今南門公園前,南門路上的基督教會附近。在過去,臺南有曾被稱作「府城七丘」的地方,其指的是被流經臺南府城內的德慶溪與福安坑溪兩條水道切割而成的高地、丘陵,其中山仔尾便是位於今日延平郡王祠一帶的小丘陵,甚至造就了一條名為山仔尾溝的小溪,往北流經清水寺,注入德慶溪。 時至今日,山仔尾溝流過的水道部份被保存下來,成為現在的巷弄,但山仔尾的地形卻以幾乎難以分辨,過去曾是陳守娘廟的地方,如今也成了臺南長老教會的建築。只不過,從陳守娘廟所在的地方,往北邊穿越府前路,走過一個路口,便會抵達傳說裡曾協助平息陳守娘作祟的永華宮與德化堂。 友人與我先朝祭祀觀音大士的德化堂走去。與一般道教廟宇不同,德化堂的門口並沒有明確區隔的拜廳,並且其入口也非朝向廟的正面,而是必須從兩側轉進去。進到廟堂內部,我們注意到德化堂在左右兩側還另有廂房,左殿目前是作為祖先堂,右側有辦公室及祭祀歷代堂主的宗德祠。辦公室裡坐著兩位看起來年約五、六十的婦人,我們向他們打了招呼,想試著詢問廟宇的歷史以及和陳守娘相關的記憶,但可惜的是,婦人們卻似乎不知道陳守娘的傳說,因此也無從和我們分享相關的事蹟。 懷著稍微挫折的心情,我們倆沿著德化堂旁邊的小徑走入孔廟商圈,前往永華宮。孔廟商圈內的氣氛令人感到額外舒服,儘管下午一點多的太陽熱得刺人,但走在巷弄的陰影下,欣賞老房子的鐵花窗,仍舊是件舒適愉快的事情。我尤其享受商圈內蜿蜒,不知通往何處的小巷弄,在無論如何都不至於迷失方向的認知下,任憑巷弄帶領自己走向陌生的地方,也算是種帶有探險風味的散步。 在永華宮的正西邊,跨過南門路之後,便是孔廟了。傳說中經歷了許多,也請來各路神明幫忙,單看故事的話肯定很難想像這些廟宇間其實分佈得如此相近吧。自陳守娘墳舊址的地方開始,走過德化堂、永華宮,最後抵達孔廟節孝祠,事實上差不多只需要半小時便能走過全程了,而若是對古時候的溝渠感到興趣,或許也能試試不走南門路,而改沿著大埔街、建業街,穿過臨水夫人廟,前往德化堂的路線。雖然最後一天因為通勤時間的關係,沒能走到這個路線,但在過去,這些都可能是陳守娘曾生活過、走過的地方,我和友人便說著要是能再拜訪一次臺南的話,一定要走走這些路線。 這次臺南三天兩夜的旅程,我們試著以主題區隔,在第一天走過與佐藤春夫筆下的大宅女鬼有關的五條港區,並在第二天探訪了陳守娘、林投姐的祠廟舊址與五妃廟。兩天下來事實上感受到的差異不小。在五條港區,或許因為稍微遠離火車站一些,儘管仍舊有都市化的痕跡,但港道、巷弄甚至廟宇仍舊保存得相當完整,帶著背景知識有意識地探訪這些地方,便真的有機會在哪個轉角或哪座廟宇,看到過去時間的痕跡。相對地,留下林投姐、陳守娘這些傳說的地點,現今不僅是位在高度都市化的地區內,同時也是觀光相當發達的街道,能體會、挖掘的,便不如五條港區來得豐富。不過或許也正因為如此,當站在新光三越百貨後方,注意到窪地這個地理特徵或許還保存至今時,那股興奮感也是非同小可的。而不管是哪一條路線,對我而言都是用了一種新的方法重新體驗臺南。在這之前到臺南的時候,跟著當地的朋友總是習慣騎上機車,像是闖關一般一個景點一個景點體驗。但這次臺南之旅走路的時間幾乎佔了旅程的七、八成,沒有特別鎖定景點的作法,也為過程增添不少自由與驚喜,甚至還有些自信現在能記起台南市主要的幾條街道的排列了呢。 這次尋妖誌之旅,儘管有不少舊址現在都已成為大樓,也不太有機會和知道當地傳說的耆老說上話,但像這樣翻找文獻,再到當地走踏文獻上紀錄的地方,找尋不管是還留著或已失去的地景,也都讓自己感覺到和臺南這座城市有了更不一樣的情感和連結。也許,這也能算是另一種我們一直追求的「城市還魂」的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