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p>釀影評|《厭世媽咪日記》:美人魚的藍色夢想與現實的身心崩裂</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厭世媽咪日記》(Tully是由 Jason ReitmanDiablo Cody 這組導演/編劇合作的第三部社會寫實喜劇,另兩部是《鴻孕當頭》(Juno, 2007)《半熟男女》(Young Adult, 2011)。Reitman 還有其他獲獎的社會喜劇,分別是《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2009)《銘謝吸菸》(Thanks for Smoking, 2005)。Reitman 的喜劇有殘酷的社會現實,也有溫暖的人性智慧,隱隱帶著詼諧的自嘲揶揄,呈現出苦中帶笑卻又不失對今日的評論和詬病。

《厭世媽咪日記》是導演 Reitman 與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的第二次合作(前一次是《半熟男女》),講述三個孩子的母親,在育兒過程中的人生困境,以及在平凡中的醒悟成長。故事看來清淡,摻拌的卻是為母的酸甜苦辣與生命掙扎,尤其是界在自我期許與晦暗現實之間的鴻溝差距。

故事始於一個即將臨盆的母親瑪洛(Marlo, Theron 飾演),頂著繃緊緊的超級大肚,由階梯上端蹣跚地往樓下行走,來到可能是有過動症(ADHD)的兒子房間,當他是匹小馬,輕輕為他刷刷皮膚、安撫情緒。在樓梯間由上至下的步行,是整部電影的具體象徵:瑪洛的人生將繼續往下沉走下坡,老三即將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更艱苦的人生。

好大肚子的瑪洛/劇照提供:ifilm 傳影互動

好大肚子的瑪洛/劇照提供:ifilm 傳影互動


瑪洛的家庭是個非常典型的中下階級,先生 Drew(Ron Livingston 飾演)有個還算穩定卻收入不高的工作,太太是個家庭主婦,獨自照料兩個孩子與即將落地的小嬰孩。因為經濟狀況還不夠好,於是生活得相當緊促。瑪洛弟弟 Craig(Mark Duplass 飾演)的家庭,則是完全相反的對比:富有的 Craig 一家,生兒育女並非母親的負擔,因為他們不只生活優渥,還負擔得起兒童專有的遊戲間、餐廳、家教保母、和營養健康的餐點。

瑪洛的現實則不然,她是位非常典型的「女主內」,必須擔起所有生活的一切,除了賺錢之外。至於先生 Drew,除了賺錢、親親孩子的額頭說我愛你之外,其他的家事大概就只剩打電動。這是個明顯地家務分擔不均的家庭,但是好媽媽瑪洛毫不計較地承擔生活的一切,因為找幫手會增加開銷,先生擔不起,而弟弟幫忙負擔夜間保母的薪水,也會傷害先生的自尊心。於是,為了瑪洛依舊愛著的 Drew,她願意減輕先生的負擔,同時保有他的尊嚴。

不過,留給先生的回身空間,就是自己減少的自由程度,追加先生的尊嚴高度,則是壓縮自己的生活品質。身為媽媽,瑪洛活得很沈重、卑微、也緊迫。她的精神狀況在兒子崩潰時,也是搖搖欲墜,隨時面臨潰散。

有錢弟弟家的健康晚餐/劇照提供:ifilm 傳影互動

有錢弟弟家的健康晚餐/劇照提供:ifilm 傳影互動


這是一般常見的典型媽媽:意外來的孩子(無論是老三、老二,或者只是一個孩子) 並沒為夫妻帶來美好與幸福,反而是離間兩者的導火線。畢竟,要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很多資源與支援,如果雙方都負擔不起,而必須有所委屈,甚至犧牲夢想,如此一來,孩子的降臨一點都不是浪漫的神話與愛的結晶,反而是惡夢的開始與現實的累贅。

反觀 Craig 的家庭,因為有足夠的資源(金錢),也負擔得起支援(有品質的家教保母),因此生孩子對於太太來說,一點也不是生命與夢想的犧牲,而是填補生命空缺與完整人生的美好經驗。

《厭世媽咪》於是呈現出兩套關於母親的比較:1) 有資源與支援的媽媽 vs. 缺乏資源與支援的媽媽;2) 媽媽的青春夢想 vs. 媽媽的現實困境。

。。。。。。防雷線防雷線防雷線。。。。。。
。。。。。。防雷線防雷線防雷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43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開始很喜歡這種類似《沒問題先生》(Yes Man)的劇情設定,尤其主角是老媽,多希望可以看到老媽成長的一面,結果,沒有。不,是小孩不夠貼心。小孩不夠成熟。放任小孩自由結果就是闖下許多大禍。爸爸媽媽是對的。
Thumbnail
一開始很喜歡這種類似《沒問題先生》(Yes Man)的劇情設定,尤其主角是老媽,多希望可以看到老媽成長的一面,結果,沒有。不,是小孩不夠貼心。小孩不夠成熟。放任小孩自由結果就是闖下許多大禍。爸爸媽媽是對的。
Thumbnail
以下情境不知道你是否遇過或聽周遭的人分享過: ◆擔心沒有母乳不夠,孩子會變笨 ◆嬰兒沒來由的大哭,你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忍不住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害怕自己孩子比同齡長得慢 ◆長輩總拿過去那套經驗,批評你帶孩子的方針 ◆和老公分享事情時,他顧左右而言他的打斷你
Thumbnail
以下情境不知道你是否遇過或聽周遭的人分享過: ◆擔心沒有母乳不夠,孩子會變笨 ◆嬰兒沒來由的大哭,你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忍不住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害怕自己孩子比同齡長得慢 ◆長輩總拿過去那套經驗,批評你帶孩子的方針 ◆和老公分享事情時,他顧左右而言他的打斷你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正巧將幾部自己很喜歡的媽媽電影整理成片單,也許以下推薦的電影,不是每一部都有著母親節溫馨、溫暖的形象,但他們皆以不同形式包裝著「親情」或是「母愛」的元素。在這些電影中,我們能夠看到媽媽們為了家庭捨棄的東西、在這之中面對的壓力和辛勞、以及她們是如何在最終仍以愛與親情跨越難關。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正巧將幾部自己很喜歡的媽媽電影整理成片單,也許以下推薦的電影,不是每一部都有著母親節溫馨、溫暖的形象,但他們皆以不同形式包裝著「親情」或是「母愛」的元素。在這些電影中,我們能夠看到媽媽們為了家庭捨棄的東西、在這之中面對的壓力和辛勞、以及她們是如何在最終仍以愛與親情跨越難關。
Thumbnail
母親節前夕,為你們挑選這部片,或許對於轉為母親的身分,會更加有體悟。厭世媽咪日記的主軸在預告片破題的非常清楚,這次由奧斯卡影后Charlize Theron來飾演女主角瑪蘿,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為戲增胖,她憔悴又發胖的外表,相信就算還沒做為人母的女性,應該也有不少的共鳴。
Thumbnail
母親節前夕,為你們挑選這部片,或許對於轉為母親的身分,會更加有體悟。厭世媽咪日記的主軸在預告片破題的非常清楚,這次由奧斯卡影后Charlize Theron來飾演女主角瑪蘿,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為戲增胖,她憔悴又發胖的外表,相信就算還沒做為人母的女性,應該也有不少的共鳴。
Thumbnail
Marlo 是一名有兩個孩子的母親,意外懷上了第三胎。兒子的教育問題與照顧新生兒的壓力,讓 Marlo 瀕臨崩潰,於是她決定尋求協助。當夜間保母 Tully 開始到 Marlo 家幫忙,也為一家人的生活帶來重大的改變。
Thumbnail
Marlo 是一名有兩個孩子的母親,意外懷上了第三胎。兒子的教育問題與照顧新生兒的壓力,讓 Marlo 瀕臨崩潰,於是她決定尋求協助。當夜間保母 Tully 開始到 Marlo 家幫忙,也為一家人的生活帶來重大的改變。
Thumbnail
(《失控夜狂奔》《邊緣媽咪日記》《叢林日常》)有時看到某些片段情節,容易以自己的角度斷言一個人「無情」,但現實就如同這三部電影教會我們的:家庭的複雜時常超越我們的想像,每個人都在用自己覺得「寬容」、「正確」的方式對家人、對自己好,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的「錯」。
Thumbnail
(《失控夜狂奔》《邊緣媽咪日記》《叢林日常》)有時看到某些片段情節,容易以自己的角度斷言一個人「無情」,但現實就如同這三部電影教會我們的:家庭的複雜時常超越我們的想像,每個人都在用自己覺得「寬容」、「正確」的方式對家人、對自己好,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的「錯」。
Thumbnail
單身時可以用力去與這世界衝撞,築造自己的夢想與理想,即使有了另一伴或者進入婚姻都還可以持續進行,但真的有小孩出現時,那種喜悅與交雜的心情,好像在為人母的朋友中感受到那強烈的情緒⋯⋯
Thumbnail
單身時可以用力去與這世界衝撞,築造自己的夢想與理想,即使有了另一伴或者進入婚姻都還可以持續進行,但真的有小孩出現時,那種喜悅與交雜的心情,好像在為人母的朋友中感受到那強烈的情緒⋯⋯
Thumbnail
教堂中的婚姻誓言,太過夢幻也太虛假,並非婚姻的寫實寫照。若想成為夫妻,必須一開始就明白,孕育生命即使看似奇蹟美麗,卻是種真切的犧牲與奉獻。沒準備好,還是別輕易加入戰局,傻傻地以愛之名,矇進這場極冒險又極無聊的實境遊戲。
Thumbnail
教堂中的婚姻誓言,太過夢幻也太虛假,並非婚姻的寫實寫照。若想成為夫妻,必須一開始就明白,孕育生命即使看似奇蹟美麗,卻是種真切的犧牲與奉獻。沒準備好,還是別輕易加入戰局,傻傻地以愛之名,矇進這場極冒險又極無聊的實境遊戲。
Thumbnail
這電影真正在講的是: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生理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生產後代的身體煎熬,其實根本就比不上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社會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照顧後代的心理煎熬。這個世界有千百萬種守則在教會女人怎麼當好一個母親,但根本就沒教好男人怎麼當父親,或者說是亂教男人當成一個自以為盡力了的父親(這更糟糕)⋯⋯
Thumbnail
這電影真正在講的是: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生理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生產後代的身體煎熬,其實根本就比不上世世代代以來女性在社會結構上所需承擔的照顧後代的心理煎熬。這個世界有千百萬種守則在教會女人怎麼當好一個母親,但根本就沒教好男人怎麼當父親,或者說是亂教男人當成一個自以為盡力了的父親(這更糟糕)⋯⋯
Thumbnail
在這個追求男女平等的時代,有些事情男人需要了解,有些事情則需要女性獨立承受。這種為照顧兒女同時兼顧家庭生活的緊繃壓力,我想在這部電影中能夠透過影像語言,精準的剪輯完全表達,讓男人女人都能夠心神體會母親的偉大。
Thumbnail
在這個追求男女平等的時代,有些事情男人需要了解,有些事情則需要女性獨立承受。這種為照顧兒女同時兼顧家庭生活的緊繃壓力,我想在這部電影中能夠透過影像語言,精準的剪輯完全表達,讓男人女人都能夠心神體會母親的偉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