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的傷,身體會記著:在《橫山家之味》中那名為生活的儀式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


是枝裕和曾經說拍攝〈橫山家之味〉是對他母親逝世的一個療傷止痛的作業。 「療傷」這兩個字,確實是可以稱之為是整部片最深層的基調,但〈橫山家之味〉中呈現出的療傷,並不是傳達出一種雨過天青式的豁達,也不是盡釋前嫌的溫馨,相對地,這部片中的療傷意涵,更像是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走著走著)一樣,是一趟過程,是一種儀式。


如果只單看片名,先不考慮他的出處〈藍色燈光的橫濱〉的話,連續兩次歩いても的用語,透露出一絲絲「即使如此還是要不斷前進」的意味,這樣的表述給了我們一個想像的空間,究竟是「只要我們繼續走下去傷痛就不會再那麼痛了」,還是「就算傷痛忘不了,但我們還是得走下去」?

raw-image

劇中的每一個角色由他們不同的背景、個性、社會角色形塑出來不同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造成他們對於長子純平當年為了拯救良雄而的溺死的這個事件有著不同意義的理解與反應。是枝裕和洽切合宜地將這些放入名為例行性活動的儀式中:例行性的聚集、例行性的備餐、例行性的準備、例行性的收拾,人物也像執行儀式的人員一樣,每個人都有基於他們的背景促使他們懷著不同目的赴會後可預測的種種反應,「扮演」著他們自己認為應該如此的角色,而且這些反應都因為隱藏了真正的「情緒」與「動機」而在行為語言表達上有所隱瞞。


這些情緒總是在行禮如儀的隙縫中,突然間閃瞬出來,彷彿窺見了角色的隱藏在底下的陰暗面,有時不免會嚇了我們一大跳,甚至對於隱藏在底下的心緒以及表現在人前的面具,這兩者之間的落差有一點不寒而慄。

raw-image

當良多勸他母親隔年不要再找良雄來時,她表示說她就是故意要找他來讓他尷尬的;當良多要跟他妻子拿衣服時,他妻子為著丈母娘沒有多為自己兒子準備衣服而把累積一天的焦慮,焦慮這個家是不是不接受自己兒子的慍怒表現給丈夫看,但隨即她又得堆滿笑容地聽丈母娘再贈送衣服時尋問要不要再生一個小孩。當良雄離開時,行禮如儀仿若告一段落,各種「心聲」就這樣連串地爆裂開來,「他又胖了一圈」「為什麼我兒子要為這種人死?」「他像那個作家還是那個喜劇演員一樣地道歉」把對長子的期待,逝去的失望用各種情緒暴力地投射在對良雄的負面詮釋上,也彷彿讓對家人隱瞞自身失業狀況的良多把自己也給投射到良雄身上,當眾斥喝眾人說:「有什麼好笑的?」(然後把水打翻,行禮如儀中少數的失序)「當醫生有這麼了不起嗎?」「誰知道純平活著的話會是什麼樣子。」緊接著的就是眾人籠罩在夕陽衰颯的昏色以及尷尬的沈默。


表面和諧背後竟如此地暗潮洶湧,或許讓人感到似乎虛偽地恐怖,或許有些人的真面目我們覺得同情,或是有點厭惡,但反過來講這些角色不正是除了在這些隙縫中偶爾得到抒發以外也無可如何嗎?除了繼續行禮如儀,繼續走下去,他們又能夠怎麼樣?就算母親知道父親外遇,讓父親難掩尷尬地狼吞虎嚥,他也不過是用播著那首見證他外遇的〈藍色燈光的橫濱〉來進行小小的報復;就算父親還自以為是地維持著他對醫生這個職業的驕傲,面對關心鄰居的病倒,他也只能像個無助的老人一樣守在門口看著他被抬上救護車。〈藍色燈光的橫濱〉中的「走著走著」終究真的成為了只能繼續走下去的小小無奈。

raw-image

在這些面具與底下情緒的反差之中,我認為良多兒子純史這一線是最有意思的。他私底下都稱良多這位繼父為阿良,但當堂姐紗月問起他平常會如何稱呼良多時卻說他平常稱他為爸爸。還有另一個面具是到劇情後段才揭露出來的:當良多的母親追著以為是純平的黃蝶時,純史跟他媽媽說:「他好奇怪喔。」媽媽回答他說:「死了不代表不存在,他就在你心裡」還說「你就是一半是爸爸一半是媽媽」。純史回問說:「那阿良呢?」「他也會是你的一部分的。慢慢的,緩慢但確定。」「偷偷地鑽了進來」。之後有一個畫面是純史站在無人的庭院裡頭對著已經逝世的父親講話說想當像他一個調音師時,我們才發現,他跟良多的父親說想當調音師是因為喜歡的老師,但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為他死去的父親。


此刻我們頓時發現,其實一開始就可以發現,這一對沒有「參與」到純平溺死事件的「外人」,他們其實也經歷過失去摯愛的悲痛,他們的行禮如儀與情緒反應,也都是有個「事件」對他們產生的後續影響,並且兩件看似彼此無關的脈絡開始交相映照,甚至某些角色的心緒開始產生小小的位移:由追蝴蝶這件事的激發,讓純史不僅面對「死了不代表不存在」的對父親的思念,還說若是無法當調音師他想當醫師。以良多為代表的橫山家確實已經偷偷「鑽進」「一半是爸爸一半是媽媽」的純史心中。

raw-image

「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帶著過去的傷痛走著,即時傷痛不會忘記,還是持續地走著。或許傷痛也是來自於走著走著時我們不禁意地錯過那些即將逝去的人,錯過了該跟他說的話,就像良多沒辦法當下回答母親那個相撲選手的名字,或許他也不明白父母對於長子意外死亡後背後的反應,但當母親和良多同時都在異地想起那個相撲選手的名字時、當母親去世後他開始跟孩子訴說著黃蝶的故事時、當站在無人的庭院跟著已經逝去的父親對話時,當這些傷痛都在我們身體中被記住時,究竟是來不及,還是其實沒有那麼來不及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趙鐸的沙龍
44會員
20內容數
趙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0
本文嘗試從這兩年高雄電影節所展映出的 XR 作品中,挑選出三部以 VR 技術處理身心疾病患者主觀視角的作品:《臨夜吶喊》、《靈魂繪師》以及《記憶如沙》,以說明 VR 是如何透過特定互動機制的設計,「訓練」觀者逐步進入到患者的視角。
Thumbnail
2024/12/10
本文嘗試從這兩年高雄電影節所展映出的 XR 作品中,挑選出三部以 VR 技術處理身心疾病患者主觀視角的作品:《臨夜吶喊》、《靈魂繪師》以及《記憶如沙》,以說明 VR 是如何透過特定互動機制的設計,「訓練」觀者逐步進入到患者的視角。
Thumbnail
2024/07/06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2024/07/06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在充斥著大大小小遺憾的大人世界,孩子的眼光不曾被批為涉世未深,反是在看盡一切後竭力留住的珍稀事物,而這也是是枝裕和對生命的相信。在名為「人生」的這部電影當中,認知到終點與遺憾的必然以後,或許更能抓住心繫人事物消逝前的那一幀,珍惜它,而後在剩餘的日子裡,不斷不斷細細品嚐──這就是橫山家的味道吧!
Thumbnail
在充斥著大大小小遺憾的大人世界,孩子的眼光不曾被批為涉世未深,反是在看盡一切後竭力留住的珍稀事物,而這也是是枝裕和對生命的相信。在名為「人生」的這部電影當中,認知到終點與遺憾的必然以後,或許更能抓住心繫人事物消逝前的那一幀,珍惜它,而後在剩餘的日子裡,不斷不斷細細品嚐──這就是橫山家的味道吧!
Thumbnail
除了齊焰,這家人幾乎.....都在這家醫院了。 齊揚,與彩蘋陪著小凡做著精密的檢查。 洋洋和葉葉則是蠟燭兩頭燒的來去醫院照顧著生病的爸爸,昏迷的媽媽... 卻怎麼也沒想到,人生的谷底....應該就是現在了.. 從來沒有....從來沒有這樣過日子,從來沒有過過這麼難熬的日子,從來沒
Thumbnail
除了齊焰,這家人幾乎.....都在這家醫院了。 齊揚,與彩蘋陪著小凡做著精密的檢查。 洋洋和葉葉則是蠟燭兩頭燒的來去醫院照顧著生病的爸爸,昏迷的媽媽... 卻怎麼也沒想到,人生的谷底....應該就是現在了.. 從來沒有....從來沒有這樣過日子,從來沒有過過這麼難熬的日子,從來沒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 橫光利一(1898-1947)與川端康成同為新感覺派雙璧,被日本文學界公認為「新感覺派的心臟和靈魂」,對日本現代文學的發展,深具影響性。橫光利一創作不只採用了不同於自然主義的文學寫作技巧,亦思考象徵手法的藝術性,其短篇小說〈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皆敘寫丈夫長期照顧病妻,一起逼視死亡。横
Thumbnail
‧ 橫光利一(1898-1947)與川端康成同為新感覺派雙璧,被日本文學界公認為「新感覺派的心臟和靈魂」,對日本現代文學的發展,深具影響性。橫光利一創作不只採用了不同於自然主義的文學寫作技巧,亦思考象徵手法的藝術性,其短篇小說〈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皆敘寫丈夫長期照顧病妻,一起逼視死亡。横
Thumbnail
 《葬禮》故事以雨宮家男主人雨宮正吉的死亡和後事操辦為時間線。從死亡到完成葬禮儀式的三天,道盡繁文縟節對比背後人情空洞,相較於自然呈現的笑聲,哀傷哭嚎反倒成了整場葬禮中最突兀的存在。
Thumbnail
 《葬禮》故事以雨宮家男主人雨宮正吉的死亡和後事操辦為時間線。從死亡到完成葬禮儀式的三天,道盡繁文縟節對比背後人情空洞,相較於自然呈現的笑聲,哀傷哭嚎反倒成了整場葬禮中最突兀的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