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眼──黃致鈞的漁村攝影紀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從外地住進南方澳即將滿1年了,從漁港連結出去的人事物,依舊吸引著我,例如:學習從漁船上的工具,判別它是以扒網、拖網或延繩釣為主力的漁法;認識江湖傳言深諳流水、魚性,出船經常能漁獲豐收的船長;看拿著好幾把刀,身手俐落、按筋骨肌理解剖大型魚的解魚師;還有在大街小巷出沒的東南亞移工的身影,讓我常有置身異國的錯覺……。

這些在漁村認識的新鮮事,總想分享給更多人認識,只懂爬格子寫文章的我,無奈自己的筆愈來愈鈍,記錄的速度十分有限;好在最近認識了一位在地年輕人黃致鈞,他用精湛的攝影專業,記錄漁人的日常,開啟了另一種讓外界認識漁村的管道!

在東南亞商店 交東南亞朋友

現年25歲的黃致鈞,大學畢業就返回南方澳,協助家人經營販售東南亞商品的「正一」商店,至今已2年;商店據說是宜蘭第一家販賣東南亞的商品,今年開業滿20週年,黃致鈞幾乎是從小就參與了父母在漁村,跟移工做生意的時光。

我有幾次去店裡拜訪,也順道買點東西嚐鮮,總能看到移工來來去去,採買日用品、飲料、食物,或者是寄東西,待在收銀台的無論是他或是家人,都會主動寒喧問候,像是「今天有沒有出港?」「吃飯了沒?」,移工可能熟悉這些句子,多半能以中文回應。

raw-image

時常來消費的移工,黃致鈞幾乎都認得他們的臉孔,也會把握機會與他們閒聊,問漁獲的狀況、問最近過得如何,有家庭的就關心他們的家人。知道他們離鄉背井生活不易,有時候也會半買半相送。

「他們大部分的年紀都跟我差不多,不像客人反而像朋友,語言的隔閡還是會有,但是大部分用肢體語言或Google翻譯,都能夠溝通。」收銀桌面上夾著一張紙,是他們整理出與移工常見會話的發音筆記,用中文的音似字註記,黃致鈞學會幾句,遇到移工就隨口應用。

對於普遍人們以「移工」或「漁工」稱呼這群異鄉人,黃致鈞說他更喜歡稱呼「漁人」,「不分身份和國籍,只要是在漁船上作業的人,我都稱為『漁人』。」他認為這是對漁業從業人員的尊重,沒有比較、沒有高低,只是以工作內容做為描述。

用有溫度的眼 記錄漁人生活

生長在漁村,也有親人曾經以討海為業,漁人的存在對黃致鈞而言,再熟悉不過。長年下來,他對漁人積累的認識和情感成為一股動力,讓興趣是攝影的他,開始想為漁人做記錄。「不論是台籍或外籍,他們對台灣漁業經濟的貢獻都一樣重要,我希望透過攝影,讓更多人認識這群辛苦的人。」

黃致鈞展開的漁人系列攝影,對象涵蓋台籍和外籍,只是台灣人大多低調,鮮少入鏡,目前累積的作品以外籍居多;移工與他相熟,不但不躲鏡頭,還會請他走近一點拍,表情和肢體都生動自然,甚至加碼擺一些逗趣或帥氣的姿勢。

raw-image

有次他在船艙內跟移工聊天,移工的家人打來視訊電話,移工主動請求他替他與家人合照,「我聽到這句話時,心裡相當震撼,也覺得心酸。他應該是很想念家人,也深怕返鄉時,小孩和家人會忘了他吧?」

因此他提醒自己,走在漁港拍攝,不能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攝影計畫,「如果可以,就多替遇到的漁人合照,然後分享照片,他們收到都會很開心!」

白天要開店,黃致鈞只能在清晨或晚上等非營業時間進行拍攝,為了配合漁船作業,也有三更半夜帶著相機往漁港跑的時候。「我很想記錄這個主題,所以就算犧牲睡眠,也要拍到漁人的各種生活面向。」舉凡補網、粉刷漁船、整理漁獲、修腳踏車、齋戒禮拜或休閒娛樂,都逐一被他的鏡頭捕捉。

他在社群軟體Instagram用temperature_eye(有溫度的眼睛)的名字,公開分享他的攝影作品,近幾個月漁人系列的作品引發注目,已超過2700人追蹤;照片搭配簡短的敘述性文字,偶爾介紹漁船的作業知識,南方澳漁村因此被更多人認識。

發揮主場優勢 從漁村看全球

跟著黃致鈞走在漁港拍照,會發現他與漁人的親近。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個性隨和好聊,走到哪兒跟什麼人都可以搭話;另一部分是,漁港放眼望去遇到的人,他幾乎都認識,一路上聽他介紹:「這是我親戚、那是我鄰居、這位常常來店裡買東西、那位我認識他姊姊……」,聽得我瞠目結舌,不得不佩服什麼是「主場優勢」。

raw-image
raw-image

有時候船長看見他拿著相機在漁港穿梭拍攝,會玩笑式地問:「你拍漁工是要給人權組織的嗎?是的話,我就剁你的腳喔!」黃致鈞會將拍攝的照片遞給對方看,笑答:「我都是拍這些生活照啦。」接著再把握機會,向他們請教漁業知識,他說:「雖然生活在漁村,但很多漁業相關的工作內容,還是要邊拍邊學。」

最近他著手開始規畫下半年的攝影主題,想繼續記錄跟漁業相關的職人和他們的工作。「跟我一樣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都全力地在執行自己的攝影計畫,或是成立工作室接案;我則是反過來,必須擠出工作以外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攝影。」他自我解嘲:「別人奮鬥2年可以成功,我可能要奮鬥個20年!」

他也感嘆南方澳跟他同年齡的年輕人很少,朋友都紛紛到都市討生活,他選擇待在家鄉,除了想幫家人分憂解勞,也很期待南方澳的文化底蘊可以為更多人所知,重現地方榮景。

生長在有各項頂尖記錄和豐富漁業歷史的南方澳漁港,我覺得擁有在地優勢的黃致鈞其實坐擁寶山,若能繼續藉著紀實攝影,記錄更多的故事創造交流,隨著歲月的累積,南方澳注入新活力的未來,是指日可待的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離海很近的地方的沙龍
20會員
4內容數
2019/05/24
當時田野筆記這麼寫著:「現在是起點,如果要深入認識這個地方和人們,我需要站的更靠近,而一起吃飯、吃一樣的東西很關鍵。我不想因為我的飲食選擇,錯失掉認識他們的機會。」 於是,闊別多年,我再度吃起炸雞腿,沒有偶然嘗到葷食可能有的腸胃不適或反胃作嘔,我一邊與他們閒聊一邊吃飯,一口口吃完我的便當。味道還是
Thumbnail
2019/05/24
當時田野筆記這麼寫著:「現在是起點,如果要深入認識這個地方和人們,我需要站的更靠近,而一起吃飯、吃一樣的東西很關鍵。我不想因為我的飲食選擇,錯失掉認識他們的機會。」 於是,闊別多年,我再度吃起炸雞腿,沒有偶然嘗到葷食可能有的腸胃不適或反胃作嘔,我一邊與他們閒聊一邊吃飯,一口口吃完我的便當。味道還是
Thumbnail
2018/09/03
「很多人有許多想法,但是沒有去做;我一直都想去澳洲和開一家店,如果不是決定出發去澳洲,我現在應該不會回家開店吧!」現年30歲的林逸寧2017年在南方澳開了間海鮮義大利麵店
Thumbnail
2018/09/03
「很多人有許多想法,但是沒有去做;我一直都想去澳洲和開一家店,如果不是決定出發去澳洲,我現在應該不會回家開店吧!」現年30歲的林逸寧2017年在南方澳開了間海鮮義大利麵店
Thumbnail
2018/09/03
住進南方澳以後,我經常在內埤沙灘閒逛,偶然間留意到,南安國中附近有間門口擺著「自家麵包」木棧板招牌的住家,屋內散發溫黃的燈光,總吸引我好奇的觀望
Thumbnail
2018/09/03
住進南方澳以後,我經常在內埤沙灘閒逛,偶然間留意到,南安國中附近有間門口擺著「自家麵包」木棧板招牌的住家,屋內散發溫黃的燈光,總吸引我好奇的觀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才與楊順發初次見面的頭幾十分鐘裡面,幾句簡單的對話,已經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對攝影單純的執著,數十年如一日的態度,表面上說來輕鬆,但我們都知道「堅持到底」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他一派輕鬆卻很篤定的語氣,就像在告訴你,名利都是其次,重要的是不放棄嘗試,總要給自己機會去放手一搏,或許就是抱持著這樣的心...
Thumbnail
才與楊順發初次見面的頭幾十分鐘裡面,幾句簡單的對話,已經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對攝影單純的執著,數十年如一日的態度,表面上說來輕鬆,但我們都知道「堅持到底」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他一派輕鬆卻很篤定的語氣,就像在告訴你,名利都是其次,重要的是不放棄嘗試,總要給自己機會去放手一搏,或許就是抱持著這樣的心...
Thumbnail
旭川河系列文章來到尾聲,前面提到河床上加蓋大樓的各樓經營,地方上的情報交流中心,魚市場景觀色票,最後分享深夜在魚市場上辛勤工作的人們:頭家、人客、發財仔車、麵擔仔、檳榔擔。
Thumbnail
旭川河系列文章來到尾聲,前面提到河床上加蓋大樓的各樓經營,地方上的情報交流中心,魚市場景觀色票,最後分享深夜在魚市場上辛勤工作的人們:頭家、人客、發財仔車、麵擔仔、檳榔擔。
Thumbnail
撰文:賴芊芝 異鄉人與異鄉人的接觸 這是由2017那年開始的。 【靠岸 To Dock】展覽藝術家Jerry在夏天來到宜蘭頭城的港口,習慣在一個地方待上好一陣子的他被出航工作回來的船員發現自己一直都待在港口,這便成了對話的開始,接著慢慢有了對方邀請Jerry來拍攝他、Jerry在下回見面時帶實體影像
Thumbnail
撰文:賴芊芝 異鄉人與異鄉人的接觸 這是由2017那年開始的。 【靠岸 To Dock】展覽藝術家Jerry在夏天來到宜蘭頭城的港口,習慣在一個地方待上好一陣子的他被出航工作回來的船員發現自己一直都待在港口,這便成了對話的開始,接著慢慢有了對方邀請Jerry來拍攝他、Jerry在下回見面時帶實體影像
Thumbnail
太久沒有拍照了 自從馬祖回來後 役情在世界上發燒 看見那麼多人 在役情中流離失所 還有一些不平靜的戰爭 我們何德何能 還能置身事外 感受著平靜 而還不滿足 我開著車 不由自主 往快樂道路駛去 隨著引擎轉速的拉高 好像將內心的壓力釋放 看著速度一直攀升 在車道
Thumbnail
太久沒有拍照了 自從馬祖回來後 役情在世界上發燒 看見那麼多人 在役情中流離失所 還有一些不平靜的戰爭 我們何德何能 還能置身事外 感受著平靜 而還不滿足 我開著車 不由自主 往快樂道路駛去 隨著引擎轉速的拉高 好像將內心的壓力釋放 看著速度一直攀升 在車道
Thumbnail
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遠渡重洋來台,何以最後身陷囹圄?眾人眼中的老實人,為何在異地卻成為殺人兇手?自從台灣漁業引進移工,便發生過多起案件,2013年蘇澳籍漁船特宏興386號,發生印尼籍船員殺害船長及輪機長的事件,引發軒然大波。
Thumbnail
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遠渡重洋來台,何以最後身陷囹圄?眾人眼中的老實人,為何在異地卻成為殺人兇手?自從台灣漁業引進移工,便發生過多起案件,2013年蘇澳籍漁船特宏興386號,發生印尼籍船員殺害船長及輪機長的事件,引發軒然大波。
Thumbnail
生長於孕育無數傳統工藝家的鹿港古鎮, 黃媽慶跳脫傳統廟宇雕刻創作, 以生活週遭動植物為素材,雕鑿出對大自然的關懷。 走進「黃媽慶木雕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一件件雕功細膩、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在散發著濃濃原木香氣的工作室中,
Thumbnail
生長於孕育無數傳統工藝家的鹿港古鎮, 黃媽慶跳脫傳統廟宇雕刻創作, 以生活週遭動植物為素材,雕鑿出對大自然的關懷。 走進「黃媽慶木雕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一件件雕功細膩、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在散發著濃濃原木香氣的工作室中,
Thumbnail
當「雜學」已成為一張同溫層標籤,青年們需要的新能量在這嗎?
Thumbnail
當「雜學」已成為一張同溫層標籤,青年們需要的新能量在這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