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眼──黃致鈞的漁村攝影紀實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漁工在夜間漁港旁進行補網作業/照片黃致鈞提供
從外地住進南方澳即將滿1年了,從漁港連結出去的人事物,依舊吸引著我,例如:學習從漁船上的工具,判別它是以扒網、拖網或延繩釣為主力的漁法;認識江湖傳言深諳流水、魚性,出船經常能漁獲豐收的船長;看拿著好幾把刀,身手俐落、按筋骨肌理解剖大型魚的解魚師;還有在大街小巷出沒的東南亞移工的身影,讓我常有置身異國的錯覺……。
這些在漁村認識的新鮮事,總想分享給更多人認識,只懂爬格子寫文章的我,無奈自己的筆愈來愈鈍,記錄的速度十分有限;好在最近認識了一位在地年輕人黃致鈞,他用精湛的攝影專業,記錄漁人的日常,開啟了另一種讓外界認識漁村的管道!
在東南亞商店 交東南亞朋友
現年25歲的黃致鈞,大學畢業就返回南方澳,協助家人經營販售東南亞商品的「正一」商店,至今已2年;商店據說是宜蘭第一家販賣東南亞的商品,今年開業滿20週年,黃致鈞幾乎是從小就參與了父母在漁村,跟移工做生意的時光。
我有幾次去店裡拜訪,也順道買點東西嚐鮮,總能看到移工來來去去,採買日用品、飲料、食物,或者是寄東西,待在收銀台的無論是他或是家人,都會主動寒喧問候,像是「今天有沒有出港?」「吃飯了沒?」,移工可能熟悉這些句子,多半能以中文回應。
家裡開的正一東南亞商店,店門口一景
時常來消費的移工,黃致鈞幾乎都認得他們的臉孔,也會把握機會與他們閒聊,問漁獲的狀況、問最近過得如何,有家庭的就關心他們的家人。知道他們離鄉背井生活不易,有時候也會半買半相送。
「他們大部分的年紀都跟我差不多,不像客人反而像朋友,語言的隔閡還是會有,但是大部分用肢體語言或Google翻譯,都能夠溝通。」收銀桌面上夾著一張紙,是他們整理出與移工常見會話的發音筆記,用中文的音似字註記,黃致鈞學會幾句,遇到移工就隨口應用。
對於普遍人們以「移工」或「漁工」稱呼這群異鄉人,黃致鈞說他更喜歡稱呼「漁人」,「不分身份和國籍,只要是在漁船上作業的人,我都稱為『漁人』。」他認為這是對漁業從業人員的尊重,沒有比較、沒有高低,只是以工作內容做為描述。
用有溫度的眼 記錄漁人生活
生長在漁村,也有親人曾經以討海為業,漁人的存在對黃致鈞而言,再熟悉不過。長年下來,他對漁人積累的認識和情感成為一股動力,讓興趣是攝影的他,開始想為漁人做記錄。「不論是台籍或外籍,他們對台灣漁業經濟的貢獻都一樣重要,我希望透過攝影,讓更多人認識這群辛苦的人。」
黃致鈞展開的漁人系列攝影,對象涵蓋台籍和外籍,只是台灣人大多低調,鮮少入鏡,目前累積的作品以外籍居多;移工與他相熟,不但不躲鏡頭,還會請他走近一點拍,表情和肢體都生動自然,甚至加碼擺一些逗趣或帥氣的姿勢。
捧著漁獲大方入鏡的漁工/黃致鈞提供
有次他在船艙內跟移工聊天,移工的家人打來視訊電話,移工主動請求他替他與家人合照,「我聽到這句話時,心裡相當震撼,也覺得心酸。他應該是很想念家人,也深怕返鄉時,小孩和家人會忘了他吧?」
因此他提醒自己,走在漁港拍攝,不能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攝影計畫,「如果可以,就多替遇到的漁人合照,然後分享照片,他們收到都會很開心!」
白天要開店,黃致鈞只能在清晨或晚上等非營業時間進行拍攝,為了配合漁船作業,也有三更半夜帶著相機往漁港跑的時候。「我很想記錄這個主題,所以就算犧牲睡眠,也要拍到漁人的各種生活面向。」舉凡補網、粉刷漁船、整理漁獲、修腳踏車、齋戒禮拜或休閒娛樂,都逐一被他的鏡頭捕捉。
他在社群軟體Instagram用temperature_eye(有溫度的眼睛)的名字,公開分享他的攝影作品,近幾個月漁人系列的作品引發注目,已超過2700人追蹤;照片搭配簡短的敘述性文字,偶爾介紹漁船的作業知識,南方澳漁村因此被更多人認識。
發揮主場優勢 從漁村看全球
跟著黃致鈞走在漁港拍照,會發現他與漁人的親近。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個性隨和好聊,走到哪兒跟什麼人都可以搭話;另一部分是,漁港放眼望去遇到的人,他幾乎都認識,一路上聽他介紹:「這是我親戚、那是我鄰居、這位常常來店裡買東西、那位我認識他姊姊……」,聽得我瞠目結舌,不得不佩服什麼是「主場優勢」。
黃致鈞經常在漁港和漁工閒聊
應漁工的要求,黃致鈞幫他和狗狗合影
有時候船長看見他拿著相機在漁港穿梭拍攝,會玩笑式地問:「你拍漁工是要給人權組織的嗎?是的話,我就剁你的腳喔!」黃致鈞會將拍攝的照片遞給對方看,笑答:「我都是拍這些生活照啦。」接著再把握機會,向他們請教漁業知識,他說:「雖然生活在漁村,但很多漁業相關的工作內容,還是要邊拍邊學。」
最近他著手開始規畫下半年的攝影主題,想繼續記錄跟漁業相關的職人和他們的工作。「跟我一樣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都全力地在執行自己的攝影計畫,或是成立工作室接案;我則是反過來,必須擠出工作以外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攝影。」他自我解嘲:「別人奮鬥2年可以成功,我可能要奮鬥個20年!」
他也感嘆南方澳跟他同年齡的年輕人很少,朋友都紛紛到都市討生活,他選擇待在家鄉,除了想幫家人分憂解勞,也很期待南方澳的文化底蘊可以為更多人所知,重現地方榮景。
生長在有各項頂尖記錄和豐富漁業歷史的南方澳漁港,我覺得擁有在地優勢的黃致鈞其實坐擁寶山,若能繼續藉著紀實攝影,記錄更多的故事創造交流,隨著歲月的累積,南方澳注入新活力的未來,是指日可待的吧!
在漁船上整理漁網的漁工/黃致鈞提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你的職場中你也有像漁人的處境嗎 你像一個努力卻又氣餒的助人者嗎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SFPC的眼看世界 當你覺得你不夠好時⋯,神說:我要用你!
Thumbnail
關於竹南龍鳳漁港 竹南龍鳳漁港位於竹南鎮,也是我居住的小鎮,是一個寧靜美好的漁港。這裡有豐富的海產資源,還擁有悠久的漁業歷史。清晨漁民們在這片海域帶回新鮮的海鮮。 漁港旁的市集則是一個熱鬧的場所,各種新鮮的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漁海鮮和地方特產應有盡有,近年也增加了 Ubike 能沿著海岸旁的自行
Thumbnail
《開動之前》紀錄片揭露遠洋漁工的不合理苦難與心痛,讓人思考享受美食背後的可能剝削。鏡頭中展現遠洋漁工在船上面臨的種種困境,期待透過提高大眾對這些議題的關注,減少這片大海和遠洋移工的傷痕。
Thumbnail
吃,是除了其它事,人生最快樂之一💃 如果我突然想吃海鮮,痛風餐😂😂😂就會來此~ 就讓雅米做個簡單介紹吧… (為了分享,有認真做功課😂🤭) 梧棲漁港是位於臺灣臺中市清水區 原只是個小型漁村,後來因政府徵收了附近的海埔地,兼顧漁業的發展與契合社會的需求,將漁港朝生產、休閒、
Thumbnail
《開動之前》拍下了遠洋漁業存在的漁工權益及不合理待遇,呼籲大眾關注遠洋漁業的人權議題。這篇文章旨在推廣本紀錄片與相關議題,文末鼓勵消費者除了選購有漁獲來源標示的產品、支持產品履歷揭露外,也應該避免非法捕撈產品,並支持相關倡議,以改變市場需求解決漁業權益問題。
大清早,海岸人聲鼎沸。提德睡眼惺忪地循著嘈雜的聲音環視自模糊浮現的人影,赫然發現整片海崖沿岸人潮連綿不絕,甚至一路延伸至靠近海岬的地段。搬運工、工匠、車夫、維修者、農夫、主婦、廚師、裁縫師,甚至還有流浪漢以及各種遊手好閒的傢伙……本該在漁村內各司其職、運作著漁村的荒腐與衰敗的釘子們,現在居然全數出籠
即使不需要進入褪羽季,海岸依然吹拂強勁的冷風,生長於沿海一帶的草本植物隨著風勢摩娑作響,打在礁岩浪潮所激起的水花到處飛散。距離海岸不遠處、位於狹小海灣的漁港聚集了大量漁工。他們忙著替剛回港的漁船卸載魚貨,送上外地商隊帶來的大型貨車。海面上仍有數艘漁船忙著作業。正逢季節變換之際,此刻海洋到處都有豐富的
比早晨還要猛烈的海風自遙遠的海平面吹襲而來,暈紅的雲層間浮現斗大金黃的夕陽,自外海歸來的漁船正一一歸港,沉寂寂寥的漁村迎來難得的熱鬧時刻。下村區湧入大量人潮,平時空無一物的街邊忽然冒出一間又一間烤魚攤,向著剛下工的工人和漁民兜售廉價啤酒、烤餅還有烤魚。 提德從朗寧大道的岔路前往下村區,熟門熟路地找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愛好釣魚,卻從未釣過半條魚的人的故事。
Thumbnail
在你的職場中你也有像漁人的處境嗎 你像一個努力卻又氣餒的助人者嗎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SFPC的眼看世界 當你覺得你不夠好時⋯,神說:我要用你!
Thumbnail
關於竹南龍鳳漁港 竹南龍鳳漁港位於竹南鎮,也是我居住的小鎮,是一個寧靜美好的漁港。這裡有豐富的海產資源,還擁有悠久的漁業歷史。清晨漁民們在這片海域帶回新鮮的海鮮。 漁港旁的市集則是一個熱鬧的場所,各種新鮮的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漁海鮮和地方特產應有盡有,近年也增加了 Ubike 能沿著海岸旁的自行
Thumbnail
《開動之前》紀錄片揭露遠洋漁工的不合理苦難與心痛,讓人思考享受美食背後的可能剝削。鏡頭中展現遠洋漁工在船上面臨的種種困境,期待透過提高大眾對這些議題的關注,減少這片大海和遠洋移工的傷痕。
Thumbnail
吃,是除了其它事,人生最快樂之一💃 如果我突然想吃海鮮,痛風餐😂😂😂就會來此~ 就讓雅米做個簡單介紹吧… (為了分享,有認真做功課😂🤭) 梧棲漁港是位於臺灣臺中市清水區 原只是個小型漁村,後來因政府徵收了附近的海埔地,兼顧漁業的發展與契合社會的需求,將漁港朝生產、休閒、
Thumbnail
《開動之前》拍下了遠洋漁業存在的漁工權益及不合理待遇,呼籲大眾關注遠洋漁業的人權議題。這篇文章旨在推廣本紀錄片與相關議題,文末鼓勵消費者除了選購有漁獲來源標示的產品、支持產品履歷揭露外,也應該避免非法捕撈產品,並支持相關倡議,以改變市場需求解決漁業權益問題。
大清早,海岸人聲鼎沸。提德睡眼惺忪地循著嘈雜的聲音環視自模糊浮現的人影,赫然發現整片海崖沿岸人潮連綿不絕,甚至一路延伸至靠近海岬的地段。搬運工、工匠、車夫、維修者、農夫、主婦、廚師、裁縫師,甚至還有流浪漢以及各種遊手好閒的傢伙……本該在漁村內各司其職、運作著漁村的荒腐與衰敗的釘子們,現在居然全數出籠
即使不需要進入褪羽季,海岸依然吹拂強勁的冷風,生長於沿海一帶的草本植物隨著風勢摩娑作響,打在礁岩浪潮所激起的水花到處飛散。距離海岸不遠處、位於狹小海灣的漁港聚集了大量漁工。他們忙著替剛回港的漁船卸載魚貨,送上外地商隊帶來的大型貨車。海面上仍有數艘漁船忙著作業。正逢季節變換之際,此刻海洋到處都有豐富的
比早晨還要猛烈的海風自遙遠的海平面吹襲而來,暈紅的雲層間浮現斗大金黃的夕陽,自外海歸來的漁船正一一歸港,沉寂寂寥的漁村迎來難得的熱鬧時刻。下村區湧入大量人潮,平時空無一物的街邊忽然冒出一間又一間烤魚攤,向著剛下工的工人和漁民兜售廉價啤酒、烤餅還有烤魚。 提德從朗寧大道的岔路前往下村區,熟門熟路地找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愛好釣魚,卻從未釣過半條魚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