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世界(德國)---花園秘境Prinzessinnengarten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根據聯合國估計,2050年全球人口總數將攀升至97億,且將有80%的人口居住在都市中,屆時除了自然資源的耗竭,因過度開發所帶給環境的傷害,將明顯地反映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世界末日的景況不再是科幻電影的題材,而是寫實小說靈感的來源,其中,農田的「瀕臨絕種」以及工業污染對糧食供應所造成的衝擊,將成為眾人將面臨的最大挑戰。

一次旅行中的意外發現

距離柏林圍牆200公尺,戰爭摧毀了一切,絕望盤踞這塊地長達60年,2009年Robert Shaw和Marco Clausen召集150人將這片廢墟清空,也將絕望驅散,他們向市政府租下這塊15座籃球場大的地,在眾人的耕耘下經營起了這「都市中的農樂園」---公主花園(Prinzessinnengarten),十年過去了,如今它是座農場、酒吧、音樂廳、圖書館、跳蚤市場、腳踏車修理站、堆肥學校、社區活動中心、養蜂教室⋯⋯等。任何想像在這都有可能成真,這是一個你我共有的空間。
做都市農場的緣起來自創辦團隊在一次古巴行中的發現,他們注意到古巴人居然直接在城市中耕種,這簡直顛覆了他們的想像,雖然不是家家戶戶都有冷氣、游泳池,但人們臉上的笑容卻是完全發自內心、毫無雜質的,這種感動促使創辦團隊回國後,勇敢地在柏林付諸行動,當時柏林經濟蕭條,四處都是空地,他們選中現在的Prinzessinnengarten,一塊許多弱勢族群居住的地方,決定以這塊地將四周居民連結在一起。

從無到有 一步一腳印

這裡一開始沒有任何專家進駐,甚至鮮少人知道在某個角落有個「農樂園」開張了,創辦者都是自己摸索,花園和耕耘者一同成長,擁有各個族裔身分的民眾也貢獻出他們家鄉特產,其中,光是土豆就有多達15項品種。而現在,作為柏林少數的城市農耕基地,農業專家常常在這裡舉辦講座,包括育苗、堆肥......,講座將周遭的人聚攏在一起,緊緊地串在一起。
這片土地沒有主人,這是一片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的公共農耕地,現在,每個星期來此的「即興」灌溉者、表演者超過百位,某個午後,喝著自釀啤酒、吃著小農沙拉、享受鄉村音樂,臨走時再為自己種下的植物灌溉,愜意的步調讓人難以想像自己正身處在一個國際大都市。
在Prinzessinnengarten裡,也常看到周邊學校老師帶領學生出來,讓孩子親身體驗農耕生活,這座花園總是為大家帶來喜悅,在自家廚房烹煮自己親手種下的時蔬,和左鄰右舍「以菜會友」,分享、互動、親子……花園這片樂土,早已不再局限於耕種本身。

低碳柏林 從這開始

Marco形容花園的經濟價值只能靠餐廳酒吧支撐,但社會價值卻遠遠超過,Prinzessinnengarten成功的在城市中啟動了埋藏在人們內心對環境的連結,那是從遠古時代,當人類還過著採集生活時就牢牢鑲嵌在我們基因中的本能---對土地的依賴。
人們也在此重新與土壤發生心靈上的交流,更別提那一間間教室中代替教科書讓學生體會到「活」的大自然,你在哪座城市可以在街上瞧見數百種植物?甚至,十五座籃球場大的都市農園讓這裡夏天比商業區涼爽了三度,看過正負2度C的朋友一定知道3度C的溫差有多大的不同。
花園的收入來自市集上販賣的有機食物及園內的餐廳酒吧,輕鬆地達成了「自給自足」。這種封閉式的循環,循環經濟的核心,就在這塊6000平方公尺的土地上實現了!

資本的入侵 市民的逆襲

然而,這社區重生的過程卻差點被政府喊卡,2012年,國內經濟復甦,國際資金湧入柏林,負債累累的柏林市政府急欲販售這塊土地,3年來培養出的社群此時派上用場了,養蜂人、酒保、師生甚至附近的左鄰右舍,全都出動了!連署單上三萬個名字,一個也不漏,在在代表著他們對「農樂園」的渴望,宣示著人民對政府的不滿,琴硬的反對聲浪迫使市政府不得不停下腳步。
前後對比
一場農園革命將在都市中掀起,不僅僅在德國,紐約、舊金山、上海都開始有類似活動,柯文哲市長也在台北市推動田園城市計畫,農業,會不會與都市生活的未來共好?人們能不能走出冷氣房擁抱另一種生活?這些問題,等著你們用行動來回答!
作者:賴澤霖
參考資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300天環遊世界:保加利亞-瓦爾納羅馬浴場、內塞伯爾世遺文化巡禮這篇文章介紹了遊客在東歐保加利亞的旅遊經歷,主要包括訪問歷史名城瓦爾納和觀賞羅馬浴場遺跡、黑海等景點,以及參觀阿拉達修道院和內塞伯爾等世界文化遺產。文章中透露了對當地歷史文化的探索和美食住宿的花費情況。
Thumbnail
avatar
小資夫妻遊世界
2024-04-24
讓世界像人體一樣循環,只是為了帶來溫暖。想像自己成為紅血球、白血球或血小板,進行工作時,就具體了人類整體而彷彿成為一個人的巨大想像,於是隨時能符合萬物之靈的自由與自然姿態。
avatar
始力拼達人
2024-01-02
【2023年最後一場!】周杰倫 |《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2023 – 曼谷站【2023年最後一場!】周杰倫 |《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2023 – 曼谷站 ⏰日期:2023/12/08(五) 📍地點:曼谷拉加曼加拉國家體育場
Thumbnail
avatar
酷旅行
2023-11-30
【和平船118回】追尋極光、祕魯、克斯蒙、復活節島、環遊世界108天【和平船118回】追尋極光、祕魯、克斯蒙、復活節島、環遊世界108天 📌前往冰島追尋極光,高達五次的鑑賞機會 📌亞德里亞海奇幻國度克斯蒙、見證遠古奇蹟埃及金字塔 📌探訪神祕印加古文明馬丘比丘、復活節島神祕巨石像 ⬇️完整說明網址⬇️ 👉https:
Thumbnail
avatar
Pp貓~愛玩愛美食
2023-09-14
歷史上的8/9“麥哲倫”追尋香料變身環遊世界首航,英雄末日8/9日歷史上的今天,是麥哲倫環球出航的日子,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繞行地球的探險,也是一次驚險而充滿挑戰的冒險。五艘船260人出發,為了追尋香料群島,不惜與自己的國王翻臉,甚至在海外製造了據點,但偏愛冒險的下場就是在跟島民衝突中GG了。比哥倫布航行得更遠,但不如哥倫布出名,下場也慘,果然英雄也是為
Thumbnail
avatar
MikeU
2023-08-10
次世代教育~重啟世界的永續循環(七)結語世代之間很難有一條清楚的分隔線,次世代教育的推動也不會是靠一紙命令或一部課綱,讓大家同時開始。尤其次世代教育標榜的是去中心化、點對點、自組織的特質,所以它應該是任何學校在任何時間點,都可以從任何事件開始的。
avatar
李惠銘AMG
2023-02-14
次世代教育~重啟世界的永續循環(六)實踐策略「次世代教育」絕非因應數位革命而起的教育,如果我們極力擺脫「產業供應鍊」的束縛後,卻繼續為未來種種革命調整與改變,就仍然不脫一貫被工具化的命運。
avatar
李惠銘AMG
2023-02-14
次世代教育~重啟世界的永續循環(五)圖像初構所謂「次世代教育」,並非如同一味追著變種病毒跑的「雙價疫苗」,而是治本清源、來到上游與前端,甚至另一個維度去防止病毒產生。我們試著從本體論、認識論及倫理觀三個向度來嘗試建構。
avatar
李惠銘AMG
2023-02-14
次世代教育~重啟世界的永續循環(四)未來教育最近世界經濟論壇與OECD,又爭著提出對「未來教育」的規格清單,包括各種圖景、特徵、能力、參考案例……等,羅列詳盡,所有「教育工廠」也都跟著備工備料,準備上線生產。 當教育成了工具,學生就會被物化!身處VUCA時代,又面對人工智慧逆襲與永續發展危機的我們,是時候要一起努力讓教育重啟世界的永續循環,讓
avatar
李惠銘AMG
2023-02-14
次世代教育~重啟世界的永續循環(三)知識體系依據世局挑戰去描繪「未來教育」,無疑又進入另一個「教育工具化」的循環;教育除了消極地解決問題,更要積極地彰顯價值、啟迪人心。因此,對世局的觀察與對未來的描繪,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來當作「解碼系統」,包括本體論、認識論與倫理觀。
Thumbnail
avatar
李惠銘AMG
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