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阿姆斯壯上月球》Operation Avalanche - 是真是假誰在乎?

2018/10/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送阿姆斯壯上月球》Operation Avalanche 台灣上映日期:2018.10.12 車庫娛樂 發行
由喜劇出身的加拿大籍演員-麥特強森,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以偽記錄片的方式呈現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的陰謀論。而美國在冷戰時期到底有沒有因為政治因素捏造事實?陰謀論者們對登月畫面提出的質疑,以及NASA所回應的官方說法,到底有沒有破綻?《我送阿姆斯壯上月球》由陰謀論的觀點出發,其製作的出發點相當有趣。
今年作為人類首次登月49週年,台灣院線也在本月份排定了包括由《樂來越愛你》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所執導的《登月先鋒》;由俄羅斯出品,描述人類首次在太空進行艙外活動,前蘇聯「上升二號」任務的電影《太空漫步》;以及本片《我送阿姆斯壯上月球》這個和《登月先鋒》打對台的作品,讓整個院線市場形成群雄競爭的有趣局面。
但《我送阿姆斯壯上月球》是否能在這波討論話題的熱潮上佔上風?我想是多少有些困難。先撇開低成本、偽記錄片的方式拍攝,缺乏明星加持的製作,和缺乏話題的製作團隊。電影概念雖說有趣,但實際上成品可能讓人有期待過高的囧境。
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首先,《我送阿姆斯壯上月球》的原文片名取自片中對這起CIA造假登月的任務名稱「雪崩行動」為名,有大篇幅的觀點記錄著以主角為首的小組成員,對當代局勢的旁觀側寫。其實整部電影格局不大,內容也混雜了諜報、動作、政治陰謀的元素,中文片名難免讓人感覺輕蔑的意味,可能讓人誤會是個以喜劇諷刺的風格,處理真實歷史的偽記錄片。
至於電影本身而言,內容以假借拍攝記錄片為名義,進入NASA臥底的CIA四人小組,如何從原本要揪出蘇聯內鬼,轉而協助政府拍攝假影片和照片的過程,故事架構鋪陳有序,出發點也相當新穎,但全片始終在一種弔詭的氣氛下前進。
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它並非是遊走於喜劇和懸疑間的灰色地帶,反而是偏向尷尬和拿捏不定的那方,讓整部電影在調性上失了些準頭。加上缺乏臨場感又過於刻意的運鏡處理,讓原本偽記錄片營造觀眾代入氣氛的優勢消失,實為本片可惜之處。
劇本圍繞在美國政府在冷戰時期,所面臨太空競賽落後的急迫性,狗急跳牆動用國家機器掩蓋事實,其實對照到冷戰對立的敵對陣營,這樣的行為其實沒有什麼差別。我在本片中找到導演編劇想要描述人性面的企圖心,想要塞進諸如史丹利庫柏力克拍攝《2001太空漫遊》,將電影技術與影像技術融入其中,並對比真實和虛偽兩者間的共存關係,但有野心想要做大電影格局,卻沒有發揮既有優勢,讓本片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我送阿姆斯壯上月球》我給★★★ 3顆星
有創意、有野心、有亮點,但缺少情緒堆疊的鋪陳,讓整部電影表現平庸,少了那麼一點偽記錄片的刺激感。
電影預告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8會員
339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