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與動漫同溫層簡單地分享了我對電影「近距交戰」的感想。言尾,對方鼓勵我試著將真實的感受寫出來。
這鼓勵對我而言很重要,因為這讓我重新思考了一些問題。亦即我的感受與文字,兩者的比重常常呈現失衡的狀態。
有時情感澎湃卻無法形諸於文字,有時還真的只是為賦新詞而硬要強說愁,進而使得文章顯得特別ㄍㄟ掰。
後來,為了將自己的情感真切地以文字表達出來,我找了許多方法,但最後卻都不了了之,反而愈陷迷惘。
直到看了余我的《文學與寫作》,裡面有句話深切地提醒了我:「有時感情的表達要表露在白紙上靠的不是自己的寫作技巧有多高超或是自己的情感豐不豐富,而是,自己到底有沒有認真地與自己的感受進行懇談。」
當頭棒喝,真的。
就像寫小說一樣,為何有些小說家他能將劇情、故事,表現得淋漓盡致,甚至張力十足?
究其底,那是因為他有所謂的「豐沛的回憶」。
何以如此?我相信每個人的記憶力有限。但是,只要常常回憶,甚至與自己的回憶對談,即便部分情節是虛構的,那也會是最「真實的虛構」。
抽象?一點也不。很簡單的概念。所謂「真實的虛構」,意味著現在的情感與以前的真實產生了火花。而這兩者,都是由自己而生的啊!
感受與情感也跟回憶一樣,當我們常常與自己的感受進行對談,相信這會有如漣漪搬蘊開來。
當我們專注著泛起漣漪的點時,會隨著蘊開的波紋,藉由波紋的帶動,我們的視野,會擴及整個池塘、湖面、河、江、海!
文學加上音樂
但感受只形諸於文字,我覺得是不夠的;更確切地說,我覺得會太單調、無聊。幸好,我們還有音樂。
文學,是源於人類具有感樂慰苦的兩種特性。其為表現具體的人生,旨在求真;其亦可表現為一種「選擇的人生」,旨在求美;更深一層者,其裏頭仍蘊藏著普世,或是作者本人的道德觀,旨在求善。本此立場,文學發揮他的使命,然後吸收世人的共鳴,藉以完成人生及文學本身的偉大。
依我粗略的涉獵,文學上有所謂的「文、史」及「文、筆」之分。
「文」只是情感的表現,文學能表現出作者的人格以及引發讀者的共鳴,完全由於情感的力量;「史」只是理智的表現,據事直書,凡可錄成冊子的都是史。
而「文、筆」之分,源流之遠,不容想像。晉宋之際,文筆的區分格外明瞭,依當時之說,「文」是情感的,「筆」是敘述的;「文」是音節和諧的,「筆」是不講音節的。
記憶中,《文心雕龍 - 總數篇》提到:「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此韻意指音節。
總之,所謂文學,都是情感和聲韻的,凡無聲韻的,皆被類歸至「史」或「筆」。
換句話說:文,即純美的藝術,不是應用的技術。
從古代的《詩經》、《楚辭》來看,可知情感能化作聲韻,作者所暗示的情感愈大,音樂的含有性便會愈多。
因為文學能直接觸動情感。所以在情感極高的文學中,往往沒有太多的知識概念存於其中;所擁有的,只是真情的奔流,滔滔傾瀉而出。
這不可思議的魔力所產生的作品,正是最自然、最美的聲音聯合而成的最美的言語。
所以,面對長久以來的問題,自己給了自己一個方式,就視之為心法吧,也算是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面對感情、感受的表達,是有一套進程的。
亦即,感受的湧現→對話→形諸文字(為主)→譜以樂律(為輔)→不斷地情感湧現→循環...
至此,那種點、漣漪、波紋、池塘、湖面、河、江、海,盡納於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