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長黑
之前說長紅是大家最愛的黑桃A洗,那長黑呢?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鬼牌吧,不過在懂門道的人的眼裡,他其實是跟長紅同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存在,可以說是…大老二!在某些環境(規則)下,老二是比A洗還要強的。
長黑的決定標準跟長紅一樣,我就省點篇幅不多說明;長黑構成的交易心理,也和長紅類似,只是要做「反面解釋」,我想大家只要發揮一點想像力,就可以做出完整的解釋,所以我也不多所著墨。我這裡主要要談的是,長黑與長紅在盤面現象上的一些差異,以及造成此差異的市場心理,並根據這些瞭解,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在交易的策略原則上做些什麼樣的調適。
我們先從「現象」—也可以說是「事實」—著手。從線圖的觀察 上,我們可以歸納出幾點特別的現象…說個題外話,前面打到觀察兩個字時突然心血來潮給它標上粗體,因為我想到福爾摩斯對華生說的話:「you see, but you do not observe.(你只是看,但卻不觀察)」,就像那些漫步派或反技術派的人一樣,他們只是看線圖,卻不觀察線圖,因此到最後他們就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便把線圖當成很白痴的東西,也把研究線圖的人當白痴,事實是他們自己才是…?
廢話不多說,我們從線圖上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第一,相較於長紅,長黑連續出現 的機率較高,所謂連續出現未必是一天接著一天連續出現,也可以是「長黑→小幅震盪數日→長黑」的形式,白話地說,就是長黑比較容易出現「咚咚咚」跳水的情況,長紅則較少看到「噗噗噗」噴漲,如:
上面這個圖尤為典型,各位看我標出來的那波「飆漲」行情,我們從事後看到他這波漲勢又急又猛,整個路徑十分陡峭,但如果你仔細觀察 的話,你會發現它從400~1200這整個漲幅過程,竟然很奇妙地沒有一根符合我們定義的「長紅」,所以它到底是不是真的算「飆漲」,實在也令人搞不清楚,只能說,它在漲的時候我們不曉得,漲完了才知道它飆漲。從上面說明的第一個現象衍伸出來,我們也發現相較於長紅,「長黑較容易出現在趨勢中途」(記不記得我們前面說的長紅很少出現在趨勢中途)。
第二,從歷史走勢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超長黑」比「「超長紅」出現的頻率高出許多。
觀察到以上事實後,我們就要想,為什麼會形成這些現象?而且這個問題並沒有想像的難,只要我們從「自我的本源」中去尋求,很容易能找到答案,什麼是自我的本源,就是人性,一切都是關乎於此。
我們先從股票的本質開始。我們知道大盤指數是由個股價格加權計算的,也就是說指數是個股價格合成的,股價就是市場在某個時間點對一家公司股票的定價,那麼股票又是什麼呢,它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資產的一種,我更喜歡把它稱為「實體」資產(註:我這裡以及後面的說明,都是以我認為容易理解的,我自己的口語方式表達,不是學術上的解釋,所以可能有些用詞語彙會跟學術或專業用法不太相容,所以大家看得懂就好,不用挑我語病),它跟期貨不一樣。股票可能比較抽象,我們以黃豆為例,比如說你今天買了一千公斤的黃豆,黃豆在市場上有它的價格,這個價格會起伏,但是就算哪天黃豆價格跌到趨近於0,比如說人類幾乎不再吃黃豆,或是有人發明了可以以超低成本無限生產黃豆的方法,那它的價格就會大幅下跌,但是不管它價格怎麼跌,就當跌到0好了,你終究還是擁有 這一千公斤的黃豆,他是一種實體,是你可以擁有或持有的東西,即使它的市價變成0,作為一種實體它還是具有它的「內涵價值」(不管怎樣至少你還能吃它,讓身體產生能量,繼續存活下去)。
黃豆期貨就不一樣了,你今天買一口黃豆期貨,你並沒有擁有 任何東西,可能你的交易軟體或對帳單上會有些紀錄,但那是虛擬的,只是一種象徵,象徵什麼呢?就是從你的單子成交的那一刻起,你帳戶裡的現金就和黃豆的市價產生一種連結,當黃豆市價上漲,你的現金就會增加,黃豆市價下跌,你的現金就會減少,那如果黃豆價格跌到0呢?你帳戶的現金就會歸零,當然這只是極端舉例,現實中我們知道黃豆價格不用跌到0也可以讓買進黃豆期貨的交易者帳戶歸零,這涉及期現貨間的槓桿問題,我這裡就不多談。總而言之,你買賣黃豆期貨或任何期貨,你事實上沒有「買到」什麼,也沒有賣出什麼,所謂的「買(賣)」只是一種「說法」而已,你所擁有的東西還是你帳戶裡的現金,而你現在透過一些市場機制把它和黃豆的市價「掛勾」,讓它隨著黃豆價格變化(當然你會希望那是往你所想要的方向變化),這就是我們說的「買空賣空」,本質上是一種賭博。
回到股票,它跟黃豆一樣,是具有「實體」的資產,股票期貨(或指數期貨)則否。這裡有兩個問題,我先回答比較簡單的一個,就是「指數沒有實體啊,那怎麼買?這是不是表示指數不是資產,它跟期貨一樣是虛擬的?」,不是。確實市場上並沒有表彰「指數」價值的證券或是別的什麼實體的東西,不過你只要按權值比例買進市場上所有公司的股票,那就相當於你「擁有」指數,或說指數「背後」所代表的資產了,今天就算指數跌到0點,你還是擁有那些股票,指數期貨就不同了,這部分跟黃豆期貨一樣,我就不多說。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股票是一種實體資產呢?不要跟我說因為它會配息,很多股票是不配息的,難不成一郎你要說會配息的就是不配息的就不是?總之,我們買了一張股票,擁有的就是那張紙而已,更何況現在連紙都沒有了,都是數位的,我們平常看到的也只是股價的漲漲跌跌,漲了賣掉就賺錢,跌了賣掉就賠錢,感覺就跟你前面說的期貨一樣,那它到底算什麼資產?」這個問題我想應該不少人也可以回答,我這裡告訴各位,我們買股票,當然不是買那張紙,我們買的是他背後所表彰的那個「實體」,簡單說,就是那家公司,包含那家公司的所有資產。因為一家公司的價值(格)太高,普通人買不起,所以他用發行股票的方式「稀釋」公司的價值,讓一般人都有機會擁有他(的一部份),你今天買了某家公司的一張股票,就表示這家公司的廠房、辦公室、器材、設備、製品、現金…乃至於債權、商譽等等,其萬分之一或十萬、百萬分之一是屬於你的。換句話說,假設一家公司發行1000萬股,而你把這一千萬股(一萬張股票)都買下來,那就等於你買下這家公司,這難道還不是「實體」嗎?
結論就是,股票是一種實體資產,而由股票價格合成的指數,即使沒有一種與之「相對應」的實體,它也是實體資產的象徵。那麼,既然股票是實體資產,我們人對於實體資產的心理是什麼呢?你自己想想看,我們對於一件「東西」,比如說房子、車子、冰箱、冷氣、電視、沙發、鑽戒、黃金…,通常會抱持什麼樣的心態?當然是買進,並持有。不論我們的「動機」為何,使用也好,收藏也罷,當我們「要」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會買進並持有它,而在我們買進一件東西後,通常不會輕易把它賣掉,比如說車子,你什麼時候會賣掉你的車?可能是你有錢想換新車(那也是另一個買進並持有的動作),或是你破產要還債的時候,這些都不是每天會發生的狀況。還有一種情況你會想趕快賣掉你的車,就是當你昨天花一百萬買了一台新車,今天卻得到某些「可信消息」告訴你這款車下個月市價會跌到30萬,那你一定會在明天以60萬脫手,因為這樣你至少下個月就可以買兩台車。上面賣車的例子,現實上很難發生,但如果對象變成股票的話,則是每天都在市場上演,這點容後再述。
人對於實體的東西,基本心理是買進並持有,那是因為就算一件東西,比如說黃豆,它的市價跌到0,但它畢竟具有實體,就像剛才說的,實體本身就有其內涵價值,或者只要那個實體還在,它就有可能 產生其他價值,實體的存在就代表一種「可能性」,只要有那個可能性在,人就還有無窮的希望…扯遠了,總之,這也是為什麼一般而言股價易漲難跌,或是它經常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回到某個基本水平的原因。
上面說的是人對於實體的東西所抱持的共通的基本心理,當然人們買股票的「動機」,和買汽車電腦吸塵器黃金鑽石藝術品不一樣,他不是為了「使用」,也不好說是為了「保值」(或許有部分是),更不是為了「欣賞」或「得到心靈的滿足或愉悅」,人買股票的動機,第一是因為它能「生息」,第二是因為它能「增值」。然而,現在能生息,不表示它永遠都能生息,但最重要的是,一件能「增值」的東西,相對的它就有機會「貶值」,而且它在某個期間可能的貶值程度通常遠比生息的額度大得多,也因為如此,從某個角度而言,我們或許可以說股票的主要「價值」就在於它「增值」的可能性,而一種其價值僅僅是寄託在其增值可能性的東西,當人們認為其貶值的機會高於增值的機會時,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出脫(不像車子還可以開,鑽戒還可以戴,名畫還可以看)。
在瞭解股票的本質以及人對於股票作為一種實體資產的基本心態與買賣動機後,我們現在要來處理前面的兩個問題,亦即為什麼長黑比長紅更容易連續出現,以及為什麼超長黑的出現的頻率會遠於超長紅。
各位想像一下,如果你現在有一百萬可以投資某支股票,當然這裡的假設是你是一般的投資人,你透過你的知識、你的研究,而計畫投資,不是指你是公司核心,或是有百分之百確定的內線,你已經早就知道答案而去重押的那種情況…我想多數人的答案都會「慢慢買、分批買」,而不是一次就一百萬押下去。這不是在談什麼「分批進場」之類的專業主題,而是這只是簡單的人性,人性就是趨吉避凶,顧忌風險,並厭惡「不確定性」,這就是「安全欲求」。就好像你要跳進一條河裡游泳,你會先用腳指去試水溫。在股票市場,就像我前面說的,人們買進主要是為了它增值的「可能性」,這是人的另一種本性,叫作「貪婪」,貪婪就是想要得到比現在擁有的更多,貪婪驅使人們做「買」的動作,然而,在那「可能性」的背後,潛藏著「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意味著「風險」,買進持有那「可能性(機會)」,也代表你一併「持有」風險。因此,人在「貪婪」的驅使而實行「買」這個行為的同時,也受到「安全欲求」的影響,使他的動作偏向緩慢而謹慎。這於是造就了我們所知的市場的一個常識,也是事實,就是「多頭走得慢,走得久」。
當人買進並持有股票這一種他期待著增值的資產後,什麼事情會促使他賣出?第一,就是他得到該項資產「貶值」的可能性大於增值可能性,換句話說,就是風險大於機會的資訊的時候,他會賣出;第二,就是一切已經不是「可能性」的問題,而是風險已經實現—是說,已實現的風險就不再稱為風險了,而是利空—的時候,他會瘋狂 賣出。就好像你在颱風天還去海邊,想說風和日麗的應該是氣象局又不準了,玩著玩著突然變天了,不但狂風呼嘯還看到前方好像有幾公尺高的大浪湧來,你絕對是先死命跑上岸離得遠遠的再說,不會待在海裡想說再等等看看情況如何,不會去想說眼前的危(風)險是不是有即時消弭,甚至是虛假的「可能性」。這就是「恐懼」本性,恐懼是受到「求生本能」制動的。簡單說,人面對「機會」的態度是,會考慮其背後的風險,但又由於貪婪的驅使,所以亦步亦趨地去嘗試摘取,反之,人面對「危險」時,是「寧可信其有」,保命第一。
前面一直在講的「風險」、「危險」,究竟是對於什麼 的風險和危險?生命嗎?不是,買賣股票再怎麼樣也不會要你的命。不過,在人的世界,有跟命一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錢,就是現金。現金就是人的命,人買股票(或其他投資),就是拿自己的命投入風險環境,期待得到更多,而當發生會危及自己的命(錢)的事情時,最重要的當然先「回收」自己的命(錢),其他任何事情都以後再說。對於想要「買」的念頭來說,那當然也是種強烈的欲念,然而無論如何,不買不會死,就算沒買我還是保有現金,頂多沒賺到而已,但當你買了持有後,遇到必須賣的情況,那就不是「不賣不會死」了,而是不賣的話他價格真的跌下去那我就跟死了沒兩樣,所以一定要賣。
這樣的心理反應在市場價格上,就會呈現如我們看到的,長黑較長紅容易連續出現,而超長黑比超長紅更常見。,因為貪婪可以等,恐懼不行,人們害怕的時候只會狂奔,直到確認自己「安全」為止。
現在我們瞭解了價格的漲跌,也就是人們實現「買的意志」與「賣的意志」其背後的心理機制,知道它在線圖上的呈現方式及其差異性…換言之,就是懂得如何解讀線圖,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在我們交易原則與交易策略的制定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