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消息公諸於眾的利益與角力:情報102

2019/07/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NBA的閱聽眾若想窺見球場下的冰山一角,必須倚賴媒體的報導餵食。
如同多數職場工作,就算是身處於球隊組織內的職員也不見得能知悉所有秘密,為何有口碑的職業記者總是能挖掘到這些精準度高的消息?(update: Dec 2021)

最大宗的消息來源:經紀人端

這是一件非常淺顯易懂的事:打廣告。如同仲介業者或律師等職業,顯赫的戰績是經紀人在爭取球員簽約時最好的推力與口碑。次之則是符合球員利益的操作。
經紀人端能提供給記者的內容通常分為三類:簽約、球員狀況、接洽流言。可信度亦是由高自低,再佐以記者信譽加成。
簽約消息,由於是最真實的內容,因此珍貴度分三六九等,最頂尖內容會主動提供給WojShams Charania;而開特力看守者跑去歐陸簽約的邊角料消息,才會輪到像Keith Smith這類還沒找到全職記者工作的可憐蟲身上。
球員狀況,通常會出現在球團與球員對傷情看法不一,需要透過公眾輿論對球團施加壓力而進行的撕破臉行為。如2018年的Markelle Fultz、2017年的Kawhi Leonard;或是球員重傷之後必要的公關包裝(非貶義),如2017年的Isaiah Thomas、2019年的Kevin Durant
接洽流言,諸如數隊對於某球員有興趣(不管是FA自由球員或是交易傳聞)的消息,可信度坦白說並不高,亦屬於經紀人需要為自己球員廣而告之、或是達到轉隊目的的行為。比較在乎聲譽的記者會確認多方來源後再發佈,但業內人士吐槽說常會看到與實情不符的消息。連結

次之的消息來源:球團端

球團端的利益相較於經紀人方複雜。球團需要維持球迷信心,透過記者佈告不適合由官媒親自發布的有利消息或是終結謠言;同時又要封鎖部分交易/簽約消息,以免影響後續操作。
球團多數時候提供給記者的內容通常是結果,或是無關痛癢的事後回顧過程,與記者的關係較為互助互利,特別是地方記者。爆炸性的球星簽約新聞輪不到他們,但幫忙公關闢謠久了、咖位有了,還是能從球團/經紀人那邊拿到一些如簽約/交易細節或是助教異動的次級消息。這類具手腕的地方記者是新興網站The Athleitc的首要挖角目標,如灰狼的Jon Krawczynski
制服組最愛、也最頻繁的假消息操作是在選秀期間。大規模試訓、讓媒體知道所喜愛的備選新秀、並將真正的首選隱藏起來的做法屢見不鮮。較知名的例子為2017年,爵士徹底封鎖喜愛Donovan Mitchell的意向,並於選秀日向上交易。連結
在權力關係紛亂的球團之中,也會出現片面角度的內部爆料,嘗試以輿論壓制政治對手的情況。如Ramona Shelburne一直被視為是湖人老闆Jeanie Buss的御用打手。

被忽略的消息來源:記者親訪

這原本是體育記者最重要的價值所在,但因為消息速食化加上爆料風起,因此沒落。大部分的記者都是親訪後親撰,但也有如Jackie Macmullan這類彙整同事第一線訪談後也能妙筆生花的筆桿子強者。
現代多數人對長文沒興趣,通常瞄過推特節錄就走人,但讀長文的過程跟挖寶一樣有趣。撲粉上妝的文章之下,記者有時會將不適合大張旗鼓寫出的爭議內容,用一句話或暗喻的方式輕描淡寫地帶過。有趣的內容甚至會出現在想不到的地方。
像是Bobby Portis訪談中帶到Kyrie IrvingKevin Durant於2019年賽季攜手去籃網一事,其實在該年的二月就定案了,還是球員之間公開的秘密。這個消息會是賽爾提克、勇士與籃網球迷在意並討論的內容,但偏偏他就藏在尼克地區記者的訪談中。
這批親近更衣室的地方記者們知道的事情非常多,只是願不願意公諸於眾罷了。一般來說,地方記者在撰文時比較顧慮到球團形象,有採訪權保障的全國性媒體(如ESPN)則比較會火力全開,而經紀勢力薄弱的球員在輿論上比較容易吃虧。

追劇過程很有趣,但依然是結果最大

以上提到的只是概略狀況,現實中還會有許多合縱連橫的情形。聯盟端自然也有與媒體記者相互配合的需求,自然也不排除組織間存在流程上的疏失而被記者利用。
不過以大方向觀之,在塵埃落地前的過程中爆料,全部將其視為帶有目的性的消息散播也無不可。(信口開河型的名嘴主持人與非專業記者之閒雜人等,不在討論之列)
媒體的報導餵食永遠只是整體面貌的冰山一角,而且還是濾鏡調整過的。因此不要太入戲,才能把戲看清楚。

延伸閱讀

帶風向的藝術:制服組跟經紀人在想什麼

球星喊吹密(trade me):制服組跟經紀人間的互動

關於NBA與NCAA男子籃球的觀察心得及意見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