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左右太平洋戰爭結局的台灣沖空戰(一)

2019/06/0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是說「台灣沖空戰」其實左右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與結局,雖然這並不是一場重要的戰役,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這是美軍所發動的一場牽制性佯攻,沒有海上艦艇的交鋒,也沒有陸上的殊死戰,單純就是五天的空戰與轟炸,但其結果卻讓日軍出現嚴重的誤判,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戰事,讓太平洋戰場有了不一樣的發展。「沖」在日文中是附近的意思,日文「台湾沖航空戦」就是發生在台灣附近的一場空戰,英文則稱之為「福爾摩沙空戰(Formosa Air Battle)」。而這整個故事要從1944年6月的塞班島戰役與菲律賓海戰說起。當時美軍決定跳過日軍在太平洋最重要的軍事據點土魯克環礁,直取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因為只要能拿下塞班島,就打破了日軍大本營所畫下的「絕對國防圈」,讓日本本土與天皇處於被美軍轟炸機直接攻擊的危險中。
在菲律賓海戰中正遭美軍戰機攻擊的日軍航空母艦瑞鶴號與另外兩艘驅逐艦。(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由於日軍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守住塞班島,於是集結了聯合艦隊的航空母艦與大大小小的戰艦,開往馬里亞納群島所在的菲律賓海。而美軍當然也有備而來,由航空母艦與各式作戰艦隊所組成的第58特遣艦隊,早已等在當地,雙方在台灣東南方約一千五百多公里的海面上,爆發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航空母艦大戰。因為菲律賓海又稱為馬里亞納海,所以這場戰爭也被稱為馬里亞納海戰,日本航空母艦與海軍航空隊在此遭到重創,大批的海軍艦載機被擊墜,美軍甚至戲稱這是為一場「馬里亞納獵火雞大賽」。在日本海軍慘敗以後,接下來馬里亞納群島一一被美軍佔領,「絕對國防圈」被突破就代表美軍下一個階段,一定會進一步攻擊日本本土,或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所佔領的地區。日軍大本營於是擬定了「捷」號作戰以為因應,其中「捷一號」假想美軍攻打菲律賓、「捷二號」假想美軍攻打台灣、沖繩,「捷三號」假想美軍攻打日本本土的九州、四國、本州,「捷四號」假想美軍攻打北海道與千島群島
其中日軍大本營又認為,攻打菲律賓與攻打台灣最有可能發生,而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美軍的確正在爭辯要先攻打菲律賓或先攻打台灣,(詳見【未成真的戰事】美軍攻台計畫),海軍支持先攻擊台灣,陸軍則支持先奪回菲律賓,最後由陸軍的方案勝出,美國決定先攻菲律賓。但同在日軍佔領下的台灣與菲律賓,僅僅隔著一個巴士海峽,互為犄角,可相互支援,因此無論是要先攻擊菲律賓或台灣,勢必也都要攻擊另外一方,以化解另一方的日軍從側翼後背偷襲的可能。而且日軍也的確正在作這樣的準備,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與海軍航空隊於菲律賓海戰中遭受巨大損失後,日軍大本營,也就是整個日軍作戰的最高指揮部,不止決定讓當時還隸於屬陸軍的空軍戰機進駐沖繩與台灣的空軍基地,還讓失去航空母艦而使用陸上機場為基地的海軍航空隊集結,準備對抗美國的航空母艦艦隊,並希望利用陸基的航空戰力來抵銷美國已擁有的海上作戰優勢。
在台灣沖空戰中,正準備出擊的美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USS Hornet CV-12)。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47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假圖天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5.1K會員
409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