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月,我在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的國家圖書館一樓準備律師考試時,一樓的展示處擺了一本2015年的年度好書,書名叫做「何不認真來悲傷」。在我準備律師考試那段枯躁無趣的日子,那本書就成了我唯一的課外讀物。從2015年12月離開職場後,我正式「升等」為全職交易員,台指選擇權正式成為我唯一的生財工具。
國家圖書館一樓的部分空間採挑高設計,往上看近30米之高。一樓的每一張桌子,都有自己的電源插座,有自已的桌燈,這裡彷彿已不是圖書館,而是每一位交易員獨享的寧靜交易室,春天的陽光從30米上方透明的採光罩灑進,夏天的雷陣雨打在採光罩發生的聲響,陪伴著交易員孤獨卻自在的心靈。彷佛每個人都認真的面對著自己的電腦,看著報價的即時變化。有一天,有一位交易員將筆電放在桌上離開他的位子,寧靜的一樓大廳竟出現一聲由(我熟悉)的看盤軟體發出來的「賣出成交」,天地一聲雷,其他絕大部分的閱讀者,無法體會賣出成交對我們賣方交易員的意義。我會心一笑,頃刻後,這交易室又變成了圖書館。
我花了幾天看完了那本書,有感而發,人生的際遇一如交易員在市場的際遇,家庭間成員的悲歡情愁,不就像是市場和賣方帳戶淨值的錯綜複雜關係。市場有時溫文儒雅像三月暖陽,卻也常常離經叛道的像一場夏季暴雨,對賣方造成傷害。從事賣方工作十多年,不長也不短,長到我可以說出一些故事,短到我還沒有離開這個市場,剛剛好足以讓我再認真的面對這個有些投機卻從不乏味的工作。
於是,我將剛讀完的那本書的書名改成「何不認真當賣方」,成為這本書的書名。
本書的內容反應了我自2003年4月30日踏入選擇權市場後的心靈點滴,有些事件是賣方交易員共同的回憶,有些事件未來也會重複出現,值得交易員關注。很多事情沒有親身經驗,不知道風險的可怕,但經歷過這些風險的人,往往又被這些經驗的陰影給震攝住,甚至於連累了數年之久。例如,在2009年4月30日經歷過連續二個交易日台指期漲停的賣call交易員,往後對賣call的風險往往過於重視。同時,一位在2011年8月9日或2015年8月24日被賣put所傷害過的交易員,也會對賣put產生了不少陰影。而我呢?因為被call傷害過,也被put傷害過,因此我兩邊都很怕。這種恐懼,也造就我近幾年來在從事選擇權賣方時,特別重視調整的重要,以及口數的儘量減少這二門功夫。
我們都知道,選擇權賣方只要待在市場夠久,都必需面臨黑天鵝的來臨的一天。就算不考慮黑天鵝,只要你的槓桿開的很大,你的淨值變化仍會相當可觀。就算你只玩周選這個流動性非常好的商品,你還是會先被貪婪指使,後來被恐懼掃地出場。所以,當極端行情來臨的那一天,賣方在前一天的佈局以及當天的處置,就決定了賣方的命運。而平常愈是貪婪的賣方交易員,平常愈是不認真思考風險的交易員,在極端行情出現的那一刻,就會愈發恐懼。交易員的恐懼,伴隨市場的恐懼,伴隨隱含波動率的快速上揚,會讓交易員愈恐懼,停損會造成損失,不停損可能會在十分鐘後斷頭,這兩者之間的選擇往往生死交關。選擇權賣方要避開這種困難的選擇,平常就應該養成很好的紀律。
但賣方難道真的那麼可怕嗎?其實也不致於。賣方能夠做的事非常多,這些事如果都做到,會讓風險因為我們的努力而變小,我們所能遵守的紀律愈多,我們的風險就會愈小。所以,努力於風險管理和資金控管,長期而言,才是賣方最大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