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好讀 │ 猛人杜甫,一個小號逆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摘自:《翻牆讀唐詩》,〈猛人杜甫,一個小號逆襲〉
raw-image


這一年,是西元七三五年。

在大唐帝國的東都洛陽,一個二十四歲的小伙子唉聲歎氣,用河南話自怨自艾——他剛剛在網吧查了自己在京兆尚書省的高考成績,四百分。

這個落第的學渣,或者說大唐帝國的判卷老師──「考功員外郎」眼中的學渣,叫作杜甫。

那時候的高考是很殘酷的,沒有調劑。你本科沒錄取之後想調劑到藍翔?那是作夢,乖乖買火車票回河南老家補習吧。

這一年,和落魄的杜甫相比,許多同時代的詩人都已經揚名立萬,在詩壇翻江倒海,散發著猛氣。

當時,大名鼎鼎的猛人張九齡正在當宰相,並醞釀著他的新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他的公眾號每次更新,一群人都「讚!」、「頂!」、「宰相大人好棒,麼麼噠。」

一個叫王維的學霸作為高考狀元,正在做右拾遺、監察御史。他的粉絲正飛快增長,包括阿九公主在內……不要吃驚,這真的是阿九公主,不是金庸小說裡袁承志勾搭的那個獨臂神尼,是唐朝的玉真九公主。

一個叫王昌齡的同學已中了博學宏詞科,被當代人稱作「超絕群倫」。他的代表作品「秦時明月漢時關」橫掃詩壇,他的公眾號「絕句我最強」十分活躍,經常和各路大V搞搞互推。

即便是混得最不好的李白同學,也已經在帝都隆重發佈了〈烏棲曲〉和〈蜀道難〉,被廣泛轉發,名聲大噪。別看李大V還沒有公職,微信公號也沒認證,但卻已經擁有賀知章等高端精英粉絲了──沒錯,就是那個「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賀知章。

他們的地位、名氣,全部秒殺屌絲青年杜甫。雖然杜甫也開了一個微信公號「子美的詩」,但是人氣不太高,粉絲也不太多,閱讀量總在二三位數徘徊。

杜甫默默地關注了他們的微信公號。唉,要是能和這些土豪們一起玩耍就好了。



這一年,我們的杜甫以一個高考不中的學渣形象踏上了詩壇。他的聲音小到幾乎聽不見:「大家好,我,是一個小號。」

在群星燦爛的唐詩俱樂部裡,每當有大V走進來,他都會很禮貌地起立,給人家讓座,努力地和別人做朋友。

某年某日,一個走路帶風的大V瀟灑地推門進來,一屁股坐下,把腳放到茶几上,摸出懷裡的小二嘬起來。他叫李白。

這時的李白已經被玄宗大大取消了關注,禮貌地請出了皇宮。但人家畢竟供奉過翰林,參加過文藝座談會,比起杜甫還是牛了一截。

杜甫起身迎了上去,誠懇地遞上雙手:「李老師,我們……能認識一下嗎?」

李白沒有看上去那麼難打交道,把腳放了下來,回答也很溫暖:「好,好,來坐,我們聊一聊。」

後世的人們拚命渲染這一次握手,說是「四千年歷史上繼孔子見老子之後最偉大的相遇」,「青天裡太陽月亮走碰了頭」。

然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小號杜甫基本上是大V李白的粉絲。

那些日子裡,他陪著李白遊山玩水、喝酒撸串,不時向旁邊這個人投去敬慕的眼神。事實上,後來終其一生,他都始終崇拜、記掛、思念著李大V: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他對李白的思念就倍加強烈:

  在渭北,那春天的樹已經鬱鬱蔥蔥;

  在江東,那傍晚的雲也已是層層疊疊。

  李兄啊,什麼時候能夠再和您相聚,

  一起喝著酒擼著串,討論著文章啊!


李白對杜甫其實也不錯,不時也給他回個帖,但不得不說,他從來沒有對杜甫的作文誇過一個字、點過一個讚。唯一和杜甫的詩有關的一句話,是調侃杜甫「作詩苦」,意思是:「嗯,小杜這個人啊,寫詩也是蠻拚的……」

杜甫對此大概並不意外。他從來沒有表示過希望能夠和李大V並列。



又一個大V推門進來了。他臉上帶著刀疤,渾身散發著殺氣,他的名字叫高適。

走進俱樂部,高適很酷地坐下,點燃一支菸,思考著他的新作〈從軍行〉。

忽然,旁邊傳來一個溫暖、誠懇的聲音:「高老師您好,我是小號杜甫。」

又是杜甫。他同樣認真地履行著一個小號的責任,陪高適遊山玩水、喝酒撸串。

這甚至成為杜甫最珍貴的人生記憶之一。後來,每當回想起和高適、李白愉快玩耍的日子,他都很自豪: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

  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對大V高適的才華,杜甫也很仰慕:「當代論才子,如公復幾人?」他甚至讚揚說:「高適的文章啊,就像曹植一樣波瀾壯闊;高適的德業啊,就像劉安一樣可以證道成仙。」

後來高適的官越做越大,成了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已經混到了大軍區正職了。杜甫則顛沛流離地跑到了成都,人窮志短,時不時要吃高適的救濟。

杜甫誠懇地,頻繁地道謝:「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好像不經常在詩裡提幾句這事,就會顯得自己忘恩負義一樣。

高適拍拍他的肩膀:「兄弟,別客氣,咱們是朋友。」

高適和李白一樣,都真心拿杜甫當朋友,但從他們留下來的作品看,他們好像從來沒注意過杜甫的詩。在他們的眼裡,杜甫真的只是個小號。



時間一年年過去,熱鬧的唐詩俱樂部裡,一個又一個大V們穿梭往來,其中有王維、岑參、儲光羲、孟浩然、李邕……

他們互相握著手,愉快地聊天喝酒,不時發出輕鬆的笑聲。

杜甫也和他們一起玩耍,帶著誠懇而略拘束的笑,聆聽他們高談闊論,偶爾插話。

他天生就不會嫉妒別人。對每個朋友的進步,他都由衷高興;對每個朋友的作品,他都送上最真誠的讚美。

對於王維,他誇獎說是「猛人王右丞」、「最傳秀句寰區滿」。對於岑參,杜甫誇他是「海內知名士」,說岑參的本事連當年的大文學家沈約、鮑照也不過望其項背,「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

還有一些大V,明明原創作品很不怎麼樣,都是一些「經營號」,比如賈至、薛據之類,杜甫也對他們由衷讚美,說賈至「詩成珠玉」,說薛據「文章開窔奧,遷擢潤朝廷」。

對於那些歷史上的先輩,他也滿懷敬意。你很少看到他否定先輩。比如對過去初唐文壇的第一集團──「四傑」,杜甫充滿敬重,覺得他們的偉大難以超越:「王楊盧駱當時體」、「才力應難跨數公」──當今之世,應該沒有人的才華能超過這幾位前輩了吧!

有意思的是,當時文人互相唱和非常普遍,互相誇幾句很常見,杜甫雖然也有幾位朋友一直在鼓勵他,讚美他的作品,認為他才是最好的,但那些第一線的大V、偶像們,卻很少表揚他的詩,連客套性的表揚都沒有。

漸漸地,杜甫老了。生活蹭蹬和貧病交加,都讓他加速走向人生的終點。

那一年的冬天,寒風刺骨。在由湖南潭州去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杜甫病倒了,再也無法起身。

他強撐著偏枯的右臂,艱難地最後一次點亮了手機,看著自己的公號「子美的詩」。

是的,這一生,我終於沒什麼傑出的成就。一直到死,我的粉絲也不多。

年輕的時候,我也輕狂過。但和什麼李白呀、高適呀、岑參呀、王維呀相比,我的成就真的沒趕上,他們都好有才。

不過,對朋友,我做到了仗義、友愛、感恩、有始有終。

對粉絲,我做到了堅持更新,我寫了一千五百多首詩。

我做了一個小號該做的事。

他閉上了眼睛,「子美的詩」也永遠停止了更新。



當時,幾乎沒有人在意他的離去。群星璀璨的大唐詩壇,誰在乎一顆暗弱的六等星呢。

去翻翻當時唐人編的詩歌集、名人錄、作家大全之類,根本就沒有杜甫的名字。

連幾本最重要的集子,《玉台後集》、《國秀集》、《丹陽集》、《中興間氣集》、《河嶽英靈集》都不收杜甫的詩。比如三卷《河嶽英靈集》,連什麼李嶷、閻防都選上了,就是沒有杜甫。

歷史的灰塵,似乎正在慢慢把這個小號堆埋。

然而,有一些人,漸漸發現了它。

比如很多年後,有一個叫元稹的人,沒錯,就是那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多情種子,偶然發現了這個小號。

他隨手戳了進去,連讀了幾篇,不禁大吃一驚:神跡!這是神跡啊!這貨是多麼偉大的一個詩人啊!

這一千四百多首詩連起來,已經不是詩,而是關於整整一個時代的偉大紀錄片。

這裡面有王朝的盛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也有時代的不公:「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有恐怖的戰亂:「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也有勝利的狂喜:「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有庶民撕心裂肺的痛苦:「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也有麻木無奈的歎息:「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有老友重逢的感動:「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也有孤芳自賞的矜持:「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還有驚心的花,有歡喜的雨;有青春的泰山,有蒼涼的洞庭;有公孫大娘的劍器,有曹霸的畫筆…… 

元稹呆了。他開始認識到一個事實──原來最偉大的詩人不是「四傑」,不是「王孟」,不是「沈宋」,不是「錢劉」,不是「高岑」,而是上世紀那個未享大名、窮困潦倒的小詩人。

有人告訴元稹:「那個作者很可憐的,客死異鄉,被孫子千里迢迢送回河南老家埋葬,連個墓誌銘都沒有。」

元稹挽起了袖子:「沒有墓誌銘是嗎?我來寫!」

我們至今還可以讀到這篇墓誌銘:「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杜甫是八世紀下半葉死的。到西元九世紀,中國興起了讀杜詩的風潮。當時連文壇最大的大V韓愈都改了自己的微信簽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在死去整整半個世紀後,杜甫終於完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場偉大的逆襲。

每當想起這段故事,我都有點疑惑:他真的一點都不知道自己詩歌的價值嗎?

我忽然想起了他〈南征〉中的兩句詩: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這是他臨近去世前留下的詩句。看來友誼是公平的,李白、高適、岑參們,你們不把人家當作天才,所以,人家也未必有把你們當作知音。



raw-image


大唐詩壇如武林,高手林立,有名篇有傳奇更有江湖險惡。亞馬遜年度新銳作家六神磊磊,愛金庸也愛唐詩,以年輕的當代語言,重現李杜當年的詩歌江湖,從此不需要再一首一首背誦,就能深入詩與史的奧妙,原來,唐詩可以這樣讀!

最初,他以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點評武林,掀起跟帖風。如今,他用唐詩寫人心,篇篇百萬轉貼,重掀唐詩三百年江湖波瀾。《翻牆讀唐詩》2018年1月4日歡樂上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經典文化 ThinKingDom 的沙龍
327會員
285內容數
勒利•索可洛夫(Lale Sokolov,1916~2006)人生中有超過50年都懷著一個秘密,這段不能說出口的往事發生於二戰時的歐洲,那時,納粹德國人對猶太人做出不可思議的恐怖事跡。80歲以前,勒利完全無法向人說出這段過去,即使他的生活離那個恐怖地方有千里遠。 勒利曾經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刺青師。
2024/06/21
★ 第59屆百想藝術大賞‧電視部門劇本賞 ★繼《又是吳海英》、《我的大叔》後,又一打動當代人心之作 ★ 金智媛、孫錫求、李民基、李伊 聯手主演 歡迎加入朴海英的出走同好會 ✦ 我的出走日記 나의해방일지 #劇本豪華套組 𝐒𝐩𝐞𝐜𝐢𝐚𝐥 𝐄𝐝𝐢𝐭𝐢𝐨𝐧限量紀念版
Thumbnail
2024/06/21
★ 第59屆百想藝術大賞‧電視部門劇本賞 ★繼《又是吳海英》、《我的大叔》後,又一打動當代人心之作 ★ 金智媛、孫錫求、李民基、李伊 聯手主演 歡迎加入朴海英的出走同好會 ✦ 我的出走日記 나의해방일지 #劇本豪華套組 𝐒𝐩𝐞𝐜𝐢𝐚𝐥 𝐄𝐝𝐢𝐭𝐢𝐨𝐧限量紀念版
Thumbnail
2024/03/18
陳德政《時空迴游》精彩文章: 慢車行至高雄,原本在地底延伸的軌道,經過鳳山後浮出了地表。窗外的黑幕忽然一閃,換上明亮的景框,乘客的視線在街道中舒展開來。 從這裡往南,是我多年未曾踏入的地域—後庄、九曲堂、六塊厝,終點是屏東。默唸那些站名,好像從遠處呼喊多年不見的朋友,心裡有一股輕淺的回音……
Thumbnail
2024/03/18
陳德政《時空迴游》精彩文章: 慢車行至高雄,原本在地底延伸的軌道,經過鳳山後浮出了地表。窗外的黑幕忽然一閃,換上明亮的景框,乘客的視線在街道中舒展開來。 從這裡往南,是我多年未曾踏入的地域—後庄、九曲堂、六塊厝,終點是屏東。默唸那些站名,好像從遠處呼喊多年不見的朋友,心裡有一股輕淺的回音……
Thumbnail
2024/03/09
新書出版前,新經典文化邀請《時空迴游》的推薦人,也是陳德政開始走入台灣山林的推手詹偉雄,以「迴游在不同時空的我們」在國際書展活動現場聊爬山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   《時空迴游》一書總共分四輯,第一輯陳德政寫他來到台北,跟很多南部長大孩子一樣節日或假期返家,在長年南歸中所積累的情感,第二部分北
Thumbnail
2024/03/09
新書出版前,新經典文化邀請《時空迴游》的推薦人,也是陳德政開始走入台灣山林的推手詹偉雄,以「迴游在不同時空的我們」在國際書展活動現場聊爬山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   《時空迴游》一書總共分四輯,第一輯陳德政寫他來到台北,跟很多南部長大孩子一樣節日或假期返家,在長年南歸中所積累的情感,第二部分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詩仙李白,鮮有人不知。李泌(音同必),何許人也?
Thumbnail
詩仙李白,鮮有人不知。李泌(音同必),何許人也?
Thumbnail
近年中國有很多自媒體/團隊在推趣味的中國文學史/歷史書籍, 比如說"古人很潮"、 "半小時漫畫團隊 "、 "朕說"、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饅頭說團隊"等, 還有本書作者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最愛君", 他們的作品先後都被臺灣出版社引進繁體版。 最愛君的書我先借到下集, 之前
Thumbnail
近年中國有很多自媒體/團隊在推趣味的中國文學史/歷史書籍, 比如說"古人很潮"、 "半小時漫畫團隊 "、 "朕說"、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饅頭說團隊"等, 還有本書作者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最愛君", 他們的作品先後都被臺灣出版社引進繁體版。 最愛君的書我先借到下集, 之前
Thumbnail
這本書很有梗, 書中下半段挑出了唐代最厲害的八強選手: 最強選手李白、 草根猛人杜甫、 千年一遇男神王維、 鳳凰男韓愈、 無題小天王小李、 魔幻界代表李賀、 貧窮貴公子杜牧、 白話界大佬白居易。 遺珠之憾: 孤篇震全唐-張若虛 但我們今天不提上面這幾位猛將。 大家都很熟悉他們的故事了。 我們來講講幾
Thumbnail
這本書很有梗, 書中下半段挑出了唐代最厲害的八強選手: 最強選手李白、 草根猛人杜甫、 千年一遇男神王維、 鳳凰男韓愈、 無題小天王小李、 魔幻界代表李賀、 貧窮貴公子杜牧、 白話界大佬白居易。 遺珠之憾: 孤篇震全唐-張若虛 但我們今天不提上面這幾位猛將。 大家都很熟悉他們的故事了。 我們來講講幾
Thumbnail
一曲肝腸斷, 天涯何處覓知音? 人生的低谷, 造就他們詩作的巔峰。 生前沒什麼名聲的杜甫, 曾寫下了"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應該沒有想到他死後1252年, 在台灣有一個叫趙啟麟的知音, 把他與他同代的寫詩強中手的故事寫成一本書。 就是你手上這本。 這本書一次聚集盛唐最強五位巨星, 一字排開,
Thumbnail
一曲肝腸斷, 天涯何處覓知音? 人生的低谷, 造就他們詩作的巔峰。 生前沒什麼名聲的杜甫, 曾寫下了"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應該沒有想到他死後1252年, 在台灣有一個叫趙啟麟的知音, 把他與他同代的寫詩強中手的故事寫成一本書。 就是你手上這本。 這本書一次聚集盛唐最強五位巨星, 一字排開,
Thumbnail
朋友舉辦的閱芽讀書會, 隔週六晚上都有一場線上讀書會。 11/26原定的那場次, 朋友要去日本出差, 跟我對調十二月的場次。 不過最近我都在血淚實測交友app. 讀書時間大幅滑落。 受朋友之邀臨危受命, 想了一下, 就挑這本六神磊磊的書好了。 為什麼會想講唐詩呢? 之前覺得今年算是出社會以來遇到的第
Thumbnail
朋友舉辦的閱芽讀書會, 隔週六晚上都有一場線上讀書會。 11/26原定的那場次, 朋友要去日本出差, 跟我對調十二月的場次。 不過最近我都在血淚實測交友app. 讀書時間大幅滑落。 受朋友之邀臨危受命, 想了一下, 就挑這本六神磊磊的書好了。 為什麼會想講唐詩呢? 之前覺得今年算是出社會以來遇到的第
Thumbnail
本文選自《中女青年137期 Wonderland Lost 》 回顧歷史中的他們 總而言之,不論是出於何種的原因而想進一步地去了解歷史和古人們,都十分歡迎,本篇專欄希望能藉由古文鑑賞的方式,帶領讀者一同領略文人們或針鋒相對或惺惺相惜的情境,以及字字珠璣的美妙韻字。
Thumbnail
本文選自《中女青年137期 Wonderland Lost 》 回顧歷史中的他們 總而言之,不論是出於何種的原因而想進一步地去了解歷史和古人們,都十分歡迎,本篇專欄希望能藉由古文鑑賞的方式,帶領讀者一同領略文人們或針鋒相對或惺惺相惜的情境,以及字字珠璣的美妙韻字。
Thumbnail
近日在臺灣被奉為國師的唐綺陽在她個人社群媒體上寫道:「我們可以一起透過了解星象能量,更了解人生,而『無需再算命』。」是否這項定律穿越至唐宋時期依舊適用呢?
Thumbnail
近日在臺灣被奉為國師的唐綺陽在她個人社群媒體上寫道:「我們可以一起透過了解星象能量,更了解人生,而『無需再算命』。」是否這項定律穿越至唐宋時期依舊適用呢?
Thumbnail
文:六神磊磊 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應該是什麼樣子?我覺得就是杜甫這個樣子。
Thumbnail
文:六神磊磊 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應該是什麼樣子?我覺得就是杜甫這個樣子。
Thumbnail
這一年,是西元七三五年。在大唐帝國的東都洛陽,一個二十四歲的小伙子唉聲歎氣,用河南話自怨自艾——他剛剛在網吧查了自己在京兆尚書省的高考成績,四百分。這個落第的學渣,或者說大唐帝國的判卷老師──「考功員外郎」眼中的學渣,叫作杜甫。這一年,和落魄的杜甫相比,許多同時代的詩人都已經揚名立萬,在詩壇翻江倒海
Thumbnail
這一年,是西元七三五年。在大唐帝國的東都洛陽,一個二十四歲的小伙子唉聲歎氣,用河南話自怨自艾——他剛剛在網吧查了自己在京兆尚書省的高考成績,四百分。這個落第的學渣,或者說大唐帝國的判卷老師──「考功員外郎」眼中的學渣,叫作杜甫。這一年,和落魄的杜甫相比,許多同時代的詩人都已經揚名立萬,在詩壇翻江倒海
Thumbnail
<p>四十年後再相見,兩人都已年華老去,也同時漂泊無依,心中的感慨何只萬千。</p>
Thumbnail
<p>四十年後再相見,兩人都已年華老去,也同時漂泊無依,心中的感慨何只萬千。</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