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好讀 │ 猛人杜甫,一個小號逆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摘自:《翻牆讀唐詩》,〈猛人杜甫,一個小號逆襲〉
這一年,是西元七三五年。
在大唐帝國的東都洛陽,一個二十四歲的小伙子唉聲歎氣,用河南話自怨自艾——他剛剛在網吧查了自己在京兆尚書省的高考成績,四百分。
這個落第的學渣,或者說大唐帝國的判卷老師──「考功員外郎」眼中的學渣,叫作杜甫。
那時候的高考是很殘酷的,沒有調劑。你本科沒錄取之後想調劑到藍翔?那是作夢,乖乖買火車票回河南老家補習吧。
這一年,和落魄的杜甫相比,許多同時代的詩人都已經揚名立萬,在詩壇翻江倒海,散發著猛氣。
當時,大名鼎鼎的猛人張九齡正在當宰相,並醞釀著他的新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他的公眾號每次更新,一群人都「讚!」、「頂!」、「宰相大人好棒,麼麼噠。」
一個叫王維的學霸作為高考狀元,正在做右拾遺、監察御史。他的粉絲正飛快增長,包括阿九公主在內……不要吃驚,這真的是阿九公主,不是金庸小說裡袁承志勾搭的那個獨臂神尼,是唐朝的玉真九公主。
一個叫王昌齡的同學已中了博學宏詞科,被當代人稱作「超絕群倫」。他的代表作品「秦時明月漢時關」橫掃詩壇,他的公眾號「絕句我最強」十分活躍,經常和各路大V搞搞互推。
即便是混得最不好的李白同學,也已經在帝都隆重發佈了〈烏棲曲〉和〈蜀道難〉,被廣泛轉發,名聲大噪。別看李大V還沒有公職,微信公號也沒認證,但卻已經擁有賀知章等高端精英粉絲了──沒錯,就是那個「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賀知章。
他們的地位、名氣,全部秒殺屌絲青年杜甫。雖然杜甫也開了一個微信公號「子美的詩」,但是人氣不太高,粉絲也不太多,閱讀量總在二三位數徘徊。
杜甫默默地關注了他們的微信公號。唉,要是能和這些土豪們一起玩耍就好了。

這一年,我們的杜甫以一個高考不中的學渣形象踏上了詩壇。他的聲音小到幾乎聽不見:「大家好,我,是一個小號。」
在群星燦爛的唐詩俱樂部裡,每當有大V走進來,他都會很禮貌地起立,給人家讓座,努力地和別人做朋友。
某年某日,一個走路帶風的大V瀟灑地推門進來,一屁股坐下,把腳放到茶几上,摸出懷裡的小二嘬起來。他叫李白。
這時的李白已經被玄宗大大取消了關注,禮貌地請出了皇宮。但人家畢竟供奉過翰林,參加過文藝座談會,比起杜甫還是牛了一截。
杜甫起身迎了上去,誠懇地遞上雙手:「李老師,我們……能認識一下嗎?」
李白沒有看上去那麼難打交道,把腳放了下來,回答也很溫暖:「好,好,來坐,我們聊一聊。」
後世的人們拚命渲染這一次握手,說是「四千年歷史上繼孔子見老子之後最偉大的相遇」,「青天裡太陽月亮走碰了頭」。
然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小號杜甫基本上是大V李白的粉絲。
那些日子裡,他陪著李白遊山玩水、喝酒撸串,不時向旁邊這個人投去敬慕的眼神。事實上,後來終其一生,他都始終崇拜、記掛、思念著李大V: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他對李白的思念就倍加強烈:
  在渭北,那春天的樹已經鬱鬱蔥蔥;
  在江東,那傍晚的雲也已是層層疊疊。
  李兄啊,什麼時候能夠再和您相聚,
  一起喝著酒擼著串,討論著文章啊!
李白對杜甫其實也不錯,不時也給他回個帖,但不得不說,他從來沒有對杜甫的作文誇過一個字、點過一個讚。唯一和杜甫的詩有關的一句話,是調侃杜甫「作詩苦」,意思是:「嗯,小杜這個人啊,寫詩也是蠻拚的……」
杜甫對此大概並不意外。他從來沒有表示過希望能夠和李大V並列。

又一個大V推門進來了。他臉上帶著刀疤,渾身散發著殺氣,他的名字叫高適。
走進俱樂部,高適很酷地坐下,點燃一支菸,思考著他的新作〈從軍行〉。
忽然,旁邊傳來一個溫暖、誠懇的聲音:「高老師您好,我是小號杜甫。」
又是杜甫。他同樣認真地履行著一個小號的責任,陪高適遊山玩水、喝酒撸串。
這甚至成為杜甫最珍貴的人生記憶之一。後來,每當回想起和高適、李白愉快玩耍的日子,他都很自豪: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
  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對大V高適的才華,杜甫也很仰慕:「當代論才子,如公復幾人?」他甚至讚揚說:「高適的文章啊,就像曹植一樣波瀾壯闊;高適的德業啊,就像劉安一樣可以證道成仙。」
後來高適的官越做越大,成了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已經混到了大軍區正職了。杜甫則顛沛流離地跑到了成都,人窮志短,時不時要吃高適的救濟。
杜甫誠懇地,頻繁地道謝:「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好像不經常在詩裡提幾句這事,就會顯得自己忘恩負義一樣。
高適拍拍他的肩膀:「兄弟,別客氣,咱們是朋友。」
高適和李白一樣,都真心拿杜甫當朋友,但從他們留下來的作品看,他們好像從來沒注意過杜甫的詩。在他們的眼裡,杜甫真的只是個小號。

時間一年年過去,熱鬧的唐詩俱樂部裡,一個又一個大V們穿梭往來,其中有王維、岑參、儲光羲、孟浩然、李邕……
他們互相握著手,愉快地聊天喝酒,不時發出輕鬆的笑聲。
杜甫也和他們一起玩耍,帶著誠懇而略拘束的笑,聆聽他們高談闊論,偶爾插話。
他天生就不會嫉妒別人。對每個朋友的進步,他都由衷高興;對每個朋友的作品,他都送上最真誠的讚美。
對於王維,他誇獎說是「猛人王右丞」、「最傳秀句寰區滿」。對於岑參,杜甫誇他是「海內知名士」,說岑參的本事連當年的大文學家沈約、鮑照也不過望其項背,「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
還有一些大V,明明原創作品很不怎麼樣,都是一些「經營號」,比如賈至、薛據之類,杜甫也對他們由衷讚美,說賈至「詩成珠玉」,說薛據「文章開窔奧,遷擢潤朝廷」。
對於那些歷史上的先輩,他也滿懷敬意。你很少看到他否定先輩。比如對過去初唐文壇的第一集團──「四傑」,杜甫充滿敬重,覺得他們的偉大難以超越:「王楊盧駱當時體」、「才力應難跨數公」──當今之世,應該沒有人的才華能超過這幾位前輩了吧!
有意思的是,當時文人互相唱和非常普遍,互相誇幾句很常見,杜甫雖然也有幾位朋友一直在鼓勵他,讚美他的作品,認為他才是最好的,但那些第一線的大V、偶像們,卻很少表揚他的詩,連客套性的表揚都沒有。
漸漸地,杜甫老了。生活蹭蹬和貧病交加,都讓他加速走向人生的終點。
那一年的冬天,寒風刺骨。在由湖南潭州去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杜甫病倒了,再也無法起身。
他強撐著偏枯的右臂,艱難地最後一次點亮了手機,看著自己的公號「子美的詩」。
是的,這一生,我終於沒什麼傑出的成就。一直到死,我的粉絲也不多。
年輕的時候,我也輕狂過。但和什麼李白呀、高適呀、岑參呀、王維呀相比,我的成就真的沒趕上,他們都好有才。
不過,對朋友,我做到了仗義、友愛、感恩、有始有終。
對粉絲,我做到了堅持更新,我寫了一千五百多首詩。
我做了一個小號該做的事。
他閉上了眼睛,「子美的詩」也永遠停止了更新。

當時,幾乎沒有人在意他的離去。群星璀璨的大唐詩壇,誰在乎一顆暗弱的六等星呢。
去翻翻當時唐人編的詩歌集、名人錄、作家大全之類,根本就沒有杜甫的名字。
連幾本最重要的集子,《玉台後集》、《國秀集》、《丹陽集》、《中興間氣集》、《河嶽英靈集》都不收杜甫的詩。比如三卷《河嶽英靈集》,連什麼李嶷、閻防都選上了,就是沒有杜甫。
歷史的灰塵,似乎正在慢慢把這個小號堆埋。
然而,有一些人,漸漸發現了它。
比如很多年後,有一個叫元稹的人,沒錯,就是那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多情種子,偶然發現了這個小號。
他隨手戳了進去,連讀了幾篇,不禁大吃一驚:神跡!這是神跡啊!這貨是多麼偉大的一個詩人啊!
這一千四百多首詩連起來,已經不是詩,而是關於整整一個時代的偉大紀錄片。
這裡面有王朝的盛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也有時代的不公:「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有恐怖的戰亂:「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也有勝利的狂喜:「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有庶民撕心裂肺的痛苦:「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也有麻木無奈的歎息:「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有老友重逢的感動:「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也有孤芳自賞的矜持:「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還有驚心的花,有歡喜的雨;有青春的泰山,有蒼涼的洞庭;有公孫大娘的劍器,有曹霸的畫筆…… 
元稹呆了。他開始認識到一個事實──原來最偉大的詩人不是「四傑」,不是「王孟」,不是「沈宋」,不是「錢劉」,不是「高岑」,而是上世紀那個未享大名、窮困潦倒的小詩人。
有人告訴元稹:「那個作者很可憐的,客死異鄉,被孫子千里迢迢送回河南老家埋葬,連個墓誌銘都沒有。」
元稹挽起了袖子:「沒有墓誌銘是嗎?我來寫!」
我們至今還可以讀到這篇墓誌銘:「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杜甫是八世紀下半葉死的。到西元九世紀,中國興起了讀杜詩的風潮。當時連文壇最大的大V韓愈都改了自己的微信簽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在死去整整半個世紀後,杜甫終於完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場偉大的逆襲。
每當想起這段故事,我都有點疑惑:他真的一點都不知道自己詩歌的價值嗎?
我忽然想起了他〈南征〉中的兩句詩: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這是他臨近去世前留下的詩句。看來友誼是公平的,李白、高適、岑參們,你們不把人家當作天才,所以,人家也未必有把你們當作知音。


大唐詩壇如武林,高手林立,有名篇有傳奇更有江湖險惡。亞馬遜年度新銳作家六神磊磊,愛金庸也愛唐詩,以年輕的當代語言,重現李杜當年的詩歌江湖,從此不需要再一首一首背誦,就能深入詩與史的奧妙,原來,唐詩可以這樣讀!
最初,他以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點評武林,掀起跟帖風。如今,他用唐詩寫人心,篇篇百萬轉貼,重掀唐詩三百年江湖波瀾。《翻牆讀唐詩》2018年1月4日歡樂上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勒利•索可洛夫(Lale Sokolov,1916~2006)人生中有超過50年都懷著一個秘密,這段不能說出口的往事發生於二戰時的歐洲,那時,納粹德國人對猶太人做出不可思議的恐怖事跡。80歲以前,勒利完全無法向人說出這段過去,即使他的生活離那個恐怖地方有千里遠。 勒利曾經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刺青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花樣年華裡的時光戀人,裝扮也是欲說還休你我對倒,張曼玉高領旗袍下襬開小叉,梁朝偉西裝領帶頭髮三七開,禁欲解釋情慾,糾結暗示釋放,他們之間一來一回,頂得住梁朝偉脈脈電眼的,是張曼玉,接得住張曼玉這儀式般日常風姿的,只有梁朝偉。
回頭想想,半輩子過去,電影不僅成了我生活的度量衡,一節課是半場電影,一個暑假是一千場,四年大學是兩萬場,活一百歲,就是活過四十萬部電影。電影,似乎也只有電影,讓我完整地走過了《戀人絮語》描述的所有階段,包括沉醉、屈從、相思、執著、焦灼、等待、災難、挫折、慵倦以及輕生、溫和、節制等,
今天要講的火,和上面的各種大火小焰不一樣。它們出現在電影中,既不推動情節,也不承擔轉折,它們可能是生命的火光,也可能不是。 它們好像是一代代男主人翁的歲月火把,是他們告別童年告別青春告別衰老的儀式,又好像都不是。這些肖像般在電影中閃現過的火光,映射了電影史中男主人翁的成長軌跡,是希望,也是絕望...
有了這封信,《停車暫借問》的新版完全不同於單純改版重出。我決心請到擅長運用材質、作品藝術性高的林小乙來為這書擔綱裝幀設計,但認真的她仍幾度猶豫,唯恐自己無法為這本經典加分。最後她在小說裡的青澀細膩與中年滄桑質地裡選擇了前者,並以銀絲線條和花葉的錯落,傳達書給她的悸動與質感。
電影史上,灰姑娘的故事繁衍出最多版本,但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止於灰姑娘獲得幸福的那一刻,也就是熱牛奶和冰牛奶倒入同一個杯子的時刻。他們很難真正成為同一種奶水,就像《功夫熊貓》中的熊貓兒子和鴨子爹一樣,雖然一起生活了二十年,但所有觀眾一眼看得出,嘿,不是親生的。不過,也有例外。
《無間道》是對香港黃金時代的一次重溫,雖然三部《無間道》也喚不回黃金時代,但是《無間道》開出了警匪片新的表意符號和象徵空間,就像胡金銓之後,武俠電影需要一個龍門客棧,《無間道》之後,警界有了「無間地獄」,香港的天臺和極速下墜的電梯也成了一個秉具宿命感的所在。
花樣年華裡的時光戀人,裝扮也是欲說還休你我對倒,張曼玉高領旗袍下襬開小叉,梁朝偉西裝領帶頭髮三七開,禁欲解釋情慾,糾結暗示釋放,他們之間一來一回,頂得住梁朝偉脈脈電眼的,是張曼玉,接得住張曼玉這儀式般日常風姿的,只有梁朝偉。
回頭想想,半輩子過去,電影不僅成了我生活的度量衡,一節課是半場電影,一個暑假是一千場,四年大學是兩萬場,活一百歲,就是活過四十萬部電影。電影,似乎也只有電影,讓我完整地走過了《戀人絮語》描述的所有階段,包括沉醉、屈從、相思、執著、焦灼、等待、災難、挫折、慵倦以及輕生、溫和、節制等,
今天要講的火,和上面的各種大火小焰不一樣。它們出現在電影中,既不推動情節,也不承擔轉折,它們可能是生命的火光,也可能不是。 它們好像是一代代男主人翁的歲月火把,是他們告別童年告別青春告別衰老的儀式,又好像都不是。這些肖像般在電影中閃現過的火光,映射了電影史中男主人翁的成長軌跡,是希望,也是絕望...
有了這封信,《停車暫借問》的新版完全不同於單純改版重出。我決心請到擅長運用材質、作品藝術性高的林小乙來為這書擔綱裝幀設計,但認真的她仍幾度猶豫,唯恐自己無法為這本經典加分。最後她在小說裡的青澀細膩與中年滄桑質地裡選擇了前者,並以銀絲線條和花葉的錯落,傳達書給她的悸動與質感。
電影史上,灰姑娘的故事繁衍出最多版本,但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止於灰姑娘獲得幸福的那一刻,也就是熱牛奶和冰牛奶倒入同一個杯子的時刻。他們很難真正成為同一種奶水,就像《功夫熊貓》中的熊貓兒子和鴨子爹一樣,雖然一起生活了二十年,但所有觀眾一眼看得出,嘿,不是親生的。不過,也有例外。
《無間道》是對香港黃金時代的一次重溫,雖然三部《無間道》也喚不回黃金時代,但是《無間道》開出了警匪片新的表意符號和象徵空間,就像胡金銓之後,武俠電影需要一個龍門客棧,《無間道》之後,警界有了「無間地獄」,香港的天臺和極速下墜的電梯也成了一個秉具宿命感的所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
記得多年前還在教書時,段考完發下考卷,有一女生拿到考卷一看到不及格,立刻趴下來哭,另一個男生拿到一樣是不及格的卷子,立刻拿給身旁同學看,還邊笑著說哇靠也太慘了吧,真是一樣考卷兩樣情阿! 想到歷史上的兩人蘇軾和秦觀,兩人相差十二歲,互相欣賞,秦拜蘇為師,兩人在仕途上都不大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一直仰慕大詩人李白的才華。幸好杜甫本也不只是「迷妹」,才情文氣得到李白賞識,令他有幸升級成「旅伴」。
Thumbnail
長安市上酒家眠,射唐朝詩人名。 小強一看到題目就知道答案。不是因為他多會猜燈謎,而是他看過幾乎一模一樣的題目。 這句詩來自唐朝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節錄「詠李白」的四句: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在「商」店中神「隱」不離開,所以謎底是「李商隱」。
Thumbnail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二》 (759年) 唐 · 杜甫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ki5。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ti5。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kui5。 老人佗日愛,正想滑流匙si5。 百家講壇的講解內容: 摘錄: 杜甫逃荒到秦州(今甘肅天水),秦州有一個他的同族晚輩叫杜佐,生活比較富足。
Thumbnail
李白性格倜儻,好縱橫家之學,常以張良、謝安自況。最擅長樂府歌行,他的絕句詩信口而成,不刻意求工而無不工,風格超妙俊逸,明.李攀龍《唐詩選》謂:「太白五、七言絕句,實唐三百年一人。」詩史提到唐人五絕,常以王維、李白並列前茅;論及七絕,則推崇王昌齡、李太白「具是神品」。
Thumbnail
友人留言:「文句可以很平實,不過流露的卻是無盡的情懷。」甚為有見。再舉杜詩一首絶句為例,這詩不但用了口語,也無太多技巧,却流露無限歡愉的情懷。
Thumbnail
王維這首著名的送別詩,大家一定都讀過吧 ?或是國中階段,或是高中階段,或者是其他時候。不同時期讀,應該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
記得多年前還在教書時,段考完發下考卷,有一女生拿到考卷一看到不及格,立刻趴下來哭,另一個男生拿到一樣是不及格的卷子,立刻拿給身旁同學看,還邊笑著說哇靠也太慘了吧,真是一樣考卷兩樣情阿! 想到歷史上的兩人蘇軾和秦觀,兩人相差十二歲,互相欣賞,秦拜蘇為師,兩人在仕途上都不大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一直仰慕大詩人李白的才華。幸好杜甫本也不只是「迷妹」,才情文氣得到李白賞識,令他有幸升級成「旅伴」。
Thumbnail
長安市上酒家眠,射唐朝詩人名。 小強一看到題目就知道答案。不是因為他多會猜燈謎,而是他看過幾乎一模一樣的題目。 這句詩來自唐朝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節錄「詠李白」的四句: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在「商」店中神「隱」不離開,所以謎底是「李商隱」。
Thumbnail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二》 (759年) 唐 · 杜甫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ki5。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ti5。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kui5。 老人佗日愛,正想滑流匙si5。 百家講壇的講解內容: 摘錄: 杜甫逃荒到秦州(今甘肅天水),秦州有一個他的同族晚輩叫杜佐,生活比較富足。
Thumbnail
李白性格倜儻,好縱橫家之學,常以張良、謝安自況。最擅長樂府歌行,他的絕句詩信口而成,不刻意求工而無不工,風格超妙俊逸,明.李攀龍《唐詩選》謂:「太白五、七言絕句,實唐三百年一人。」詩史提到唐人五絕,常以王維、李白並列前茅;論及七絕,則推崇王昌齡、李太白「具是神品」。
Thumbnail
友人留言:「文句可以很平實,不過流露的卻是無盡的情懷。」甚為有見。再舉杜詩一首絶句為例,這詩不但用了口語,也無太多技巧,却流露無限歡愉的情懷。
Thumbnail
王維這首著名的送別詩,大家一定都讀過吧 ?或是國中階段,或是高中階段,或者是其他時候。不同時期讀,應該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