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展覽指南〉是份私人的展覽指南,或許並不能使每個人更加了解展覽作品,無意也無法代為作品發聲,服用時敬請小心。
展期:4/27-7/7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家家 X 曲倩雯《回家》
回家這首歌傳唱度之廣,原本以為很難有新鮮的感受。但盈滿視線的流瀉中的紅色,還有畫面中若有似無的女子不斷地走,成功地切斷回家這首歌原本給人是城市回鄉的普遍印象。搭配流沙感的畫面,讓人以一種感官充滿的方式進行長途跋涉,我覺得是更能和回家的心理狀態共鳴,而不只是單單去描述地理上的移動。MV的鐵路版本也很好,但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
魏如萱X鳳小岳X豪華朗機工《很難很難》
這個展間滿是驚喜,移動的光球像是外星船,首次在地球表面著陸。陸地上除了濱海筆直的公路外平緩無物,而外星船的光一次次的探進地表的坑洞,照亮了沉積在地底的世界。老老積壘灰塵的紅磚屋,不再營業的旅社,門庭前的一棵大榕樹。外星船明瞭到也許它是來考古的,在這個陌生而遙遠的星球上,一點一點地蒐集已經被人遺忘的痕跡。
以科技再訪沒有科技的過去,展場白線外的觀眾注視著久遠時空的片段。在還沒搞清楚狀況前,表演就結束了;在看了第二次終於看懂以後,事件早就過去了,而且是打從一開始就過去了。真的是讓人非常心碎的一件作品。(結果沒有拍到照片,可惜)
宇宙人X紀昀《禁止觸摸》
設計很有趣,充分利用越禁止就越有吸引力的心理,可以觀察到聽眾不同的反應;想碰不敢碰、很想碰但只碰一下下怕干擾其他人聽音樂、根本不管其他人只想玩的小朋友,還有因此而皺眉的聽眾。音樂好好聽!是隨時聽到都會很想跟著一起搖擺的歌。
茄子蛋X王宗欣《我夢見了小叮噹》
互動裝置很好玩!突然在螢幕上看到自己有很驚喜的感覺,但同時也會覺得這個作品很成功地讓現在觀眾參與在作品中。音樂很洗腦,小朋友都會邊走邊叮叮噹。
HUSHX李霽《大樹小花》
展品非常有要大眾一同注意環境永續發展的潛力。音樂很Hush。這個裝置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當觀眾把耳機放掉時,耳機會全部盪到冰箱前面,那個畫面很好看,有種超現實的感覺。(不過冰箱當佈景時好像大多都自帶的這種效果.......)
告五人X吳仲倫《鹿》
我不知道是耳機還是這首歌,但是聲音的表現好好聽,是會一直想聽到結束的歌。
阿信X明和電機《隱形的紀念》
這個小樂器實在太可愛了。歌曲還好對我來說還好,但很喜歡這個展間的設計。電機和樂器的結合有種衝突感。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專輯的定義和聽音樂的方式也一再被重新改寫;樂迷都聽串流隨選音樂的時代,怎樣稱得上是一張專輯呢?不曉得小花計畫是不是也想著這樣的命題,但我覺得它的確在音樂工業和現場表演的萬年糾結中,嘗試出一條體驗音樂的新路:展覽。
李英宏 X 新興糊紙文化 + 齊振涵 + 李嘉泉《One Way》
我不知道是故意安排或是無心插柳,可是我覺得整個看展覽的經驗很新。如果要形容我會說很奇妙,由於每個作品都會戴耳機的關係,雖然看展覽是群眾的活動,但又在戴上耳機的當下保有適度的隔離感;這跟自己在家聽音樂、或是以前在唱片行試聽音樂,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既私密,但共享這件事也同時發生;你知道隔壁的人和你聽著同個展品同個段落的音樂,你們也會在音樂結束時同時離去。就好像藉由這個機制,短暫建立起和一同逛展人的默契。
另外我覺得很好的地方首先是我覺得音樂風格很多樣,卻不會相互干擾。若是串流音樂的方式可能聽過就忘,聽歌的感受會在短時間切換下而中斷。但在逛展的情境下,我反而能好好地聽完一首歌,並且感受到他們各自想傳達的獨特之處。
還有關於聲音展中,視覺的東西要如何搭配呈現,聲音跟視覺之間有沒有主從關係呢?這個展好像比較沒有這個問題,我所感受到的反而更像是互相搭配。展覽中呈現的視覺元素,不管是個別展品,或是整個展館展覽動線和光線的選擇,都擴大了對音樂的感受。是個很適合聽音樂和感受音樂的空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