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淺談|1980年的不倫之戀 耽美向小說《弟弟》-人體骨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這個人極為感性,非常容易被感染情緒,因此看書時會刻意不選悲劇結尾的作品。
說實話,看這部小說前,並沒有像是打預防針似的上網搜尋內容概要或結局走向。
我想,或許是因為文案。

我一向很注重作者的文案,文案可以說是決定我會不會看下去的關鍵。
剛看到這篇文的文案時,反應意外的平淡,或許是因為傻子屬性的人設不算少見,
亦或者是下意識認為通常這類型的作品都是無腦撒糖向。

但是讀了全文再回到開頭的文案時,可以發現,
作者僅用了幾行字和一張圖片,就概括全文:
许平的弟弟是个白痴。
这个痴傻的弟弟眼睛里却只有哥哥一个人。
图片是孤独症儿童王一童的画作《秋天》,最近在北京中间美术馆举办孤独症儿童画展,地址是北京海淀区杏石口路65号,时间是4月2日到4月16日,入场免费。
像弟弟这样的小孩子在现实中还有很多,他们的世界又寂静又美丽。
書中的背景時代主要是在80年代的中國,做任何事都要在意旁人眼光的封閉時代。
作者對於當時人的思維描述,以及不同年齡層的情感表達,可以說是相當細膩。
並且,少見的將歷史上慘烈收場的民主運動與劇情融合,更能感受到當時的情景。

記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角孩童時代引起的事件發生後,
主角在與父親的爭執中說道:

弟弟一定会回来的,如果他不回来,我就去找他,如果他死了,我就把自己这条命赔给他。
從主角兒時引發的事件起末,作者深刻描述小孩子童言無忌、天真卻殘忍的一面。 親情對於孩童而言,彷彿是多麼微不足道的東西,但又如同氧氣般不可或缺。
本書採倒敘法,因此年齡跨度大,從主角12歲的故事跳到18歲,又從18歲到35歲。
其實我曾想過,主角會對弟弟產生愛戀的情愫,或許有可能是從小缺乏父親關愛的主角,而內心對於愛的渴望投射在永遠只看著自己的弟弟身上。
作者幾乎全文都是以主角的情緒視角來寫,
對於主角壓抑的情緒描寫,就顯得非常重要,
作者利用事件的發生、情感的堆疊累積,
令讀者彷彿感同身受的煎熬,使整部作品更增添了情緒張力。
不得不說,是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淺談台灣文化(一):台灣文化需要被重新建構為什麼要寫台灣文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文化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avatar
高志耘
2021-09-13
天橋上的魔術師:淺談文本影像化的困難與侷限《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Thumbnail
avatar
惡羅斯
2021-03-07
文章怎麼煮?急!在線等:淺談《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一書  雖然整本書都是以散文、應用文為主體,但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其實裡面也隱藏了不少可以用於創作文學上的技法。   繼《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談完為什麼創作者要行銷自己以後,以山口拓朗的《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這本書來談談怎麼擴充自己的寫作技法。
Thumbnail
avatar
墨子卿
2020-12-09
淺談-類型文學與文創/天穗之咲稻聊聊天穗之咲稻姬這款作品,與類型創作,與一些寫作有關的內容。
Thumbnail
avatar
羽尚愛
2020-11-15
從類似的文章標題談作家的版權與包容性     吾人在過去寫過一篇名為「妳是我的眼」發表於方格子,網址如下:https://vocus.cc/article/5d429a86fd897800011edf1f,而後筆者在瀏覽網站時發現,遊「鄭子遴」撰寫的「妳是我的眼」非發表在方格子,題材與筆者的不同,寫者的是散文,而鄭者寫的是小說,不說題目
avatar
小熊
2019-08-13
多了「文創」價格就翻倍?│淺談文化創意產業與數位典藏提及「文創」,你會想到什麼?是藝術機構與青年藝術家匯聚的產業園區,還是網紅打卡、餐廳只賣氣氛的高檔美食街?是實用與巧思兼備的特色單品,還是看到價錢就要忍不住痛心的文創商品等於貴?無論是批判或頌揚罷,在做出評論以前,你是否知道「文化創意」的意涵?
Thumbnail
avatar
JLIS-圖書資訊學刊
2019-05-24
淺談兩岸文化旅遊現況與未來 面對資訊變革的速度感,生活品質的提升,服務內容要求的擴大,在大陸這幾年透過文化旅游中的全域旅遊政策,大興土木,補足鄉村基礎建設的不足,更是為了讓貧瘠的鄉村人均富裕起來。
Thumbnail
avatar
劉典倡-見微知顯的行銷筆記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