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小說裡形容推理小說家馬丁的一句話先提出來,「他活在想像中。不聰明也不哲學,事實上他腦內的世界平凡到了極點。」沒錯,整本《歡樂的神祕謀殺案》花了超出我想像的非常多頁「回憶」,來告知讀者每一個出場角色被影響後來人生有多麼巨大!隱約,透漏著悲傷,也許書名中的「歡樂」僅僅指的是愛丁堡色彩繽紛的藝術節而已,謀殺案是黑暗的。
凱特‧亞金森不是將線索藏起來,而是「美化」。那些似乎能發現蛛絲馬跡的「小道具」,像在引誘讀者深思著,究竟美好的外表下,有多少見不得人的祕密,把我的閱讀鎖得緊緊得透不過氣,又一直想早點知道「兇手」是誰?誰有意無意惹起一件又一件慘案?
但我一開始,的確是沒想到看熱鬧的人都是有關連的,有時候,街上幾分鐘「聚」在一塊「看」見同一件事發生,該算怎樣的際遇緣分?
書裡用「星期幾」來分章節,頂多就是3-4天裡,「他們」原本誰也不認識誰。幾個主要角色的「一天奇遇記」,著實讓人覺得「一天」真漫長,世界上真的每個小小角落小小屋子裡小小街上,都有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故事。寫小說的凱特‧亞金森負責把他們串過來,綁了幾個「死」結…..
「萬物用他覺得自己絕對料想不到的方法聯合起來對付」,真糟糕,卻無法阻止發生。
《歡樂的神祕謀殺案》背景設定在愛丁堡的熱鬧藝術節。角色有點多,書也很大本,要一口氣看完也無法速度太快,泡杯茶慢慢看,腦筋裡才能整理「每個人」下個動作的動機,不用期待有爆笑或經典的對話,這書不是如此通俗的基礎,很特別,把平凡的經歷寫成難以釋懷,卻對無法預測的意外有點處變不驚,不是能解決,而是「順」其自然……喔喔,真相曝光在不知不覺中,沒有驚恐,反到沒讓者還有時間胡思亂想太多呢!
所以,開著銀色寶獅的保羅在愛丁堡迷路,車被追撞,人被打,最後還丟了他是殺手用的槍,最後不用槍也能完成任務….膽小的知名作家馬丁救了人,朋友的演員朋友被錯認打死在借住的他家裡,錯過死劫的他總徘徊在俄羅斯娃娃的美夢和惡夢裡,他的犯罪小說會有新的題材吧…當過警察的傑克森,來看戲變成在「戲」中,警察找不到他看見的女屍,惡棍倒能把他變成傷害跟殺狗的現行犯,女朋友跟他說「我們是你跟我…兩個人,不是一對」,而他總忍不住想打電話給女警長…..
警長路薏絲抱著寵物比抱這母親的骨灰罈有感觸,她無法理解的14歲兒子阿奇,怎麼會非法持有犯罪現場的遺失物?….貴婦葛蘿莉亞在丈夫進入加護病房後,總一個人在「消化」夫妻生活的後悔,女兒跟她說「我發現,這輩子我都不是我自己…我這輩子就怕我會變成你。」要不是俄羅斯女人,她不知道丈夫有被虐狂,她不會把錢全領光。
以上這些人的「關連」在愛丁堡街上車撞打人的臨時事件;在有預謀的,橋下浮浮沉沉水邊的無名女屍案;在錯認人的失手致死案;在關說賄絡的建築案。可以稍微注意的「東西」是近身射擊用手槍,是粉紅色女僕制服的清潔公司名片,看到最後才知何時不見的隨身碟,還有重要的幾句話:
警察-「第一個到現場的人就當成嫌疑犯。」
兇手-「你要忘了你看到的東西。」
建商-「「為實在的人提供實在的家。」
女人-「我沒有名字,我不存在….不要再管閒事了。我會處理。」
父親-「你必須面對你害怕的東西」
我猜,反諷才是《歡樂的神祕謀殺案》的主題。那些作者詳細描述,經營發人深省的「以前」狀況,很類似地來自不滿意的「家」。關於自己是不是會再有幸福的人生,過去難忘或難堪的回憶,總在小說裡情不自禁的拿出來跟「現在」比較,吃醋或憤怒,都是人之常情,至於是不是能成為助力或選擇成為破壞的當下,就是小說裡情節轉換的巧妙處了。
閱讀厚書的過癮,也算是種愉悅的神祕謀殺,因為不知道作者的筆刀刺進心中哪一塊的脆弱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