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謝凱特《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每個人都有「做小姐」的時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By 張國勳
你也曾有想要雙手扠著腰,眼球微微上飄,對著身旁的人不耐煩地喊出「我做小姐的時陣齁…….」的念頭嗎?尤其這週適逢七夕,難免對著已經成家許久的枕邊人、過了不知道幾個紀念日的另一半,會有這樣怨聲的時刻──那個追求時記得大小細節的伴侶,是不是被偷天換日成關在地下室的雙胞胎兄弟姊妹,如今什麼都給忘記了。
不論性別、年齡、職業,也不一定用在伴侶關係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做小姐」的時刻。它標誌著某個過去的時間段,卻也無法明確定義是何年何月何日,總之常出現在負氣不滿的每一個當下。

每個人都有「做小姐」的時陣

這是一個特殊的詞彙……你聽到它的時候,常常是女性長輩手扠著腰,昂起首,擺出強勢姿勢地說出這個時間副詞

「我做小姐的時陣喔……」
──〈做小姐〉
當這樣一個特別的時間副詞出現時,彼時往往是某些女性長輩扠腰喊聲的時刻,指的是她們某一段精華的「流金歲月」,語意大約等同於年輕時的風光,或是老公孩子又做了什麼虧欠她們的事了吧。
謝凱特這本散文集《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便是從這樣的開端寫母親,也寫自己。整本書第一輯便是與書同名的母親「做小姐」時刻。長大後的謝凱特回首梳理成長過程,才發現他遺傳自母親的不只眼眶肖似的輪廓、化妝入時的眼睛眉毛,還有那文藝少女/少男的一部分。
做小姐時的母親不僅是個會拿著吉他自彈自唱的少女,也跟著工廠同事一起合資買書讀書。張愛玲、三毛、張曼娟,這些現在還是響噹噹的的作家名號,都曾是少女母親的床邊讀物。某次母親指著謝凱特書架上的張愛玲說:「我做小姐的時陣都看這些書」。對於靠讀書寫字的「大文藝青年」謝凱特來說當然風起雲湧──原來媽媽有過這樣的少女時光,吉他也好、張愛玲也好,為何都沒聽母親說過?
如同我們直覺想像地沒錯,謝凱特的媽媽年幼便工作幫助家中經濟,儘管靠著自學識字,學會彈彈吉他、看看小說,長大嫁為人婦後,生活重心依舊在家庭上頭。上班賺錢、打理家務是母親主要工作,那作為「小姐」時候的興趣,當然連同家中角落的吉他,一同塵封起來了。這時母親扠著腰,氣憤地說著「我做小姐的時陣喔……」後面總是沒有繼續說下去的三萬字,才漸漸填補了起來。原來不是沒什麼好說,而是太過複雜了,千言萬語化作一句「我做小姐的時陣喔」。
圖片取自博客來
讀到此刻,我們可能會順理成章地揣想,謝凱特的媽媽想必對於婚姻、生兒育女是後悔或不滿的吧?謝凱特也是這麼認為的。他抱著同樣的想法問母親:「如果重來一次,你還願意當母親嗎?」,原本企圖得到一個前衛的答案(女人才不是生來做母親的!),然而他卻得到「當然願意,當母親這個選擇,讓我很快樂」的回覆。
「想念做小姐的時陣,只是想念那個自由自在,沒煩沒惱的日子。」她是這樣說的。
那是個不允許被表述,卻存在的心境。
一段被隱形的時間。
──〈做小姐〉
被母親回答敗下陣來的謝凱特,卻也被這樣的回覆給溫柔接住了,畢竟如果母親不願意的話,那身為兒子的他,又該如何替自己安身立命?這才讓謝凱特明白,每個人都有「做小姐」的時陣,因為那代表著某一段自由的時光:
恍然間你才意識到,你也有那些做小姐的時陣,懷念那個身體如時光之弦的極端,到處都是趨近於無限大的極值,身體、線條、肌膚、記憶力、用不完的快樂與悲傷、可以用來揮霍而不知其名為青春之物,沒有了。
所以做小姐可以是嫁為人婦口中的青春年華,也可以是在踏入一段關係前的「自由身」。當然,如果你要在成為社畜後懷念自己「做小姐的時陣」,那大概就會是那個想走就走、想翹課去哪就去哪的時刻了吧

傲嬌貼近母親的兒子

然而謝凱特與母親的關係,從年幼到長大成人,肯定存在著許多如繃緊的弦般,緊張的時刻。在「情緒勒索」尚未被為人所熟知時,他們倆就是彼此相愛相殺、彼此勒索的最佳典範。謝凱特在〈續絃〉這篇是這樣形容兩人關係的:
時間是連綿不斷的音符,我們彷彿站在弦的兩端拔河,不斷拉扯,發出不協調音,明明是要往自己身邊拉近的,卻變成一場永無止盡的反向對抗,誰也沒有向誰靠近。
──〈續弦〉
這樣試圖拉近彼此,卻又因為不擅表達彼此的心,最終造成兩方傷害的戲碼,想必是許多人童年與家庭的寫照。整本書在「做小姐」後面兩輯(「做母親」跟「做人」)這種「傲嬌」或說是掙扎在心底的基調更是明顯。
到底是關愛母親的。謝凱特不僅回望,還有實際作為彌補母親因家累而放下的吉他。〈續絃〉提到長大後他送了一把吉他給母親,不僅特地請經營樂器行的朋友挑一把適合手小母親的吉他,送上的東西也一應俱全:背帶、Pick、調音器、移調夾,甚至還附上符合媽媽年代的吉他「流行歌」樂譜。說是為了補償小時候不小心弄斷母親吉他的弦,以及母親因工作不再響起的樂音。或是謝凱特母親不僅會幫他挽面,甚至教他怎麼樣打理自己的面容、畫眉毛、用化妝水,這一切的「面」都是她給他的、她賦予他的。
然而兩方皆為「情勒」好手,是謝凱特給自己與媽媽的形容,有相愛就有「相殺」。〈切手〉裡謝凱特長大後久久回老家,母親明明張羅昂貴的、自己喜歡的食材,嘴上卻也是跟母親說別煮了、又吃不完。甚至在謝凱特眼中,有點厭惡媽媽手上因烹飪而產生的刀疤、燙疤,因為母親好像總是有意無意地顯擺著傷口,告訴孩子們自己照顧家庭有多大的付出與犧牲。

結語

這樣有點傲嬌、又欲迎還拒(?)的面對母親/家人,大概是台灣某個世代很大一部分人的寫照吧。《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也有很經典的母親替小孩做了很多家事、燉了轉骨藥,卻得到小孩子拒絕,怒吼一句「我又沒叫你做」的世代名場景。
雖然無意將謝凱特放進近幾年台灣描寫家庭、親子關係的作品比較,但這個愛與恨的一體兩面,恰好跟最近開播第一集的《俗女養成記2》部分劇情有點共鳴之處。同樣都是母親學歷不高,但為了孩子好,熬了藥湯替小孩補這補那、逼他上好的公立學校;長大後即便孩子都大人大種了,還是管東管西,像是對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反覆叮囑,最後就變成了導致衝突的嘮叨。

延伸閱讀

謝凱特得過台北文學獎以及文壇大獎林榮三,而《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已經是他的第三本書了!前兩本《我的蟻人父親》、《普通的戀愛》分別寫了父親還有(自己與)醫師男友。有人會因為《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的筆觸細膩,以為他是女生,但其實謝凱特是位顏值頗好(?)的男作家哦。所以帶著這一層認知,他與母親的「挽面」,就不只有家庭書寫,更有另一層性別視角。
★如果你也關注文學教育,追蹤作者「歪文系why_literature」與專題可以持續看到我們的作品,也可以在下方👏拍手五下表達支持。
追蹤歪文系的 FB IG ,可以更即時掌握最新消息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一種差異,都是獨特的理由。用文學的濾鏡,和我們一起歪歪地閱讀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廢墟的故事》是觀傑在得了多項文學獎後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故事不約而同帶點魔幻色彩,卻又觸及「台-馬」二地或「離家/返鄉」的主題。如果說《花甲男孩》寫的是楊富閔眼中的台南,那麼《廢墟的故事》則是跨越國籍的「北漂」,回望自己故鄉馬來半島。主題也涉及少見的馬共歷史,以小說視角看見這段被醜化的過往。
「散文可以虛構嗎?」黃麗群在九歌散文選的編者序中試著回答這樣複雜難解的問題。不只是因為去年PTT上爆出了虛構身世的創作者獵獎無數,還有自10年前的毒藥事件開始,便時不時有人拿出來討論。除了文類的探討,當然我們也不免俗地替大家點評了散文選的內容,與大家談談我們眼中喜歡的篇章,哪些是可以注意的眉角。
你,是如何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青春的呢?鯨向海《A夢》是這樣一本關於成長與童年的書。這本詩集以成人姿態回頭望向那些膠原蛋白極度活躍的日子。成長不是一蹴可就,但往往是在某個時間點抬頭一看,才驚覺早已不再青春張狂。
炮火隆隆焦土還冒著熱氣,遍地是受傷流血的身軀,如果有希望,寄託在領軍終結戰事的英雄身上。然而,在《安妮日記》這樣的「個人」回憶裡,戰爭的「轟炸」或許只是從微小地方開始,感受到生活出現裂痕,日常的秩序好像再也無法回復,然後意識到,翻天覆地的破壞。個人的生命歷程被中斷,先於國家,先於時代。
公視即將推出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自吳明益的同名短篇小說集。消失,是這本小說集的核心命題(影集似乎也以這作為著力點)。小說的開端,建立在一個已經不存在的事物「中華商場」上。作者吳明益因為中華商場的消失,開始懷想關於中華商場的種種景象,進而書寫這本小說;小說中的主人翁也以中華商場的缺席為敘述開端
歲末年終總是個適合回顧的時刻。「《鼠疫》x《堅果殼》x《流水帳》x《直到路的盡頭》x《走河》」五本書的推薦與介紹,帶你走進愛書人的年末儀式:藉由閱讀回顧一年走過的路。我們看見困局,也能來趟心靈上的「出走」。疫情年代既然走不出去,就一起在文字世界裡當個時空旅人吧!
《廢墟的故事》是觀傑在得了多項文學獎後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故事不約而同帶點魔幻色彩,卻又觸及「台-馬」二地或「離家/返鄉」的主題。如果說《花甲男孩》寫的是楊富閔眼中的台南,那麼《廢墟的故事》則是跨越國籍的「北漂」,回望自己故鄉馬來半島。主題也涉及少見的馬共歷史,以小說視角看見這段被醜化的過往。
「散文可以虛構嗎?」黃麗群在九歌散文選的編者序中試著回答這樣複雜難解的問題。不只是因為去年PTT上爆出了虛構身世的創作者獵獎無數,還有自10年前的毒藥事件開始,便時不時有人拿出來討論。除了文類的探討,當然我們也不免俗地替大家點評了散文選的內容,與大家談談我們眼中喜歡的篇章,哪些是可以注意的眉角。
你,是如何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青春的呢?鯨向海《A夢》是這樣一本關於成長與童年的書。這本詩集以成人姿態回頭望向那些膠原蛋白極度活躍的日子。成長不是一蹴可就,但往往是在某個時間點抬頭一看,才驚覺早已不再青春張狂。
炮火隆隆焦土還冒著熱氣,遍地是受傷流血的身軀,如果有希望,寄託在領軍終結戰事的英雄身上。然而,在《安妮日記》這樣的「個人」回憶裡,戰爭的「轟炸」或許只是從微小地方開始,感受到生活出現裂痕,日常的秩序好像再也無法回復,然後意識到,翻天覆地的破壞。個人的生命歷程被中斷,先於國家,先於時代。
公視即將推出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自吳明益的同名短篇小說集。消失,是這本小說集的核心命題(影集似乎也以這作為著力點)。小說的開端,建立在一個已經不存在的事物「中華商場」上。作者吳明益因為中華商場的消失,開始懷想關於中華商場的種種景象,進而書寫這本小說;小說中的主人翁也以中華商場的缺席為敘述開端
歲末年終總是個適合回顧的時刻。「《鼠疫》x《堅果殼》x《流水帳》x《直到路的盡頭》x《走河》」五本書的推薦與介紹,帶你走進愛書人的年末儀式:藉由閱讀回顧一年走過的路。我們看見困局,也能來趟心靈上的「出走」。疫情年代既然走不出去,就一起在文字世界裡當個時空旅人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從很久以前,晚美小姐就不斷在思考,退休後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但直到40好幾之後,因為心境上的轉換,才開始著手對未來退休生活進行相關準備。 #斜槓的想法 因為家人因素及工作轉換的關係,從步調快速,常常腎上腺素飆升的高壓工作環境,轉換到能好好把一件事情研究清楚並規劃工作節奏的新環境,就好像是一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從沒想過嫁人這件事,但我嫁人了。 在結婚之前,我自營服飾是個板娘,是個很有氣勢的生意人。 這輩子從來沒想過「家庭主婦」這件事!!! 從來不是我的選項!! 從小看著媽媽就這樣一輩子埋在家裡,沒有自已的生活,也不再有「自已」的想法 我不要我不要,我不想這樣過一輩子也不想要這麼辛苦的生活。 但因
Thumbnail
今天是母親節 今天是母親節,即便母親已逝去了四餘年,作為子女,我仍很艱難地說:「我愛我的母親。」我對於母親的感受更能引用作家吳曉樂的文字:「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有的母親為孩子(特別是女兒)帶來的傷害遠大於愛。」去傳達「母親」作為還她存在的過去貫穿到她遠已不在的未來,成為伴隨我一生的課題。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身為女子,又是單身正值中年期,出生在自由且唱片市場蓬勃發展的高峰年代,和蔡依琳、周杰倫、小S年齡相仿,那時的青春活力充沛,我們能夠在這樣的年代,聆聽多元豐富的資訊和學習跳脫傳統框架的思維,讓我們能不斷創造和開展,這是一個美好而女子綻放的世代。 還大學畢業那年,正好是西元2000年,時光飛逝,如今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忙碌的媽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個人時間。透過講述一位育有九個小孩的母親,以及作者自己在晚上照顧小孩時的感想,探討了自我時間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文章中提到雖然家庭和他人的需要讓我們感到超載,但找到屬於自己的時間,重新面對與他人的連結,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從很久以前,晚美小姐就不斷在思考,退休後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但直到40好幾之後,因為心境上的轉換,才開始著手對未來退休生活進行相關準備。 #斜槓的想法 因為家人因素及工作轉換的關係,從步調快速,常常腎上腺素飆升的高壓工作環境,轉換到能好好把一件事情研究清楚並規劃工作節奏的新環境,就好像是一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從沒想過嫁人這件事,但我嫁人了。 在結婚之前,我自營服飾是個板娘,是個很有氣勢的生意人。 這輩子從來沒想過「家庭主婦」這件事!!! 從來不是我的選項!! 從小看著媽媽就這樣一輩子埋在家裡,沒有自已的生活,也不再有「自已」的想法 我不要我不要,我不想這樣過一輩子也不想要這麼辛苦的生活。 但因
Thumbnail
今天是母親節 今天是母親節,即便母親已逝去了四餘年,作為子女,我仍很艱難地說:「我愛我的母親。」我對於母親的感受更能引用作家吳曉樂的文字:「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有的母親為孩子(特別是女兒)帶來的傷害遠大於愛。」去傳達「母親」作為還她存在的過去貫穿到她遠已不在的未來,成為伴隨我一生的課題。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身為女子,又是單身正值中年期,出生在自由且唱片市場蓬勃發展的高峰年代,和蔡依琳、周杰倫、小S年齡相仿,那時的青春活力充沛,我們能夠在這樣的年代,聆聽多元豐富的資訊和學習跳脫傳統框架的思維,讓我們能不斷創造和開展,這是一個美好而女子綻放的世代。 還大學畢業那年,正好是西元2000年,時光飛逝,如今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忙碌的媽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個人時間。透過講述一位育有九個小孩的母親,以及作者自己在晚上照顧小孩時的感想,探討了自我時間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文章中提到雖然家庭和他人的需要讓我們感到超載,但找到屬於自己的時間,重新面對與他人的連結,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