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傾軋的失序世界】現代公民的發展方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公民素養在全球的各地域將是或已然為現代的普世價值之一,那麼筆者認為其就該撇除區域、宗教、種族等差異,亦與學歷、階級、社經地位無關,而回歸到「人」的本質來論述。
「以人為本」的社會建構
不同於獸性主宰生活,大腦發展出的理性成為了世界的主流,告訴我們如何調配以達平衡位置,在人與人所形塑出的社會中,即為個人領域的「擴張」與「分際」,故則不外乎是最關鍵的「自由」與「尊重」間權責拿捏的尺度。如果說世界的真理與事實並非非黑即白,但卻會有著個人處事與兼容並蓄群體生活的合宜性區間存在,來應證人群聚生活卻需要自我空間的現象。
若回歸到東方文化中歷久彌新的儒家思想,那可能即是孔子口中的「中庸之道」。舉例而言,隔壁桌的朋友、同事把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事務轉交給自己,希望能代為完成,這時候該如何處理呢?如果秉持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原則,並為避免不當責任歸咎及往後彼此間利益弊端傾倒,我們也許只能說不。這樣的結果符合中線,亦不逾矩,但真的就只是這樣嗎?
所謂的「法理不外乎人情」,「理」的部分處理妥當了,那「情」呢?假使這時隔壁桌的朋友又說了,今天真的是例外把工作託付給你,只因為要事在身,不得不先離開。而這時,也許我們可視情況去試著答應。畢竟誰都有意外、都有緊急狀況、都有個人喜惡外的群體責任,於是這個承擔雖略為偏離了中線,往自己的方向侵蝕了一些,但還好,它仍處於適宜性的緩衝帶上。幾週後,這位朋友又向你請託,說是一場非去不可的聚會,已經遲到了,於是又這麼答應下來了。往後,第三、四次……,那什麼時候才該喊停?
人際交互的兩大守則:「包容」與「模仿」
曾有一個有關機率的實驗遊戲就對人性與其交互關係這麼地測試了結果。他把人群簡化大致分為8、9個類型,以硬幣交換作為媒介,每次交換皆有著「雙贏、甲方贏、乙方贏」等三種不同的情況,而不同性格的人的選擇也都不同,想藉測驗結果探討出何種處事人格才利於生存。最終,實驗的結果歸結說明出有利於生存的兩項要素: 一是容許意外及誤會存在的必要性包容;二則是模仿他人的態度。
在包容體諒他人的同時,自己所成為濫好人,就生存法則而言是相對的不利而艱辛的,且一昧的退讓及底線的不明確並不符合事實更無端浪費了理性所建構出的世界。保護自身為自身謀利之時,不侵害他人權益、以同理心待人卻也不過份比擬要求而越界,對己身處事的分寸拿捏得當,才利於往後構築出人身平等自由、相互尊重與思想啟蒙的高度價值與社會整體運行,也是筆者認為公民素養中最基礎且核心的一塊。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下下方讚賞鍵!}

avatar-img
8會員
18內容數
"黑夜的森林裡,你我都渴望找到來路。 翻開珍愛之書,前人們手持的火炬就在下個瞬間引燃了書的扉頁, 我們在記載裡想像、揣測、探詢,彷彿早已經歷萬千際遇, 而終於不迷失。" 希望在閱讀筆者所撰寫的這些書籍薦文時,都能理出生活萬事裡的頭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俍實 Goodfoo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鑒於上篇所述,區分語言和方言的方式多有爭議與疏漏,較多數的語言學者傾向停止在語言本身上進行劃分,轉而在語言之外尋求政治、社會等其他因素上的差異,得出了「標準化」一詞的結果。 一種方言被標準化的有無、被標準化的程度都關係著它是否能從方言蛻變成語言。
語言學可算得上是一門「以人為本」的系統性學科,人類透過自身族群的語言工具與他人較為準確地傳遞訊息、進行交際互動與認知世界.....
書裡最引人的地方就在於作者小川糸描繪的細節,好比主角準備要寫謝絕信時的這麼一段:「根據我對男爵的印象,我覺得比起毛筆,粗尖鋼筆更適合,於是這次選用了萬寶龍的鋼筆;墨色,使用漆黑色;信紙,則選用不久前才從壁櫥中出土的『滿壽屋』稿紙。」「我沒有打草稿,直接在稿紙上寫了起來。」
這或許與作者法蘭西絲·霍奇森·伯內特( Frances Eliza Hodgson Burnett )一貫的寫作風格有關。相比於挾持著生活的現實,文字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掌控權,甚至就連角色本身亦然,也因此法蘭西斯總是擅長將世間的美好寄情於書中......
有鑒於上篇所述,區分語言和方言的方式多有爭議與疏漏,較多數的語言學者傾向停止在語言本身上進行劃分,轉而在語言之外尋求政治、社會等其他因素上的差異,得出了「標準化」一詞的結果。 一種方言被標準化的有無、被標準化的程度都關係著它是否能從方言蛻變成語言。
語言學可算得上是一門「以人為本」的系統性學科,人類透過自身族群的語言工具與他人較為準確地傳遞訊息、進行交際互動與認知世界.....
書裡最引人的地方就在於作者小川糸描繪的細節,好比主角準備要寫謝絕信時的這麼一段:「根據我對男爵的印象,我覺得比起毛筆,粗尖鋼筆更適合,於是這次選用了萬寶龍的鋼筆;墨色,使用漆黑色;信紙,則選用不久前才從壁櫥中出土的『滿壽屋』稿紙。」「我沒有打草稿,直接在稿紙上寫了起來。」
這或許與作者法蘭西絲·霍奇森·伯內特( Frances Eliza Hodgson Burnett )一貫的寫作風格有關。相比於挾持著生活的現實,文字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掌控權,甚至就連角色本身亦然,也因此法蘭西斯總是擅長將世間的美好寄情於書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行為之中合法與不合法的區分、言說之中正確與不正確的區分,都是從人實際的經驗與互動的細節中成長起來的。給定先前的法律和一個新的案例,我們會得到新的法律;我們的語言,在我們新的使用方式下,逐漸形成新的慣用語。同樣的,當我們秉著原來的真理接觸到新的事實,我們的心靈便給出了新的真理。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人設在人際互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擁有適當的人設能幫助我們與他人更順暢地交流。本文探討了人設對於個人及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提到了擁有邊界感的人更能在人際互動中獲得尊重。此外,本文也討論瞭如何在社交上建立自己的形象與性格。最後,文章還以人生如戲的比喻來強調人設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世上本來就沒有單一普世的絕對標準,反而有著一堆是非對錯的爭論,甚至到最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些思辨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多元的空間也因此被打開,更多的人就可能因此受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依據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 」我們的社會是個集體意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行為之中合法與不合法的區分、言說之中正確與不正確的區分,都是從人實際的經驗與互動的細節中成長起來的。給定先前的法律和一個新的案例,我們會得到新的法律;我們的語言,在我們新的使用方式下,逐漸形成新的慣用語。同樣的,當我們秉著原來的真理接觸到新的事實,我們的心靈便給出了新的真理。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人設在人際互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擁有適當的人設能幫助我們與他人更順暢地交流。本文探討了人設對於個人及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提到了擁有邊界感的人更能在人際互動中獲得尊重。此外,本文也討論瞭如何在社交上建立自己的形象與性格。最後,文章還以人生如戲的比喻來強調人設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世上本來就沒有單一普世的絕對標準,反而有著一堆是非對錯的爭論,甚至到最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些思辨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多元的空間也因此被打開,更多的人就可能因此受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依據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 」我們的社會是個集體意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