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沙龍文化的復甦〔日安,餘燼之後的享樂〕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總是不自覺地將兩者聯想在一起:
星羅棋布的集市裡,優雅的、獨特的文人藝者相互交談,就像是十七世紀法國沙龍文化的延伸,由小小的房間遷至咖啡廳最終來到戶外展演。他們天南地北的笑語輕談,他們留下了什麼,卻又好似不甚滿足。

世道發展永遠都像一個循環,存在有高潮迭起的情節更迭,輪動不休,眼前許多看似優勢的籌碼也可能在下個瞬間崩盤,但意識從屬其中流竄卻不曾抹滅,不論是在繁華榮昌的年代裡,還是在百廢待興的末日之際,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們紛亂,而非單一。也許將沙龍文化與享樂主義相連結,在歷史、社會等層面上是有些詭異或令人詬病的。但之於筆者,兩者都包含著意識的互動,在自己的內心裡和在眾人間的言談裡騷動,思潮竄動、交互、紊流,反倒使得一些難以名之的心思得以被放大與彰顯,甚至有機會宣之於口 讓他人知曉。最好與最壞的也常常是一體兩面的一件事。(在此不多談有關沙龍文化發展的背景歷程與女權文化運動等。)

一如莎岡筆下賽西麗出場時的自白:「一種奇怪的憂鬱侵襲著我,我不知是否該用憂愁這個莊嚴而美麗的名稱來稱呼它。過去,憂愁的想法總是吸引著我,但如今我對這種完全的自我意識感到羞愧。我體會過乏味、惋惜的滋味,偶爾也會感到沮喪,但卻從未體會過憂愁。今天有些東西,像一張絲質的網籠罩著我,輕柔地包圍著我,使我感到孤立。」
raw-image


不知從何時起,台灣境內颳起了一股市集風潮,搭配層出不窮的「文青」、「文創」字樣一波波的被推上岸,瞬時間大街小巷裡都是掛滿彩燈的獨立小攤位。舉凡插畫飾品、布料與木材的手作小物、陶瓷和金屬工藝製品等創作者散布在島嶼的各個角落,試圖建立自己的個人特色甚或品牌,在人群之中透露自身思想與意象的一環。

當然,也不乏有些讓人毫無頭緒的商品和標語,將原先簡單的概念和詞句複雜化,好比在顏色之前加入實物的描繪,「星空藍」、「薰衣草紫」、「奶茶灰」等,或是將現成的貨物和舊物抽絲剝繭的褒獎與解析等,都不禁令人疑惑起廣場空間裡賣的到底是些什麼藥。更者,這樣的「風格」甚至引發調侃與對立,獨立書店的開枝散葉、復古文化的流行、小眾市場的創作和小品歌曲都成了文青們「無病呻吟」的偽裝,如同自己最初翻閱《日安,憂鬱》一書頭幾頁時的見解般,不很意外地落入了傳統文學情懷的泥淖。人們真的想透過作品訴說的是什麼?我們的作品是真的懷思,還是僅僅是「為賦新辭強說愁」的附庸風雅?

我們勢必得先撇開那些主旨營利過度商業化和混淆視聽的偽像,專注於討論當代各界百家爭鳴的氾濫性或是必要性。

以文字比喻,有時候在某些文章裡,我們感受到作者語氣裡的含糊,在兩種或以上的情感飄忽游移,似悲卻又不夠使人淚流,似喜但也不致令人嫣然一笑或興奮到跳腳,作者本人的「情感真誠」就自然而然成了待議的問題。比如賽西麗在富裕豪奢生活裡偶然的不滿與徬徨,還是社會中人生勝利組的抱怨,還是所謂「現在的年輕人」享樂消費中夾雜的憂慮,都只能是自作多情的虛偽和抄襲,都只能是白日陰雲裡閃爍的星點,缺乏真實,不夠具象,除非我們真的能夠揣摩他人的內心。畢竟,多數人的濫情發揮,才足以成就少數人無二的思想情操。

raw-image


可我們當然無從反駁某些情感和思想存在的可能性。

也許不夠綿長,也可能真的僅僅是在一瞬,但在資訊與意識快速流動的今日,人們也許更傾向是在捕捉,去挖掘某些時刻的記憶點,被快速的生活吞沒而在心中隱晦不明的概念,然後盡力的完整它。像是印象派的作風,帶點模糊但卻真實在意識裡流動過。像是在安娜經歷事故身亡之後逐漸恢復享樂生活的賽西麗和其父雷蒙,他們如同過往荒誕放縱、奔放不羈,他們看來並沒有太多的懺悔,但總有些什麼在隱隱騷動著他們的內心,淡淡的記憶與悔恨偶爾在心中縈繞,生活裡一點點的遺憾、某時某刻的氛圍,是的,我們僅是在捕捉。如果它們顯得紛亂,那很可能與當代教育與新媒體傳播的普及有絕大多數的關係,又或者是與固有觀念相左,比方享樂主義的污名化、對潛意識和諸多意識的忽略等(意識流理論Stream of consciousness),讓沒有強烈波動的想法隨著表達逐漸能量削減,最終成了他人手中、口中一項完全不同的產物。

那麼,判定世事的「強說愁」大概只取決於我們是否真的想要理解該事物,與個人的喜好問題有關,但卻屬不完全相關,這也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去選擇自己是否喜愛與支持該項作品,但卻不同於對其擁有質疑和否定的權利,與對待他人的權利相應著,我們可以喜歡或厭惡一個人,可以選擇是否與之親近深交,但卻不能否定或懷疑他人存在的價值。

因為時常,那都只是不同的追求和闡述。

我們不過都是希望在荒涼的厭倦裡突然攫獲什麼罷了。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下下方讚賞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俍實 Goodfood的沙龍
9會員
18內容數
"黑夜的森林裡,你我都渴望找到來路。 翻開珍愛之書,前人們手持的火炬就在下個瞬間引燃了書的扉頁, 我們在記載裡想像、揣測、探詢,彷彿早已經歷萬千際遇, 而終於不迷失。" 希望在閱讀筆者所撰寫的這些書籍薦文時,都能理出生活萬事裡的頭緒。
2019/11/18
想說一個故事的時候,我通常都沒有辦法鉅細靡遺地交代每一部分的細節,就好像若是想要回憶昨日三餐以外的行動,那我想可能得到的只是流水帳式的大綱,其餘的,就總是以腦海中當下的氛圍去補足... 腦中記憶的片段就像《千與千尋》中湯屋的藥浴牌子,分門別類地安放在情緒深處...
Thumbnail
2019/11/18
想說一個故事的時候,我通常都沒有辦法鉅細靡遺地交代每一部分的細節,就好像若是想要回憶昨日三餐以外的行動,那我想可能得到的只是流水帳式的大綱,其餘的,就總是以腦海中當下的氛圍去補足... 腦中記憶的片段就像《千與千尋》中湯屋的藥浴牌子,分門別類地安放在情緒深處...
Thumbnail
2019/09/19
在家具史的部分,可大致將發展流程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萌芽時期(1946-1955),多家庭手工業製造,較為粗糙拙劣,風格亦較傳統(閩粵風格);內銷旺期(1956-1965),逐漸演變至木工機械製作...... "木造產業的發展觸角遠不只於此,那些被砍伐的林木即使離開了土壤也還在生長。"
Thumbnail
2019/09/19
在家具史的部分,可大致將發展流程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萌芽時期(1946-1955),多家庭手工業製造,較為粗糙拙劣,風格亦較傳統(閩粵風格);內銷旺期(1956-1965),逐漸演變至木工機械製作...... "木造產業的發展觸角遠不只於此,那些被砍伐的林木即使離開了土壤也還在生長。"
Thumbnail
2019/09/14
似乎就是從《刺蝟的優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開始的,它出版後沒多久,僅只是在書店裡的一瞬巧遇,我就因為略微膚淺和不夠充分的理由選擇了它。我第一本正式的翻譯小說。 紅色的單人沙發和草綠色的壁花牆面相互映襯,一球溫熱的尖刺就這樣蜷縮在沙發的角落裡,我在開始時甚至沒有注意到。
Thumbnail
2019/09/14
似乎就是從《刺蝟的優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開始的,它出版後沒多久,僅只是在書店裡的一瞬巧遇,我就因為略微膚淺和不夠充分的理由選擇了它。我第一本正式的翻譯小說。 紅色的單人沙發和草綠色的壁花牆面相互映襯,一球溫熱的尖刺就這樣蜷縮在沙發的角落裡,我在開始時甚至沒有注意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跳出生活圈後到哪裡都是旅遊,有或沒有風景,有或沒有旅伴。但一成不變的是,在回歸原本沉悶的生活後,所感到的空洞。
Thumbnail
跳出生活圈後到哪裡都是旅遊,有或沒有風景,有或沒有旅伴。但一成不變的是,在回歸原本沉悶的生活後,所感到的空洞。
Thumbnail
雙叟咖啡館的前身是一間新潮服務店,於1812年創立。1885年,店老闆在服飾店內利用空間,開闢了一隅咖啡館。昔時附庸風雅的文人Verlaine、Rimbaud和Mallarmé,由於特愛這家小店的擺飾與氣氛,於是定期在此聚會。雙叟咖啡館從此在巴黎文化圈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畢卡索、海明威、......
Thumbnail
雙叟咖啡館的前身是一間新潮服務店,於1812年創立。1885年,店老闆在服飾店內利用空間,開闢了一隅咖啡館。昔時附庸風雅的文人Verlaine、Rimbaud和Mallarmé,由於特愛這家小店的擺飾與氣氛,於是定期在此聚會。雙叟咖啡館從此在巴黎文化圈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畢卡索、海明威、......
Thumbnail
音樂中的lofi 是帶有種鬱鬱的感覺,好像倍感失落。然而,有時會聽到在雨滴中參雜著慵懶卻渾厚的音嗓,彷彿說著相對世界如蚍蜉大的我們,是不斷的生活,去與這世界抗衡。優雅的印象—巴黎症候群
Thumbnail
音樂中的lofi 是帶有種鬱鬱的感覺,好像倍感失落。然而,有時會聽到在雨滴中參雜著慵懶卻渾厚的音嗓,彷彿說著相對世界如蚍蜉大的我們,是不斷的生活,去與這世界抗衡。優雅的印象—巴黎症候群
Thumbnail
  前陣子因為看台灣的嘻哈比賽節目,裡面有一位選手寫了一首關於茶室文化的歌。   這項文化猶如人心在光明以外的黑暗,那些孤獨、慾望被隱藏或難以訴說的一面,在此聚集、顯化,漸漸的成為黑暗中的燭火,看似微不足道,卻燃起了一部分人們再次感受到活著的溫暖。
Thumbnail
  前陣子因為看台灣的嘻哈比賽節目,裡面有一位選手寫了一首關於茶室文化的歌。   這項文化猶如人心在光明以外的黑暗,那些孤獨、慾望被隱藏或難以訴說的一面,在此聚集、顯化,漸漸的成為黑暗中的燭火,看似微不足道,卻燃起了一部分人們再次感受到活著的溫暖。
Thumbnail
對貨真價實的反而被棄如敝屣,使人玩味的時代。人們喜歡的,終究只是自己想像中的模樣。
Thumbnail
對貨真價實的反而被棄如敝屣,使人玩味的時代。人們喜歡的,終究只是自己想像中的模樣。
Thumbnail
敏感的你我,放牧著自己的寂寞,跌坐於由遺憾串起的歌曲。最終,空蕩的房間,除了刺眼的屏幕,反覆回彈的,只剩嗡嗡作響的冷氣,還有爬滿身心的荒蕪、落寞與孤寂。為此,就算回到家,摘下了口罩,阻塞胸膛的情緒,依然讓人擺脫不了,喘不過氣的抑鬱;而這不只是世界的新日常,更也是情感跌宕的分秒心境。
Thumbnail
敏感的你我,放牧著自己的寂寞,跌坐於由遺憾串起的歌曲。最終,空蕩的房間,除了刺眼的屏幕,反覆回彈的,只剩嗡嗡作響的冷氣,還有爬滿身心的荒蕪、落寞與孤寂。為此,就算回到家,摘下了口罩,阻塞胸膛的情緒,依然讓人擺脫不了,喘不過氣的抑鬱;而這不只是世界的新日常,更也是情感跌宕的分秒心境。
Thumbnail
  我被毗連並立、式樣整齊的建築雙壁夾擊。整體組構的層理中藏著店家。從口A走入一間書店(不知道是入口還是出口,所以稱為口),自口B出。抬眼見一拱形開口,大小足以將內部空間盡收眼底⋯⋯ 不知道為什麼松菸誠品的Forum讓我想起那間沙龍。
Thumbnail
  我被毗連並立、式樣整齊的建築雙壁夾擊。整體組構的層理中藏著店家。從口A走入一間書店(不知道是入口還是出口,所以稱為口),自口B出。抬眼見一拱形開口,大小足以將內部空間盡收眼底⋯⋯ 不知道為什麼松菸誠品的Forum讓我想起那間沙龍。
Thumbnail
想說一個故事的時候,我通常都沒有辦法鉅細靡遺地交代每一部分的細節,就好像若是想要回憶昨日三餐以外的行動,那我想可能得到的只是流水帳式的大綱,其餘的,就總是以腦海中當下的氛圍去補足... 腦中記憶的片段就像《千與千尋》中湯屋的藥浴牌子,分門別類地安放在情緒深處...
Thumbnail
想說一個故事的時候,我通常都沒有辦法鉅細靡遺地交代每一部分的細節,就好像若是想要回憶昨日三餐以外的行動,那我想可能得到的只是流水帳式的大綱,其餘的,就總是以腦海中當下的氛圍去補足... 腦中記憶的片段就像《千與千尋》中湯屋的藥浴牌子,分門別類地安放在情緒深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