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臨界快樂〕如果有些日子出奇地無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想說一個故事的時候,我通常都沒有辦法鉅細靡遺地交代每一部分的細節,就好像若是想要回憶昨日三餐以外的行動,那我想可能得到的只是流水帳式的大綱,其餘的,就總是以腦海中當下的氛圍去補足。我能夠明確地區分哪個時期是快樂大於憂愁許多的,哪個階段是無趣乏味的,就像電影畫面一樣,明明只是一幕場景,卻可以隨著被歸類的情緒和氣氛,使它從一個渺小的記憶片段暈染開來,清楚地讓人識別每一幀的的光影變化。
腦中記憶的片段就像《千與千尋》中湯屋的藥浴牌子,分門別類地安放在情緒深處。
不久前開始,因為工作方面的需要,我又回到升大學時期的備考場。它是鄰近社區小學與中學的鎮上圖書館,為避免通車到市區的繁雜會耗費多於精力,而成為自己當時的首選。
「大人的世界似乎是安靜的。」
對於這點我一直都是有所感知的,但當天下午四點整的學校鐘聲響起,伴隨著孩童們跑跳笑鬧的喧嘩聲,我還是落入了那太過鮮明的對比裡。
這是潛心埋首於生活多年後的後遺症吧,也不關快意與否,只是諸如快樂這般的情緒變得相對健忘飄忽,倒只剩茫然和無味常駐。 遠離童年後,不只一次的與友人們談論起生活的無趣以及快樂的不易,週間與假日的重複輪迴,無止盡的疲憊稱不上是折磨但總也不歸享受。無論如何輾轉於科技產品和書籍繪本裡,或是靜態房間和觀光景點間,日子自始自終還是空虛。 幾次隨車路過臨海小路,心裡想的都是,這裡的孩童應該能因此玩得盡興吧,即使我不確定現在的孩子是否還享受在鄉野裡奔跑更甚於網路影音和遊戲,但夕陽西下的印記,卻總喚起自己小時候在家附近的空地抓蝴蝶、拔草煮湯或是鬼針草勾滿褲管的絲絲歡愉。
好幾次我認真地回想,卻也不太能真的辨別兩者之間的差異:從前和現今、單純和複雜間的區隔,或許也不只是,可我想不通,而最後常常也僅是憑藉創造「生活儀式感」,透過在一些特殊節日裡外出閒晃來過渡某種厭倦。然後時不時地去猜想,是否慾望所賦予的快樂太過淺薄,這一切才看來如此短暫?
多數時候我們都嘗試在一種臨界狀態中尋找快樂。
「人生的苦悶有兩類,一是當慾望沒有被滿足,二是慾望得到了滿足。因此我努力從一種臨界狀態中得到快樂。」—蕭伯納
(There are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to lose your heart's desire. The other is to gain it. — George Bernard Shaw)
人生的苦難源自柏拉圖所撰《柏拉圖的永恆》一文,後由蕭伯納翻譯為英文。
單就文意上,直接令人聯想到的,是張愛玲的經典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窗前皎潔的白月光和心口上那一顆硃砂痣。一如生活裡我們所企圖占有的每樣人事物,對它產生的慾望如同生存本能,在燃起的初始令人興奮渴求,等待,在燃盡的瞬間攀至巔峰,然後等待,再循環。
慾望滿足了生存的基本,然後在文明晉升的現代,標籤了每個人的每個面向,逃脫不開,甚至取代本身(當然許多時候兩者也未必是完全分離的),這或許連帶思想和情緒的雕琢變得太過細微。
它們原本都應該是擁有更宏觀波動的東西。
「只是微小的快樂,便足以支撐這龐大荒涼的人生。」
從一些平易近人的觀察裡發想,存在於一杯凍檸茶裡、存在於一枚鉛字印章裡,或者是天上流火裡,最後成為女孩成長的小日子裡的一本札記。
它們還會存在於一個個生活的細節裡,好比幾次的夜黑裡,缺乏充足的照明,我們環顧四周,不僅僅是瞭望星星,還想像起電燈泡發明與普世之前的世界,由衷的讚嘆那第一盞照明的誕生。萬物都沒有欲求在先,只是隨後緩慢地發現,然後緊緊跟隨。它們應該更粗略、更貼近生活本質的自然,還有著見微知著的深沉後勁。
不是因為無知而單純而喜悅,也不是因為多慮而複雜而憂愁,不受慾望驅動而吞噬,也不為謀求感到不齒,僅僅只是在生存後生活。
侯文詠在《天作不合》中寫到一段文字:
「夢想實現的滋味,也未必有當初想像的美好。夢想落空的人生也未必沒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而下句是:
「如今的現況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因此重要的不是願望是否都實現了,而是自己是否喜愛、珍惜自己的人生」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下下方讚賞鍵!}

avatar-img
8會員
18內容數
"黑夜的森林裡,你我都渴望找到來路。 翻開珍愛之書,前人們手持的火炬就在下個瞬間引燃了書的扉頁, 我們在記載裡想像、揣測、探詢,彷彿早已經歷萬千際遇, 而終於不迷失。" 希望在閱讀筆者所撰寫的這些書籍薦文時,都能理出生活萬事裡的頭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俍實 Goodfoo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星羅棋布的集市裡,優雅的、獨特的文人藝者相互交談,就像是十七世紀法國沙龍文化的延伸,由小小的房間遷至咖啡廳最終來到來到戶外展演..." 不知從何時起,台灣境內颳起了一股市集風潮,搭配層出不窮的「文青」、「文創」字樣一波波的被推上岸,瞬時間大街小巷裡都是掛滿彩燈的獨立小攤位...
在家具史的部分,可大致將發展流程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萌芽時期(1946-1955),多家庭手工業製造,較為粗糙拙劣,風格亦較傳統(閩粵風格);內銷旺期(1956-1965),逐漸演變至木工機械製作...... "木造產業的發展觸角遠不只於此,那些被砍伐的林木即使離開了土壤也還在生長。"
似乎就是從《刺蝟的優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開始的,它出版後沒多久,僅只是在書店裡的一瞬巧遇,我就因為略微膚淺和不夠充分的理由選擇了它。我第一本正式的翻譯小說。 紅色的單人沙發和草綠色的壁花牆面相互映襯,一球溫熱的尖刺就這樣蜷縮在沙發的角落裡,我在開始時甚至沒有注意到。
如果公民素養在全球的各地域將是或已然為現代的普世價值之一,那麼筆者認為其就該撇除區域、宗教、種族等差異,亦與學歷、階級、社經地位無關,而回歸到「人」的本質來論述....
有鑒於上篇所述,區分語言和方言的方式多有爭議與疏漏,較多數的語言學者傾向停止在語言本身上進行劃分,轉而在語言之外尋求政治、社會等其他因素上的差異,得出了「標準化」一詞的結果。 一種方言被標準化的有無、被標準化的程度都關係著它是否能從方言蛻變成語言。
語言學可算得上是一門「以人為本」的系統性學科,人類透過自身族群的語言工具與他人較為準確地傳遞訊息、進行交際互動與認知世界.....
"星羅棋布的集市裡,優雅的、獨特的文人藝者相互交談,就像是十七世紀法國沙龍文化的延伸,由小小的房間遷至咖啡廳最終來到來到戶外展演..." 不知從何時起,台灣境內颳起了一股市集風潮,搭配層出不窮的「文青」、「文創」字樣一波波的被推上岸,瞬時間大街小巷裡都是掛滿彩燈的獨立小攤位...
在家具史的部分,可大致將發展流程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萌芽時期(1946-1955),多家庭手工業製造,較為粗糙拙劣,風格亦較傳統(閩粵風格);內銷旺期(1956-1965),逐漸演變至木工機械製作...... "木造產業的發展觸角遠不只於此,那些被砍伐的林木即使離開了土壤也還在生長。"
似乎就是從《刺蝟的優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開始的,它出版後沒多久,僅只是在書店裡的一瞬巧遇,我就因為略微膚淺和不夠充分的理由選擇了它。我第一本正式的翻譯小說。 紅色的單人沙發和草綠色的壁花牆面相互映襯,一球溫熱的尖刺就這樣蜷縮在沙發的角落裡,我在開始時甚至沒有注意到。
如果公民素養在全球的各地域將是或已然為現代的普世價值之一,那麼筆者認為其就該撇除區域、宗教、種族等差異,亦與學歷、階級、社經地位無關,而回歸到「人」的本質來論述....
有鑒於上篇所述,區分語言和方言的方式多有爭議與疏漏,較多數的語言學者傾向停止在語言本身上進行劃分,轉而在語言之外尋求政治、社會等其他因素上的差異,得出了「標準化」一詞的結果。 一種方言被標準化的有無、被標準化的程度都關係著它是否能從方言蛻變成語言。
語言學可算得上是一門「以人為本」的系統性學科,人類透過自身族群的語言工具與他人較為準確地傳遞訊息、進行交際互動與認知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事情一開始的困難,都有熱情撐腰,掩蓋一切辛勞。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不只習慣了挑戰,也習慣了熱情,這才終於看見現實,發現終點還那麼遠。小至習慣的養成,大至人生方向,幾乎都是如此。有時是因為人生觀念的轉變,也有時,就只是真的認清現實,發現自己的熱情只是三分鐘熱度。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每個人小時候 都是天真無邪爛漫可愛 但在成長過程中 經歷太多生活的磨難&壓力 漸漸地遺忘自己原本的樣子 越活越痛苦 越活越麻木 越活越憤世嫉俗……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曾經看過這麼幾句話 〔如果每一秒都快樂 那麼快樂就失去意義了 水的清澈不是因為不含雜質 而是懂得沉澱 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 這兩段話說的真好 快樂如果垂手可得也失去意義的存在 就是因為快樂是昂貴的 所以就不讓悲傷佔滿 人生總是無限的
Thumbnail
漫長的旅程 人生如同一場漫長的旅程,充滿了起伏、轉折與未知。在這蜿蜒的路上,我們總是期望著能夠找到快樂的蛛絲馬跡,而這份尋找的過程,卻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重要。 藏在身邊的平凡事物中 快樂並非只存在於遙不可及的遠方,有時候,它就藏在身邊的平凡事物中。或許是一杯熱茶在寒冷的冬日,又或者是微風拂過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人生要擁有什麼,才會感到「足夠」的快樂呢?從20世紀的經典讀物《湖濱散記》反思人生、管理、行銷溝通。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事情一開始的困難,都有熱情撐腰,掩蓋一切辛勞。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不只習慣了挑戰,也習慣了熱情,這才終於看見現實,發現終點還那麼遠。小至習慣的養成,大至人生方向,幾乎都是如此。有時是因為人生觀念的轉變,也有時,就只是真的認清現實,發現自己的熱情只是三分鐘熱度。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每個人小時候 都是天真無邪爛漫可愛 但在成長過程中 經歷太多生活的磨難&壓力 漸漸地遺忘自己原本的樣子 越活越痛苦 越活越麻木 越活越憤世嫉俗……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曾經看過這麼幾句話 〔如果每一秒都快樂 那麼快樂就失去意義了 水的清澈不是因為不含雜質 而是懂得沉澱 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 這兩段話說的真好 快樂如果垂手可得也失去意義的存在 就是因為快樂是昂貴的 所以就不讓悲傷佔滿 人生總是無限的
Thumbnail
漫長的旅程 人生如同一場漫長的旅程,充滿了起伏、轉折與未知。在這蜿蜒的路上,我們總是期望著能夠找到快樂的蛛絲馬跡,而這份尋找的過程,卻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重要。 藏在身邊的平凡事物中 快樂並非只存在於遙不可及的遠方,有時候,它就藏在身邊的平凡事物中。或許是一杯熱茶在寒冷的冬日,又或者是微風拂過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人生要擁有什麼,才會感到「足夠」的快樂呢?從20世紀的經典讀物《湖濱散記》反思人生、管理、行銷溝通。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