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聊電影【 七武士 】動盪時代中的珍貴信念

鬼才聊電影【 七武士 】動盪時代中的珍貴信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七武士》(日語:七人の侍),1954年4月26日上映的日本電影,黑澤明導演的代表作,曾被日本《電影旬報》評為日本影史十大佳片的第一名,並被日本許多評論家認為是日本影史上的最高傑作。以上維基。

以下無雷:

久聞七武士這部經典之作,終於找到時間欣賞這部作品。本片長度3小時21分鐘,比復仇者聯盟四還長,有一點點把我勸退,想說先看個30分鐘試水溫,當第一集來欣賞。

沒想到這一看,一個半小時就過去了。隔天我就看完了這部影史經典之作。

故事從一個貧窮的村莊開始說起。這個村莊曾被強盜洗劫,村民生活苦不堪言,而這些強盜打算在稻子收成後再次拜訪,意外得知消息的村民決定到城裡尋求武士的協助。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熟悉,我好像小時候就看過了(?)

raw-image

前幾分鐘最讓我驚豔的,就是整體畫面的呈現。首先是逼真的妝髮和服裝,配上黑白色調簡直就是紀錄片,演員的表現更是令我入戲,完全能感受到那種被欺壓、無處宣洩的絕望。

更映入眼簾的,是貧窮的刻畫。他們沒什麼財產,最值錢的東西就是白米,穿不起好的衣服、沒有什麼收藏品,言行舉止也詮釋出小人物的渺小和卑微。

若要說開頭的一些缺點,大概就是轉場的交代比較少,我會搞不清楚角色們到底處在哪個環境,直到武士出現了我才意會過來,原來村民已經在城裡了。

本片也是『蒐集夥伴』的始祖之一,以島田勘兵衛為首,一步步找齊七個武士,過程熱血有趣,這些英姿颯爽的武士與旁邊怯弱膽小的農民,形成鮮明對比。

這邊就帶出了第一個階級議題。身無分文的農民只能提供白米飯給這些居無定所的浪人武士,但武士階級所夢想的是地位和榮譽,為了吃飯而打仗簡直是前所未聞。

當時是1587年,豐臣秀吉剛完成日本的統一,有些武士功成名就,但也有些武士因為領主被擊敗而失去工作,四處流浪形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生活上的困苦也逐漸消磨他們的精神,甚至被商人、農民欺負也時有所聞。有些浪人能找到新的主公,但有些則變成強盜山賊,四處侵略農村,燒殺擄掠。

raw-image

故事的第二階段,就是七武士回到村莊,著手整修周邊環境,準備面對強盜的侵略,而階級之間的分歧和衝突也漸漸浮現,每位角色的個性也更被凸顯出來。

雖然有七個武士,但每位人物的描述比重不同,有些認識不深刻,有些是貫穿全劇的重要角色,還有一些農民角色也代表著不同的身分和觀點。

武士階級地位崇高,精通各種兵器,知道如何防守村莊和調度兵馬,能在危難中客觀地做出取捨,確保所有人的最大利益。

農民的低位雖然低下,卻能產出最珍貴的各項資源,除了種稻產糧以外,釀酒、造屋、取水、針織也是農民擅長的,他們打造了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儘管電影裡的村莊規模很小,卻也是一整個國家的縮影。一座城、一個縣、一個國,都是基於這樣的結構才能順利運作,從中我們看見了武士的悲歌,也看到了一般老百姓的處境。

七武士是一部流暢細膩的電影,其中的內涵也不遮遮掩掩,直接透過人物的台詞和表演大聲喊出來,從中我們看見信守承諾的道德、堅守自己信念和技藝的勇者、迷失在動盪時代的情愫,以及一位底層出身的小人物如何遊走在兩個不同的階級,逐漸走向自我圓滿的歷程。

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不一樣的觀點,體會角色的悲歡離合。

本片的結局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都說勝者為王,但怎樣的勝利才算勝利呢?擁有財富和名聲就是勝利嗎?還是即使犧牲生命,但捍衛了全體的利益才是勝利?該如何實踐自己的信念,在現代社會仍是個複雜的難題。

如果有機會,可以好好看一下七武士,推薦給大家。

raw-image
avatar-img
鬼才的沙龍
53會員
135內容數
分享我對電影的看法、分析、評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鬼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期的電影播放還沒有聲音的概念,大家看的其實是默劇,後來才有音樂家在影廳現場替電影伴奏,但此舉並不是為了增加觀眾的樂趣,而是透過音樂掩蓋掉播放設備的吵雜。
我認為這是一部面向商業市場滿成功的運動電影,儘管沒有什麼精彩的劇情轉折,但拍攝水準、配樂、剪接、情緒烘托等等,都值得用大螢幕欣賞。 籃球場上的諸多鏡頭都非常有氣勢,運鏡能讓觀眾理解場上發生的事情,演員本身的基本功也紮實,要說他們同時也是球員,有說服到我。
看似放浪不羈,對人生毫無負責感可言的生活態度,其實是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另類方法,從心靈、思想、內心深處的共鳴去改變現狀,他們寫下自己的人生經驗,赤裸裸地烙印在紙頁上,使我們得以共享那一段又一段的破碎過往。
因為我對昆汀·塔倫提諾的認識真的少,所以怎樣的場面調度或怎樣的動作戲能稱得上「塔倫提諾式」的技巧,我其實沒有頭緒。 以我這種非粉絲的角度去看這部『從前,有個好萊塢』,會得出怎樣的心得呢?
在進戲院前,我已經知道這部片的分數不高,評價滿兩極的,我自己讀到的觀後感大多以劣評居多,但衝著它就是一部「獅子王」,我無論如何都得去看。 看完後,心情是滿五味雜陳的,一方面當然是很感動,我最喜歡的動畫片以另一種形式搬上大螢幕,片中幾乎每個橋段都經典重現;但另一方面,心裡卻有種難解的堵塞。
他是鄰居型的英雄,親切溫暖會耍酷;他還只是個高中生,煩惱的不是銀河之外的大魔王,而是心上人的一舉一動。 但在能力與責任的道義前,彼得不得不放下內心深處的渴望,這份拉扯一直是蜘蛛人電影最令我欣賞的部分,也是這些作品中刻劃最深刻的部分。
早期的電影播放還沒有聲音的概念,大家看的其實是默劇,後來才有音樂家在影廳現場替電影伴奏,但此舉並不是為了增加觀眾的樂趣,而是透過音樂掩蓋掉播放設備的吵雜。
我認為這是一部面向商業市場滿成功的運動電影,儘管沒有什麼精彩的劇情轉折,但拍攝水準、配樂、剪接、情緒烘托等等,都值得用大螢幕欣賞。 籃球場上的諸多鏡頭都非常有氣勢,運鏡能讓觀眾理解場上發生的事情,演員本身的基本功也紮實,要說他們同時也是球員,有說服到我。
看似放浪不羈,對人生毫無負責感可言的生活態度,其實是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另類方法,從心靈、思想、內心深處的共鳴去改變現狀,他們寫下自己的人生經驗,赤裸裸地烙印在紙頁上,使我們得以共享那一段又一段的破碎過往。
因為我對昆汀·塔倫提諾的認識真的少,所以怎樣的場面調度或怎樣的動作戲能稱得上「塔倫提諾式」的技巧,我其實沒有頭緒。 以我這種非粉絲的角度去看這部『從前,有個好萊塢』,會得出怎樣的心得呢?
在進戲院前,我已經知道這部片的分數不高,評價滿兩極的,我自己讀到的觀後感大多以劣評居多,但衝著它就是一部「獅子王」,我無論如何都得去看。 看完後,心情是滿五味雜陳的,一方面當然是很感動,我最喜歡的動畫片以另一種形式搬上大螢幕,片中幾乎每個橋段都經典重現;但另一方面,心裡卻有種難解的堵塞。
他是鄰居型的英雄,親切溫暖會耍酷;他還只是個高中生,煩惱的不是銀河之外的大魔王,而是心上人的一舉一動。 但在能力與責任的道義前,彼得不得不放下內心深處的渴望,這份拉扯一直是蜘蛛人電影最令我欣賞的部分,也是這些作品中刻劃最深刻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