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斷交潮,總統該負責嗎? 從國際環境審視歷任總統的邦交國數字變化(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廖斌洲

九月中,台灣在太平洋的兩個邦交國—所羅門群島(9/16)、吉里巴斯(9/20)—在不到一週之內紛紛跟台灣斷交。在蔡英文擔任總統的三年多任期內,邦交國已經從22國驟減到了15國。(註1) 這問題,成了國內政治攻防的主要焦點。

raw-image

事實上,決定台灣國際地位和邦交國數字變化的主要因素,和任何一任總統的內政治理,甚至跟台灣是民主還是獨裁體制,都沒有必然關係。決定台灣邦交國數字的關鍵因素,其實是美中兩大強權關係的變化,作為強權中夾縫小國的台灣地位,大部分的時候,都只能「被決定」。

基於這個認識,筆者真切認為面對台灣的國際處境和外交問題,都應該摒棄國內黨派偏見,一致對外。不斷挖台灣邦交國牆角的,其實是隔壁崛起的中國。

本文就簡要地和大家一起來回顧戰後到現在,我國歷任總統任內的邦交國數字變化,看看到底是不是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化,造成了邦交國數字的變化。(下表)

raw-image

(報臺)

一、冷戰格局下,漸失國際舞台:蔣介石任內

raw-image

(WIKI)

蔣介石總統的任期從1946到1975年過世為止,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從46國降到27國,共減少了19國。但不能僅看這兩個數字,因為中間曾有巨幅增加,1969年是高峰。

1950年的邦交國為35國。主要背景是,1950年的韓戰使得美國介入東亞局勢,拯救蔣介石政權於戰爭邊緣。美國方面原本希望蔣介石能夠反攻中國大陸。然而,蔣介石基於黨內權力未能鞏固,並未在軍事上採取進攻。於是,在國際地位上,中華民國得力於美國的支持,加上美援的進來,守住了台灣。

raw-image

(美麗島日報)

接下來,邦交國先是增到1960年的50國,後又增到1969年的68國,為歷史高峰。主要背景是,二戰後是近代史上重要的民族獨立浪潮期間,許多亞洲、非洲等殖民地紛紛獨立。新國家的出現,自然為整個1960年代,冷戰架構下站在美國陣營的中華民國,得以取得邦交國上的增加。1969年,中國和蘇聯發生珍寶島事件,不僅兩國關係到了谷底,更使得中國在國際上受到孤立。

然而,轉折發生了。從1969到1972年,邦交國從68國這個高峰,驟降到了42國。發生了什麼事呢?當然是美國對華政策大轉彎。1969年,美國在與蘇聯的冷戰對立下,評估中蘇關係的惡化有利於美國「聯中制蘇」,開始了對華關係正常化。尼克森總統先是在1969派遣密使季辛吉密訪中國,後來在1972年,更是親自訪問中國,簽訂「上海公報」。1971年,聯合國的「2758號決議文」,正式決議,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

到了1975年蔣介石過世那年,中華民國邦交國低至27國。主要是因為整個1970年代,是中華民國在美中交好的情況下,逐漸在國際舞台失去普遍承認。

二、維持平盤:從嚴家淦到蔣經國

raw-image

(每日頭條,嚴家淦和蔣經國)

繼任蔣介石的嚴家淦總統任內,再到蔣經國任內,邦交國數字沒有太大變動。嚴家淦三年任內,邦交國從27國降到24國。蔣經國任內,則從24國上升到25國,雖然是有增加的,然而,這樣的數字並沒有大幅變化。

主要的時代背景是,1979年,美中建交,美台斷交,使得蔣經國政權的外部正當性整個大幅降低。然而,這時候之所以在邦交國數字可以維持平盤,甚至增加1國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來自於中國方面的變化。蔣經國的整個任期,剛好是中國鄧小平復出掌政,並全力推動「改革開放」的年代。

這時候,中國的外交政策,已經從毛澤東時代的「站起來」轉變為「富起來」。換言之,既然中國已經順利跟美國建立正式邦交關係,在國際地位上,中國領導人所要做的,就是先讓這個國家強化自己的體質。透過經濟改革,讓人民的財富提升,才能提升整體國力。鄧小平年代的外交政策是「韜光養晦」,不會在外交上採取過度強硬的進攻措施。

至於蔣經國這方面,其兩岸政策相較於蔣介石的「漢賊不兩立」,已經調整為較為彈性的手法。儘管仍堅持「一個中國」法統,但兩岸政策則是消極面向的「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註1:大洋洲4國(馬紹爾、諾魯、帛琉、吐瓦魯);非洲1國(史瓦帝尼);歐洲1國(梵諦岡);拉丁美洲9國(貝里斯、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聖文森國)。

本文刊登於網路平台:《報臺Taiwan Post》

本文網址:https://reurl.cc/drXMDq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學習筆記的沙龍
94會員
168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2025/04/29
本文探討2010年前後中國大陸「民國熱」興起及其衰落的原因。文章指出,隨著兩岸關係和解以及中共對國民黨歷史的重新詮釋,「民國熱」一度興起,但因中共的打壓、國粉內部的派系鬥爭和極端思想的蔓延,最終導致「民國熱」消退,國民黨也因此與大陸「國粉」產生距離。
Thumbnail
2025/04/29
本文探討2010年前後中國大陸「民國熱」興起及其衰落的原因。文章指出,隨著兩岸關係和解以及中共對國民黨歷史的重新詮釋,「民國熱」一度興起,但因中共的打壓、國粉內部的派系鬥爭和極端思想的蔓延,最終導致「民國熱」消退,國民黨也因此與大陸「國粉」產生距離。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中國與臺灣的食品安全問題,比較兩地卡車司機的待遇,並分析其背後的體制差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媒體監督受限,政府處置不力,導致民眾對食品安全缺乏信心。相較之下,臺灣雖然也曾發生重大食安事件,但在民主制度下,媒體監督、民意代表問責以及獨立司法調查等機制,能有效降低食安事件的危害。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中國與臺灣的食品安全問題,比較兩地卡車司機的待遇,並分析其背後的體制差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媒體監督受限,政府處置不力,導致民眾對食品安全缺乏信心。相較之下,臺灣雖然也曾發生重大食安事件,但在民主制度下,媒體監督、民意代表問責以及獨立司法調查等機制,能有效降低食安事件的危害。
Thumbnail
2025/04/15
「另選他人」制度在中國選舉中引發爭議,本文探討其起源、運作方式及可能後果,並以案例分析說明此制度如何被利用和壓制。從中共建政初期到現代,此制度在體現民意的同時,也成為黨控制選舉的工具。
Thumbnail
2025/04/15
「另選他人」制度在中國選舉中引發爭議,本文探討其起源、運作方式及可能後果,並以案例分析說明此制度如何被利用和壓制。從中共建政初期到現代,此制度在體現民意的同時,也成為黨控制選舉的工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至今,台海一共發生了四次的緊張局勢。第一次在韓戰之後,美蘇劍拔弩張,史達林全力支持中共,毛澤東對國民黨殘存在浙江沿海勢力的清剿;最終以美國對敗退來台灣的蔣政權於1954年簽署中美防禦協定,第七艦隊協防台海告終,阻止了共產勢力的向東南亞擴張。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至今,台海一共發生了四次的緊張局勢。第一次在韓戰之後,美蘇劍拔弩張,史達林全力支持中共,毛澤東對國民黨殘存在浙江沿海勢力的清剿;最終以美國對敗退來台灣的蔣政權於1954年簽署中美防禦協定,第七艦隊協防台海告終,阻止了共產勢力的向東南亞擴張。
Thumbnail
處於美中台三角關係核心的中華民國台灣,可能要面對台灣海峽長期的起伏波濤與洶湧暗潮。我們要把不沉的航空母艦開向何方,才能挺立於世界?
Thumbnail
處於美中台三角關係核心的中華民國台灣,可能要面對台灣海峽長期的起伏波濤與洶湧暗潮。我們要把不沉的航空母艦開向何方,才能挺立於世界?
Thumbnail
今天我們所碰到的大多國家或國際上的重大議題,其實都是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所累積形成造成的結果。
Thumbnail
今天我們所碰到的大多國家或國際上的重大議題,其實都是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所累積形成造成的結果。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兩個中國在台灣海峽的戰爭與準戰爭Ⅰ  1952年 在朝鮮半島戰爭中迅速茁壯的共產黨中國空軍首度飛越台灣海峽,台灣全島響起中華民國政府從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以來的第1次空襲警報,開啟兩個中國隔海對峙超過半紀的戰爭和準戰爭歲月。  共產黨中國高喊「血洗台灣」,將中華民國掃進歷史,對中國命運走向有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兩個中國在台灣海峽的戰爭與準戰爭Ⅰ  1952年 在朝鮮半島戰爭中迅速茁壯的共產黨中國空軍首度飛越台灣海峽,台灣全島響起中華民國政府從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以來的第1次空襲警報,開啟兩個中國隔海對峙超過半紀的戰爭和準戰爭歲月。  共產黨中國高喊「血洗台灣」,將中華民國掃進歷史,對中國命運走向有
Thumbnail
【直播EP13重點整理】台澎小堅果 時間:5/1(六) pm8 講者: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創辦人-黃聖峰 +皮筋兒 主題: 1.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真的嗎? 2. 1979年「『台』美斷交」,真的嗎? 3. 「台灣」究竟有幾個邦交國?
Thumbnail
【直播EP13重點整理】台澎小堅果 時間:5/1(六) pm8 講者: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創辦人-黃聖峰 +皮筋兒 主題: 1.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真的嗎? 2. 1979年「『台』美斷交」,真的嗎? 3. 「台灣」究竟有幾個邦交國?
Thumbnail
台灣正在逐漸凝聚起新的國族認同,這種認同與土地有關,與人民有關,與我們的民主自覺以及對自由的共同嚮往有關,但與中華民國本身卻沒有關係,歷史沒有如果,但歷史並不全然隨統治者解釋,今天若是我們擁有著稱得上幸福的生活,感謝名單上絕對不會有中華民國。
Thumbnail
台灣正在逐漸凝聚起新的國族認同,這種認同與土地有關,與人民有關,與我們的民主自覺以及對自由的共同嚮往有關,但與中華民國本身卻沒有關係,歷史沒有如果,但歷史並不全然隨統治者解釋,今天若是我們擁有著稱得上幸福的生活,感謝名單上絕對不會有中華民國。
Thumbnail
本文藉由介紹林孝庭《意外的國度》和陳翠蓮《重構二二八》,分析戰後世界與東亞秩序變動、二二八事件到「中華民國臺灣化」與「臺灣中華民國化」的歷史根源及其演變,並試圖從歷史、當今的國內外現實當中,思考臺灣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本文藉由介紹林孝庭《意外的國度》和陳翠蓮《重構二二八》,分析戰後世界與東亞秩序變動、二二八事件到「中華民國臺灣化」與「臺灣中華民國化」的歷史根源及其演變,並試圖從歷史、當今的國內外現實當中,思考臺灣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文:廖斌洲 三、務實外交:李登輝時期 李登輝時期,雖然也撼動不了中華民國國際地位低落的事實,但他卻透過「務實外交」,將邦交國從24國增加到29國。何以如此? 國際上的狀況是,這時候的中國,仍在改革開放的初步,且經歷了1989年天安門
Thumbnail
文:廖斌洲 三、務實外交:李登輝時期 李登輝時期,雖然也撼動不了中華民國國際地位低落的事實,但他卻透過「務實外交」,將邦交國從24國增加到29國。何以如此? 國際上的狀況是,這時候的中國,仍在改革開放的初步,且經歷了1989年天安門
Thumbnail
文:廖斌洲 九月中,台灣在太平洋的兩個邦交國—所羅門群島(9/16)、吉里巴斯(9/20)—在不到一週之內紛紛跟台灣斷交。在蔡英文擔任總統的三年多任期內,邦交國已經從22國驟減到了15國。(註1) 這問題,成了國內政治攻防的主要焦點。 ​ 事實上,決定台灣國際地位和邦交國數字變化的主要因素,和任何一
Thumbnail
文:廖斌洲 九月中,台灣在太平洋的兩個邦交國—所羅門群島(9/16)、吉里巴斯(9/20)—在不到一週之內紛紛跟台灣斷交。在蔡英文擔任總統的三年多任期內,邦交國已經從22國驟減到了15國。(註1) 這問題,成了國內政治攻防的主要焦點。 ​ 事實上,決定台灣國際地位和邦交國數字變化的主要因素,和任何一
Thumbnail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美、中、臺」關係 綜觀歷史,要像中華民國這樣一而再再而三遭遇斷交的國家,恐怕還不太多。每個國家都能寫出外交史,但可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斷交史可寫......
Thumbnail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美、中、臺」關係 綜觀歷史,要像中華民國這樣一而再再而三遭遇斷交的國家,恐怕還不太多。每個國家都能寫出外交史,但可不是每個國家都有斷交史可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