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小彩坊》昆明之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7年12月25日,下午四點左右,我飛抵昆明了。原本以為,終於可以擺脫南京那氣溫攝氏個位數的寒冷天氣了,沒想到,海拔1500公尺的昆明,白天氣溫的確是兩位數,但太陽下山之後,一樣是氣溫個位數。而且隔天開始,我應該是有了高原反應,整天都很睏。
更好玩的是,原以為120人民幣一晚的酒店實在是太便宜了,結果,晚上氣溫個位數時回到酒店房間,想打開暖氣時才知道,如果需要空調的遙控器,每天要加20人民幣。加起來140人民幣一晚也還是算很便宜了,再加上我本來就怕冷,所以當然趕緊加付了費用,把遙控器給拿回房間。
更更好玩的是,要站在空調出風口處才感受得到暖風,昆明酒店房間又是南京酒店房間的兩三倍大,於是第三天晚上,我不得不去大賣場買了個小太陽電暖器,而把遙控器給退了。
之前才說,我透過錄製生命故事直播分享而更瞭解我自己,從南京到昆明,我更清楚自己是非常怕冷的,明年十月之後,應該會多待在台北以南的地方。
第15集的來賓李輔珊,是我華三的學姐,雖然今年十一月,她到台灣時,我才第一次見到她,但原是茶藝師的她,2015年僅跟著劉老師學習了七個月,之後就透過她在華三所學習到的,在昆明陪伴了許多的生命。
回想起和她在台灣碰面時,我正從《生命工作》的《驕傲期》走到了《迷惑退縮期》,我的意思是:2017年九月底,第四屆華人行動剛結束時,我是信心滿滿地覺得自己大有可為。可是等到十月中旬,開始跟著劉老師在台灣各地的讀書會時,被劉老師等同於《生命學習圈》式的讀書會模式給嚇到了,那時只覺得讀書會要這樣帶,那誰敢帶啊?在昆明早已帶過讀書會的輔珊就替我回答了這個問題。而劉老師的好幾句話,也讓我再次有了更深的體會:
服務,是另一階段的學習。
盡我所能,上天會盡我所不能。
第16集的來賓過曉松,是我華四的同學。也由於我在昆明入住的酒店,其實是在安寧巿的太平區,加上有些行程是透過曉松安排的,所以我在昆明,跟曉松又多了《溫馨接送情》。
在第18.5集的《華人行動分享會》中,我感受到了曉松的分享更有層次,也更有深度了。
而在現實生活的《叢林》世界中,曉松也在昆明打造了一個《生命花園》,有待大夥兒一起來灌溉,也一起來感受生命花朵的芬芳及美麗。
第17集的來賓展曦婷,是曉松的髮小。也因為她在簡介 Satir 時提到了冰山理論,所以她也成了我口中的冰山美人。
也因為曦婷在 Satir 的學習,曾經練習過打破社會上加諸在自己身上的標籤,所以曦婷在這一集開場的來賓自我介紹,也成了目前為止最獨特的自我介紹。
第18集的來賓李晉英,是我華四的同學。她曾問我在昆明後半段的期間要不要搬到昆明巿中心去?我從自己給她的回答中,也更瞭解了我自己。
而因為親子關係而開始生命學習成長的晉英,也在華人行動期間及結束之後,和兒子的關係有了前所未有的美好。
第20集的來賓晏和淘,是曉松之前還在NGO工作時認識的朋友。一位來自農村的才子,很有學習天賦,也非常有學養的他,卻只是很謙虛說,他只是比較幸運而已。
晏和淘的名字是很有典故的,連他在微信中顯示出的、他自己所取的《字》都很有意境,可惜是錄製完成之後才掃了他的微信。這也讓我學習到:錄製之前就要先掃了來賓的微信,那可以讓我更瞭解、也更貼近來賓。
聽了和淘的生命故事,會讓我直接聯想到了近日火紅的一部電影《芳華》。
也是從和淘口中,我又再度聽到了《十三邀》這個節目。下一篇文章當中,我也會聊一聊《生命小彩坊》與《十三邀》。
第21集的來賓賀艷,來自雲南楚雄,也是因為她,促成了曉松每週日上午,從昆明開車三個多小時到楚雄去帶領一個讀書會。
而賀艷是一位瑜珈老師,也是因為親子關係而開始了她的生命學習成長。曾經是劉仁州老師口中的《女魔頭》,現在則是懂得貼近孩子的感受。
2017年華人行動在昆明田野服務時,幸福家庭大會中的情境劇《家與枷》曾帶給她及台下很多人很深的觸動,她也把這些觸動、成長,帶回了楚雄,讓她身邊很多人也都有了成長。
第22集的來賓寇蓉枚,是曉松的重要他人——親蜜愛人。我也不得不說,她真的是曉松生命學習成長背後的最大推手。
蓉枚在這一集的分享,也跟之前的來賓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可以從這一集的分享中,聽到她從看不起自己的老公,到現在開始崇拜她的老公。
蓉枚她也從這一集的錄製前後,更《看見》了她自己。我則是從前一集到這一集的直播,更《看見》了我的華四同學~過曉松哥哥 ^_^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會員
632內容數
邀請台灣、香港、中國三地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雖然都是華人,但有著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不同成長經歷。但都符合一些人性原則:「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珍貴、美好的」、「生命的傷口,也是生命的窗口」、「真實自我,幸福人生」。期許通過「生命陪伴生命、生命感動生命、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一起生命學習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