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Young Lions 選手自訪——「台灣垃音派對」團隊自訪

2020 年 Young Lions 選手自訪——「台灣垃音派對」團隊自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雲林科技大學在本屆比賽首次參賽。作品之一有有趣的音樂運用+現場實驗。請大家一起來收看選手自訪:


請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們是雲科大視傳系碩士班學生廖俊豪跟郭芷廷。

郭芷廷

郭芷廷

廖俊豪

廖俊豪

參加的起心動念?

郭芷廷:最一開始是因為小魚老師在十月底的時候有來雲科大分享之前青年坎城比賽的作品,受到鼓舞之後便也想嘗試看看。後來又去了台灣創意週,受到感動,覺得做廣告也能對社會擁有影響的力量是件很棒的事。

這部影片的靈感是什麼?

廖俊豪:外宿的地點在一個社區,倒垃圾時感受到居民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同一個地點做同一件事的團聚感,詢問過國外朋友聊到沒有國家像這樣垃圾車是搭配著古典樂,格外有趣,同時也能感受到台灣收垃圾很有效率、人民的凝聚力、政府政策的成功,所以想將這特別的文化傳遞到國外,讓大家知道!

當初怎麼想到用這樣子的音樂呈現?

垃圾拿在手上後就會有想要敲打的動作,且之前看過《噪反城市》那部片,覺得兩者可以結合,於是就展開了這樣一個歡樂音樂派對的想法,讓這首古典樂少女的祈禱變得更有趣!

介紹一下整個音樂的設計:

大紙箱是整首歌的重拍部分,搭配塑膠瓶敲打小盒子這種快節奏的 bits,聲音較能互補,紙捲敲打泡泡紙聲音也較重,撕紙的聲音則有點像是沙鈴,整體偏低沉需要有竹筷敲玻璃的高音來點綴整首歌曲。歌曲從一開始回收物聲音較明顯,隨著垃圾車到來也跟著升調,並加入弦樂器合奏,讓整體感覺越來越豐富。

在執行中有遇到什麼困難?

兩個人都不是音樂背景的人,就要挑戰編曲真的有點難,在這方面卡關專研的時間花比較久,準備前期大概錄了將近 50 種回收物的聲音,研究室都快變成回收站了。還好俊豪在大學時期是熱舞社,前些時間剛好有自學木箱鼓,對於音樂拍子還算不陌生,又加上一些好朋友給的超棒建議,才能慢慢找到編曲的感覺。過程中我們聽了千百遍的「少女的祈禱」,像是幻聽一樣會一直以為垃圾車來了(笑)。

另外最具挑戰性的場景是在所有演奏團員一起與倒垃圾民眾的那一場,在聯絡斗六清潔隊之後取得拍攝同意後,由於時間的不足,我們只能在一個地點、一次垃圾車來的機會完成打擊表演拍攝。現場聚集很多倒垃圾的民眾,我們也很猶豫說要不要告知大家等會有拍攝,怕沒有辦法讓大家感到驚奇,但又怕打擾到大家,這問題很拉扯,但最後考量還是說了。而且表演恥度很高,沒有回頭路,一切在倒垃圾的混亂中完成了,真的非常謝謝所有幫忙的人!

結語 參賽感想:

一切單純只是個行動的念頭,覺得能這樣一起做影片的機會很難得,畢竟猶豫是對自己太客氣,那就去實現它吧!希望不久後,大家晚上倒垃圾時都能嗨起來,各種回收物的敲打聲搭配垃圾車歌曲能使整首歌曲更活潑,讓國際能看見台灣特有的垃音派對!!!

avatar-img
Taiwan Young Lions
140會員
122內容數
所有關於坎城青年創意競賽台灣代表隊選拔賽以及全球總決賽歷屆相關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aiwan Young Lions 的其他內容
昨天晚上有一件作品在洗版。推出一夜目前在小魚廣告網臉書分享 111 次。以下分享團隊影片與自訪:
比賽的最後一天,送進來一支「大片」。在對影片品質並沒有那麼要求的「社群影片」競賽中,拍出超高規格。團隊的思考是什麼?請看選手的分享:
其實小魚一直都說對於「影片」的想像不一定是要出機去拍,畫腳本什麼的。Viral Film 的重點不在影片的形式或卡司或大製作。這裡就有一個範例:
接下來這個團隊的分享,是因為小魚覺得他們真的可以得「最佳進步獎」。文章內附被小魚打槍版。並在四天內生出全新版本。值得所有在創意之道上修習的年輕創意人參考!
說到創意,可能會常聽到「洞察」(insight)這個字。「洞察」到底是什麼?有個定義是「一直存在的事實,但沒人想到可以拿來談你想要談的事」。這件作品就是個很棒的範例,長輩圖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但「長輩圖」竟然也能拿來談 SDGs,形成了這支溫馨可愛的小品。以下請收看影片與團隊自訪。
這次比賽也有好幾組團隊使用動畫影片推廣台灣在 SDGs 上的成就。本篇分享「你可能會討厭台灣」團隊的自訪。請先看他們的三支影片:
昨天晚上有一件作品在洗版。推出一夜目前在小魚廣告網臉書分享 111 次。以下分享團隊影片與自訪:
比賽的最後一天,送進來一支「大片」。在對影片品質並沒有那麼要求的「社群影片」競賽中,拍出超高規格。團隊的思考是什麼?請看選手的分享:
其實小魚一直都說對於「影片」的想像不一定是要出機去拍,畫腳本什麼的。Viral Film 的重點不在影片的形式或卡司或大製作。這裡就有一個範例:
接下來這個團隊的分享,是因為小魚覺得他們真的可以得「最佳進步獎」。文章內附被小魚打槍版。並在四天內生出全新版本。值得所有在創意之道上修習的年輕創意人參考!
說到創意,可能會常聽到「洞察」(insight)這個字。「洞察」到底是什麼?有個定義是「一直存在的事實,但沒人想到可以拿來談你想要談的事」。這件作品就是個很棒的範例,長輩圖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但「長輩圖」竟然也能拿來談 SDGs,形成了這支溫馨可愛的小品。以下請收看影片與團隊自訪。
這次比賽也有好幾組團隊使用動畫影片推廣台灣在 SDGs 上的成就。本篇分享「你可能會討厭台灣」團隊的自訪。請先看他們的三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