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舊心好袋 舊衣的藝術新生命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隨著時間推移,現代社會風氣與科技的助力下,衣服款式迅速推陳出新,購買新衣更逐漸成為平凡的事情。如此情況,或許顯現了經濟的進步,卻也使另一個問題浮上檯面-舊衣回收。
若這些衣服未得到妥當的處置,即可能產生多餘的浪費,甚至造成污染。二手拍賣、捐助、舊衣回收箱皆是常見的回收管道,然而你有想過把舊衣做成包包或袋子嗎?
台南茶布屋拼布坊七逃藝術合作,共同舉行「衣舊心好袋」的活動與課程。課程的報名者只需要自己準備舊衣物,老師便會一步一步帶著你改造舊衣。從最基本的設計、加工裁剪與車縫、一直到完成作品,藉由老師的協助,報名的學員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將原本的舊衣賦予新生命!
在筆者的印象中,老一輩的人因為經濟條件沒有這麼富裕,加上希望節省與減少浪費,在過去面對破的舊衣時,除了補丁後再穿外,也有製作成袋子或是包包的作法。雖然將舊衣重複加工並非一個新概念,在工業發展快速的現代社會,各種產品的汰換率大幅增加,產品週期大量縮減下,如此的概念早被遺忘,而今日有機會能使這樣的作法重浮檯面,著實令人肯定。
除了使用舊衣作為製作袋子的材料外,七逃藝術更去思考是否有其他材質或是作法也能為循環經濟盡一分心力。例如在今年年底舉辦的亞太循環經濟論壇大會中,七逃藝術的工藝師邱千芳便設計出的一款符合循環經濟核心概念的提袋。它是使用佳皇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印刷瑕疵而無法使用的水泥、飼料袋製成,將原先已無價值的材料,透過重新設計的方式,賦予新生。然而由水泥、飼料袋製成的提袋,或許會有人質疑是否會有品質上的疑慮,但這也無需擔心,水泥、飼料袋的材質有防潑水、耐磨、耐重的特性,做成提袋後依然能維持其特色,故提袋也能像一般袋子般耐用。
無論使用何種材質,如此以舊物作為原料的模式,即切中了循環經濟的核心理念之一,除了能夠有效的減少浪費量,減輕環境負擔外,雖然因為舊物類型不同,如舊衣改造便需要大量人工的心力,往往每樣成品都飽含著創意與獨特,這樣的經濟模式更儼然能成為另一種文創產業,在現代的社會潮流下,也能促成一種趨勢!
責任編輯:楊竣宇 核稿編輯:吳宇翔
閱讀更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