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狹路際會 - 鐵製武器

2019/12/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西漢帝國由呂后掌握朝政大權的時期,呂后下達了禁止將鐵器交易到南越國的諭令,這就是禁粵關市鐵器政策。其時趙佗還只是被漢高祖冊封爲南越王,而這一事件成了趙佗稱帝的直接導火索。
高后時,有司請禁粵關巿鐵器。佗曰:“高皇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聽讒臣,別異蠻夷,鬲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欲倚中國,擊滅南海並王之,自爲功也。”於是佗乃自尊號爲南武帝,發兵攻長沙邊,敗數縣焉。——《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
那時,南粵因較少冶鐵工業,只好用本地商品與漢帝國交易鐵器。趙佗認爲禁止鐵器出口到南粵是長沙王想要滅南粵以向漢帝國邀功的詭計,於是以此爲理由稱帝併發兵攻打長沙國。在這一事件裏,趙佗以失去漢帝國的鐵器交易支持之後、南越國即有被吞併之虞作爲出兵長沙國的說辭,多少反映出鐵器對南粵的重要性以及南粵對漢帝國進口鐵器的依賴程度。
鐵器傳入中國核心地區有地利之便。鐵器大概產生在西亞,順着內亞陸路路線傳播比起順着東南亞海路路線傳播要更加迅速,因此在鐵器上,中國核心地區長期相較於嶺南有優勢。南粵早在甌駱國時代,就在今灕江旁的平樂附近的銀山嶺墓葬裏有了大量鐵器,這是鐵器在嶺南傳播的較早證據。然而,粵人掌握了鐵製武器鍛鑄技術的證據仍然較少。在公元前 111 年南越國淪亡之後,漢帝國殖民者都沒有派遣監督國家鐵器壟斷的鐵官到交州,而相比之下,漢帝國在嶺北的大多數州都派遣了鐵官,當時嶺南鐵器冶鑄產業不發達由此可見一斑。本地的鐵製武器鍛鑄技術遲遲都未見在嶺南大規模擴散。從漢帝國開始,東亞諸帝國一直實行鹽鐵專營政策,禁止冶鐵技術傳播到他處。一直到了公元四世紀上半葉,隨着嶺南與嶺北的貿易互動,尤其是通過水路的頻密來往,鐵器武器鍛鑄技術有了從東亞沿海地區傳播到廣州的相關記錄,
時東土多賦役,百姓乃從海道入廣州,刺史鄧嶽大開鼓鑄,諸夷因此知造兵器。翼表陳東境國家所資,侵擾不已,逃逸漸多,夷人常伺隙,若知造鑄之利,將不可禁——《晉書·卷73·庾翼傳》
由以上史籍的記錄可知廣州刺史鄧嶽私開冶鑄,粵人參與了進去並由此掌握了鐵製武器的冶鑄技術。目前發現的嶺南早期的冶鐵遺址有貴港的六陳——羅秀冶鐵遺址羣與梧州的後背山冶鐵遺址,推斷這些遺址所處的年代也大約落在公元三世紀到八世紀這個區間,與上述史料透露出來的訊息相符合。
在漢帝國時期,漢帝國就已經在逐漸地將青銅武器武器替換爲鐵製武器。鐵製武器相比青銅製武器韌性要好得多,因此總體上擁有優秀得多的對抗性。在當時的戰場上,嶺北帝國對南粵在武器技術上擁有先進一個世代的優勢,這樣的技術優勢成爲其時頗影響戰局天平傾向的一個因素。
直接的一個例子便是漢帝國的廣州刺史滕修爲了想要將更多粵人納入編戶而擴大貢賦來源,發起了對南粵部族戰鬥。滕修在粵江北岸,與在粵江南岸的南粵部族隔江對壘,滕修在戰局上處於被動。這時,蒼梧太守陶璜便向滕修建議切斷對南粵部族的鹽鐵供應,他說道「南岸仰吾鹽鐵,斷勿與市,皆壞為田器。如此二年,可一戰而滅也。」這裏南岸便是粵江南岸,其時粵江南岸是南粵部族的主要活動地區。陶璜認爲這樣做之後粵人就會將鐵製武器熔掉來鍛鑄田器,這樣經過兩年後,就可以擊敗南粵部族。史稱滕修採納了陶璜的建議之後得以取勝。
貴港羅泊灣一號墓出土的南越國時期的鐵製農具,鐵鍤(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在滕修發起的這次對南粵部族的作戰之後,此後的將近兩個世紀裏,後續的嶺北各個帝國未見再對兩河地區的南粵部族發起大規模的作戰。公元 260 年代晉與吳爭奪交趾的連年戰火,令交趾等地深陷兵禍,不過交趾以外的嶺南地區都並未多受牽涉。粵人獲得了相對和平的一段時期。這一時期的和平直接緣於嶺北諸帝國對兩河之間地區滲透減少,發生在兩河之間地區的軍事衝突也相應減少。南粵部族也在這樣的間隙中迅速發展,並且由於甩掉了對鐵器進口的依賴,實現了鐵製武器的自給自足,令自己的軍事實力提升。

HK Adam
HK Adam
喜歡嶺南歷史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