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武漢肺炎流感及禽流感―與AB寶閒聊新冠肺炎之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病毒一代比一代弱才是成功的演化,若是強到把每個感染者都殺死,那它也就沒有辦法存在,就像伊波拉病毒一樣,致死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當它從叢林某個動物逸出感染了人類,當染上的人都死掉了,它也就在人類社會中不見了,直到下一次又有人到叢林裡被感染。
「為什麼有些專家推測武漢肺炎會流感化?什麼是流感化?」沒有太多生物科學背景的A寶問。
我試著以比較簡單的方式來回答:「從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的流感,當時雖然造成非常多人的死亡,但是因為大部分是輕症,所以就在人類社會不斷傳播,無法撲滅。」
「可不可以講詳細一點?」顯然我講的太簡單了,A寶聽不懂。
「一次大戰造成大流行的流感,據後來研究,認為是屬於H1N1流感病毒株,因為透過飛沫傳染,跟這次的武漢肺炎一樣,沒有明顯症狀的病人就有傳播力,所以擴散的很快,當年沒有像現在這麼進步的醫療科技與公衛措施,所以據估計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就被傳染了,而死亡人數大約二至五六千萬人之多。」
「二至五六千萬?這數字為免落差太大了。」
「當年只有北美洲及西歐幾個國家有比較詳盡的的人口調查及疫情公布,當時是在戰爭狀態,許多國家對這影響戰爭士氣的消息都不會報導,尤其亞洲非洲因流感死掉的人也很多,但是卻沒有詳細的數字可以公布,所以估計至少二千萬人,而五千萬是最可能的數字,當然也有專家說應該有上億人口。當年美國因為這個流感,平均壽命從51歲降到39歲,整個民族的生命被這個小小的病毒吞噬掉12年!」
「哇!很難想像,那麼為何說武漢肺炎會流感化?這又是什麼意思?」A寶還記得我還沒有回答她的問題。
我繼續回答:「流感第一次出現時的致死率比較高,估計是百分之二到五左右,後來一方面有人得過會有抗體,另一方面病毒持續演化,變得比較沒有那麼致命,某種程度與宿主可以共存,這可以增加病毒基因的擴展,所以目前流感的致死率大約是千分之一,感覺不高,但是因為他的傳播率極高,所以至今台灣每年少則一百多人,多則三百多人因為流感而死,而美國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就有一萬多人因為流感而死,全世界合起來每年都有幾十萬,偶爾大流行時,死的人更多,比如1957年有五百萬人,1968年有二百萬人因流感而死呢!」
「哇!太不可思議了,武漢肺炎至今二千多人死亡就把全世界搞得雞飛狗跳,那麼流感每年都幾十萬人,怎麼大家都毫不在乎?」
在台北榮總當實習醫生的B寶回答:「也許是流感有疫苗,另一方面千分之一的死亡率,表示罹患的人大都會復原,同時重症死亡的人大多是免疫力差的老人家,或者原先就有嚴重慢性病的患者,所以一般人就沒有什麼警覺認為得了也會康復,跟武漢肺炎或17年前的SARS不一樣,一個年輕力壯的人,被傳染後也許沒幾天就呼吸衰竭而死,因為沒有預期加上反差大而令人覺得害怕吧!」
「所以流感化的意思是?」A寶不死心。
B寶繼續解釋:「這次的武漢肺炎跟SARS雖然都是冠狀病毒,但是兩者有幾個很大不同,第一是武漢肺炎致死率顯然比SARS低很多,第二是SARS是在有發燒不舒服有明顯症狀後才會傳染給別人,但是武漢肺炎至目前看起來,好像是輕症,也就是沒有明顯不舒服時就有傳染性,跟流感比較像,雖然致死率現在大概是百分之二,比流感的千分之一高很多,但是當初流感首度現身人類社會也是這個致死率。」
我附合B寶:「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病毒一代比一代弱才是成功的演化,若是強到把每個感染者都殺死,那它也就沒有辦法存在,就像伊波拉病毒一樣,致死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當它從叢林某個動物逸出感染了人類,當染上的人都死掉了,它也就在人類社會中不見了,直到下一次又有人到叢林裡被感染。」
A寶有點憂心:「所以武漢肺炎的流感化的意思,是不是指以後人類社會就多一種像流感一樣的流行病,每年會奪走數十萬的生命?」
我想了想:「不一定,因為武漢肺炎剛出現,許多訊息資料還不確定,而且以現今的公衛措施是有可能將它完全防堵而像SARS般讓它消失,不過……」
停了一下,我才繼續說:「不過,目前最擔心的其實是禽流感的病毒基因突變,感染到人身上。其實鳥類身上的流感病毒有上百種,通常能與他們共存得很好,也就是沒有致命,甚至致病的毒性,只是這種對候鳥或野生鳥類無害的病菌,在人類集中式或大量畜養禽類之後就改變了,因為禽類高密度地聚集,甚至與其他家畜如豬共養,流感病毒不斷的交叉感染,病毒基因不斷重組或突變,也許就會從沒有毒性變成有毒性,甚至也會對人有感染性。1997年香港首次發生禽流感H5N1病毒傳染到人身上,當年有六人死亡,之後不時有病例傳出,至今累計已有七百多人死亡,雖然目前這些病死的人都是與感染的禽類有直接接觸的病史,但是我們很擔心萬一病毒再突變,若是可以從人直接傳染給人,那麻煩就大了,根據疾病管制局的預測,一旦禽流感可以人傳人,會有五百多萬人感染,七萬人住院,一萬多人死亡。」
嘆了口氣:我說:「假如有某個突變的病毒,它對人類的致命性很高,傳播方式很容易,比如透過呼吸或空氣,假如再加上萬一潛伏期就有傳染力,患者精神體力還不錯可以四處行走傳播病菌,那麼會有什麼後果?
A寶哇了一聲:「不知道自己生病就可以傳染給別人,可以由空氣傳播,一發病致死率又高,那豈不是人類的末日嗎?」
B寶也擔心:「以前的鼠疫,天花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流感死掉那麼多人,就是符合這些條件嗎?」
我點點頭頭:「SARS是在高燒時才會有傳染力,所以那時候每個人都要定時量體溫。其實在醫藥衛生以及資訊這麼發達的現代,像從前一次傳染死掉幾百萬或幾千萬人的情況不太會發生,因為病毒一定要在活體裡面才能存活,以及複製繁衍,所以你被傳染了,一定可以找到是誰傳染給你,所以只要循著接觸過的人,加上適當的隔離,就可以阻止病毒的傳播。不過,現代的交通運輸這麼方便,一個故意隱瞞病情的患者,的確會給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帶來相當高的風險。有人估計過,每年新突變的流行性感冒,大約在四到六周就會傳遍全美國,古代黑死病擴散速度一天是十八公里,大約等於一個人攜家帶眷以步行逃離的速度,現代傳播速度等是噴射機的飛行速度。」
A寶問:「那麼對於禽流感,我們該注意些什麼?」
我想了想,才回答:「目前雖然沒有證據禽流感會人傳人,但是病毒基因重組或突變成人傳人的機會是有的,所以目前各個國家都投入不少經費在研發與製造疫苗預防全球的大流行,沒有錯,政府或相關機構必須做好準備,以及養雞場,養鴨場也要加強病毒的篩檢,一有染病的禽類,立刻撲殺,避免病毒擴散或交叉感染,至於我們個人不必恐慌,就像衛教宣傳所說的,平日就要做好個人的衛生管理,與未經檢驗及預防注射的活體動物接觸時,要非常注意。」........(未完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外食盛行的現在,才是糞口傳染的高風險時代呢!一般來說,若病菌是藉由糞便來傳播,那麼染病的人,十之八九會肚子痛,拉肚子,當一個人在外面辦事,或者在餐廳吃飯,肚子痛當然要找廁所,同時他的便便一定是稀的,所以用衛生紙在擦拭的時候,幾乎都會破掉,肉眼難以察覺的微量便便就帶著大量的病菌沾黏在他的手指上,然後
我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人生永遠可以重新開始,因為我們往往不小心就會陷入以為是萬劫不復的深淵,然後要嘛是退縮自傷,要嘛自暴自棄更加無所忌憚――反正爛命一條!    已發生的事實雖然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決定如何看待它,如何選擇下一步該怎麼走,只要我們都堅信前一秒的自己已經死亡,這一刻是全新的自己!
聲光的感官刺激以及來自職場或學業上的有形無形的競爭,導致精神壓力非常大,壓力賀爾蒙也過度激發神經細胞,可是我們的身體卻沒有絲毫動作,無法消化那些已被啟動的壓力反應,久而久之,就會干擾到內分泌系統,影響到身體的機能以及大腦的反應。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應該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健康的世代,因為醫藥科技的
其實人類歷史變化的軌跡,與疫病脫不了關係,可惜過去史學家常常只強調歷史中可計算且可控制的因素來臧否人物,卻忽略了真正關鍵的因素  一場似乎突如來的傳染病,幾乎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也讓在科技文明保護下的人們,重新體會到人類的脆弱。  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悲劇的來源無非是瘟疫、戰爭、飢荒,然後造成大規模
願意起身行動的信心,正是溫柔革命的力量。這個或許大家沒有注意到的隱形力量,讓我對台灣的未來充滿信心。 雖然我們知道,「成住壞空」,這世界本來就是一直在變化著,但是這些年因為科技的進步,導致不管是人類社會或自然環境改變之大,更是令人心驚。  台灣是一個島嶼,承受變化的能力相對有限,對於長期關心環境與台
  雖然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下,大部分的「聚眾活動」都取消或延期了,但是這些星期六下午在台北古亭站附近的演講依舊照常舉行,歡迎家裡有17歲以下孩子的家長一起來討論,108課綱實施後,我們開如何協助孩子學習。雖然演講的內容會剪輯掛在網路上,但是為了鼓勵大家能出席一起來討論,我會準備我的書送給大家包括1
在外食盛行的現在,才是糞口傳染的高風險時代呢!一般來說,若病菌是藉由糞便來傳播,那麼染病的人,十之八九會肚子痛,拉肚子,當一個人在外面辦事,或者在餐廳吃飯,肚子痛當然要找廁所,同時他的便便一定是稀的,所以用衛生紙在擦拭的時候,幾乎都會破掉,肉眼難以察覺的微量便便就帶著大量的病菌沾黏在他的手指上,然後
我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人生永遠可以重新開始,因為我們往往不小心就會陷入以為是萬劫不復的深淵,然後要嘛是退縮自傷,要嘛自暴自棄更加無所忌憚――反正爛命一條!    已發生的事實雖然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決定如何看待它,如何選擇下一步該怎麼走,只要我們都堅信前一秒的自己已經死亡,這一刻是全新的自己!
聲光的感官刺激以及來自職場或學業上的有形無形的競爭,導致精神壓力非常大,壓力賀爾蒙也過度激發神經細胞,可是我們的身體卻沒有絲毫動作,無法消化那些已被啟動的壓力反應,久而久之,就會干擾到內分泌系統,影響到身體的機能以及大腦的反應。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應該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健康的世代,因為醫藥科技的
其實人類歷史變化的軌跡,與疫病脫不了關係,可惜過去史學家常常只強調歷史中可計算且可控制的因素來臧否人物,卻忽略了真正關鍵的因素  一場似乎突如來的傳染病,幾乎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也讓在科技文明保護下的人們,重新體會到人類的脆弱。  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悲劇的來源無非是瘟疫、戰爭、飢荒,然後造成大規模
願意起身行動的信心,正是溫柔革命的力量。這個或許大家沒有注意到的隱形力量,讓我對台灣的未來充滿信心。 雖然我們知道,「成住壞空」,這世界本來就是一直在變化著,但是這些年因為科技的進步,導致不管是人類社會或自然環境改變之大,更是令人心驚。  台灣是一個島嶼,承受變化的能力相對有限,對於長期關心環境與台
  雖然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下,大部分的「聚眾活動」都取消或延期了,但是這些星期六下午在台北古亭站附近的演講依舊照常舉行,歡迎家裡有17歲以下孩子的家長一起來討論,108課綱實施後,我們開如何協助孩子學習。雖然演講的內容會剪輯掛在網路上,但是為了鼓勵大家能出席一起來討論,我會準備我的書送給大家包括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講道會破壞免疫系統的病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HIV了,但其實並不只有HIV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 伊波拉病毒破壞免疫系統 伊波拉出血熱的病理生理學為醫學界的熱門討論議題之一。伊波拉病毒主要透過黏膜處及表皮傷口入侵宿主身體。它們能在多種細胞內進行高效繁殖,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肝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講道會破壞免疫系統的病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HIV了,但其實並不只有HIV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 伊波拉病毒破壞免疫系統 伊波拉出血熱的病理生理學為醫學界的熱門討論議題之一。伊波拉病毒主要透過黏膜處及表皮傷口入侵宿主身體。它們能在多種細胞內進行高效繁殖,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肝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