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生態在土地上寫上自己的樣貌,因為難見,所以難忘

跟如此多野生動物近距離的互動經驗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燕尾鷗、各類熱帶鳥、紅腳、藍腳、灰腳鰹鳥、鵜鶘、軍艦鳥、海鳥滿天飛舞,自然的鳴叫,顯現原始生態奔放的姿態。島上沒有狩獵者所以鳥類通常對人類也只是存在著好奇感,鳥兒有著各種顏色的瞳孔,投射出一波又一波慵懶、悠哉的情緒。





達爾文島除了常見的海鬣蜥、陸鬣蜥之外,比較少見到的赤道企鵝也很有人氣,體型袖珍的企鵝在水中顯得非常靈巧迅速;而有著魔幻淺藍色小腳丫的藍腳鰹鳥也非常討人喜愛,島上的鰹鳥有灰腳、紅腳、黑腳、藍腳,但是只要魔幻藍腳一出現就是鎂光燈的焦點,其他顏色的鰹鳥瞬間沒人理會。









進化論的適者生存是指生存上的進化,所以各式感官跟外觀會因為要存活久一些而做出改變。但是看著這片遼闊的大地,其自然的姿態跟面貌、觀望著各類生物的地面活動、鳥類飛行軌跡,不禁會想著現代人類如此地脆弱真的是進化而來的嗎?
體能、勞動力、覺知、視覺、聽覺、各類觀感早已遠遠不及早期人類,科技的進步真的是一種進化?如果生態發生重大事故或是有重大突發狀況,人類將是如此脆弱且無可抵抗。儘管如此,多數人還是覺得人類所造成的生態破壞是自然現象,地球依然安好,總有更前端的的領導者、政府可依靠。這種適者生存的概念感覺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社會或學校所灌輸的生存,是工作、職位、教育程度、家庭尊嚴、財產的多寡,為來自各方的比較心而活。
千百年來生物的型態未曾改變,他們依存著自然、花朵依然綻放,生物奔跑時依舊華美,物種的滅絕是人類帶來的結果,卻冠上了進化、進步的頭銜。
紙跟筆是工具,使用了最貴或最先進的紙筆不代表可以寫出最好的故事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athoflight2019/?hl=zh-tw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pathoflight2019/?tn-str=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