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知覺感觸是自私的,自私到無可救藥,有些人想與另一個人分享,有些人喜歡自己獨享,沒有對錯,只是造就的慰藉和傷害不同而已,甚至不用花時間彼此介紹下,偶而還能感覺一股交流默默迴動。我很喜歡讀到這本書的當下,原來我對這些音樂多年前早有感,根本不用在意我對他的陌生,感覺竟然還在,感動。
這是一本吸引我注意的新書。讀了,我還是沒弄懂【瓦力唱片行】的文體,它既不像又像,杜撰的小說?真實的故事?有感而發的散文體?作者提醒著不要「對號入座」。唯一串連的是「音樂」。音樂很微妙,閉著眼不碰,照樣能搞得你我如雷貫耳或挑撥神經,弄得你我心跳加快或者心灰意冷…..「你無比確信,你曾被音樂引渡。」,他們說這是「一間不賣唱片,只說故事《瓦力唱片行》,這間唱片行鬧鬼,也鬧心。講的其實都是人。那些死不透、不得安息的愛與寂寥,它們都曾發生過。一個字以一顆眼淚計費。」讓我登入了FB,尋找這有點莫名其妙的存在,在瀏覽器資料群裡重新認識「瓦力」。
「靈魂真正受到悸動的當下,常是鄉愁和記憶湧現的逢魔時刻。」真像旅行時導遊會說的話。重點在「魔」來,讓人喜怒哀樂無所遁形,硬藏著更傷自己。我讀了幾次才意會其中的安慰:
「如果你碰巧還在下雨,我會小心翼翼,把你的珍珠收好。---歡迎來到唱片行 用音樂當你的保護傘。」如此的溫柔體貼,我突然一時興起,在讀每則故事時鍵盤輸入他提到的樂曲名,聽了,翻頁慢了,心滿了…..老實說,不少曲子我沒聽過(沒關係,又不是比專業說最愛的),剛好來領悟聽讀之間的呼應。對於那些耳熟能詳的呢?我的故事還在不在?我佩服作者的心思敏感,數十則短篇裡的豐富說人說鬼說情愛說惱恨,倘若音樂不是他的摯愛,怎能隨手拈來配對?進
【瓦力唱片行】,憑著心光,我獨自閒逛著有很多故事房間的音樂城堡裡,補血。
作者挑選的曲子出乎我意外的多元,從古典樂歌劇到流行音樂,從樂團揭密到難忘的電影,把「聽音樂」的方式和播放器都安排成了美麗或哀傷的情節元素。(我想,作者可能跟我差不多年紀,算是一種不花力氣就能融入的回憶實境裡) 那是聽黑膠,買卡帶,轉錄音,分享耳機,交換禮物,偶像唱的歌就是自己內心想大聲吶喊的年代,漸漸地,生活裡我的音樂不見了。「習慣了那些不習慣之後,似乎甚麼事情都可以理所當然地面對。」「你終於明白,你們之間的距離,再也不是一首歌。」沒想到幾十年過去了,在一本書裡重新找回來。一首歌,我相信可以重新拉近和很多「你」的距離,你不用理我,寂寞還在,欣賞完這本書的我應該有所不同。
「愛人不在的地方,都是遠方。愛人不在的時候,自己比什麼時候都像鬼。說的更確切些,連自己都羨慕鬼。鬼不知道自己是鬼,因而流連忘返陽世,不肯超渡。自己知道自己不像人了,卻也無法真的變成鬼,連超渡都不是一個選項。思念就是這麼一回事,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只有真正見到了對方,人鬼之分,才真正劃出界線。」記下來是因為這大概是
【瓦力唱片行】裡最顯明的「鬧鬼」,網路新書介紹詞裡我差點誤會是恐怖小說(書名也挺適合,對吧!結果書名是「店名」),挑著白天看。對我來說,幸好,不是。我愛讀完一本書有「收穫」,溫暖比驚嚇好很多。
【瓦力唱片行】還給我一次重擊,我對能深深觸動我的音符歌詞背後的故事居然知道得如此之少。我的前半輩子對音樂藝術文化的荒蕪讓我心慌意亂。
「所以不問,所以錯過,所以給你結痂前的所有必要等待,再讓你自己決定要不要好起來。」書裡的「金句」很多,夠讓讀者多想想。
「我害怕自己的現實不被認可。我害怕自己的音樂,只是過時的老調重彈。」卡住的人生步子裡,這些句子體現我的面具下的部分真實。既然有人寫了,反而像被抓到小辮子曝光了,重新審視自己的力氣有了。
「重逢不是為了確認曾經喜歡的歌還一樣。重逢是為了確認可以不一樣。」感謝有一本
【瓦力唱片行】讓我重逢了青春的笑鬧回憶,繼續現在覺得沒道理卻需要理解的人生路,我沒有在粉專留言等待的勇氣,只在讀書時與你相遇。
「特別是在這樣的夜裡,夜未央,全世界只剩下你的症狀,和一點點此刻殘存的音樂。」作者寫在最後
「這本書,獻給生命中所有的音樂和朋友,最重要的是,獻給你。」我收了。希望自己沒有壞掉,希望真能聽見有人正為我播放歌.........
【瓦力唱片行】書裡的故事麻煩你自己讀,我的讀後感很是驚喜。推薦給喜歡音樂和還不太親近音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