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效應》書摘

《複利效應》書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The Compound Effect Jumpstart your income, your life, your success.

有許多人希望只要付出少許努力就能獲得巨大的成功,《複利效應》的作者告訴我們這是可能的,但有幾個前提:

  1. 必須了解複利效應的概念,然後有意識地在生活中持續做出正向的選擇
  2. 只採納能滋養你生命、強化你生命的思想、行動、資訊與人際關係
  3. 持續減少使你耗損、衰弱的習慣
  4. 不斷重複這些步驟,持之以恆的做幾十年
  5. 最後,你終將看到複利效應產生的巨大影響力

本書提出八大自我量表,讓讀者可以檢視自身目前的生命與生活狀態,分別為:感激量表、核心價值觀量表、生活量表、生命之輪量表、習慣量表、每週節律紀錄量表、輸入影響力量表、人際關係估量表。

誠實地檢視八大量表,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日日重複簡單紀律」與「日日重複錯誤判斷」的差異,是如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我們可以簡單地用時間來計算,假如同樣是每天花2小時,我們可以選擇去運動健身,或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吃零食。

那麼以360天來總計(將近一年時間),我們會有1個月的時間花在鍛鍊身體上,或是有1個月在看電視。計算方式如下:2小時 X 360天 = 720小時 = 30天 = 一個月。

試問同樣是每天花2小時,一年下來,哪一項選擇能使你少10公斤、使你變得更有活力與精神,或是胖10公斤、更加懶惰而肌肉無力?想想看,若這樣的選擇持續十年後,差距會有多大?

要在生活中運用複利效應並不如想像中得那麼困難,事實上我們很可能已經不知不覺中在運用了,例如習慣每天上網或看電視2小時以上無用的資訊,就已經不知不覺在一年中花掉一個月(30天)的時間了!

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列出一張清單,檢視目前的所有舊習慣,然後漸進更替為有益的新習慣,重要的是要能讓我們不感到太大負擔,能夠持之以恆地做下去。例如:

  • 舊習慣:每天賴床2小時 > 新習慣:每天多早起15分鐘,漸進到2小時
  • 舊習慣:每天花300元> 新習慣:每天少花30元,多存30元,漸進到花100元下
  • 舊習慣:每天上網2小時 > 新習慣:每天少上網15分鐘,多閱讀15分鐘,漸進到2小時
  • 舊習慣:每天「」... > 新習慣:每天「」...。 以下以此類推

【內文佳句分享】

  • 「自滿或自傲」是導致成功衰弱的重要原因
  • 你以為看似無關緊要的經常性小選擇,才是關鍵所在
  • 即使是經營一段關係,你也必須為自己負起100%的責任
  • 善用紀錄,時時檢視你每天為自己做了什麼樣的選擇,產生了什麼影響
  • 你人生的作為、不作為,以及你對自身遭遇所做出的回應,全都由你負責
  • 你是否過有突然間沒來由地做出某個愚蠢選擇,或是一連串的小選擇,最終破壞了整個努力和成果?
  • 妳人生現在所存在的每一樣事物,都是因為你先做出了某項選擇;所有的行為都是源於選擇,每個選擇會開始一種行為,重複做就變成習慣。

七項可以天天實踐的個人正向微行動(可自定):

  • 提早10分鐘睡覺和起床
  • 花10分鐘聽英文+看一篇好文章
  • 花20-30分鐘練字
  • 花3-5分鐘練核心肌肉
  • 3-5分鐘正向療癒冥想
  • 每天存10-50元
  • 寫一張感謝卡寄給對方

七項可能使人倍速沈淪、需注意避免的負向微行動(可自定):

  • 晚30分鐘睡覺和起床
  • 花3~4小時上網/滑手機,看些使人心煩意亂的新聞或訊息
  • 晚餐多吃幾塊肥肉和幾口甜點
  • 連續幾小時坐著不動
  • 連續幾小時想著不開心的過去或失敗經驗
  • 粗心大意或故意拖延做該做的事
  • 每遇到一個人就不斷抱怨、挑剔身邊的親友

有興趣者可以點此《複利效應》,若由此購書能打賞作者一些回饋金,非常感謝~

avatar-img
艾咪的沙龍
4會員
15內容數
以高效益的方式生活,讓我們能以最大的心力專注在生命中對個人最有意義的部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艾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莫頓・韓森曾被譽為「管理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聲音」,他與團隊在這本書以4,964份有效研究問卷,指出「聰明工作」的七種重要概念:   雙重專注 (Do Less, Then Obsess): 這是七種概念中影響個人績效的最強大因素,其核心概念是先挑出幾個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項目
「把事情做好」的一個訣竅是,掌握「效率」。所謂的效率,是在「成果」與「時間」之中取得恰當的平衡點。完美主義者,會想要把每個細節都做到完美,卻往往忘記了最終的目標為何;高密度工作者,會時時思考更有效率的做事方式,而得以將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環節上。換句話說,完美主義者與高密度工作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作者莫頓・韓森曾被譽為「管理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聲音」,他與團隊在這本書以4,964份有效研究問卷,指出「聰明工作」的七種重要概念:   雙重專注 (Do Less, Then Obsess): 這是七種概念中影響個人績效的最強大因素,其核心概念是先挑出幾個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項目
「把事情做好」的一個訣竅是,掌握「效率」。所謂的效率,是在「成果」與「時間」之中取得恰當的平衡點。完美主義者,會想要把每個細節都做到完美,卻往往忘記了最終的目標為何;高密度工作者,會時時思考更有效率的做事方式,而得以將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環節上。換句話說,完美主義者與高密度工作者,最大的差別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