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效應

含有「複利效應」共 13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納瓦爾·拉維坎特,矽谷最受尊敬的天使投資人之一。 他出生在印度,後來隨著家人移民到美國。小時候的他,家境清寒,語言不通,甚至常常感到格格不入。他唯一的信念,就是不能被環境綁住,必須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出路。 從小學就經常窩在圖書館,靠著不斷閱讀與自學,把經濟學、哲學、科技知識吸收進腦袋。他相信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 天前
納瓦爾傳奇
懸緝-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宇牛 是的沒錯喔,我很喜歡他的言論
《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2019)揭示改變的祕密: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環境與設計。詹姆斯‧克萊爾以四大法則——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帶我們從微小行動中累積巨大複利。這本書提醒我,成功不是一次爆發,而是日復一日的精準疊加,讓改變自然而長久。
Thumbnail
5/5原子習慣
📉 你以為存錢是在理財?其實是在「慢性失血」——一套讓資產10年翻3倍的小資加速方案 清晨六點半的捷運車廂裡,李小姐握著手機查看銀行帳戶——數字顯示「存款餘額:NT$850,000」。這是她五年來省吃儉用的成果:每天午餐控制在80元以內、週末幾乎不外食、連衣服都是年度特賣才買。 但當她打開房仲
Thumbnail
最近心裡又開始「癢」了 我想,投資過程中很多人應該都跟我一樣,偶爾會被市場上的各種訊息牽動情緒,突然冒出「是不是該換一種方式?」的念頭。前陣子我甚至動了念頭,打算加一點主動型基金,還設定了一個定期定額的方案。 但沒多久,我又把這個計劃取消掉了。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前後轉變這麼快? �
🔥不買房也能翻轉命運,Z世代正在偷偷使用的財富密碼 夜深人靜時,25歲的陳小姐盯著手機房價App,台北市一間20坪的老公寓標價850萬,她默默算了一下:以她目前月薪4萬2千元計算,就算不吃不喝也要工作17年才能買得起。關掉手機,她躺在租來的10坪套房裡,心中浮現一個殘酷的疑問:「沒房子,我這輩子
Thumbnail
本文分享閱讀史蒂芬.柯維《第八個習慣》的深刻體悟,探討如何發現內在聲音、培養自律、提升影響力,並透過實際應用步驟,引導讀者逐步邁向卓越人生。
Thumbnail
羊羹我常在想,當傳統的穩健理財,已無法回應我們對未來的焦慮時,是不是該勇敢地看看那些被視為異端的聲音?面對買不起房的現實,與其在原地踏步,不如一起來研究這份充滿爭議的報告。它或許過於激進,卻也意外地為我們這個世代,提供了一條數據紮實、邏輯清晰的求生路徑,這是一場關於風險與報酬的深度討論。
Thumbnail
人生就像一款沒有金幣作弊、沒有自動升級的 RPG,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裡的主角。你只能靠每天一點一滴地打怪升級。當然,如果你是富二代,開局就送滿級裝備和無限金幣,但真正的主線任務,還是得自己打,否則只是蹲在高級城鎮裡曬裝備。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20年投資經驗,從年輕時網路泡沫的慘痛教訓到領悟時間複利的重要性,並以標普500指數為例,說明長期被動投資的優勢,以及如何讓100萬在百年後滾成8.7億的可能性。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