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績效心智》書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莫頓・韓森曾被譽為「管理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聲音」,他與團隊在這本書以4,964份有效研究問卷,指出「聰明工作」的七種重要概念:  
  1. 雙重專注 (Do Less, Then Obsess):
    這是七種概念中影響個人績效的最強大因素,其核心概念是先挑出幾個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項目(即”Do Less”,中文翻譯成雙重專注中的第一項),然後集中心力將之做到最好(即“Then Obsess”,中文翻譯成雙重專注中的第二項)。

    【達成「雙重專注」的三個要訣】
    1.只選擇幾個最重要的任務,其他一律剔除
    2.建立堅定專注的策略,抗拒其他會讓你分心的事物
    3.建立界線,懂得對其他人額外的要求說「不」
  2. 結合熱情與使命(Passion and Purpose):
    這是
    在七大心智中第二重要的因素。熱情是指「做你所愛」,使命感是指「做有貢獻的事」,頂尖高效者會將這兩者合一且不斷提升它們,因而在工作中更願意投入心力、更專注、更注意細節,而得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努力做到最好的表現。

    【培養和擴展「熱情與使命感」的三個要訣】
    1.走出框架找到新定位

    2.從六個面向擴大熱情:
    體驗成功與成果、創造的活力、社交回饋、從學習中成長、發揮所長與潛能

    3.登上使命感金字塔:
    不斷尋找能增加價值的辦法,先以「不傷害他人」為原則創造價值,接著可以加入個人興趣並發掘工作意義,然後開始帶動他人一起實踐社會使命。
  3. 重新設計工作(Redesign Your Work):
    將焦點從「追求目標」轉換到「創造價值」。重點在於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讓它能更有效率並產生更多的「價值」,亦即以「能帶給他人多少益處」作為成果衡量指標。要如何知道我們所完成的工作產生了多少價值?可用此公式檢視【一個人的工作價值=為他人帶來的益處X品質X效率】(效率=工作產出÷工作時數)。

    【重新設計的五個要訣】
    1.減少沒價值或低價值的項目
    2.把時間花在價值大的事情上
    3.創造有價值的新作法
    4.找出能增進品質的方法
    5.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原本工作
  4. 建立學習迴圈(Don’t Just Learn, Loop ):
    其基本循環有四個步驟:做> 衡量> 回饋> 修正>重做 。它與「刻意練習」不同的地方,在於可以拆解和學習一項抽象的技能,例如學習「怎麼帶領團隊」、「怎麼生動地演講」。

    【建立學習迴圈的六個要訣】
    1.每天抽出15分鐘學習、檢視、修正
    2.將一項抽象的技能分解為幾個可具體衡量的「微行為」來練習
    3.衡量、檢討、修正「微行為」的成果
    4.盡快且虛心地向身邊的人尋求坦誠的回饋意見
    5.視困難和障礙為磨練能力的大好機會
    6.衝破瓶頸點,精益求精而不再讓舊模式阻礙進步
  5. 說服力與巧毅力(Forceful Champions):
    高績效人士在合作項目上,擅長爭取支持、團隊合作與協作,也會以「巧毅力」運用各種聰明策略化解歧見,進而取得支持與共識。若能以鮮明而具體的行動喚醒人們的適當情緒,使他們感到激勵與使命感,便更能贏得共識達成目標。

    【取得支持並促進人們行動的要訣】
    1.以「興奮與歡喜、焦慮與憤怒」促使人們行動,而非讓他們傷心或自滿
    2.以「具體展示」說服他人,不要只有說說而已
    3.讓人們覺得有使命感,從單調工作中看見更大願景

    【聰明化解各種阻礙的巧毅力】
    1.認知同理心:了解對手怎麼思考,在意什麼,下一步行動是什麼
    2.適時讓步:有時稍微退一步能海闊天空,但要清楚堅守底線
    3.化敵為友:讓敵人成為你的朋友
    4.集結眾人之力:號召他人幫忙說服更多人
  6. 建設性爭論與團結(Fight and Unite):
    團隊內部必須能讓所有人敢於坦誠地辯論,然後一致遵從最後決策並為之效力。這樣的一場會議遠比幾次毫無結論的開會更有效果,為了取得這樣的高績效會議,團隊可同時採取以下兩種策略:

    【坦誠而開放的全體辯論】
    1.成員背景多元化,比一流但同質性高的人才更有效
    2.營造讓沈默內向的人都願意開口暢所欲言的氛圍
    3.避免一昧強力推銷個人點子
    4.提出非誘導性的開放性問題
    5.事先準備好幾個問題,並提出新資料
    6.以他人觀點為基礎,發展其他可能性
    7.讓部分團員扮演反對角色,提出不同觀點

    【促進團結】
    1.公平公正:確保每個成員都能且願意發表意見
    2.團隊優先:即使是老闆也沒有特權耍自私自利
    3.共同目標:讓所有成員了解最重要的目標為何
  7. 掌握「協作要領」(The two sins of Collaboration):
    協作不足或過度協作,都會傷害團隊成果效益,因此要透過嚴謹的原則來進行協作,才能達到真正的高績效成果,否則只是在浪費時間與資源而已。

    【真正協作的五個原則】
    1.需有明確充分的理由:先問為什麼要進行協作?對成效的真正幫助有多少?
    2.讓所有成員團結一致:讓所有人放下私心為共同目標效力
    3.獎勵最後成果,而非協作本身
    4.準備充分資源:包括足夠的時間、技能、資金等,否則寧可縮小規模或放棄
    5.建立互信基礎:設法在最短時間內建立起彼此的信任
ps.有興趣者可點高績效心智:全新聰明工作學,讓你成為最厲害的1%
(若由此購書可以贊助作者一些回饋金,非常感謝~)
avatar-img
4會員
15內容數
以高效益的方式生活,讓我們能以最大的心力專注在生命中對個人最有意義的部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把事情做好」的一個訣竅是,掌握「效率」。所謂的效率,是在「成果」與「時間」之中取得恰當的平衡點。完美主義者,會想要把每個細節都做到完美,卻往往忘記了最終的目標為何;高密度工作者,會時時思考更有效率的做事方式,而得以將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環節上。換句話說,完美主義者與高密度工作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把事情做好」的一個訣竅是,掌握「效率」。所謂的效率,是在「成果」與「時間」之中取得恰當的平衡點。完美主義者,會想要把每個細節都做到完美,卻往往忘記了最終的目標為何;高密度工作者,會時時思考更有效率的做事方式,而得以將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環節上。換句話說,完美主義者與高密度工作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成功所面臨的六個迷思,指出單純忙碌無法帶來成功,重點在於選擇和專注。文中深入分析瞭如何透過設定優先順序、具體問題的解決以及有效的規劃來釋放內在潛能,並強調了意志力的重要性與生活的整體平衡。作者鼓勵讀者分享這些見解,以促進共同成長與支持。
Thumbnail
想成為高績效者?這12個特質值得學習與實踐,能幫助你在工作與生活中不斷突破自己。以下逐一解析: ▋1. 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能夠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他人建立深厚關係,是高績效者的重要基礎。 ▋2. 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
Thumbnail
「未來,什麼人最搶手?」高績效心智封面的這個問題深深的吸引了我,AI 風潮席捲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擔心自己飯碗不保,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追求更有效且更有價值的工作流程。作者 Morten T Hansen 提出七大工作心智,協助讀者將自己打造成未來最搶手的人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溫層的人在短時間內可以互相熟識,交流想法,但思想同質時,卻沒辦法出現突破口,因此需要拓寬人脈,才能延伸思維。(深度思考) 不停的問為什麼,越來越深,作者舉例馬斯克成功發展電動車就是發現電池的限制,找出問題的根本 養出問笨問題的習慣,有些聰明人往往答不出來笨問題,因為已經習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索瞭如何透過提升效率與專注力來強化個人的執行力。現代職場需要的不僅是勤奮,更需要有效的工具和專注力的管理。文章提供了實用技巧,包括如何善用文書處理工具、優化工作流程和時間管理策略,以及提升專注力的具體方法,幫助你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提升工作品質,實現你的職業目標。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HR活動上上王郁婷老師講解的破除績效迷思,翻轉組織績效的內容。內容包括對績效管理的誤解和適當的績效管理技術。以及企業面臨的挑戰。透過本次講座為HR人員和主管帶來一些重要的思考和提醒。
Thumbnail
專案經理想要在職涯中脫穎而出,必須具備批判思考、溝通協調和同理心等關鍵要素。這些能力可以幫助專案經理精準地辨別問題、掌握正確的方向,以及讓團隊願意和他一起努力。持續地在批判性思考、溝通與協調、及換位思考這三個關鍵上學習與累積將會使專案經理在職涯上更順利、更有成就感。
Thumbnail
多數人都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或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裡,應該會察覺,有些人做事情快又有效率,有些人拖拖拉拉,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效,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有人覺得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有天賦與熱情,甚至包含一些運氣。但作者認為,成功絕對不是更努力就好,而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成功所面臨的六個迷思,指出單純忙碌無法帶來成功,重點在於選擇和專注。文中深入分析瞭如何透過設定優先順序、具體問題的解決以及有效的規劃來釋放內在潛能,並強調了意志力的重要性與生活的整體平衡。作者鼓勵讀者分享這些見解,以促進共同成長與支持。
Thumbnail
想成為高績效者?這12個特質值得學習與實踐,能幫助你在工作與生活中不斷突破自己。以下逐一解析: ▋1. 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能夠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他人建立深厚關係,是高績效者的重要基礎。 ▋2. 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
Thumbnail
「未來,什麼人最搶手?」高績效心智封面的這個問題深深的吸引了我,AI 風潮席捲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擔心自己飯碗不保,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追求更有效且更有價值的工作流程。作者 Morten T Hansen 提出七大工作心智,協助讀者將自己打造成未來最搶手的人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溫層的人在短時間內可以互相熟識,交流想法,但思想同質時,卻沒辦法出現突破口,因此需要拓寬人脈,才能延伸思維。(深度思考) 不停的問為什麼,越來越深,作者舉例馬斯克成功發展電動車就是發現電池的限制,找出問題的根本 養出問笨問題的習慣,有些聰明人往往答不出來笨問題,因為已經習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索瞭如何透過提升效率與專注力來強化個人的執行力。現代職場需要的不僅是勤奮,更需要有效的工具和專注力的管理。文章提供了實用技巧,包括如何善用文書處理工具、優化工作流程和時間管理策略,以及提升專注力的具體方法,幫助你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提升工作品質,實現你的職業目標。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HR活動上上王郁婷老師講解的破除績效迷思,翻轉組織績效的內容。內容包括對績效管理的誤解和適當的績效管理技術。以及企業面臨的挑戰。透過本次講座為HR人員和主管帶來一些重要的思考和提醒。
Thumbnail
專案經理想要在職涯中脫穎而出,必須具備批判思考、溝通協調和同理心等關鍵要素。這些能力可以幫助專案經理精準地辨別問題、掌握正確的方向,以及讓團隊願意和他一起努力。持續地在批判性思考、溝通與協調、及換位思考這三個關鍵上學習與累積將會使專案經理在職涯上更順利、更有成就感。
Thumbnail
多數人都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或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裡,應該會察覺,有些人做事情快又有效率,有些人拖拖拉拉,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效,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有人覺得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有天賦與熱情,甚至包含一些運氣。但作者認為,成功絕對不是更努力就好,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