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記:第14天(3/28週六)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今天,西班牙戒嚴正式滿兩周了.

兩周的混亂,破萬名醫護人員被感染確診後(對!破萬人了!目前前線估計有51萬餘人在醫院裡奮戰),昨夜,中央政府購買的四億多歐幣物資,昨夜終於第一部分空運抵達馬德里機場,帶來了第一批百餘萬的口罩,預計分給醫療人員,軍隊與運輸人員.

中央政府宣稱與中國政府已經談好運輸問題,還派出了軍機當專機去接物資過來了.

花了兩周,終於智商上線了.

比起台灣的光速,這裡還是名不虛傳的龜速.

嗯,好吧,部分上線了.因為之前準確率出問題的快篩,首先是中央政府衛生部每次給的換貨數量都不一樣,而且,換貨而已!不是退貨!政府完全跳過沒有中國政府授權證書這段,僅強調有CE證書,且該公司答應換另一種更有效的快篩(這簡直比5歲小孩更好騙?!)

此事當然備受批評,但是西班牙政府的拿手好戲就是:給你塞彆腳藉口,然後認真希望你自己憋死或氣死.

畢竟,滿兩周了.總理三切絲還是出來刷了一次存在感.不知道在總理府被傳染的眾人們有沒有都康復了?太座,老媽,岳父,副手,屬下等等,大家都有一個共同點:三切絲總理共處一室過(X檔案音樂與名偵探柯南音樂同時響起)

今天,已經過世三名隊員的國民警衛隊,其中一位高層Jesús Gayoso中校,年僅48歲也過世了,卡斯提亞拉曼查大區,一位醫生因為感染冠狀病毒,今天過世.

這些在太平時期會被大幅報導的消息,此時則似丟到水裡,無聲無波更無痕.

總理今天的記者會宣布只有一個重點:

自下周起,加強戒嚴措施,全國非民生必須產業,請全部停擺.為工程苦惱的朋友們,下周一起應該不用擔心了.

即便衛生部與疫情中心發言人都試圖粉飾太平,今天的西班牙依舊充滿著怵目驚心的數字:

72248人感染(其中破萬為醫護人員),17個大區裡有7個感染人數超過4千人.

5707人死亡

單日死亡人數繼續上升,來到832人,而指鹿為馬慣了的中央政府,疫情中心發言人繼續說我們離疫情高峰不遠了(這話已經說了一周了),然後堅持某些地方已經開始出現平緩的趨勢.

哪裡平了?西班牙經濟嗎?

眼看著月底馬上要到了,大家更緊張的是繳稅貸款等問題.中央政府是有提出一些補助或無息貸款等措施,但是剛看到兩個月瓦斯費要我預繳近三百歐!(兩個月後下次帳單才看實際數據多退少補)比起其他歐洲國家的水電費減免,大家在悲憤之餘只想問中央政府:

乖乖遵守戒嚴,沒工作沒收入,為何還要繳稅?錢從哪裡來?!!

唉,算了,破財就破財,白工就白工.今年給自己最大的期望,就只有全家健康而已.

有人問我是否有在收看其他臉書專頁的消息,老實說,西班牙新聞時事都看不完了,但今天還是分享一些其他習慣性會去轉轉的專頁,雖然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了,還是供給大家參考:

歐洲觀點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

胡嘎的馬德里鬧城記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巴黎不打烊

美麗國度的背後:你不知道的瑞士

瑞士.瑰娜

若想直接收看西班牙新聞,卻不懂西班牙語,可參考西班牙最大報社之一國家報的英文網站:

El País in Engli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深度西班牙
1.2K會員
271內容數
大嬸不知何許人也,亦不用其姓字,宅於腦洞國中,引而為學焉。 聒噪多言,不愛正經,好啃書,必求爛梗,每有梗出,必專頁分享。 性嗜幽默,業務忙碌,不能常出,網友知其毛病,或鼓勵而崩壞之。 爛笑話講不停,旨在生活發洩,爽過即走,從不空奢成大咖也。
深度西班牙的其他內容
2020/06/20
完全不用看新聞,就知道因為21號週日午夜要解嚴,邁向新常態生活,總理三切絲要出來刷存在感,進行「解嚴演講」這個脫褲子放屁的動作. 演講內容落落長,多半不外乎秉持西班牙腦洞正面精神,稱讚「大家好棒棒,他本人好棒棒」之類的廢話
Thumbnail
2020/06/20
完全不用看新聞,就知道因為21號週日午夜要解嚴,邁向新常態生活,總理三切絲要出來刷存在感,進行「解嚴演講」這個脫褲子放屁的動作. 演講內容落落長,多半不外乎秉持西班牙腦洞正面精神,稱讚「大家好棒棒,他本人好棒棒」之類的廢話
Thumbnail
2020/06/19
今天,被冷凍長達12天的死亡數據,終於更新了. 速度比樹懶還慢的西班牙衛生部,從6月7號以後,就不曾再更新過了,每天記者會都用還在計算來搪塞,今天,心不甘情不願地更新數據(媒體天天轟炸咩)
Thumbnail
2020/06/19
今天,被冷凍長達12天的死亡數據,終於更新了. 速度比樹懶還慢的西班牙衛生部,從6月7號以後,就不曾再更新過了,每天記者會都用還在計算來搪塞,今天,心不甘情不願地更新數據(媒體天天轟炸咩)
Thumbnail
2020/06/18
2020年的慘烈是無庸置疑的,大家不懂的是....西班牙腦洞乃是慘烈的加速器. 除了加利西亞大區,因為表現良好,打從本周一開始就進入新常態,其他的大區,按理,應該要等到本周日全國同步解嚴才對,但是,顯然骨頭是豆花做的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砲轟過後,這下子又改變主意了...各大區政府可以選擇要不要明天
Thumbnail
2020/06/18
2020年的慘烈是無庸置疑的,大家不懂的是....西班牙腦洞乃是慘烈的加速器. 除了加利西亞大區,因為表現良好,打從本周一開始就進入新常態,其他的大區,按理,應該要等到本周日全國同步解嚴才對,但是,顯然骨頭是豆花做的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砲轟過後,這下子又改變主意了...各大區政府可以選擇要不要明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南邊的疫情還是相當的嚴重,每天確診人數都約莫在4000-5000人,似乎沒有止盡。
Thumbnail
南邊的疫情還是相當的嚴重,每天確診人數都約莫在4000-5000人,似乎沒有止盡。
Thumbnail
COVID-19帶來了許多改變,像是法國己立法通過【強制載口罩】,再加上疫情重創歐洲經濟,由法國總統馬克宏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聯手在歐盟高峰會推動一項7500億歐元,協助歐盟恢復重啟經濟的計劃…,誰是最大的得益者?這筆數字龐大的歐洲經濟復甦基金將由「誰」來買單?
Thumbnail
COVID-19帶來了許多改變,像是法國己立法通過【強制載口罩】,再加上疫情重創歐洲經濟,由法國總統馬克宏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聯手在歐盟高峰會推動一項7500億歐元,協助歐盟恢復重啟經濟的計劃…,誰是最大的得益者?這筆數字龐大的歐洲經濟復甦基金將由「誰」來買單?
Thumbnail
還記得網路上曾經嚇壞全球的MOMO裂嘴女嗎? 無獨有偶,西班牙還真的有個MOMO,乃政府的死亡數字統計系統(El sistema de monitorización de la mortalidad )之簡稱,雖然不會咧嘴嚇人,但內容一樣可怕,今天該政府系統公布數字,指出: 西班
Thumbnail
還記得網路上曾經嚇壞全球的MOMO裂嘴女嗎? 無獨有偶,西班牙還真的有個MOMO,乃政府的死亡數字統計系統(El sistema de monitorización de la mortalidad )之簡稱,雖然不會咧嘴嚇人,但內容一樣可怕,今天該政府系統公布數字,指出: 西班
Thumbnail
今天的西班牙區確診人數22萬8691人, 死亡人數突破2萬7千人
Thumbnail
今天的西班牙區確診人數22萬8691人, 死亡人數突破2萬7千人
Thumbnail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香港目前確診案例已逾千宗,港府的應變措施卻是反應遲緩,一拖再拖,致使醫療制度壓力爆煲幾乎崩潰。〈2047〉團隊今期就請來立法會議員 (醫學界) 陳沛然醫生,談談是次抗疫措施所揭示的香港醫療制度的缺陷。  《政府抗疫慢幾拍 市民自律才得救》【撰文:陳沛然議員】 2019
Thumbnail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香港目前確診案例已逾千宗,港府的應變措施卻是反應遲緩,一拖再拖,致使醫療制度壓力爆煲幾乎崩潰。〈2047〉團隊今期就請來立法會議員 (醫學界) 陳沛然醫生,談談是次抗疫措施所揭示的香港醫療制度的缺陷。  《政府抗疫慢幾拍 市民自律才得救》【撰文:陳沛然議員】 2019
Thumbnail
聽說香港經歷了一輪主要由留學生帶回去的第二波疫情之後,終於守到零確診的一天,不關正苦的事,是市民和醫護的自救。德國開始逐步開城,當然還是試驗階段,重災區意大利也將封城的限期暫時定到5月3日為止。回首看看英美,還是在水深火熱之中。
Thumbnail
聽說香港經歷了一輪主要由留學生帶回去的第二波疫情之後,終於守到零確診的一天,不關正苦的事,是市民和醫護的自救。德國開始逐步開城,當然還是試驗階段,重災區意大利也將封城的限期暫時定到5月3日為止。回首看看英美,還是在水深火熱之中。
Thumbnail
西班牙戒嚴, 滿五周了, 而今天, 死亡人數也破兩萬了.  今天想來談一個在這場戰役中最重要的腳色: 西班牙健保系統.
Thumbnail
西班牙戒嚴, 滿五周了, 而今天, 死亡人數也破兩萬了.  今天想來談一個在這場戰役中最重要的腳色: 西班牙健保系統.
Thumbnail
今天,西班牙戒嚴正式滿兩周了. 兩周的混亂,破萬名醫護人員被感染確診後,昨夜,中央政府購買的四億多歐幣物資,昨夜終於第一部分空運抵達馬德里機場,帶來了第一批百餘萬的口罩,預計分給醫療人員,軍隊與運輸人員.
Thumbnail
今天,西班牙戒嚴正式滿兩周了. 兩周的混亂,破萬名醫護人員被感染確診後,昨夜,中央政府購買的四億多歐幣物資,昨夜終於第一部分空運抵達馬德里機場,帶來了第一批百餘萬的口罩,預計分給醫療人員,軍隊與運輸人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