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清議時事】抗疫背後的現實政治 — 歐美國家元首的大棋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轉眼間,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戰場已從亞洲轉移至歐美,而歐洲更被世衛界定為全球的病毒中心(epicentre)。近幾星期,無論是華文媒體還是歐美媒體都對歐美國家的疫情處理口誅筆伐,有評論甚至認為西方國家正在揮霍中國為世界爭取的寶貴時間。事實上,自從一月開始,中國已高調宣佈開打防疫戰,而武漢封城和趕建火神山醫院等消息亦早被外媒大規模報導,歐美國家的元首斷沒可能到今天才如夢初醒。究竟過去幾星期,他們在做甚麼,又有哪些考量和盤算?

萬般皆下品 唯有選舉高

眾所週知,今年是美國的總統選舉年,競逐連任的特朗普一切的考量自然以選舉為先。疫情的來襲對美國以致全球經濟必然造成衝擊,這點一直大打經濟牌的特朗普固然知道。華府初期多次淡化新冠病毒的嚴重性,甚至將病毒與季節性流感相提並論,顯然是想延遲市場的負面反應。不過,這招終究不奏效,道指跌至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低點,而失業人數亦衝破三百萬。初期的策略失敗,特朗普唯有轉而進行補救,補救的重點,自然是確保支持者滿意。華府剛推出的2萬億美元刺激方案遭紐約州州長庫莫(Andrew Cuomo)猛烈批評,但特朗普似乎並不在乎。相反,方案獲得各大財團和富商,包括賭場大亨兼共和黨最大捐款人之一的Sheldon Adelson的支持,這對特朗普和共和黨來說才是最重要的。特朗普最失策的地方,大概是終究未能借方案撥款購買原定的三千萬桶石油以拯救飽受油價低迷影響的能源業,並只好倉促取消訂單,這對民主黨而言可說是小勝一回。
Washington Post
Reuters
查看全文 "Sands' Adelson Made Calls on Stimulus Bill But Won't Take Loan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03-25/sands-adelson-made-calls-on-stimulus-bill-but-won-t-take-loans
查看全文 "UPDATE 4-U.S. ditches tender to buy oil for reserve, looks to use Energy Dept money" https://uk.reuters.com/article/global-oil-usa-reserve/update-4-us-ditches-tender-to-buy-oil-for-reserve-looks-to-use-energy-dept-money-idUKL1N2BJ16D
The Star
至於特朗普以China Virus來形容病毒不但令身處這方的中國人忿忿不平,更令身在美國的華裔乃至亞裔美國人遭受歧視。然而,特朗普或許對此亦不大在乎,因為從數據可見,在2018年的中期選舉,77%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將票投給了民主黨的候選人,而亞裔美國人亦只佔總選民的3%。對特朗普和共和黨而言,得罪這批人根本不會對選情造成實質的負面影響,反而是一個讓他們推卸責任,轉移視線的法門,何樂而不為?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新民調顯示,60%美國國民滿意特朗普對疫情的處理,其支持度亦上升至上任至今最高的49%。CNN分析指,民眾根本未必會細心跟進總統的言論和疫情的發展,就算出現爆發或死亡數字,亦未必會歸咎總統。相反,特朗普多次告訴民眾「不用擔心」或「疫情很快會過去」的這些說話,卻果然令民眾滿有信心,認為政府有能力對抗疫情。所以,美國至今的處理在外人眼裡或許顯得粗疏,但對特朗普而言卻恰到好處。
查看全文 "President Trump is as popular as he's ever been right now" https://edition.cnn.com/2020/03/25/politics/donald-trump-gallup-approval-polling/index.html

揣摩人民的心理

Piero Cruciatti/AFP/Getty
若要實行嚴格的防疫措施,首當其衝的定是商人以及「手停口停」的工人,因此才有像網絡電視製片人兼共和黨政治評論員Glenn Beck的人說出「寧死也不將經濟拖垮」這些話。可是,利益和生計只是故事的一半,塑造歐美民眾面對疫情的態度的還有生活文化這個重要因素。就以配戴口罩為例,疫情爆發後,不少亞洲國家及城市,包括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等都出現搶口罩潮。亞洲人普遍認同配戴口罩能保護健康的人,亦能避免已感染病毒,但並未確診或出現病徵的人傳播他人。然而,在西方國家,根據TIME雜誌的描述,面部表情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而以口罩掩面會令人與人無法溝通,甚至被認為是沒禮貌。因此,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究竟是否要鼓勵民眾配戴口罩,除了要考慮避免傳播,是否會惹民眾反感也是歐美元首的重要考量。早前BBC發放了一條短片,展示美國年輕人最近仍大舉到邁亞密的海灘狂歡,可謂視疫情如無物。試想想,當歐美政府宣佈實施嚴格的「禁足令」,這批人又會有何感受?
BBC
查看全文 "Why Wearing a Face Mask Is Encouraged in Asia, but Shunned in the U.S." https://time.com/5799964/coronavirus-face-mask-asia-us/
觀看影片 "US students party on spring break despite coronavirus - BBC Ne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4M_G-urqw
歐洲疫情擴散,法國、德國、捷克等宣佈禁止出口防疫用品,巴爾幹國家又禁止歐盟公民進入,令人慨嘆昔日的歐洲團結已不復存在。這樣的結果,可說是拜近年歐洲極右思潮的冒起所賜。當國家都自身難保,政府還允許資源流到別國去,定然會激怒立場偏右的選民,這裡又是一場政治考慮。
總而言之,儘早控制疫情,減低確診和死亡數字,對我們而言可說是理所當言的目標,但對歐美的政府來說卻不然。像粵語俗語說的「針唔拮到肉唔知痛」(針不碰到肉不知痛),民眾最關注的未必是這些東西,而是短期的經濟利益、方便和自由。作為有擔當的國家元首,明知措施不受歡迎,亦理應要手起刀落,以保國民的性命。但在現實的政治利益當前,要談擔當又談何容易?
作者: heisenberg
【清議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ivcrit/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緊貼時事脈搏的新聞總匯,每週選出當期備受關注的社會事件和世界大事,深入整合事件背後所涉及的議題,推廣深度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國際油價連日來受到沙特和俄羅斯的原油價格戰影響持續下滑。圖為俄羅斯的石油設施。 圖片來源:Russian Oil 在過去的一個星期,美國股市先後經歷了兩次熔斷,道指和其他各大指數紛紛錄得自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嚴重跌幅。同一時間,歐洲、東南亞和美洲各地股市也紛紛錄得大規模下跌,市場瀰漫著一股恐
在這場疫症中,數字監控成為防疫的重要一環。這些監控手段在東亞各國的防疫上頗見成效,人民反對的聲音也不多。然而,這些手段無可避免地意味著政府權力的擴張,以及對個人自由、權利和私隱的限制。這些對個人權利的限制有沒有法律和道德上的依據?現時各地政府的監控措施是否在個人權利和和公眾利益之間取得了適當平衡?
儘管郝爾彬時代已經結束,但他的一些左翼經濟政策例如國有化和結束緊縮(ending austerity)仍然得到三位主要黨魁候選人包括施紀賢、郎貝莉和南迪(Lisa Nandy)保留。究竟工黨的左翼革命只是黃粱一夢還是長期趨勢?
除了對於防控體系的批評,有一些媒體也關注美國為人詬病的醫療制度很可能成為抗疫的障礙,增加新冠肺炎廣泛爆發的風險。其實《紐約時報》曾於2018年的一篇報道指出,只有34%的美國人信任醫護人員;只有25%表示信任美國的醫療制度;只有少於三分一的美國人指他們相信公共衛生官員分享的訊息是準確和全面的。
至少在莫迪眼中,也許經濟發展和自由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而他現在這一個抉擇,最終會否帶領印度走向經濟發達和一個多元平等的社會,還是會為印度社會種下難以化解的撕裂和矛盾,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國際油價連日來受到沙特和俄羅斯的原油價格戰影響持續下滑。圖為俄羅斯的石油設施。 圖片來源:Russian Oil 在過去的一個星期,美國股市先後經歷了兩次熔斷,道指和其他各大指數紛紛錄得自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嚴重跌幅。同一時間,歐洲、東南亞和美洲各地股市也紛紛錄得大規模下跌,市場瀰漫著一股恐
在這場疫症中,數字監控成為防疫的重要一環。這些監控手段在東亞各國的防疫上頗見成效,人民反對的聲音也不多。然而,這些手段無可避免地意味著政府權力的擴張,以及對個人自由、權利和私隱的限制。這些對個人權利的限制有沒有法律和道德上的依據?現時各地政府的監控措施是否在個人權利和和公眾利益之間取得了適當平衡?
儘管郝爾彬時代已經結束,但他的一些左翼經濟政策例如國有化和結束緊縮(ending austerity)仍然得到三位主要黨魁候選人包括施紀賢、郎貝莉和南迪(Lisa Nandy)保留。究竟工黨的左翼革命只是黃粱一夢還是長期趨勢?
除了對於防控體系的批評,有一些媒體也關注美國為人詬病的醫療制度很可能成為抗疫的障礙,增加新冠肺炎廣泛爆發的風險。其實《紐約時報》曾於2018年的一篇報道指出,只有34%的美國人信任醫護人員;只有25%表示信任美國的醫療制度;只有少於三分一的美國人指他們相信公共衛生官員分享的訊息是準確和全面的。
至少在莫迪眼中,也許經濟發展和自由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而他現在這一個抉擇,最終會否帶領印度走向經濟發達和一個多元平等的社會,還是會為印度社會種下難以化解的撕裂和矛盾,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中國房市崩盤、地方債務逾200兆,三中全會竟猶仍「加強經濟安全」優先! 美國黑天鵝基金創辦人警告:美股已築起人類史上最大的泡沫,一旦聯準會降息,可能掀起大規模賣壓,市值蒸發大半! 川普若再次當選總統,究竟會對美國經濟、中國經濟乃至於全球經濟有何深刻重大影響? 他的政策很好猜,問題是:他能否心想事成?
Thumbnail
川普倘若勝選再任美國總統,美元必然就貶值?引發正反兩方分析師展開激辯! 中共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官媒至今沒有發布過一張會議照片。明居正指出,外媒傳聞指習近平身體抱恙。而中國經濟因美中貿易戰下滑,若再走回"鳥籠經濟",恐難再出頭! 經發會首場會議拍板:引3兆資金、設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培養20萬AI人才!
Thumbnail
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真的能"再次""讓美國再次偉大"?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若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德國可能損失1500億歐元。 歐盟擬採反傾銷行動,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最終關稅,歐中貿易戰風險升溫! 中國經濟Q2增長弱,房市低迷為最大拖累,房市泡沫化,中國媒體:房地產時代宣告謝幕!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 特朗普❙於2024年大選必須面對的最大難題是選舉舞弊。  一﹕背景 ❙美國❙ 的2020總統大選有沒有舞弊,彷彿眾說紛云。記得 ❙臺灣❙ 曾經有一位很紅的反共YouTuber 也認為沒有。  ❙民主黨❙人及其喉舌建制傳媒均聲稱有關2020總統大選舞弊的指控及各種證據已經徹底調查,亦進行了訴
Thumbnail
2020/11/20 臺灣擁抱各種「進步多元」價值、以防「武肺」卓越而自豪者,卻熱烈擁護曾經全島嘲笑的出言不遜、輕蔑婦女、堅持「撐警」、支持「法律與秩序」的美國保守派。而主張防疫優先、限制警權、多元教育、種族平權、健保的美方友人,竟成為勾結中國與做票「白左」。在民主國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例外。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中國房市崩盤、地方債務逾200兆,三中全會竟猶仍「加強經濟安全」優先! 美國黑天鵝基金創辦人警告:美股已築起人類史上最大的泡沫,一旦聯準會降息,可能掀起大規模賣壓,市值蒸發大半! 川普若再次當選總統,究竟會對美國經濟、中國經濟乃至於全球經濟有何深刻重大影響? 他的政策很好猜,問題是:他能否心想事成?
Thumbnail
川普倘若勝選再任美國總統,美元必然就貶值?引發正反兩方分析師展開激辯! 中共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官媒至今沒有發布過一張會議照片。明居正指出,外媒傳聞指習近平身體抱恙。而中國經濟因美中貿易戰下滑,若再走回"鳥籠經濟",恐難再出頭! 經發會首場會議拍板:引3兆資金、設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培養20萬AI人才!
Thumbnail
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真的能"再次""讓美國再次偉大"?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若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德國可能損失1500億歐元。 歐盟擬採反傾銷行動,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最終關稅,歐中貿易戰風險升溫! 中國經濟Q2增長弱,房市低迷為最大拖累,房市泡沫化,中國媒體:房地產時代宣告謝幕!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 特朗普❙於2024年大選必須面對的最大難題是選舉舞弊。  一﹕背景 ❙美國❙ 的2020總統大選有沒有舞弊,彷彿眾說紛云。記得 ❙臺灣❙ 曾經有一位很紅的反共YouTuber 也認為沒有。  ❙民主黨❙人及其喉舌建制傳媒均聲稱有關2020總統大選舞弊的指控及各種證據已經徹底調查,亦進行了訴
Thumbnail
2020/11/20 臺灣擁抱各種「進步多元」價值、以防「武肺」卓越而自豪者,卻熱烈擁護曾經全島嘲笑的出言不遜、輕蔑婦女、堅持「撐警」、支持「法律與秩序」的美國保守派。而主張防疫優先、限制警權、多元教育、種族平權、健保的美方友人,竟成為勾結中國與做票「白左」。在民主國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例外。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