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富豪的稅率趨近於零:《不公不義的勝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經常認為歐洲福利國家式的資本主義是高稅率的象徵,與美國式低稅率、低社會福利的個人主義式資本主義恰為兩種典型,《不公不義的勝利》卻帶我們看到未必如此──美國的最高邊際稅率曾經高達93%!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初選正熱鬧之際,由Emmanuel SaezGabriel Zucman合著的《不公不義的勝利》,突然成為大選焦點,是否對富人加稅成為候選人激烈爭辯的議題。《紐約時報》根據本書制定了互動圖表,顯示美國如何自上世紀中葉起,逐步替高收入者降低稅率,而低所得與中所得者的稅率僅微幅變動(連結如下)。

不僅如此,而且收入越高者,降低的幅度越大,其中收入最高的前400人的稅率,從1950年的70%降到2018年的23%,甚至比收入在50%以下的平均稅率24.2%還低!一夕之間,令本書爆紅,我因此在臉書上對本書做簡單的介紹。八旗編輯見到之後,覺得本書十分重要,談下版權並請譯者翻譯出版,目前新書剛剛上市。

談所得分配的書市面上所在多有,幾年之前,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洛陽紙貴,也是談世界各國貧富不均的大作,可惜近七百頁的篇幅,令很多人慕名而來,卻都沒能讀完。現在同樣為法國人的Saez和Zucman的《不公不義的勝利》,雖然關注類似的主題,但是本書聚焦美國,以一半的篇幅,更簡潔地從稅的角度探討貧富不均從何而來,不僅資料扎實,更有出人意表的發現。

美國稅率並不總比歐洲低

我們經常認為歐洲福利國家式的資本主義是高稅率的象徵,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你要全民健保與免費的教育,那麼政府拿走你薪水的四成也是理所當然。法國曾一度將最高邊際稅率調高到75%,被視為反商仇視富人的典範,不僅許多運動明星與富豪紛紛轉換國籍,連著名LVMH的CEO Bernard Arnault都心生丟棄法國護照的想法,嚇得法國政府連忙安撫,說在多數情形下,幾乎不可能課到75%的邊際稅率。法國政府此舉更是被許多人視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白左」典型,與美國式低稅率、低社會福利的個人主義式資本主義恰為兩種極端。

但是Saez和Zucman追蹤美國稅的演變,發現以上這種根深蒂固的說法在歷史上並非完全正確。

比較美國二十世紀的貧富差距,起初財富不均程度嚴重,直到大蕭條的1929年開始下降(也就是財富分配變得比較平均),一直降到1978年。但是1979年開始,經歷了這麼多年財富分配比較公平之後,美國財富不均的情形開始上升,其上升的原因幾乎完全是前0.1%有錢人的財富比率增加所致。財富分配不均程度自此不斷上升,到了2012年時,前0.1%有錢人的財富已經由7%增加到22%,與1929年相仿,將美國1929-1978年近半世紀對財富分配平均化的努力完全抵消!

但是1979年後,造成這種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除了許多已經被廣泛探討的各種因素之外,造成美國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之一在於,美國稅的不公不義,也就是至少有部分的貧富差距來自政策的刻意塑造,而且經過過去四十年來思潮的演變,竟然說服了很多人,這些政策是有益的。

從93%到趨近於0%的富人稅

小羅斯福為例。如果要選擇一位對美國經濟影響力最大的總統,小羅斯福總統必定在名單上名列前茅。除了眾所週知的在大蕭條最嚴重的時期推行「新政」,改變美國人的經濟思維與政府角色之外,他可能也是對美國當代經濟制度影響最大的總統。

第32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小羅斯福)

第32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小羅斯福)

他在1933年推動的銀行法案中確立了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分立的原則,至今被奉為圭臬;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設立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管股市;他對歐洲少數股東以交叉持股的方式組成企業集團深惡痛絕,因此立法改造美國多為聯合企業(conglomerates),而不像其他國家為企業集團(business groups)的型式。

不僅如此,在他總統任內,也是美國對富人課徵高額累進稅的肇始。二戰期間,為了支付戰時軍費,美國的個人累進所得稅達到史無前例的地步,1941年,他建議國會立法授權,對超過十萬美元的個人所得,支付99.5%的邊際稅率,國會拒絕。儘管如此,他再接再厲,對國會表示,任何美國人的所得都不應該超過兩萬五千美元,也就是凡是超過兩萬五千美元的收入,都課以100%的稅率。儘管國會議員反對,在雙方討價還價之後,國會終於立法,規定超過兩萬五千元的邊際稅率為93%。而且他大幅擴充稅基,從戰前四百萬人需要繳納聯邦所得稅,增加到戰後的四千萬人。

93%的最高邊際稅率!這稅率不僅遠超過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即使是最激進的歐洲左派政治人物也不敢如此提倡,美國如何從高稅率變為專替富人減稅的國家?

今天儘管巴菲特收入不菲,但是他實際的有效稅率大概只有0.006%,也就是收入超過一般人萬倍的億萬富豪,實質的有效稅率近乎為零!

從93%到0%,美國這些年來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人們的思潮如何發生改變?不公不義是如何俘虜人心、獲得勝利?要了解這個重要的問題,別錯過Saez和Zucman的《不公不義的勝利》一書,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到作者特地為本書所做的網站,了解目前的所得稅是如何不公不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榮欽的沙龍
279會員
47內容數
透過策略與組織理論的角度,分享具有歷史縱深而非侷限於一時一地的世界觀察,以及對於台灣政治與經濟政策的意見。希望說清楚某些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我們的商業習慣、我們的經濟政策,為什麼演化成現在的樣子?能夠一起追求解決之道,而非無止境的繞圈圈,不只是一起探索世界的政經現狀,也一起塑造世界的未來面貌。
沈榮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18
今年稍早林瑋豐事件發生時,當時我便贊成全面清查包括林瑋豐在內的 PTT 八卦版,因為我相信結果必然與當時所洗的風向不同。在此刻台灣迫切需要中國對台認知戰實例時,終於有一份研究報告揭露八卦版的真相,令我們得以一窺認知戰的面貌......
Thumbnail
2021/07/18
今年稍早林瑋豐事件發生時,當時我便贊成全面清查包括林瑋豐在內的 PTT 八卦版,因為我相信結果必然與當時所洗的風向不同。在此刻台灣迫切需要中國對台認知戰實例時,終於有一份研究報告揭露八卦版的真相,令我們得以一窺認知戰的面貌......
Thumbnail
2021/05/14
在社會網路研究中,人際間的網路有時不像企業間網路容易定義。企業間的投資、合資或是策略聯盟之間的連結清清楚楚,但是人際之間未必如此,有時你以為是朋友的,對方卻不如此認為;有時你的情比金堅,對方卻以為不過是點頭之交。 相較之下,人與人的性連結究竟與其他形式的人與人的連結有何不同?
Thumbnail
2021/05/14
在社會網路研究中,人際間的網路有時不像企業間網路容易定義。企業間的投資、合資或是策略聯盟之間的連結清清楚楚,但是人際之間未必如此,有時你以為是朋友的,對方卻不如此認為;有時你的情比金堅,對方卻以為不過是點頭之交。 相較之下,人與人的性連結究竟與其他形式的人與人的連結有何不同?
Thumbnail
2021/03/08
《紐約郵報》曾經揭露祖克柏收購Instagram時的電子郵件,表明他購買Instagram是因為他將Instagram視為競爭威脅,而不是為了什麼創新,而根據美國法律,祖克柏的行為乃是重罪。 Instagram當時已經獲得大量創投投資而且已經有利潤,沒有臉書投資就會一事無成並不正確。更重要的是…
Thumbnail
2021/03/08
《紐約郵報》曾經揭露祖克柏收購Instagram時的電子郵件,表明他購買Instagram是因為他將Instagram視為競爭威脅,而不是為了什麼創新,而根據美國法律,祖克柏的行為乃是重罪。 Instagram當時已經獲得大量創投投資而且已經有利潤,沒有臉書投資就會一事無成並不正確。更重要的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臺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再度創下12年來的歷史新高,兩者差距高達6.15倍,年最高20%的家庭可支配所得每戶達224.4萬元,年增1.8%,而最低20%的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只有36.5萬元,年增1.8%。
Thumbnail
  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顯示,臺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再度創下12年來的歷史新高,兩者差距高達6.15倍,年最高20%的家庭可支配所得每戶達224.4萬元,年增1.8%,而最低20%的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只有36.5萬元,年增1.8%。
Thumbnail
法國貧富不均加速惡化的問題,其實也是世界各國的一個縮影…
Thumbnail
法國貧富不均加速惡化的問題,其實也是世界各國的一個縮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窮但不仇富的Afuheben。​據2022年福布斯富豪榜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菲律賓九大富豪比5500萬基層菲人(約為菲律賓總人口的一半)擁有更多財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窮但不仇富的Afuheben。​據2022年福布斯富豪榜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菲律賓九大富豪比5500萬基層菲人(約為菲律賓總人口的一半)擁有更多財富。
Thumbnail
通膨2%的基本設定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一本書透過歷史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貧富不均的一個原因在於資本所得>勞動所得,差距會隨著時間愈滾愈大,直到發生戰爭才會減少落差。 簡單來說,有錢人即使不工作,靠著房地產、股票,賺取的價差與利潤,遠遠大於每天辛勤工作的勞動所得。 這又牽涉到一個基本設定,
Thumbnail
通膨2%的基本設定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一本書透過歷史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貧富不均的一個原因在於資本所得>勞動所得,差距會隨著時間愈滾愈大,直到發生戰爭才會減少落差。 簡單來說,有錢人即使不工作,靠著房地產、股票,賺取的價差與利潤,遠遠大於每天辛勤工作的勞動所得。 這又牽涉到一個基本設定,
Thumbnail
真實世界並非獨裁與民主二元;經濟學並非供應與需求可以解釋一切問題
Thumbnail
真實世界並非獨裁與民主二元;經濟學並非供應與需求可以解釋一切問題
Thumbnail
我相信大家對於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不陌生。簡而言之,這個理論希望 A 可以做 A 最擅長的商品,B 也可以做自己最擅長的商品,現在貿易協定的理念很多是來自這個觀念。雖然這樣全球化浪潮,讓中國跟著富裕,消失的工作機會並沒有其他機會可立即補上,導致藍領的中產階級在歐美國家漸漸消失。
Thumbnail
我相信大家對於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不陌生。簡而言之,這個理論希望 A 可以做 A 最擅長的商品,B 也可以做自己最擅長的商品,現在貿易協定的理念很多是來自這個觀念。雖然這樣全球化浪潮,讓中國跟著富裕,消失的工作機會並沒有其他機會可立即補上,導致藍領的中產階級在歐美國家漸漸消失。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從儲蓄率談起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109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綜合分析,但如果只顯示109(2020)年,可能無法看出比較長期的變化,因此我抓了1980、1990、2000、2010、2020,每隔十年的變化來進行比較 其中第12表是有關於儲蓄率>,我就將相關數據繪製如下圖: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從儲蓄率談起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109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綜合分析,但如果只顯示109(2020)年,可能無法看出比較長期的變化,因此我抓了1980、1990、2000、2010、2020,每隔十年的變化來進行比較 其中第12表是有關於儲蓄率>,我就將相關數據繪製如下圖:  
Thumbnail
作者為傑佛瑞 薩克斯(Jeffrey D. Sachs),為2013年出版,書中主要探討美國在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後,從原本放任的的市場經濟,政府應逐漸放大管控的角色和力道,主張混合型經濟,提高對富人和企業的課稅,靠政府實現財富重分配,由政府供給公共財,才能達成社會最大福祉。 本書雖以探討美國經濟
Thumbnail
作者為傑佛瑞 薩克斯(Jeffrey D. Sachs),為2013年出版,書中主要探討美國在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後,從原本放任的的市場經濟,政府應逐漸放大管控的角色和力道,主張混合型經濟,提高對富人和企業的課稅,靠政府實現財富重分配,由政府供給公共財,才能達成社會最大福祉。 本書雖以探討美國經濟
Thumbnail
我們經常認為歐洲福利國家式的資本主義是高稅率的象徵,與美國式低稅率、低社會福利的個人主義式資本主義恰為兩種典型,《不公不義的勝利》卻帶我們看到未必如此──美國的最高邊際稅率曾經高達93%!
Thumbnail
我們經常認為歐洲福利國家式的資本主義是高稅率的象徵,與美國式低稅率、低社會福利的個人主義式資本主義恰為兩種典型,《不公不義的勝利》卻帶我們看到未必如此──美國的最高邊際稅率曾經高達93%!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全球不平等:全球化的新視角》布蘭科•米蘭諾維奇在2016年出版的名著,產生了很大影響的著作中論證了我們生活在全球化時代。他的「大象圖」現在已經十分著名,該圖顯示世界上的低收入經濟體正在迅速追趕西方國家。大象的「身體部分」(橫座標25-55%)顯示了世界大部分人口的收入增長。「象鼻末端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全球不平等:全球化的新視角》布蘭科•米蘭諾維奇在2016年出版的名著,產生了很大影響的著作中論證了我們生活在全球化時代。他的「大象圖」現在已經十分著名,該圖顯示世界上的低收入經濟體正在迅速追趕西方國家。大象的「身體部分」(橫座標25-55%)顯示了世界大部分人口的收入增長。「象鼻末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