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意外撞傷手會麻,但診斷卻找不出問題,治療師怎麼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這幾天的診比較滿,好幾天沒有更新文章,先跟各位說個抱歉,在我心中還是希望能做到天天跟大家分享我的觀察。生活的安排與節奏還在調整中,以前心會急,現在告訴自己要緩緩腳步,把每天的節奏抓穩。

好啦~今天想跟各位分享一種狀況,發生意外傷害後,原先的不舒服慢慢退去,但反而開始其他的不舒服,重點是去醫師診斷說骨頭結構都很好,但困擾還更長更久,怎麼辦呢?

這種問題很常見,其實我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帶著不平衡,但如果身體夠強壯,自己調整得過來,不會有太明顯的症狀。

但意外發生後,身體的自我調整機制被破壞,除直接傷害本身以外,就很容易把沉在身體裡的症狀引發出來,造成許多朋友們的困擾。因此臨床上就要釐清的是哪些意外傷害造成的不舒服?哪些是潛在身體內原有的不舒服?以下我就用個例子跟各位分享。

意外撞傷   

這是一個月前來求診的年輕朋友,年紀跟我同齡,讓我印象深刻。

LCC先生是廣告設計業的朋友,需要長時間維持久坐。年輕很喜歡運動的他,工作後就比較少運動了,但仍然維持著每周末要去打籃球流流汗,維持好的體能。

LCC兩個月前打籃球時,意外撞傷,撞擊之後,雙手臂麻痛。當下自己也嚇到,趕快急診就醫,拍x光之後,醫師說骨頭沒事,應該是神經發炎,開止痛消炎藥給他吃。要他多休息。

幾個禮拜過去了,當初的手麻雖然已消退,但右手前臂卻開始有木木的感覺(像是手臂隔著手套時的觸感),而且轉動肩膀時會覺得有聲音,不太穩定的感覺。

這段時間他仍然有回診就醫,但仍然找不出結構上的診斷證實神經被壓迫到,肩頸也開始變得緊繃,甚至干擾到工作,於是前來我這裡求診。

敏感的胸肌與側肋部

一般來說,手臂的麻痛或木感,我們會先去區辨到底是頸椎來的還是手臂本身周邊來的,因此我做了頸椎相關的測試,但都沒誘發更多的症狀,因此我往手臂開始尋找。

沒想到摸到胸肌與側肋骨處時,他有非常明顯的痛感,大家平常接受我治療時,都會知道我的手法是很輕柔的,並不會硬壓。但LCC先生卻會感受到明顯的痛感,這是為什麼呢?

臨床上我會去找壓起來"怪怪的"地方,一般來說都會是痠感,甚至會散出去,這代表這個地方是僵緊的,是個值得好好拿來揉掉的好位置。

但如果是敏感的痛點,那就不能直接搓揉了。這背後反應的是肌肉不自主地抓緊,在你無意識下保護著自己。這個現象在許多外傷、撞擊傷非常常見,人受到撞擊時,身體會想要抓住,當這個抓緊的肌肉一直沒有放掉,可能就會讓經過的神經們收到壓力,產生疼痛、麻、木等症狀。

這樣的敏感痛點,需要治療師用一些手法幫助組織或肌肉放鬆,只要手得宜,其實蠻快就會有效果。第一次治療裡,找出手臂的這些痛點並解掉後,LCC明顯感覺整個手臂好動很多。

僵硬的頸部與手臂-潛在問題被誘發

第二次回診時,LCC告訴我好睡好多,手臂麻木感還在,但已有舒緩。但反而覺得肩頸的僵硬感很明顯。

我仔細觀察他的體態,覺得中軸就是比較弱的,無法很自然的支撐起來。肋骨感覺是翻起來的。

“以前你就是這樣坐著的嗎?”

"對阿~常常會覺得駝背,但就算提醒自己要挺胸,腰也很快就痠了。"

對我來說,這就是慢慢區辨出意外原本就有的潛在問題的關鍵了。

人對自己身體的鍛鍊與姿勢維持我覺得非常像是水土保持,是需要平常維持與保養。而慣性駝背其實就是水土保持不良的表徵,但水土保持不良不代表馬上就會發生嚴重的意外,正如多數人多半不會因為姿勢不好就有疼痛痠痛。

但是...我們心裡都知道 總 有 一 天 會 出 事

我們不是算命的,不會知道哪一天會發生,只能知道就是未來的某一天。當潛在問題被誘發,通常會有幾種情況

1 累積到身體撐不住,然後就發生了:很多人就把這件事歸咎於老化,其實我們想想,好像也看到很多八十歲、九十歲,卻仍然健步如飛的人吧!但也有好多五十歲、六十歲就老態龍鍾的人吧!單純用老化解釋一切?我覺得不妥。

2 意外傷害,誘發出潛在問題:如本文案例的LCC,正常來說,外傷導致的身體不舒服隨著時間一定會慢慢恢復,但超過幾個月(通常抓2-3個月)卻仍然沒有完整恢復。那要嘛就是傷的過重(但這醫師診斷學會幫您找出問題),要嘛就是潛在問題被誘發(影像學檢查可能沒結果)。如果是屬於後者,治療上就要從症狀治療帶回根本體質調整。

3 疾病讓身體變弱,誘發出潛在問題:潛在問題之所以不發作,關鍵在於你的身體還可以支持。但許多疾病,例如重感冒、腸胃炎、或其他內外科疾病就可能讓身體整體變弱,進而誘發出潛在的疼痛不舒服。這個現象在40-50區間的朋友特別常見,因為累積的潛在問題已經到了要發作不發作的階段,突如其來的疾病就可能誘發這些潛在的筋骨問題。這時候應該優先將這些疾病先控制好,剩下有的疼痛酸痛再透過治療與訓練來恢復身體機能。

回到LCC的例子,在第二次之後的治療內容,我除關注他原本外傷對身體造成的影響,也著重幫他回到身體的本質上去做調整與強化。年輕小夥子果然學得很快,自己也愛打球運動,很快的就開心回到運動場上並持續自我鍛鍊了。

這個段落想告訴大家的是,身體打底是很重要的阿~物理治療師能提供給你的是身體的框架,當框架建立好了,大家要能努力的去強化自己。我們不知道我們生命有多長,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我們永遠能為自己做更好的準備。好啦~我們總結一下

創傷變弱不要怕

身體潛質要顧好

平常時時練框架

未來抗壓能力好

我是岳裕,我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洪岳裕的沙龍
762會員
95內容數
每天三分鐘,建立一個小習慣,找回使用身體的自主權。我是一名愛碎念的物理治療師,自費物理治療的經驗讓我累積與患者身體相處的豐富經驗,希望這些碎念,能幫助到您與您的家人,歡迎加入洪老師臉書粉專:岳裕物治師。作者現服務於安和物理治療所
洪岳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27
#足底筋膜與足弓的圓舞曲 #絞盤機制 試著現在做這件事:將你的腳趾頭兒們往上翹起,請問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 應該都是變高吧!這個現象在足弓偏低/扁平足身上的人會越明顯。 這個現象,就是足底筋膜有名的 #絞盤機制
Thumbnail
2020/11/27
#足底筋膜與足弓的圓舞曲 #絞盤機制 試著現在做這件事:將你的腳趾頭兒們往上翹起,請問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 應該都是變高吧!這個現象在足弓偏低/扁平足身上的人會越明顯。 這個現象,就是足底筋膜有名的 #絞盤機制
Thumbnail
2020/11/25
#足底筋膜怎麼照顧呢? #足底筋膜的特性又是什麼? 「起床的時候,踏到地板的瞬間,腳底會覺得刺痛,好像針扎一樣。走一走好像能舒緩。」 「走路走久一點,腳底會開始慢慢不舒服,到最後越來越刺,越來越難走路。」 以上就是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真實寫照,我是很平鋪直敘的說明這類患者的病情,而比這複雜的,大有人在。
Thumbnail
2020/11/25
#足底筋膜怎麼照顧呢? #足底筋膜的特性又是什麼? 「起床的時候,踏到地板的瞬間,腳底會覺得刺痛,好像針扎一樣。走一走好像能舒緩。」 「走路走久一點,腳底會開始慢慢不舒服,到最後越來越刺,越來越難走路。」 以上就是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真實寫照,我是很平鋪直敘的說明這類患者的病情,而比這複雜的,大有人在。
Thumbnail
2020/09/25
「最近開始練健身,可是為什麼怎麼練,小腹都不會消呢?」 「還被同事笑說都白練了~」 這是昨天初診患者(化名小真)跟我說的一些話,我看這我眼前這位很瘦的女生不斷的叨唸著,心中不禁覺得好笑XD。 「不用擔心啦!待會教你一招,你小腹就馬上消了!」
Thumbnail
2020/09/25
「最近開始練健身,可是為什麼怎麼練,小腹都不會消呢?」 「還被同事笑說都白練了~」 這是昨天初診患者(化名小真)跟我說的一些話,我看這我眼前這位很瘦的女生不斷的叨唸著,心中不禁覺得好笑XD。 「不用擔心啦!待會教你一招,你小腹就馬上消了!」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