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銀行當理財顧問時,很多客戶都會問我,到底要怎麼做理財規劃比較好呢?我就會反問客戶你是否有明確的財務目標呢,比如說30歲的時候想要存到人身第一桶金,35歲的時候想要在大台北地區買一間房子,40歲想要總資產達到1000萬…等等,理財規劃(Financial planning)成立的要件就是要先設定一個目標,利用我們現有及未來的財務資源,滿足不同階段之人生需求及目標。
講到這邊許多客戶就會接著問我說,那我要怎麼去設定我的財務目標呢?筆者這邊認為在設定目標時應符合可達成性(Achievable)、目標明確(Specific)及可量化(Measurable)的,舉例來說如果現在你已28歲,目前工作每月可儲蓄1萬元,想要在30歲以前存到第一桶金,像這樣的目標的確是有符合目標明確及可量化,但以每月儲蓄1萬元來說,2年只能儲蓄24萬元,因此100萬元滿明顯是不太可能達成的目標,這時候就要考慮修正原有的財務目標來達成。
當設立了明確及可達成的目標之後,可以尋找市場上有哪些投資工具去來幫你達成這些目標,除了把錢放進銀行做儲蓄外,其實你有很多投資工具選擇,舉幾個比較常用的投資工具,例如儲蓄險、債券(包含常見的美國公債,投資等級公司債、垃圾債),共同基金(包含常見的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股票(包含普通股及特別股)、結構型商品…等,這些投資工具報酬率通常比銀行儲蓄的利率高,若以固定型收益商品來看,股票型基金每年配息可達5-6%,債券型基金每年配息也可達3-5%,但也必須留意他的風險存在,例如是否配息來自於本金、以美元等外幣購入產生匯率風險及投資於長年期金融商品產生的流動性風險…等。
除了利用這些投資工具達成目標之外,還可思考是否還有辦法再「開源節流」,例如筆者的朋友A女士,就利用下班的時間兼職寫文章,賺取稿費,假設每月可增加5千元稿費收入,以前述的案例來說,每月的可儲蓄金額就可增加至1萬5千元了,節流除了減少每月不必要的開銷之外,還可透過了解相關稅法(包含所得稅法、遺贈稅法,土地及房屋稅法)來減少多餘的支出。
上述的理財規劃方法,不知道讀者是否都吸收學會了呢,後續筆者將會持續介紹各種理財商品給大家,並幫大家分析各種商品優缺點,祝大家都能早日建立自己的理財規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