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淺釋04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機緣品第七〉
原文: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等,意中清淨。
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讚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淺譯: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僧,就是出家人。
法海,是禪師的名字,就是作《六祖壇經》的法師,他的字叫文允,是韶州曲江的人。韶州,就是韶關。在機緣品裏,他頭一個寫他自己。法海禪師,雖然我不敢說他是第一好,但是他自己當時一定想:「我是六祖大師第一個大弟子。」所以寫在頭一個。
「初參祖師」:最初他來禮拜六祖的時候。
「問曰」:他就問了。
「即心即佛,願垂指諭」:什麼叫即心即佛呢?這道理我不懂,我願意祖師您指示我,開示我。
「師曰」:六祖大師就說了。
「前念不生即心」:你前邊的念不生,就是心。
「後念不滅即佛」:後邊的念也不要滅。不生也不滅,這就是即心即佛。
「成一切相即心」:怎麼會有一切相呢?怎麼成就的呢?這就是心裏成就的。
「離一切相即佛」:你能成一切相,又離一切相,這就是佛。
「吾若具說」:我要是詳細給你說。
「窮劫不盡」:就說幾個大劫,也說不完。
「聽吾偈曰」:我給你說一個偈頌,你聽一聽。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即心叫慧;即佛叫定。這也就是定慧。即心即佛,也就是即定即慧。
「定慧等等」:定慧和心佛,都平等平等的。心也就是佛,佛也就是心;定也就是慧,慧也就是定。這都是一體的。定慧也就是心佛,心佛也就是定慧。
「意中清淨」:都是要在你自己意念裏,有清淨的心。
「悟此法門」:你若明白這個頓教的法門,不是離開心而有佛,也不是離開佛而有心;也不是離開定而有慧,也不是離開慧而有定。
「由汝習性」:為什麼你不明白?就因為你多生多劫,有很大的習性障著。
「用本無生」:妙用本來就是無生無滅的。
「雙修是正」:所以你修心,就是修佛,修佛,就是修心;修定,就是修慧,修慧,就是修定。這雙修才是正法。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讚曰」:六祖大師這樣一開示,法海禪師一聽,隨著就開悟了。他也用一首偈頌,讚歎六祖大師所說的法。
他說「即心元是佛」:哦!原來心也就是佛啊!
「不悟而自屈」:不明白,所以就有了兩個,有個心,有個佛;明白了,本來是一個的:哦,原來不明白的時候,自己就愈弄愈錯。自屈,是說自己就不明白。
「我知定慧因」:我現在已知道定慧的因緣。
「雙修離諸物」:修這兩種的法門,要離開一切相。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机缘品第七〉
原文: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等,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浅译: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僧,就是出家人。
法海,是禅师的名字,就是作《六祖坛经》的法师,他的字叫文允,是韶州曲江的人。韶州,就是韶关。在机缘品里,他头一个写他自己。法海禅师,虽然我不敢说他是第一好,但是他自己当时一定想:「我是六祖大师第一个大弟子。」所以写在头一个。
「初参祖师」:最初他来礼拜六祖的时候。
「问曰」:他就问了。
「即心即佛,愿垂指谕」:什么叫即心即佛呢?这道理我不懂,我愿意祖师您指示我,开示我。
「师曰」:六祖大师就说了。
「前念不生即心」:你前边的念不生,就是心。
「后念不灭即佛」:后边的念也不要灭。不生也不灭,这就是即心即佛。
「成一切相即心」:怎么会有一切相呢?怎么成就的呢?这就是心里成就的。
「离一切相即佛」:你能成一切相,又离一切相,这就是佛。
「吾若具说」:我要是详细给你说。
「穷劫不尽」:就说几个大劫,也说不完。
「听吾偈曰」:我给你说一个偈颂,你听一听。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即心叫慧;即佛叫定。这也就是定慧。即心即佛,也就是即定即慧。
「定慧等等」:定慧和心佛,都平等平等的。心也就是佛,佛也就是心;定也就是慧,慧也就是定。这都是一体的。定慧也就是心佛,心佛也就是定慧。
「意中清净」:都是要在你自己意念里,有清净的心。
「悟此法门」:你若明白这个顿教的法门,不是离开心而有佛,也不是离开佛而有心;也不是离开定而有慧,也不是离开慧而有定。
「由汝习性」:为什么你不明白?就因为你多生多劫,有很大的习性障着。
「用本无生」:妙用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
「双修是正」:所以你修心,就是修佛,修佛,就是修心;修定,就是修慧,修慧,就是修定。这双修才是正法。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六祖大师这样一开示,法海禅师一听,随着就开悟了。他也用一首偈颂,赞叹六祖大师所说的法。
他说「即心元是佛」:哦!原来心也就是佛啊!
「不悟而自屈」:不明白,所以就有了两个,有个心,有个佛;明白了,本来是一个的:哦,原来不明白的时候,自己就愈弄愈错。自屈,是说自己就不明白。
「我知定慧因」:我现在已知道定慧的因缘。
「双修离诸物」:修这两种的法门,要离开一切相。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三六五: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續上條辨,如果手足厥逆,但出現促脈,促脈是脈來急數有力而呈不規則間歇,屬陽脈。手腳逆冷不用四逆湯而用灸法,因為心跳已經很快了,再用四逆湯下去病人會受不了,脈促是陽氣內阻,而非陽虛,所以用灸以通其陽,不用生附溫經以助陽也。可以灸「關元」、「中脘」。
    avatar
    鮪魚肚
    2024-05-25
    【2000字心得】開箱全世界第一家撓場科技產品|盒炁通寶 撓氣源寶 御釀晶炁|前台大校長 李嗣涔教授 氣機科技 共同研發我第一次接觸到「氣」,是因為認識了一位學姐。 ​學姐擁有一頭亮黑的長髮,看起來體態均勻,和一般女生並無太大差異。然而,我漸漸察覺到她的不尋常之處。不論風雨交加,甚至是嚴冷的冬季,學姐總是穿著短袖,袖子還是特別短的那種。​ 有時候,當冬天寒流而來,她會披上一條小披巾,不過她解釋並不是覺得冷,而是因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傑森 Jason
    2024-05-15
    重看六祖壇經 - 五祖擔憂有人害惠能六祖壇經的“行由品第一”中,五祖對惠能表示擔心有人害他,為何五祖一直擔心有人害惠能呢?網上查到以前有人懷疑過,但已有解釋。五祖寺院有1000多名弟子,內心都有貪嗔痴,五祖知道這種狀況,才盡力保護惠能。不知道解釋是否正確,寺院裡似乎也不完全是清淨之地。
    Thumbnail
    avatar
    王家歆
    2024-05-07
    從臉反映五臟六腑的問題 - 瞭解臉撥筋或整骨後能維持多久?從臉上的反映區瞭解身體各部分的健康狀況,採取相應的對應點平衡鬆開原理。作者建議通過艾琳老師的撥筋或整骨調整,結合適當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來改善並維持臉部線條和身體健康。
    Thumbnail
    avatar
    「艾琳小姐」 Reiki能量觸療
    2024-03-16
    37. 荷澤神會禪師初遇六祖《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有則公案是這麼說的: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寺來參禮。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師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對
    Thumbnail
    avatar
    Koeln Walker
    2023-12-08
    購買保險的基本原則我們從小到大都沒學過保險是什麼。但是,現在保險商品的設計越來越複雜,在缺乏保險知識的情況下,保戶常常不了解自己為什麼要買保險,或是買了不適合的保險而不自知,結果不是保障不足,就是原本屬於自己的現金流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
    Thumbnail
    avatar
    阿蒙
    2022-07-20
    佛所說稱為經,為什麼 惠能大師所說的《六祖壇經》也稱為經?不只是 六祖這個樣子,只要是證本心以上,證到初地菩薩階位的聖者,所講的每一句話,它都是經
    Thumbnail
    avatar
    pod cast
    2022-07-13
    如果在家中有《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哪一本要放在最上面《心經》要擺在最上面,《金剛經》其次,《六祖壇經》再其次。因為心經與金剛經都是佛親口宣說的。若全部都是佛親口宣說的經,就要按照它的層次來擺。其實,這就是如何種善因、結善緣的問題。 善性導師講述 我也想學佛乘大法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普現如來
    Thumbnail
    avatar
    pod cast
    2022-07-07
    《禪林寶訓》卷一 032 緣起法《禪林寶訓》 2014.6.29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 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 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 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 導愚迷。 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
    Thumbnail
    avatar
    鋼骨佛心
    2022-04-27
    《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003《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003 良因法師 法談《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良因曰: 或許初學者,對於「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這段話,沒有甚麼感覺。但是當我們學過《法華》、《楞嚴》等大教,再閱讀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的稱性發揮,這時就會有深刻的覺受了,也會對佛陀施設淨土法門的
    Thumbnail
    avatar
    鋼骨佛心
    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