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 Parker with the Orchestra- One Night in Washington |Elektra Musician
編譯|BbSs社
「 他們告訴你音樂是有邊界的嗎, 但是啊,藝術可是沒有這種東西的呀。」這是查理帕克1949年,在Down Beat 雜誌專訪時的答覆。
如果大家還以為這位,對整個爵士樂發展造成決定性影響的中音薩克斯風手的演奏只是隨心所欲的即興, 那應該是搞錯了。就像認真被對待的任何藝術表現一樣, 帕克一直思索如何突破刻板的大樂團爵士演奏, 「 我一直覺得應該還有別種演奏方法吧!」在訪問中他說:「我有時似乎聽到了什麼, 不過我吹不出來。」
帕克14歲就開始遊走在堪薩斯市各個可以演奏的餐廳俱樂部,那時的他還沒找到真正喜歡的演奏形式, 只是為了一晚掙個$1.25 美元(當時的行情價)的表演。在訪問時他說, 他那幾年就像一個失魂的人。
但在1939年的某個冬夜裡,帕克的演奏終於飛起來了。那時他已經離開堪薩斯市到紐約哈林區兩年了,18歲的帕克,那晚和吉他手Biddy Fleet在一家燉豆肉醬餐廳俱樂部裡合奏,他發現了一種獨奏方法,帕克把solo的重點放在和弦,在他以前的爵士奏者solo都放在歌曲的主旋律上發展,而帕克卻放在和弦上,接著的幾年他繼續在這種概念上琢磨,他的solo是用半音穿梭在緜密瑣細的和弦中進行。他說:「我重生了, 可以飛了。」
到底是什麼樣的演奏方式?讓帕克被尊為現代爵士樂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開拓者呢?也許該仔細聽聽本社這次要介紹的1982年才出土的黑膠,應該就可以意會到這種聽覺的觸感。
這張 是1953年帕克和大樂團難得的合奏, 引起爵士史注目的原因,來自於帕克獨特的認知:「唯有小編制的演奏才有足夠的彈性,每一個樂手才能好好即興像對話一般的獨奏。」 所以這晚在華盛頓DC,和大樂團合作竟然變成帕克稀罕的現場錄音。
1950年代,紐約之外的爵士重鎮就是華盛頓DC。
1951年時, 鼓手Joe Timer, 鋼琴手Jack Holiday, 薩克斯風手Ben Lary, 一起和DJ Willis Conover 發起組成一個大編制樂團的構想。雖然預算少的可憐, 可是卻吸引了許多有才情的編曲者,例如提供這張黑膠的現場錄音母帶的Bill Potts, 以及Al Cohn, Johnny Mandel, Gerry Mulligan, Ed Dimond, Ralph Muchler, Joe Timer, Jack Holiday 和 Tomi McKay等人,都是友情援助的最佳典範。預約的演奏者,也都是當時的紅牌,像Zoot Sims, Al Cohn, Lee Konitz, Warne Marsh, Dizzy Gillespie, Stan Getz。甚至即刻要登場的Charlie “Bird” Parker!
不過難堪的是,當時的帕克已經深陷於藥物和酒精的失控窘態裡,經常不知在哪醉倒,而沒法在預定的表演時出席, 導致主辦人Willis Conover完全不敢公開宣傳, 深怕帕克又沒出現,又再度失信於樂迷們。
不過奇蹟出現了, 在1953年2月22日這天, 帕克準時出現, 整個俱樂部像是過節一樣的驚喜。
只不過,讓大夥傻眼的狀況來了!
他沒有任何當天樂團要演奏的樂譜,也沒有事先和樂團對過, 更離譜的是,他手上握著的是一把廉價的練習用塑膠薩克斯風。
他站到台前, 完全不知道樂團當晚的曲目,有的只是多年的功力和一雙過人的靈敏耳朵。這時候,樂團被告知,默許給帕克所有的可能性,讓他盡情表現。
誰曉得這張讓爵士史上讚嘆的《華盛頓DC之夜》,居然是在這種超即興的狀態下錄成的歷史之聲,不愧是帕克式的即興傑作。
舉B面第一首以主持人命名的<Willis>來當試聽範例。
鋼琴手Jack Holiday和打擊樂組開場了前8小節沒多久, 帕克的中音薩克斯風,迅速從高音階快速往下、飛出一串音符, 然後在那旋律間又再度起飛。以極快的速度演奏在那個音階範圍內的每個音符,這些能量,像是內心自發的奔湧, 一個音符疊上另一個音符,節節升高,再倏地往下俯衝盤旋回到主和弦, 半音符在和聲中跳躍發光,然後忽然消失; 這種吹奏法,必須精確掌握了解和弦,才能自由游移於『聲內音』和『聲外音』之間。如果對自身藝術表現、無法擁有絕對控制的藝術家真的無法做到。
帕克精湛的即興演奏贏得了同為爵士樂手團員們的熱烈歡呼, 沒想到這晚驚奇的演出竟然數十年後才以《One Night in Washington》與地表爵士熱愛者分享, 這專輯名雖然直接也非常合宜, 對一般人來說這樣的演奏需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才能達成, 但是對帕克這樣的天才來說, 就這一個晚上, 就算是塑膠薩克斯風也絲毫不受影響, 我們聽到帕克的音樂跟著他飛。
在那晚演奏後兩年的春天,帕克離開令他抑鬱的地表, 他並不知道他如流星般短暫的音樂生命使爵士獲得重生, 他的演奏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爵士框架, 不只給爵士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旋律上和和聲上的內容,還對當時的反主流文化和文學創作有深切的影響。
但他在唯一的Down Beat 訪問中被問及什麼是咆勃爵士, 他只是淡淡的回覆:「我做的只是音樂, 我只是想要吹的更純粹, 尋找我覺得美好的音符罷了。」
曲目一覽
Side A
- Fine and Dandy
- These Foolish Things
- Light Green
- Thou Swell
Side B
- Willis
- Don’t Blame Me
3a. Something to Remember You By
3b. The Blue Room
4. Pound House
5. Red Rodney on Charlie Parker
Note:
Recorded at Club Kavakos, Washington D.C., February 22nd, 1953. Previously unreleased recordings of brilliant "live" Parker performances from the private collection of Bill Potts.
本社珍貴藏品1949年Down Beat 9月9日出刊的雜誌,裡面有帕克僅有的訪談
查理帕克的專訪, 1949年Down Beat 9月9日出刊第一頁開頭, 然後第12頁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