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水手,平安回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這幾日剛好目睹車禍現場,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心裡真的很感慨,生命如此脆弱、珍貴。事後我開車在路上,看到機車騎士都會升起一種我開車在後頭要保護騎士的感覺與責任,不經意地會慢下腳步,並且保持距離,避免帶給別人無形的壓力與不舒服。


經過這次的心理衝擊,在我眼裡看到的騎士都改變了。以前可能毫無感覺,或是覺得什麼人都有,亂騎車沒品的人也很多,但現在打從心裡覺得每個人都很可愛,都是如此珍貴,都有他們心愛的家人在等他們回去。再壞的人都還是有善良的一面,人心是肉做的,在某處一定會有柔軟、善良的一面,只是你、我在病徵程度不同罷了,早晚我們都要回到同一個歸屬。


漸漸地能理解所有相都是虛幻。心裡的塵垢有多厚,看到的物質世界就有多真實。心輪轉起來為何會金亮到全宇宙?淨水灑下為何會如此清涼舒服?就是萬法唯心,一切為心造。


人與人之間最難的部分,在於相處與溝通,在於心房的突破。好人與壞人之別,就在於心理的偏差與否,成長、成熟、智慧就是心的進步。俗話說的「心地」,是自性的返照。我們感受到的都是假的,二度空間、三度空間、四度空間……,都是這樣來的,呈現了一個假境給我們。當我們的心地在這個境界沒有長進,就只能看到這個空間而已,就只有穿越各空間維度的自性是真的。而因果是過程中造就出來的產物,好的、壞的都有,人天之別就在於「心」是造了惡因還是善因。


過去當自己對於事物有疑惑時,有時候會想找人問,找人討論,或是告訴別人自身論點。有次先生當頭棒喝,讓我逐漸撥雲見日,走出自己心魔的迷魂陣。現在當想法出現時,有時候我會問自己,自己在想什麼?是想證明什麼?是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嗎?還是要找認同?透過這樣一次次的自我檢視,較容易找出自身的問題。


有時候一時的想法以為是在尋求自我,但其實代表了對我相的執著,對外求取的心是給自己添亂,因為即便得到了認同,或是證實了想法又怎麼樣呢?如果和預期相反時,自己還能接受嗎?脫離我相,就是不設立場的表現,若老是自我困惑向外求援,反而會使自己更深陷自我的框架中,難以脫身。


日子一天天過去,看到世間百態,唸了佛經才知道,這顆「心」這麼重要,涵義這麼深、這麼多、這麼廣,卻又這麼單純、直白,的確無法一語道盡。


有時候看到新聞,會感慨這世界病了。近日看到一篇2020糧食危機報告指出,至少會有2億6千500萬人即將餓死,此時歐洲比利時卻因流行疾病的衝擊,75萬噸的馬鈴薯滯銷,有人餓死、有人糧食過剩,而這些都只是新聞一隅。這讓我想到的是,常常聽到部分地區的特殊節日,如泰國潑水節、西班牙番茄大戰、紅酒大戰、麵粉雞蛋大戰、義大利橙子大戰、英國扔奶油派大戰⋯⋯,尋求這樣的狂歡、玩樂到底是為了什麼?在我看來是心生病了。


也許有人會說,因為食物過剩不丟掉,加工成本會導致更多金錢耗損,運輸贈送也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很現實的一面,但仔細想想,這不也就是內心不想吃虧。如同我常聽到有人說:「又不是錢太多,還捐款給別人?」我想沒有人會嫌棄自己的錢太多,捐款的心態是對於金錢的價值觀不同而已。如果世界能減少計較你、我、他,沒有彼此之分,就是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的一種,漸漸邁向無我,相信世界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觀。人性本善,這要是能從小教育灌輸,讓每個人都這樣想,那麼心就更清明、純淨了。


分享二


最近與社團師兄姐們的互動中,有幸找出自己需要改善的幾個盲點,與大家分享:


一、放下對標準答案的執著


在社團內問師兄姐們,《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中說到:「靜坐時氣會往下沉,若還沒辦法專注,可先反省,若心渙散,則須24小時佛號不離。可唸『南無觀世音菩薩』或『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請問在床上、洗手間是不可以出聲唸佛號是嗎?還是24小時都可以唸佛號呢?那持咒呢?


有師兄姐分享到:「印光大師答過此題,印象中是隨處皆可唸佛,但自覺不夠清淨莊嚴的地方,一樣可以唸佛號,心中默念即可,以示尊重。如上廁所時,換衣服時等等,床上我個人是照唸。」


也有另一位師兄姐指出:「師姐太執著於標準答案了!當人心有執著、罣礙時,則每個地方皆不可唸,當人心不顛倒時,則每個地方都可唸,此即是不思善、不思惡!佛法是慈悲法,亦是方便法,佛菩薩不會硬性規定我們一定要如何去做才是標準,佛菩薩要我們回歸到自心!學佛千萬不要讓自己越學越窄,那是執於法!眾生看我們學佛,學到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規矩這麼多,嚇都嚇死了!還會想進入佛門嗎?這些年跟著精舍修行,從阿伯身上學到許多,佛法浩瀚如海,阿伯教的不只是佛法,更是教我們如何做人,感恩有阿伯這位心靈導師。」


真的很感恩這位善知識直指我的盲點,因爲在社團裡我已不只一次問過這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問題,希望求得一個標準答案去參辦,其實這是被表相所束縛住。很多事情在一種情況下適合,換一種情況也許就不適合了。萬法皆從自性生,問問題前,需先審視自心、尋覓自性後,看是否可解決此問題,再決定是否問,而不是向外攀緣,希望可以找尋到一個前人留下的標準法則,並繼續一成不變的遵守此法。法有何過,需受吾守。更何況一切萬法本無,皆因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而起八萬四千法門。


二、放下小我,雲淡風輕


看到社團內某位師兄姐的分享中提到,每次分享完都會自卑地覺得自己很差,每次分享都丟出一堆負面情緒,也會在心中上演小劇場:「師兄姐們是不是覺得我這樣很煩,是不是我又來請示一些問題會讓人覺得很煩(有些問題的確是我太執著),阿伯會不會覺得我很差……等等。」當下想起自己以前自卑的時候,也深深體會過這種心境。尤其如果確實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別人的一個眼神、一點言語交談,通通都可以被我解讀成對我的蔑視,一直在心中的劇場重播,精神脆弱玻璃心,直到隨著時間流逝,才能慢慢將此事淡化掉。


現在懂得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道理,雖然自己還很難做到,但當下很想與這位師兄分享,就寫到:「我覺得師兄無需太過罣礙別人的看法,因為自己常用放大鏡看的點,大部分情況下,其實別人連看都沒看到,或看到也不在意。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只注意於和自己相關的人事物,對別人糾結、困擾的很多點都視而不見,因為覺得和自己沒什麼關係。究其因,還是做不到無我,連修行人都很難有幾個能做到,何況不修行的眾生。若能做到就真是世間第一希有了。所以暫時做不到也沒關係,繼續努力就好。」


反省自己,確實也還很難做到無我相,真的需要在每日靜坐時,好好反省今日又犯了哪些我相。看到社團內阿伯分享一篇解釋八識的重點整理,其中一段講到第七識就是我執,大致的意思是「眾生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大海,卻執著在一個轉瞬即逝的泡泡上,以為這就是自己的全部」,這個比喻太生動了,每次我相起時,我就儘量轉念,想想這個有我相、有我執的我,只是個即將破掉的小泡泡,我明明是大海,為什麽要認這個小泡泡為真呢?這樣想還有什麽不能捨,還有什麽放不下的呢?


三、團體共修,渡己渡人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諺云『如果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如果要走得遠就要一群人走』,所以,人不要貢高我慢、只想獨自表現,團體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修行亦複如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修行,點出彼此的盲點,互相激勵,方能更有效率地一齊提升。」


上月底有幸加入一個渡眾業務組,阿伯說希望幾位參與的師兄姐能「在實務中吸取經驗與淬鍊心性,弘揚佛菩薩救苦救難的精神,悲憫蒼生。」阿伯在群組中分享:「佛菩薩的偉大,不在於祂的神通法力;而在於,祂對眾生的慈悲願力。」這兩段的分享,都讓我深刻反省自己,修行至今心中是否升起佛菩薩的慈悲精神?


雖然我研究所畢業後,和家人聊我的生涯規劃時,就信誓旦旦地說:「我要先用10年積累行業經驗和專業技能等,再自己創業,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等50歲後儘快退休,開始專心做慈善。」雖然我很怕看到別人受苦、流淚,因爲我總會感同身受的流淚。可反省自己至今善事、渡眾的事還做得太少、太少,修行前花在吃喝玩樂享受上的事情,反倒多的不勝數。總覺得我以後會做的,以後再專心做就好了。這就和很多人說等以後退休了再修行一樣,誰能保證是這一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呢?


之前看過一例心理學案例,有位先生問一位心理學家:「我不愛我太太了,怎麽辦?」那位心理學家就說:「那就去愛啊!」這位先生繼續說:「我是說我不愛她了。」這位心理學家就說:「愛是一個動詞,你想愛她的話,就去做一些愛她的事情。」這個例子是夫妻間的小愛,但也可以擴大為慈悲大愛,如果我還不夠慈悲,那就去讓自己慈悲些,悲能拔苦,慈能予樂。


就像藥師佛實際在做的一樣。「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藥師經》中說此類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也像社團法人牟尼佛教協會的甘霖慈善積德會做的一樣,先救人於疾苦,有緣得渡者,再以法藥令其得到真正的快樂。只有明心見性、解脫六道輪迴,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修行就和吃飯一樣,要每天吃,能幫眾生拔苦予樂的事情,也要每天做。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中說過:「成佛離不開眾生,要為眾生付出,為眾生著想,導化眾生,念念不離渡眾,才能徹悟,圓滿究竟。」


感恩精舍佛菩薩,感恩阿伯,感恩牟尼精舍及精舍師兄姐們。


(分享完畢)


《六祖壇經》云:「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分享一提到跨越空間的維度:「當我們的心地在這個境界沒有長進,也就只能看到這個空間而已。」此正是「境隨心轉」,心境不同,視野就不同。


淨空法師開示:「再說得明白一點,外面這個境界相,我們真的看到了嗎?真的接觸到了嗎?沒有,永遠接觸不到。我們眼睛像個照相機,眼根把這個景象映到裡面,裡面那個相跟外面相一樣,就像照相的底片一樣,我們眼見是見底片的相,沒有緣到外頭的相。換而言之,我們的確沒有接觸到外頭的境界。」


此不僅是前世今生的六道輪迴流轉,在現世的生活中,執著於我相、我的觀點、我的疑惑,就會讓人陷於自我思緒的迷魂陣。念頭就是種子,念念成形,決定我們腦海中看到的主觀世界。但是,眼中所見只是腦海底片的投影,若執著於自己看到的相就是唯一真理,那麼和外面客觀的世界,一定會產生種種的磨擦對立。


如分享二的有緣人,常常執著於尋找標準答案,作繭自縛而讓自己綁手綁腳,何嘗不是一種「我相」。過度罣礙別人的想法,覺得自己不夠好,易碎玻璃心等等,究其因都是太重視這個「我」。分享一說得好:「脫離我相,就是不設立場的表現。」當我們保持開放與彈性,對這世界、對他人、對自己,都會有更多的包容與尊重。溫暖與光明的力量,能通過人我的須彌山,觸及每個人的心中。


正如淨空法師開示:「見分是廣大無邊,執著一分(我相),僅是阿賴耶見分裡的一分。經上把阿賴耶比喻作大海,那個一分好像大海裡面起的水泡,它執著那個水泡就是自己,這是錯誤的看法。如果發現整個大海全體就是自己,那就叫成佛,就叫大徹大悟。」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間都是暫時的一合相,所有的事物相終將像夢幻泡影般幻滅,係磨鍊,故要借假修真,修除我相,去掉執心,萬緣放下。『緣起性空』,莫起心動念,就不會被境左右。要常用旁觀者的角度來處理事情,才能居高臨下,突破盲點,方能從人生大夢中逐漸清醒。」


「世間所有人事物都是考驗,若放不下事物相,表示自己還在魔(磨)境裡面跳脫不出來。『境由心造,罪由心滅』,外境是心境的投射,莫因小小的漣漪,造成心靈海嘯,苦不堪言。人要當個好水手乘風破浪,掌控好船舵(心),方能順風前進,平安回航。」


真正的修行,是心性的轉變,是盲點的修正。在紅塵滾滾的萬般俗世中,藉假修真,除掉心靈的塵垢,去除我相,回歸大我。祝福您成為乘風破浪的心靈水手,平安回航。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raw-image
raw-image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吃貨寶寶的沙龍
38會員
1.9K內容數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沒想到週記寫著寫著就來到第二十週了,這週過得還算十分順心,但也發生了件不順心的事,可是就是這件事讓自己發現又成長了不少,開始感受到控制情緒的回饋。降低了以往的情緒成本,也感受到情緒導向事件的發展。 在某天早上要載孩子去上課的途中,正在平交道等紅燈時,後方有輛摩托車撞了上來,感到車子被
Thumbnail
沒想到週記寫著寫著就來到第二十週了,這週過得還算十分順心,但也發生了件不順心的事,可是就是這件事讓自己發現又成長了不少,開始感受到控制情緒的回饋。降低了以往的情緒成本,也感受到情緒導向事件的發展。 在某天早上要載孩子去上課的途中,正在平交道等紅燈時,後方有輛摩托車撞了上來,感到車子被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記得有一次友人與我分享,她聽到鄰居在說別人的閒話,友人聽了,覺得那個人的行為沒有鄰居說得那麼嚴重,但是卻成為話柄,被人說閒話。友人因為不想也這樣被說閒話,就在之後有類似的行為時,會自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避免讓人有話可說。 先姑且不論他們在談論的事究竟誰對、誰錯,這件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記得有一次友人與我分享,她聽到鄰居在說別人的閒話,友人聽了,覺得那個人的行為沒有鄰居說得那麼嚴重,但是卻成為話柄,被人說閒話。友人因為不想也這樣被說閒話,就在之後有類似的行為時,會自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避免讓人有話可說。 先姑且不論他們在談論的事究竟誰對、誰錯,這件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我最近有個體悟,以前我的體質太敏感,導致對許多事情都很在乎、神經質;現在,我換個角度看事情,覺得看見了就處理,不用太在乎什麼。以前還很會鑽牛角尖,想要知道個什麼,硬是要查個徹底;現在心境不同了,覺得看見了就是想辦法去處理就對了!不要想那麼多。 分享二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我最近有個體悟,以前我的體質太敏感,導致對許多事情都很在乎、神經質;現在,我換個角度看事情,覺得看見了就處理,不用太在乎什麼。以前還很會鑽牛角尖,想要知道個什麼,硬是要查個徹底;現在心境不同了,覺得看見了就是想辦法去處理就對了!不要想那麼多。 分享二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前一陣子老是跟某幾位同事過不去,主要是看不慣他們做事拖拖拉拉,令人心生不滿;同樣的,在高速公路內線車道已開到最高限速,但後方來車還是不斷逼車,非叫你閃開不可,也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分享二 (分享完畢) 蔡師兄: 唸經妙處在轉心, 心若能轉身不苦,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前一陣子老是跟某幾位同事過不去,主要是看不慣他們做事拖拖拉拉,令人心生不滿;同樣的,在高速公路內線車道已開到最高限速,但後方來車還是不斷逼車,非叫你閃開不可,也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分享二 (分享完畢) 蔡師兄: 唸經妙處在轉心, 心若能轉身不苦,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某天和一位朋友聊天,聊到在現在這個不安定的時局裡,羨慕他至少有份相對安穩的工作,比起我因為疫情導致工作不穩定,真的是好太多了! 朋友回:「覺得有時後其它人狀況比我不好,日子卻是過得比我還舒心,我雖已經有個不錯的工作,但日子卻過得比人家還有壓力,不知道這是什麼心態?」
Thumbnail
某天和一位朋友聊天,聊到在現在這個不安定的時局裡,羨慕他至少有份相對安穩的工作,比起我因為疫情導致工作不穩定,真的是好太多了! 朋友回:「覺得有時後其它人狀況比我不好,日子卻是過得比我還舒心,我雖已經有個不錯的工作,但日子卻過得比人家還有壓力,不知道這是什麼心態?」
Thumbnail
今天是20210926 吃飽喝足帶著倦意 用身軀走動著身體 聽見了 這首歌 藍心羽 (阿拉斯加海灣) 我真的覺得我也沒有什麼好感慨的 但是一幅幅的畫面 在我腦海中略過 我看見我自己一個人開車 在快速道路上的身影 那個人就是我 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原來那個就是我 我在想
Thumbnail
今天是20210926 吃飽喝足帶著倦意 用身軀走動著身體 聽見了 這首歌 藍心羽 (阿拉斯加海灣) 我真的覺得我也沒有什麼好感慨的 但是一幅幅的畫面 在我腦海中略過 我看見我自己一個人開車 在快速道路上的身影 那個人就是我 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原來那個就是我 我在想
Thumbnail
《僧人心態》全書金句讓你一次掌握,忻人建議您先看完「後見,」,再看本篇,會有較佳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僧人心態》全書金句讓你一次掌握,忻人建議您先看完「後見,」,再看本篇,會有較佳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這幾日剛好目睹車禍現場,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心裡真的很感慨,生命如此脆弱、珍貴。事後我開車在路上,看到機車騎士都會升起一種我開車在後頭要保護騎士的感覺與責任,不經意地會慢下腳步,並且保持距離,避免帶給別人無形的壓力與不舒服。   經過這次的心理衝擊,在我眼裡看到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這幾日剛好目睹車禍現場,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心裡真的很感慨,生命如此脆弱、珍貴。事後我開車在路上,看到機車騎士都會升起一種我開車在後頭要保護騎士的感覺與責任,不經意地會慢下腳步,並且保持距離,避免帶給別人無形的壓力與不舒服。   經過這次的心理衝擊,在我眼裡看到
Thumbnail
    下班時段在路口停紅燈的時候,三名男子分別坐在兩台機車,年紀約20歲上下,但大聲嚷嚷的說話方式和都沒戴安全帽的姿態像極了國中生偷騎老爸的機車。其中一位的飲料杯很「順手」的掉到地上...
Thumbnail
    下班時段在路口停紅燈的時候,三名男子分別坐在兩台機車,年紀約20歲上下,但大聲嚷嚷的說話方式和都沒戴安全帽的姿態像極了國中生偷騎老爸的機車。其中一位的飲料杯很「順手」的掉到地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