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淺釋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機緣品第七〉
原文:
「行思禪師。生吉州安城劉氏。聞曹溪法席盛化。徑來參禮。遂問曰。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師曰。汝曾作甚麼來。曰。聖諦亦不為。師曰。落何階級。曰。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師深器之。令思首眾。一日。師謂曰。汝當分化一方。無令斷絕。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紹化。謚弘濟禪師。」
淺譯:
「行思禪師」:有一位法師,他的名字叫行思,他一邊走路,就一邊想東西。他究竟想什麼東西呢?你知道他想什麼嗎?嗯!你不知道?我知道。他一邊走路一邊想:「啊!念佛是誰?念佛是誰呢?」一邊走路一邊想,所以這叫「行思」,行思禪師。
「生吉州安城劉氏」:他生在吉州安城縣,家裏姓劉。
「聞曹溪法席盛化」:當時曹溪道場的道風,全中國都知道;都知道五祖大師的衣缽傳人六祖惠能大師,在曹溪弘揚佛法。法,他的法;席,他的壇;盛化,啊!說那人太多了,天天都幾千人在那兒吃飯,哦!都是在那兒向六祖大師求法,請開示。
人就是這麼樣子,溜虛捧盛。中國人有這麼一句話,叫「溜虛捧盛」,怎麼叫溜虛呢?你這個地方,要是沒有人,他就跑了,這溜虛了。好像我們這裏現在有二十多個人,要是就剩三、五個人,「啊!這麼少人!」人就都跑了,這叫溜虛。
捧盛,什麼叫捧盛?你這兒人愈多,他外邊人來,「啊!那個地方,有那麼多人,我們大家去啊!大家到那地方。啊!佛教講堂,很多人聽經啊!嬉皮到那個地方,都把鬍子也剃了,頭髮也剪去。啊!真是不可思議,一定是有一點東西;要不然的時候,怎麼這些青年人,都改變思想了?哦!快去!」這就叫捧盛。
你這兒人愈多,他愈來,這叫捧盛;你人愈少,他愈走,這叫溜虛。所以當時南華寺,大家都去捧盛。「捧盛」的「盛」,也可以改成聖賢的「聖」。說因為那是個聖人,是個祖師,所以我們大家都去捧他,大家都去擁護他,這叫盛化。在那個地方,天天都有幾千人吃飯。
「徑來參禮」:於是乎,他聽旁人這麼一說,說:「啊!六祖大師真不可思議啊!他有五眼六通;我到那個地方,我不說話,我在心裏想要講的,他就會問我了。」就這麼樣子。所以他也徑來參禮,也來叩頭。
「遂問曰」:隨著他就問六祖大師說了。
「當何所務」:應該修什麼法門哪?
「即不落階級」:就不落階級。漸法就是階級;頓教呢?這就叫不落階級的法門。就是應該修什麼法,才是頓法呢?
「師曰」:六祖大師就對他說了。
「汝曾作甚麼來」:你以前做過什麼事情來啊?你來到這個地方想做什麼?「曰:聖諦亦不為」:行思大師就說:哦!我苦集滅道四聖諦亦都不做了,我都忘了。
「師曰:落何階級」:六祖大師說,你聖諦也不做,你現在落到什麼階級上啊?
「曰: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行思大師就說,聖諦我尚且都不做,我有什麼階級呢?
「師深器之」:六祖大師,一聽行思大師這樣一講,啊!這個人是有點來歷的,是很有善根的,不是平常人。於是乎,就另目相看,特別看重他。深器之,就認為他是法器。
「令思首眾」:就令行思大師在大眾裏做首座。首眾就是首座,帶著大眾上殿、過堂、坐香;他都在前邊率領著大家。
「一日,師謂曰」:有一天,六祖大師就對他講。
說「汝當分化一方」:六祖大師看這個人是法器,是法門的龍象,是祖師的材料——不是自造的祖師,是經過六祖大師證明,許可他做祖師;所以就傳給他法,說,你不要在我這兒住了!你應該自己到另外一個地方,做一方的教化主。
「無令斷絕」:你不要令佛法斷滅。
「思既得法」:行思大師,得六祖大師傳給他衣缽、心印妙法之後。
「遂回吉州青原山」:就回到吉州,在青原山。
「弘法紹化」:弘揚佛法,接續佛法的傳燈。
等他圓寂後,「謚弘濟禪師」:謚號就是死後皇帝賜給他的一個封號。好像六祖稱「大鑑禪師」,這也是封號;行思禪師呢,他的封號,就叫「弘濟禪師」。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机缘品第七〉
原文: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甚么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弘济禅师。」
浅译:
「行思禅师」:有一位法师,他的名字叫行思,他一边走路,就一边想东西。他究竟想什么东西呢?你知道他想什么吗?嗯!你不知道?我知道。他一边走路一边想:「啊!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呢?」一边走路一边想,所以这叫「行思」,行思禅师。
「生吉州安城刘氏」:他生在吉州安城县,家里姓刘。
「闻曹溪法席盛化」:当时曹溪道场的道风,全中国都知道;都知道五祖大师的衣钵传人六祖惠能大师,在曹溪弘扬佛法。法,他的法;席,他的坛;盛化,啊!说那人太多了,天天都几千人在那儿吃饭,哦!都是在那儿向六祖大师求法,请开示。
人就是这么样子,溜虚捧盛。中国人有这么一句话,叫「溜虚捧盛」,怎么叫溜虚呢?你这个地方,要是没有人,他就跑了,这溜虚了。好像我们这里现在有二十多个人,要是就剩三、五个人,「啊!这么少人!」人就都跑了,这叫溜虚。
捧盛,什么叫捧盛?你这儿人愈多,他外边人来,「啊!那个地方,有那么多人,我们大家去啊!大家到那地方。啊!佛教讲堂,很多人听经啊!嬉皮到那个地方,都把胡子也剃了,头发也剪去。啊!真是不可思议,一定是有一点东西;要不然的时候,怎么这些青年人,都改变思想了?哦!快去!」这就叫捧盛。
你这儿人愈多,他愈来,这叫捧盛;你人愈少,他愈走,这叫溜虚。所以当时南华寺,大家都去捧盛。「捧盛」的「盛」,也可以改成圣贤的「圣」。说因为那是个圣人,是个祖师,所以我们大家都去捧他,大家都去拥护他,这叫盛化。在那个地方,天天都有几千人吃饭。
「径来参礼」:于是乎,他听旁人这么一说,说:「啊!六祖大师真不可思议啊!他有五眼六通;我到那个地方,我不说话,我在心里想要讲的,他就会问我了。」就这么样子。所以他也径来参礼,也来叩头。
「遂问曰」:随着他就问六祖大师说了。
「当何所务」:应该修什么法门哪?
「即不落阶级」:就不落阶级。渐法就是阶级;顿教呢?这就叫不落阶级的法门。就是应该修什么法,才是顿法呢?
「师曰」:六祖大师就对他说了。
「汝曾作甚么来」:你以前做过什么事情来啊?你来到这个地方想做什么?「曰:圣谛亦不为」:行思大师就说:哦!我苦集灭道四圣谛亦都不做了,我都忘了。
「师曰:落何阶级」:六祖大师说,你圣谛也不做,你现在落到什么阶级上啊?
「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行思大师就说,圣谛我尚且都不做,我有什么阶级呢?
「师深器之」:六祖大师,一听行思大师这样一讲,啊!这个人是有点来历的,是很有善根的,不是平常人。于是乎,就另目相看,特别看重他。深器之,就认为他是法器。
「令思首众」:就令行思大师在大众里做首座。首众就是首座,带着大众上殿、过堂、坐香;他都在前边率领着大家。
「一日,师谓曰」:有一天,六祖大师就对他讲。
说「汝当分化一方」:六祖大师看这个人是法器,是法门的龙象,是祖师的材料——不是自造的祖师,是经过六祖大师证明,许可他做祖师;所以就传给他法,说,你不要在我这儿住了!你应该自己到另外一个地方,做一方的教化主。
「无令断绝」:你不要令佛法断灭。
「思既得法」:行思大师,得六祖大师传给他衣钵、心印妙法之后。
「遂回吉州青原山」:就回到吉州,在青原山。
「弘法绍化」:弘扬佛法,接续佛法的传灯。
等他圆寂后,「谥弘济禅师」:谥号就是死后皇帝赐给他的一个封号。好像六祖称「大鉴禅师」,这也是封号;行思禅师呢,他的封号,就叫「弘济禅师」。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這幾天在精舍聽到一個案例,一位請示者的兒子得憂鬱症,做父母的整日祈求佛菩薩讓兒子病況改善,每天早上誦經後,就把功德迴向給兒子,希望他趕快康復。但是,過了一陣子,兒子的病況卻惡化,從憂鬱症變成躁鬱症,讓這位請示者很受挫。於是又來請示精舍佛菩薩是何原因?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間皆是假相,事情過了就好,寧可吃虧也切莫傷害他人,避免造下業障,你修你的行,他造他的業,自己不要受對方影響,而起心動念、浮浮沉沉;若有相欠,待還完因果後,仍要持續唸經,自己的心識才能清淨。」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這幾日剛好目睹車禍現場,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心裡真的很感慨,生命如此脆弱、珍貴。事後我開車在路上,看到機車騎士都會升起一種我開車在後頭要保護騎士的感覺與責任,不經意地會慢下腳步,並且保持距離,避免帶給別人無形的壓力與不舒服。   經過這次的心理衝擊,在我眼裡看到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這幾天在精舍聽到一個案例,一位請示者的兒子得憂鬱症,做父母的整日祈求佛菩薩讓兒子病況改善,每天早上誦經後,就把功德迴向給兒子,希望他趕快康復。但是,過了一陣子,兒子的病況卻惡化,從憂鬱症變成躁鬱症,讓這位請示者很受挫。於是又來請示精舍佛菩薩是何原因?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間皆是假相,事情過了就好,寧可吃虧也切莫傷害他人,避免造下業障,你修你的行,他造他的業,自己不要受對方影響,而起心動念、浮浮沉沉;若有相欠,待還完因果後,仍要持續唸經,自己的心識才能清淨。」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這幾日剛好目睹車禍現場,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心裡真的很感慨,生命如此脆弱、珍貴。事後我開車在路上,看到機車騎士都會升起一種我開車在後頭要保護騎士的感覺與責任,不經意地會慢下腳步,並且保持距離,避免帶給別人無形的壓力與不舒服。   經過這次的心理衝擊,在我眼裡看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修學密宗、密乘的人一定要守十四條戒律。修密乘會不會成就,就看這十四條有沒有違犯,守得有沒有精嚴,或者如果有違犯是不是有懺悔還復清淨,相當的重要。「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這是第一條,為什麼是第一條呢?「金剛上師」就是你的密宗上師。「上師」這兩個字,又叫「靈性的導師」...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修學密宗、密乘的人一定要守十四條戒律。修密乘會不會成就,就看這十四條有沒有違犯,守得有沒有精嚴,或者如果有違犯是不是有懺悔還復清淨,相當的重要。「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這是第一條,為什麼是第一條呢?「金剛上師」就是你的密宗上師。「上師」這兩個字,又叫「靈性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