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斯洛伐克:中國人權的新挑戰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作者:馬特伊.希馬爾奇克(Matej Šimalčík)是中歐亞洲研究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執行長,以及中歐政治觀察網站MapInfluenCE協作者。
斯洛伐克總理勞伯.費佐(Robert Fico)曾在2017年11月主張:「國家必須盡力維持與中國友好關係。如果我們夠努力,將能迎來豐收。」僅僅這段話便足以大致勾勒出這15年來斯洛伐克在社會民主黨總理費佐與繼任總理彼得.佩萊格里尼(Peter Pellergrini)多年執政下的對中政策基本核心。
這段期在斯洛伐克的國際政策上人權議題頂多放在附錄充數,說穿了就是在經濟合作篇幅以外一個無用的裝飾品。任何不同意國內政策的異議份子都會遭受嚴厲的批判。然而,在多年來無視中國人權爭議以後,2020年的斯洛伐克卻演變成為最大聲譴責中國的歐洲國家之一。
為正義發聲
在短短的三個月內,斯洛伐克當局不僅反對疫情時代下中國的假訊息戰以及口罩外交政策、呼籲中國釋放班禪喇嘛與其他中國政治犯、支持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並且譴責中國共產黨單方面的對香港強施港版國安法。
由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Christopher Patten)所發起,譴責中國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聯署書中,來自斯洛伐克國內與歐盟議會的議員是人數最多的聯署國家之一。總計自5月24號,斯洛伐克是該份連署書中在英國之後位居第二連署最多的國家。26個來自斯洛伐克的聯署,其中還包含兩名斯洛伐克國會發言人,總數超越美國、加拿大、澳洲或其他受中國議題影響甚深的國家。一個月以及港版國安法正式實施之後,儘管沒有與中國政府公開產生政治衝突(其他歐洲國家們,例如捷克與瑞典就被中國特別點名)斯洛伐克的國會議員總數仍然佔大宗。
雖然過去幾個月以來對中國的反制大多來自斯洛伐克國會,但這份決心也漸漸的滲入行政部門。緊接著中國對香港正式施行港版國安法,27個國家透過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出聯合聲明要求中國重新考慮國安法的施行,而斯洛伐克是唯一一個簽署該聲明的中歐國家。
除了人權議題以外,斯洛伐克的政策制定者也漸漸認知到與中國相關的國家安全議題。斯洛伐克國防部副部長甚至在訪談中表示中國議題將會是斯洛伐克國家安全策略的其中一個主題,由此可看出一個全新國家安全面向的思考。
豬肉出口的假議題
然而,這並不是斯洛伐克對中國一貫的立場。在2020之前,中國人權議題根本不在斯洛伐克的政治議程裡。由以下三個事件可以說明之。
2009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曾親自訪問斯洛伐克,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團體於格拉蘇爾柯維奇宮(Grassalkovich Palace),現今的斯洛伐克總統府夾道歡迎胡錦濤。一團是斯洛伐克維權人士抗議中國的人權壓迫議題,例如圖博以及殘害法輪功信徒。同一時間,另一團則是華裔僑民熱烈迎接胡錦濤。兩群人馬的交會導致了雙方暴力衝突,然而警方卻僅僅旁觀華裔僑民毆打這些維權人士。最後儘管受到人身及財產傷害的是維權人士一方(其中包含幾名反對黨政治人物),警方卻逮捕了六名維權人士只逮捕了三名華裔人士。
於2016年,斯洛伐克總統安德烈.季斯卡(Andrej Kiska)曾私下與達賴喇嘛會面。自然的,這場會面激怒了中國。然而,此舉竟然更加激怒了當時的總理費佐,費佐指控季斯卡嚴重危害了斯洛伐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而進一步成為了斯洛伐克國內的政治議題。費佐爆料肇因於達賴喇嘛的會面,某個重要中國投資人暫停了與斯洛伐克的投資商議,但是費佐從來沒有公開過任何有關這位中國投資人的資訊。有趣的是,經過與達賴喇嘛的會面後斯洛伐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反而更好了。
另一個類似的案例發生在2019年夏天,當新上任的斯洛伐克總統蘇珊娜.查普托娃(Zuzana Čaputová)在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時公開批評中國的人權紀錄。查普托娃立刻被抨擊危害斯洛伐克經濟,尤其是農業出口方面。而為整個荒謬事件再添一筆的是斯洛伐克民族黨發言人安德雷.丹科(Andrej Danko)評論整起事件表示,當時的農業部長曾致電給他表示斯洛伐克正在與中國商討中國豬肉出口認證的議題,而斯洛伐克在貿易平衡上處於劣勢。丹科認為總統為了個人的英雄主義而傷害中國的舉動相當不得體。其中的荒謬就在於農業僅佔斯洛伐克經濟相當微小的部分,因此中國豬的進口議題根本不會危及斯洛伐克與中國的貿易平衡。當然了,最後中國豬肉出口的認證問題並沒有通過,並不是因為查普托娃批評王毅,而是因為斯洛伐克政府無法保證可以防止中國非洲豬瘟不會在國內擴散。
這三個事件有個共同根源。顯現了斯洛伐克的政治領導人願意對中國的人權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討好斯洛伐克的國內企業自我價值可以先放一邊。
斯洛伐克總統蘇珊娜.查普托娃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斯洛伐克總統會面。圖:斯洛伐克總統府
政策的變化能持續嗎?
這項重拾自我價值的對中政策源自兩個事件—國內政局的變化以及來自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衝擊。
就在今年2月29日的選舉導致了政治大搬風,統治斯洛伐克長達15年的社會民主黨下台。目前則由自由派、中間偏右的民粹政黨執政。一位來自中歐亞洲研究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智庫的研究顯示,社會民主黨(及其側翼斯洛伐克民族黨)與泛民主中間偏右政黨之間,對中政策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前者為務實的尋租心態者(rent-seeker),而後者則在外國政策中更重視價值問題。
由斯洛伐克的案例可以進一步窺見中國與歐洲的關係,中國在歐洲所意圖的特洛伊木馬策略並不成功,因為中國忽略了斯洛伐克國內政黨輪替所引起國內與國際政策的變動。
中國議題從來不是斯洛伐克國際政策的要角。然而,新冠病毒大流行所引發的假新聞肆虐以及中國北京大外宣惹起了不少的關注,包括政治人物、學者專家甚至是不甚關心時事的大眾。
因此在短短的三個月內,斯洛伐克直球對決中國的人權爭議。包含斯洛伐克總統查普托娃受國際讚譽的道德勇氣,以及就中國人權壓迫議題不再沈默的政治共識,斯洛伐克可以成為歐洲反抗中國共產黨最具代表性的聲音。正因為相比其他歐盟國家斯洛伐克的經濟並不全仰賴中國,因此斯洛伐克夠足以在這項道德議題上引領先鋒。
但是,如若斯洛伐克想要博取其他歐盟夥伴以及北大西洋公約國家長期的友好關係,那麼斯洛伐克就需要憑藉著這股熱情對國安議題加把勁,例如5G設備、華為議題以及對國內投資的審查機制。就目前而言,上述議題尚未成為斯洛伐克的政治議程。
我們也許到現在才對中國恍然大悟。然而時代正在改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rans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冷戰」一詞常用在美中兩大強權之間的對峙關係。然而,歷史真的那麼剛好可以讓我們有前車之鑑可循嗎? 本文作者札卡里.卡拉貝爾認為相較於20世紀的美蘇冷戰,21世紀的美中關係在經濟貿易上也太熱絡了點。事實上,他認為美中之間根本不存在冷戰關係,更像是深陷一樁爛透的婚姻,卻不能選擇離婚。
本文作者巴博內斯曾發佈多篇警惕澳洲過度依賴中國的文章,甚至曾投書直接表明支持臺灣成為正常國家。 乍看之下,本文是一篇罵中國罵很爽的文章(我翻譯的也挺爽),但作者不厭其煩的利用舉證和比喻來將中國與納粹放作伙,也許可以看出本文的目標在於澳洲向中國攤牌後,也希望能夠說服歐洲國家停止不沾鍋的心態。
近來,「南島語族出臺灣」的論點透過對植物、生物以及語言學上的追溯與研究越漸受到支持。 本文作者為印尼國際關係學院研究學者,他以南島語族的遷徙史連結起印尼與台灣。並認為印尼政府應該在臺灣議題更為主動。 另一方面,「親中」議題也曾影響印尼選舉攻防,此文可以窺探出印尼學界對中與對臺的態度飄移。
現正上演的美中新冷戰,歐盟則作壁上觀不願捲入美中紛爭當中。然而歐洲有可能在這波選邊站遊戲當中,能夠獨善其身嗎? 本文作者尼可拉斯·里戈(Nicolas Regaud)是巴黎戰略研究院國際發展部主任,就指出歐盟如果不能對涉中議題展現團結的態度,反而可能在中美紛爭中失去話語權而且終將被美國施壓做出選擇
延續釐清美—中政策論戰(上篇),本文作者范德比大學法學教授希塔拉曼在劃分出十個鷹、鴿兩派的陣營後,他指出這十個陣營在主張上有三個基本的分裂,包括對中國的態度、對美國盟友的態度以及對經濟政策的態度。 然而儘管有著三個基本的分裂,各個陣營仍有互相合作而互相牽制的空間。
前陣子美國的對中鷹派波頓以《事發之室》大紅,頓時讓鷹派的聲量大漲。一般而言,我們都從臺灣的角度看待美中新冷戰的格局,卻很難真的知道美國對中政策的立場是什麼。 這篇翻譯自范德比大學法學教授希塔拉曼的文章,將美國鷹鴿兩派再分成10個陣營,一一分析每個陣營的內容主張以及其盲點。
「新冷戰」一詞常用在美中兩大強權之間的對峙關係。然而,歷史真的那麼剛好可以讓我們有前車之鑑可循嗎? 本文作者札卡里.卡拉貝爾認為相較於20世紀的美蘇冷戰,21世紀的美中關係在經濟貿易上也太熱絡了點。事實上,他認為美中之間根本不存在冷戰關係,更像是深陷一樁爛透的婚姻,卻不能選擇離婚。
本文作者巴博內斯曾發佈多篇警惕澳洲過度依賴中國的文章,甚至曾投書直接表明支持臺灣成為正常國家。 乍看之下,本文是一篇罵中國罵很爽的文章(我翻譯的也挺爽),但作者不厭其煩的利用舉證和比喻來將中國與納粹放作伙,也許可以看出本文的目標在於澳洲向中國攤牌後,也希望能夠說服歐洲國家停止不沾鍋的心態。
近來,「南島語族出臺灣」的論點透過對植物、生物以及語言學上的追溯與研究越漸受到支持。 本文作者為印尼國際關係學院研究學者,他以南島語族的遷徙史連結起印尼與台灣。並認為印尼政府應該在臺灣議題更為主動。 另一方面,「親中」議題也曾影響印尼選舉攻防,此文可以窺探出印尼學界對中與對臺的態度飄移。
現正上演的美中新冷戰,歐盟則作壁上觀不願捲入美中紛爭當中。然而歐洲有可能在這波選邊站遊戲當中,能夠獨善其身嗎? 本文作者尼可拉斯·里戈(Nicolas Regaud)是巴黎戰略研究院國際發展部主任,就指出歐盟如果不能對涉中議題展現團結的態度,反而可能在中美紛爭中失去話語權而且終將被美國施壓做出選擇
延續釐清美—中政策論戰(上篇),本文作者范德比大學法學教授希塔拉曼在劃分出十個鷹、鴿兩派的陣營後,他指出這十個陣營在主張上有三個基本的分裂,包括對中國的態度、對美國盟友的態度以及對經濟政策的態度。 然而儘管有著三個基本的分裂,各個陣營仍有互相合作而互相牽制的空間。
前陣子美國的對中鷹派波頓以《事發之室》大紅,頓時讓鷹派的聲量大漲。一般而言,我們都從臺灣的角度看待美中新冷戰的格局,卻很難真的知道美國對中政策的立場是什麼。 這篇翻譯自范德比大學法學教授希塔拉曼的文章,將美國鷹鴿兩派再分成10個陣營,一一分析每個陣營的內容主張以及其盲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大民族主義者,總有自己看不見的矛盾。在他說「西方對俄烏戰爭的影響,只會造成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同時,輕輕放過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責任,也忽略1991年蘇聯解體後,被蘇聯承認也被蘇聯各成員國承認的烏克蘭國家主權。
新加坡新總理黃循財接棒,強調反台獨、不站隊美中。 BJ:今天不談戰爭,獻與新加坡無限的祝福,國運昌隆。貴國是小國圖存的典範,實為泱泱大國。 --- 斯洛伐克總理遭刺殺,性命垂危。法國發生高速公路收費站劫囚案,行刑式槍殺獄警劫毒販。 BJ:R.I.P. 又回到一個老問題,罪大惡極的加害者人權需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據報導,國民黨傅崐萁率訪問中國,中國不僅宣布恢復福建居民赴馬祖旅遊、開放台灣文旦柚輸中等措施,表示,願意向花蓮地震災區捐贈組合屋,將透過兩岸紅十字組織捐助。 兩岸和平交流,算是好事。可是,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劣品假貨流竄,參諸過往的實際經驗,台灣恐又將再受難,堪稱是重大風險與隱憂,需要特別留意。
Thumbnail
2000年,馬其頓政府高層人事變動,新副總理、外交部長不希望繼續跟臺灣建交,立刻宣佈斷交並跟中共建交。諾魯曾建交斷交兩次,最近跟中共斷交並向臺灣訴求更大的援助。其他斷交國家中,部分因中共的金援或其他利益而斷交。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2021/05/29 根據會後釋出的厚重公報,外長會的議題依序區分為俄羅斯、烏克蘭、中國、白俄羅斯、印度太平洋地區、北韓、東海與南海等項目。儘管拜登就職以來多次說中國是美國本世紀最重要的競爭者,公報卻把「俄羅斯」放在首章,中國則排在第六章。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大民族主義者,總有自己看不見的矛盾。在他說「西方對俄烏戰爭的影響,只會造成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同時,輕輕放過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責任,也忽略1991年蘇聯解體後,被蘇聯承認也被蘇聯各成員國承認的烏克蘭國家主權。
新加坡新總理黃循財接棒,強調反台獨、不站隊美中。 BJ:今天不談戰爭,獻與新加坡無限的祝福,國運昌隆。貴國是小國圖存的典範,實為泱泱大國。 --- 斯洛伐克總理遭刺殺,性命垂危。法國發生高速公路收費站劫囚案,行刑式槍殺獄警劫毒販。 BJ:R.I.P. 又回到一個老問題,罪大惡極的加害者人權需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據報導,國民黨傅崐萁率訪問中國,中國不僅宣布恢復福建居民赴馬祖旅遊、開放台灣文旦柚輸中等措施,表示,願意向花蓮地震災區捐贈組合屋,將透過兩岸紅十字組織捐助。 兩岸和平交流,算是好事。可是,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劣品假貨流竄,參諸過往的實際經驗,台灣恐又將再受難,堪稱是重大風險與隱憂,需要特別留意。
Thumbnail
2000年,馬其頓政府高層人事變動,新副總理、外交部長不希望繼續跟臺灣建交,立刻宣佈斷交並跟中共建交。諾魯曾建交斷交兩次,最近跟中共斷交並向臺灣訴求更大的援助。其他斷交國家中,部分因中共的金援或其他利益而斷交。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2021/05/29 根據會後釋出的厚重公報,外長會的議題依序區分為俄羅斯、烏克蘭、中國、白俄羅斯、印度太平洋地區、北韓、東海與南海等項目。儘管拜登就職以來多次說中國是美國本世紀最重要的競爭者,公報卻把「俄羅斯」放在首章,中國則排在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