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設週記04 | 序 城中一隅 |

2020/09/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畢業設計記劃書

前言
一開始只是喜歡逛街,後來卻真的愛上逛 ,街
轉過街角,熟悉的那家店又消失了,這是第幾次了呢 ?
時代演進,科技革新,人類的生活型態正逐漸轉變,城市的空間因居者的需求正不斷的演進,過程中消失的商店們由新的商店補上,再消失,再補上,彷彿莫比烏斯環,沒有終點,這是演化嗎 ? 不,這是熵,是將能量擴散邁向毀滅的過程。
動機 目的
商業空間的沒落是每個時代在轉變時必經的過程,但在沒落的過程中並不是沒有挽救的可能,如何把將要被城市代謝掉的累贅轉變成推進城市前進的養分,舊有空間之於城市所乘載的記憶要如何保存或重生,這些議題之下,商業空間如何吸引人們這件事,我覺得才是解決商業空間演進最大的困難。
為何在網路上花五分鐘能送到我家門口的東西我會願意花上一整天在東區街頭亂晃,然後再提著大包小包回家
逛街這個活動本身之於人,除了單純的交易外還有著什麼價值,而這些環境所給予人們的附加價值才是人們願意頂著太陽出門逛街的理由,在我們這個時代銷售或許已經不是商業空間的終極目的,那商業空間的價值將如何定位,而重生的商業空間又會如何帶動周邊機能,造成城市演進。
議題 手法分析
我對於議題的想法就如同第一篇週記所說,畢業設計不會是一個完整的正確答案,而是你以所學到的技能盡可能地回答自己所提出的問題,因此議題將會分成多個面向去討論商業空間的未來性,至於最後在操作手法上會針對哪一個議題深入設計還是未知的,因為我認為商業空間的未來性並不是由單一一個議題所構成的,他是一個複雜的生態所形塑而成的系統,而我所給出的答案,將只是這個系統中的其中一種可能。
以下我將議題分為幾個類別 〔這只是初期,之後可能還會加加減減 (?) 〕

網路

對於都市的變革我們早已習慣默認,而由於網路時代下的資訊廉價化,我們對於周遭日常的變化逐漸麻痺,在這樣的前提下,商業空間要如何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如何轉變自身的社會定位以適應因網路出現而改變的消費生態 ?

人文

隨著都市發展以及消費模式的轉變,越來越多曾經伴隨我們成長的商業空間逐漸沒落,但沒落的空間中仍有其承載自都市的痕跡,就如同新盧得主義反對數位化時代一樣,是否不隨時代而變動保留原始樣貌的商業空間也有重生的可能 ?

氛圍

商業空間之所以存在,在於人對於逛街行為之需求,而逛街的行為除了交易的部分之外,在環境上給人所帶來的體驗,是否也能讓人對商業空間產生嚮往,而特殊的氛圍體驗,是否會增加人對於商業空間的青睞 ?

地域

隨著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世界上的大都市也逐漸失去自我的性格,曾有人這麼形容21世紀的都市,城市是晚期資本主義文明產生的無盡重覆的結構模塊,設計只能以此現實為前提思考併成形。在這樣的背景下,創造出屬於台灣自己的商業空間似乎可以做為城市往下一個里程邁進的契機,而台灣本土的地域性對於商業空間有什麼樣的影響及啟發 ?

科技

身處工業4.0的時代下,我們身邊已有許多新的科技出現,浮空投影、機械手臂、人工智能、虛擬實境、3D列印...等等,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更多莫名其妙的黑科技,在 這些新的技術之下,商業空間與科技結合,是否會創造出某種新型態的建築空間及形式 ?
如果說一定要為這個議題所做的事情做出解釋的話,我覺得應該這麼形容
我並不是要給出一個未來商業空間的答案,而是去找尋商業空間未來的可能性
預期成果
因為是以空間實驗為主軸的設計方式,我認為我的設計成果會以多點建築的形式完成,原因式如果以單一的建築體來實驗空間的話這些空間的配置之間的關係會有我自說自話的可能,因為今天是要客觀研究商空的可能性,因此我對於我的成果將提出兩點設計手法
01 實驗性建築體 (無基地)
以上述所提出的議題為概念操作空間的想像,而每個議題所代表的建築皆為單獨存在的個體,並無任何關聯。
02 組合型建築群(有基地)
將階段01的實驗性建築進行大量嘗試後代入基地,針對基地的特性調整所有實驗性建築體之間的關係,嘗試連接各個建築體並置入緩衝空間,最終成果將是我對於商業空間實驗的論述依據。
這樣做的理由是創造一套商業空間實驗的論述,並且不會喪失空間的操作性,就如同上面一段所提到的,這是我使用我五年來所學習的技能以及就當下我所擁有的資源對商業空間提出的挑戰,他不一定是未來商業空間的真實走向,但的確也是眾多可能性的其中一種。
基地
可能因為前面的解釋不夠清楚,這邊在對於預期成果第二階段的基地進行補充。
基地位置 : 西門町徒步區
選擇理由 :
首先,西門作為台北年輕世代的聚集地,對於新的事物的接收度本身是非常高的,引此在機能的挑戰上能有更大的自由度,其次在較新規劃的徒步區之外,西門本身就存在許多舊有的老是商業空間,如萬年大樓,國賓影院...等等,本身存有複雜的建築生態系統也是西門町的特色之一,而近年來的消費型態改變,導致距離上次重新規劃已有20年之久的西門町,需要重新尋找自己在都市中的定位,就如電影街等機能或許在未來已經不是未來商業空間的主流,那西門町所轉型而成的新商業空間,能否成為台北都市轉型的模範 ?
  1. 基地因主要消費族群為年輕世代,對於時代的敏感度高
  2. 基地機能複雜多變性高(電影公園,潮流店,書店,玩具店,滑板場,情色旅館)
  3. 基地目前正面臨轉型
  4. 基地帶有台灣地域性,轉型後該如何保存值得探討
基於以上幾點,所以在尋找第二階段的基地時選擇了西門徒步區作為實驗的基地,一開始原本想用沒落更嚴重的台北東區,但是在基地的複雜性上來看,我認為將基地定在西門會操作出更多元的成果,所以最後選擇了西門町。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