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2020.10.16 – 10.25
▎票券全面熱售中|7-11 ibon售票、ibon網路售票
(以下微雷)
《婚姻計畫》(The Marriage Project) / 2020 / 伊朗、法國
婚姻是什麼?在去年的《婚姻故事》中,可能已經大幅呈現它的理想與動搖,然而當我們在討論情感、鑽研兩性之時,卻早已忽略掉「常人」之外的婚姻狀態。在紀錄片《婚姻計畫》裡,婚姻是得經過委員會的審核、心理醫師的認可後,才能試著展開的「計畫」,這不僅僅為白老鼠般的社會實驗,更是種將餘生及未來各代的樣貌,交付給他人來做決策。電影記錄著伊朗德黑蘭的精神療養院內,近五百位的患者病情皆為每日的藥物控制、終身不得自由的嚴重程度,但他們渴望著愛情與婚姻,因此不得不接受層層的制度和考察評估。
二十多年的精神病院,大多患者已於之中相識數年,於是情感的產生是難免,但當男歡女愛就能結成一顆甜美的果實?這樣的期待,在這裡可是難以成真的遠大幻想。片中由多種質疑及可能性組織而成,從患者接觸愛情、婚姻後的病況預測,到對於下一代的影響、經濟負擔能力,都一再丟出細察和否定,然而又不僅為止。它回到更基本的父母認同、個體樣態,抑或是面對婚姻的觀點,電影將醫師與委員會對精神病患的封閉、變異、執念、缺失等思量一再凸顯,而後也由父母的角度揭開精神病的孩子,是多麽讓家族蒙羞,多麼不該存在。一來把世人眼裡的精神病與正常人做出分明區隔,二來又浮現出了反諷意味。
當中就算有患者只是為了生下孩子,不奢求愛也不奢求扶養;有患者想與正常人結成婚姻,不希望另一半是相同的精神病患;有患者在計劃的實施下,試著讓自己愛上毫無愛慕之情的他人,但《婚姻計畫》的主題,還是圍繞著愛。從導演荷桑伊斯萊米和阿提雅阿特薩德的鏡頭裡,能看見他們不只是攝下計畫本身,當醫師與委員會在批判患者造成的社會負擔,患者的瘋狂行動時,反照出的是他們的孤獨及無人理解;而當高層在找尋既符合宗敬,又能滿足病患的性需求、感情需求時,下一刻鏡頭對準的患者,是對於真愛的渴望和嘗試。
而在常人給予患者的安排、挑選、湊合之後,當然還有導演本身的故事,再次質疑了「正常」的定義為何。《婚姻計畫》交付出的不是老生常談或者慣於舊例的不變事實,而是必須正視、立即改革的制度矛盾,除了探討人性、情與愛的需求與樣態之外,還揭露了多種看似平常,實為剝削的驚悚世態。
電影評價:B+
台灣上映日期:第 27 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台灣代理片商:第 27 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