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一本漫畫就讀懂!人工智慧:電影要成真了嗎?

2020/10/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本漫畫就讀懂!人工智慧》
初讀這本書時,它在封面就直寫:『只花60分鐘!學會人工智慧基本知識與必懂的關鍵字!』還讓我懷疑了一下,我一個門外漢,怎麼可能花60分鐘就了解人工智慧?不過事實證明,我真的花了60分鐘而已,粗淺的了解何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類神經網路奇異點等陌生的專有名詞。
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並搭配生動的漫畫,讓我對人工智慧產生了興趣,並趁著記憶還很鮮明時,寫下了這本讀後心得。
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想像:電影是否要成真了?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首先是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讓我訝異的是,原來人工智慧一詞最早在1950年代後期就被提出了,也就是說人工智慧一詞在約莫60年前、我們爺爺奶奶年輕時就出現了!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看過印象很深刻的一部電影:《A.I. 人工智慧》
《A.I.人工智慧》電影中講述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愛的機器人小孩:大衛,為了要得到認定的人類母親的莫妮卡身邊而踏上旅程,只為了要變成一個真正的人類男孩。
在這兒故事細節就全部跳過不談,只提結局是:『人類都滅亡了,地球上只剩下了機器人。』
這是一部2001年的科幻電影,放在現在2020年來看,不禁會想:『這部電影,該不會是預知電影吧?!
就像是本書中提到的地球派宇宙派對於人工智慧的想法。
人類最終迎向滅亡,而成熟的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人類,成為地球上的新霸主。
地球派:『無論發展出多麼優越的人工智慧,最重要的終究是人類。』VS.
宇宙派:『追根究柢,人類是為了創造人工智慧而存在。』
—《一本漫畫就讀懂!人工智慧》
全球迎接第三波的「人工智慧」熱潮:已經走了近60年的技術
好吧,先撇開那些遙遠、無法想像的未來不談,我們只談現在:科學家在人工智慧這個領域中真的下了許多功夫。
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最早是從1950年代中後期提出,每一個階段的概念想法不同,但都是許多專家的心血結晶。
  1. 第一波人工智慧潮(1950's~1960’s):推測、搜尋
    僅能在有諸多限制的條件下,達成任務。如:迷宮、拼圖等,規定很明確的問題。
  2. 第二波人工智慧潮(1980’s):知識
    透過給予電腦大量的『資料』協助判讀。如醫生,就給予大量的『病歷資料』,透過龐大的資料庫來幫助醫生做診斷。
    但是,電腦缺乏常識。它無法知道當人們說『肚子痛』是哪裡痛?『心情不好』是什麼意思,無論給電腦多少的知識,仍然不夠。也就是說電腦缺乏大量人類常識等級的知識。也就是說對我們而言很簡單的常識,對電腦而言都很難。
  3. 第三波人工智慧潮(2000’s~迄今):機器學習、深度學習
    過去第二波熱潮無法解決的問題,卻因為網路普及而得到了解方!
    深度學習=「具備多層結構的類神經網路。」
    太難的我也不懂,只知道令人振奮的是:Google發展出的貓臉辨識系統!不需要人類介入,電腦可以辨識出貓的特徵。
    電腦汲取網路上大量的資料,就好像人類學習一門技術一樣,不需透過人類一筆筆的鍵入知識,電腦可在網路上『蒐集』上千萬有關於貓咪的資料後,『區分』貓咪該有的『特徵』,判斷出『是否』為貓咪
    對人類而言稀鬆平常的一件事,對人工智慧而言,卻是近50年來的一大步!聽說這項成果,電腦跑了三天才完成!
目前看起來,人工智慧就好像小嬰兒,還需要研究人員細心栽培,才能成長茁壯。未來會變怎樣呢?令人興奮又期待,不是嗎?
『奇異點』與之後的未來
奇異點是什麼?我只聽過奇異果。
目前的人工智慧像小嬰兒般,需要研究人員牽著走。但如果有一天,人工智慧足夠聰明,可以創造出比自己更聰明的下一代?那個時間點就稱為奇異點
這聽起來很可怕,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就曾經在2014年接受訪問時,說出以下名言,人工智慧真的會成為人類最後的發明嗎?
如果成功開發出百分之百的人工智慧,或許就代表了人類滅亡。
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史上最重大的一件事,但同時也可能是『最後』一件大事。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看完這本《一本漫畫就讀懂!人工智慧》讓我這個門外漢大開眼界,可能是喜歡科幻小說的緣故,參雜了個人許多天馬行空的想像;明明是本科普書籍,我卻當作科幻小說在看,意猶未盡的一本書!
以上,就先寫到這,希望下次寫出更好的內容。
———————
畢竟是門外漢寫的心得,如果有哪裡寫錯,歡迎留言讓我知道;若是喜歡我的文章,幫我按個愛心、點選按讚公民拍個手,支持我繼續寫作,謝謝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Rita 生活手札
Rita 生活手札
起初是想記錄自己投資吃虧的經驗,延伸成為投資點滴的分享,但發現還有許多雜七雜八的生活想要紀錄,於是變成了一個大雜燴,如今還在努力尋找真正想做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